拼低价时代,小红书难吃“双十一”红利

鼓吹“小而美”,多少有些逆势而行。

拼低价时代,小红书难吃“双十一”红利

今年,打响双十一“战争”第一枪的,不是天猫、京东或拼多多,而是“新人”小红书。

15日晚,小红书买手章小蕙在平台上开启了第二次带货直播,此次直播章小蕙销售额破亿,平均客单价1695元,售罄链接数51个,销售破百万品牌共26位,由此她也成为小红书电商首位销售额破亿的买手。

小红书对今年的双十一尤为重视。早在8月底,小红书电商首次对外公布发展策略,释放大力发展电商的信号,随后9月又宣布将首次全面发力双十一,投入百亿流量扶持和亿级补贴。章小蕙的直播销售成绩,无疑为小红书开了个好头,也对外释放出买手电商的商业潜力。

只是,随着双十一正式拉开帷幕,我们看到,天猫、京东、拼多多以及抖音、快手,无一例外都瞄准了“最低价”发力,这和小红书买手电商主打的小众的、时尚的、中产化的路线似乎截然相反。

小红书能否靠买手模式打通平台的变现路径?或许今年的双十一正是最好的“试炼场”。

全网拼“低”,小红书攀“高”

往年各大电商平台各有各的玩法,而今年,所有玩法都让位于两个字—低价。20日的2023天猫双11全球狂欢季新闻发布会上,淘天集团明确将“全网最低价”作为其今年双11的核心KPI,而京东的双11启动大会,主题为“京东11.11真便宜”,拼多多更是直接喊出了“天天11.11,天天真低价”的口号…

除了电商平台,靠直播带货打出一片天的抖音、快手自然也积极参与了这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在其擅长的流量扶持之外,也着重从价格上吸引消费者。快手主要做大品牌的补贴优惠,抖音则推出官方立减活动,部分单品价格直降15%起。

回望首届双十一,2009年11月11日,凭借20余个品牌、5000万的成交额,“双十一”开启了每年最热闹的“电商大战”,而当初最打动消费者的无非就是五折清仓的手段,真正让消费者省钱。如今,各大平台简化活动规则,竞相追求低价,看似双十一正在回归初衷,用最直接的方式刺激消费者。

其中有两个变化尤为值得注意,一是用“官方立减”补充“跨店满减”,二是现货售卖和预售模式相互配合。前者减少了用户凑单满减的烦恼,后者则能缓和消费者对预售制的不满,让消费者不再“苦”预售。

当电商平台们纷纷打出“低价”牌,小红书则在攀“高”,它通过买手模式试图以差异化的定位来避开电商的主战场,找寻新的发展空间。

拼低价时代,小红书难吃“双十一”红利

以章小蕙的直播为例,章小蕙直播间的产品包括了高端彩妆品牌Hourglass 、香缇卡及HAIRMAX等大牌美妆,和一些小众的、偏轻奢类的品牌,其直播间的平均客单价高达1695元。同样在小红书出圈的另一位买手—董洁,她的小红书直播间,最便宜的单品数百元,多数商品单价上千元。

很显然,小红书非但没有跟随电商平台的低价风潮,反而对比同类产品可能卖得更贵,因为买手电商的核心是提供审美、风格和个性化的价值体验,而凸显这种价值体验的产品通常都不便宜。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半时间,小红书电商买手和主理人规模增长27倍,动销商家数增长10倍,购买用户数增长12倍。不可否认,在多次试水电商业务未果后,买手模式与小红书内容社区平台的定位具有极大的契合度。可是,当前的消费趋势不是消费升级了,天猫、京东们尚且在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上异常吃力,小红书的买手们又能打动多少消费者呢?

直播不疯狂,电商起不来?

小红书做买手电商,有一套自己的逻辑。首先,小红书是内容社区平台,平台上活跃着众多创作者,尤其是中腰部位置的博主,支撑起平台的优质内容,拥有广泛且垂直的粉丝群体;其次,买手通过自己的审美、品味筛选出符合自身标签、粉丝调性的商品,这些商品可能比消费者大海捞针式选购的东西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理论上,这一商业变现的逻辑是行得通的,能够帮助平台打造一个闭环,而且差异化的直播风格也有利于吸引用户的眼球。但无法忽略的是,这个模式说到底还是靠直播方式变现,而直播带货发展到现在,最核心、最持续的驱动力在于价格。

今年1月,董洁在小红书首场直播,GMV超300万,第二场直播成交总额超3000万,第三场GMV为6000万;5月,章小蕙在小红书直播首秀时,销售额超5000万,第二次单场销售额超过1亿元,翻了一倍。

章小蕙、董洁等人算是小红书上的头部主播,单看成绩也可说优秀,但和其他平台的头部主播相比,差距就拉开了。如东方甄选,2023财年东方甄选的GMV达到了100亿元,转战淘宝后,首秀带货超过1.75亿元;再比如“交个朋友”直播间,去年双11期间罗永浩携手“交个朋友”的淘宝直播首秀,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2650万,GMV约2.1亿元。

另外,数据显示,抖音今年6月抖音直播带货TOP 20主播共创造54.52亿元GMV,平均每人近3亿元GMV。

拼低价时代,小红书难吃“双十一”红利

这种数字上的直观差距,显示出小红书买手电商与主流直播电商模式之间的区别:前者是根据买手们的调性推荐不同的产品,去触及那些懂买手、懂产品的各种垂类用户群体,这种方式辐射的范围往往偏小,而后者通过把产品价格打到最低,包括平价产品和大牌产品,撬动的是几乎所有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因而主播带货会成为一场全民狂欢的消费热潮。

所以说,同样是直播变现,小红书能从这块巨大蛋糕中掠取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也看到,在小红书买手电商模式下跑得最好的品类,多为小众的设计师服饰、家居、香氛等等,这类产品的增长天花板相对有限。

直播电商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商品销售的一次效率革命,主播们与厂商直接联系,砍掉了中间环节,把正品以低价带给消费者,相对地,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对主播形成信任,降低了消费决策的成本,如此良性循环。小红书固然具备买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可置于直播间里,这种信任还不足以让消费者买单。

另外,直播带货的火热多多少少利用了大众冲动消费和从众消费的心理,叫卖式的风格和紧迫的氛围都极易刺激消费。而小红书的直播讲究格调,更像是对观众娓娓道来,不是说这种风格不好,只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可能更难被勾起。

“精致穷”们只剩下穷了

“明显能感觉到今年双十一热度大不如以前了”,这是很多网友的共同感受。从2009年至今,双十一这一节日大促每年带给平台、商家的增长效应明显逐渐弱化,流量红利的转化越发不尽如人意,这背后既是消费者对电商大促的“审美疲劳”,更本质上也是我国经济环境变化下大众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映射。

而小红书此时发力电商业务,借双十一的热度营销买手概念,鼓吹“小而美”,多少有些逆势而行。

一位小红书的用户直白地表示,章小蕙真人间富贵花,董洁恬静而治愈,她们的个人魅力令其在直播间里营造出了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状态,击中了很多女生的幻想,可是我现在只想告诫自己:警惕消费主义陷阱。

拼低价时代,小红书难吃“双十一”红利

回顾小红书的发展,小红书从来都和消费结合紧密,从最初的海淘购物,到美妆社区,再到内容泛化的生活指南,直至现在变成一个种草平台。对比其他社交平台,其内容最大的特色是为不同的人营造理想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这种理想生活,消费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小红书是消费主义的“大本营”并不为过,但是,用户正在日渐清醒和理性。

拼低价时代,小红书难吃“双十一”红利

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平替”,根据9月20日的数据显示,该话题浏览总量5.54亿,近30天话题浏览量超6000万,同比上一周期增长52.66%。其中,查看“平替”关键词近90天内的笔记互动量占比,穿搭位列第一,互动量高达1202.62万,占比37.52%,其次是家居用品、穿搭ootd、护肤、香水、彩妆、个护,分别占比7.45%、5.98%、4.50%、3.38%、3.16%、3.01%。

年轻人不仅“万物皆可平替”,而且开始喜欢通过各种省钱妙招获得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或体验,最关键的是,他们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抠”,这种新的潮流大大抵消了原来旺盛的消费主义。

在小红书上,我们很容易看到消费分歧背后的两股力量:一部分人仍坚持悦已消费,根据自己的需求取悦自己,而更多的人则意识到不需要用过多的物品填满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钱包不足时,“收入降一半,买啥都理智”。

根据DT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轻人存钱调研报告》数据显示,约占比例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53.7%的年轻人存款不足10万元。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小红书上的年轻人估计有一半不在章小蕙、董洁等直播间的受众群体范围内。毕竟,动辄上千元,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年轻人的消费大多还是会偏向保守。

今年双十一已经开幕,可直至现在,仍不见“喜报”,小红书继章小蕙之后,下一个破亿的头部主播在哪?似乎也无从得知。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相关推荐: 智造向“绿“,节卡机器人如何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低碳产业及技术备受全球各国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据 Clean Technica 和 InsideEVs 网站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583.2 万辆,同比增长 40.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背后离不开生产制造端和应用服务端的有力支撑。在新能源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环节中,各大厂家通过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作业,保障产品质量和产能。在充电服务环节,厂商也争相推出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以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这催生了大量柔性化智能作业需求,而节卡机器人凭借小巧灵活、简单易用、部署迅速、支持人机协作等特点,快速融入新能源车制造及服务产业,成为赋能该行业的一大“利器”。   其实,针对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应用场景,节卡机器人已打造了多款柔性化解决方案,并在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应用,以安全易用、灵活智能、低碳节能的协作机器人产品助力企业做好长期布局,助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优化完善,创新发展。   例如,节卡机器人推出的新能源电芯贴胶应用,结合了节卡机器人的视觉产品和双臂轨迹规划,完成流水线上锂电池贴胶装配的工作。     除了在生产环节追求智能化作业,新能源产业也十分注重用户体验。例如,各大新能源车企业纷纷发力便捷充电“最后一公里”,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向着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发展。在智能充电的最后一环,节卡机器人创新开发了新能源车自动充电应用,用户任意角度停车,节卡机器人与3D相机也能“手眼”配合准确识别规划路径,自动完成电动汽车插拔充电过程,助力企业构建高质量运营服务,为终端用户提供智能化车辆充电体验。     这款应用有哪些技术亮点和设计细节?9月19-23日,欢迎您莅临2023中国工博会节卡机器人展台一探究竟。现场还可解锁更多节卡机器人在新工业、新商业领域的解决方案和绿色成果。    相关推荐: 京东上榜2023《财富》中国500强第7位 刘强东的长期主义让其腾飞8月2日,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作为国内新型实体企业的代表,京东以营收10462.36亿元位列第7位。京东凭借着高效的物流和平台直销的自营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圈下了一大批高净值用户,最终实现了营业额的高速增长。曾经被外界诟病,而刘强东要坚持做下去的京东物流,也已经成为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京东物流2022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22年,京东物流营收达1374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外部客户收入达891亿元,同比增长50.8%,占比近7成。 十几年前,带领京东涉足电子商务的刘强东意识到了电子商务和物流唇齿相依的关系,想要在电商行业站稳脚跟,自建物流是强大的助力。于是刘强东在大部分电商平台都选择轻资产运营时,选择带领京东孤注一掷,选择自建物流和提高自营比重,狠抓品质和服务。业内大为不解,频传京东物流体系是“拖油瓶”。但实际上,刘强东的眼光更为长远,带着看似与资本背道而驰的京东稳步前行。 2013年,刘强东向京东内部提了2个要求:第一,做长久的生意,做大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第二,如果可以挣100元,挣70元就够了。这就指向了供应链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而且是技术主导的建设。 确定性的供应链能力,是京东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最好支撑。多年深耕的数智供应链的优势所在,使之能够洞察和触达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个环节。相较于传统快递物流企业关注的包裹本身,京东物流从一开始关注的是对商品销售与库存的理解,这也就决定了京东物流的“快”不是依赖于利用飞机等昂贵运输工具而实现的搬运速度快,而是通过合理的仓网规划、库存部署,将商品提前放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减少履约环节,缩减搬运距离和搬运次数。供应链全流程的视角,决定了京东物流得以满足用户体验高标准的全环节优化,进而让京东收获了一大批高净值用户。 如今,对于未来20年,京东又提出了“35711”的目标——3家公司收入过万亿元、净利润过700亿元,5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每年缴纳1000亿元税收,提供超过100万就业岗位。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将成为实现“35711”目标的基础。京东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创新零售,京东重新答题?继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后,京东从低价到下沉动作不断。 新成立的创新零售部在京东老将闫小兵的带领下悄然完成了整合。近日,京喜拼拼已改名为京东拼拼,与七鲜、前置仓等业务共同承载起京东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梦想。 同时,拼拼的更名,也被外界解读为京东重新点燃社区团购的“战火”。据悉,京喜拼拼曾表示,品牌升级后将用更加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商品、履约、运营服务等各方面也会进行迭代升级。 京东重回社区团购赛场,这次能不能站稳脚跟? 线下“竞速”,巨头战火再燃 京东发力社区团购已久。 2018年,在拼多多火速出圈后,京东就立刻拿出了“618拼购”的创意。两年后,面向下沉市场,京喜事业群成立,京喜拼拼正式亮相。 2021年元旦,京东在正式上线了自己的社区团购品牌“京喜拼拼”,计划进军全国的下沉市场。京喜拼拼以生鲜为主打品类,提供次日达等服务,业务范围曾一度覆盖20多个省份。 京东在下沉市场并不缺乏优势和资源。它拥有全球最大的自营物流网络,能够保证商品的品质和配送速度。它也在不断地投入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然而,随着社区团购越来越卷,在与拼多多、抖音、美团等强劲对手的激烈竞争中,京喜拼拼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2022年,京喜大裁员并收缩业务,仅留北京、廊坊、郑州三地业务,社区团购在京东的版图中处于边缘化的角落。 2023年以来,随着消费回暖复苏,巨头们的战略重心纷纷从降本增效转向线下市场的积极拓展。 6月底,京东集团宣布新成立创新零售部,将整合七鲜、拼拼等业务成为独立业务单元,这一业务将深入零售线下业务布局,探索创新模式。 与此同时,其他电商巨头也在加速线下业务布局。 阿里5月宣布计划将定位社区电商的淘菜菜与即时零售平台淘鲜达合并,成立淘宝买菜,并在淘宝APP入口突出显示。 而拼多多也在APP新版本中正式上线本地生活入口,主要集中在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瑞幸咖啡、汉堡王、必胜客、DQ、喜茶、哈根达斯等连锁餐饮品牌。 此外,围绕本地生活,美团、抖音等企业早已大打出手。 美团围绕美团闪购、美团买菜、美团优选、美团电商组成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和电商零售的生态,近期美团APP推荐位出现“美团直播”的固定入口,“神抢手”和本地商家自播直播间依次排列。 抖音则从达人探店到外卖业务一步步逼近美团腹地,商家可登录官网完成入驻,发布团购商品,再通过短视频或者达人合作推广团购商品,实现流量转化。据悉,今年,抖音本地生活定下了1500亿元的GMV目标,接近去年GMV的两倍。 快手4月又推出了官方本地生活小程序,并上线了基于信任购商品开展的短视频招募活动,发布挂载商品链接的相关原创视频,符合要求的视频能有机会获得高达10万流量的曝光度。 甚至小红书也宣布入局团购赛道,公布了“‘食’力发店计划”和“探照灯计划”。 下半年,围绕着线下市场,互联网巨头之间已硝烟弥漫。 此次,京东改名社区团购为“京东拼拼”,并放在创新零售部,被视作其对社区团购领域的重启。因为创新零售部的成立,本就承载着京东低价下沉,拓展同城的使命。 那么,再次发力社区团购,京东在策略上和几年前是否会有所不同? 创新零售,京东重新“答题”? “创新零售”,这个名字直接展示了京东的目标:创新电商零售体系,加速线上线下零售生态建设。 毫无疑问,新零售是未来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然而,曾经的京喜事业群以社区团购为核心杀入一个竞争激烈的赛道,却始终受制于内部的管理问题和外部的竞争压力,走得过于“着急”。 从京喜事业群到创新零售,京东显然从过去“烧钱引流”的典型互联网打法失败经验中吸取了教训——不要因为恐惧“错失”风口,就定下难以实现的目标,死磕用户增长。 在新零售领域,对比二者,创新零售部的业务范围更广泛,涵盖了社区团购、生鲜超市、前置仓、线下资产等多种零售形式,且有了更清晰的业务定位——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具体来看: 一是以生鲜为切入点,打造一个低价高效的本地生鲜平台——京东拼拼。从升级目标来看,京东拼拼不仅是一个社区团购平台,更是一个社区服务平台。它将通过社区群主或团长等合作伙伴,建立与消费者的信任和互动。 二是以七鲜为代表,打造一个高品质高体验的生鲜超市。七鲜超市是京东在新零售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它是一个集生鲜、熟食、咖啡、花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超市,加强了消费者线下的服务体验。 三是以前置仓为基础,将效率和体验做到更优。前置仓对于京东创新零售部门的价值不言而喻。在即时零售赛道的激烈竞争中,消费者体验阈值被不断拔高。前置仓能够置仓能够充分利用京东在供应链、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快速送达、品质保障、价格优惠等服务,满足用户对生鲜快消品类的高频需求和高标准要求,从而增加用户对京东平台的信任和依赖。 这三个业务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适应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基于前置仓,京东可以覆盖更多的区域和人群,尤其是下沉市场用户群体,这是京东传统电商业务较难触达或者说较弱势的领域。 当然,从线上到线下的延伸既不能复制电商模式,也不能单纯采用传统零售经验京东瞄准“创新零售”,面临的挑战也很明显。 首先就是围绕“综合零售”,巨头之战必将无比激烈。 阿里的盒马、美团优选等竞争对手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盒马有相对成熟的新零售模式和供应链体系,已经实现盈利,美团优选借助美团生态的流量快速扩张,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自身就是流量入口。那么,京东的优势是什么呢? 目前来看,供应链效率和生态体系,或许是京东在吸收京喜的经验后,二次发力的“破题”重点。 其次,从“京喜”曾经主攻的下沉市场来看,低线城市和县镇主要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仍然倾向于到店消费。围绕“信任”的消费是这些区域的基础,这些地区很看重与“人”的连接,京东的优势不明显。 因此,选择以具有高频、低价等消费属性的生鲜为切入口,京东不仅要打造低价心智,更要考虑如何培养消费者心智,实现可持续的经营。 唯有如此,京东才能真正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而不是像前两年一样败退社区团购赛道。 总结 继推出百亿补贴打响线上电商补贴大战后,京东再次点燃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的战火。2023年以来,阿里、抖音、拼多多、美团们也纷纷备战这些赛道。 几大巨头的竞争表面上是价格战争,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生态链的建设水平等因素的“立体战争”。 京东选择将这场战争的“诺曼底登陆”地点放在社区团购上,但是其显然有更大的战略野心。 此前6月18日,京东向56万员工发送的全员信中,提出面向未来20年的“35711”梦想:京东能有3家收入过万亿人民币,净利润过700亿人民币的公司;5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公司;7家从零做起市值不低于1000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能为国家缴纳1000亿人民币税收;提供超过100万就业岗位。 创新零售,承载着京东的未来。不过,京东想要打通线上线下电商零售体系绝非易事。再次“答题”,京东需要更加坚韧恒久的勇气。 来源:港股研究社  相关推荐: IPO观察丨背靠百度、专注医疗内容营销,为何健康之路仍举步维艰?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加剧下,相关企业不仅在市场扩张上角逐,也在IPO道路上持续追赶。 仅就6月份而言,就有药师帮、方舟云康、健康之路等几家企业在持续推进上市进程,其中,药师帮已于6月2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而健康之路因为有大股东百度的背书,其“IPO之旅”也颇受关注。 身处前景广阔的赛道,这一拥有海量注册用户的数字医疗健康平台,近年来实现了营收的快速增长,且背靠百度,似乎大有成功冲击IPO的希望。不过,通过拆解其业务构成,可发现主营业务不具备护城河的局面下,健康之路的未来之路或许并非坦途。 大客户依赖、重营销轻研发,经营风险难忽视 2018年以来,得益于政策端鼓励等,中国数字健康及保健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市场规模已由2017年的86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3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8.49%,远高于同期中国医疗保健支出9.5%的增长率。 在此趋势下,不同平台也瞄准不同细分市场的痛点,快速抓住了发展机遇,如智云健康专注慢性病管理,药师帮重视解决基层零售终端的医药流通难题。相比之下,健康之路既为个人用户提供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又拓展到B端,为企业及机构提供企业解决方案及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由于横跨互联网医疗多条细分赛道,健康之路的体量相应庞大。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健康之路平台上的注册个人用户数达到1.72亿,注册医生达83.32万名,连接医院11524家,其中包括三甲医院1464家。这样的数据几乎可以与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头部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比肩。 在数字健康及保健赛道长坡厚雪的红利之下,健康之路的营收也保持持续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87亿元、4.31亿元、5.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4.6%。而剖析其客户构成可以发现,业绩的快速增长中也有隐忧,即来自大客户的营收占比较大。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健康之路总收入的46.0%、52.2%、41.5%,足见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性之强。其中,百度的贡献最受关注,2020-2022年,百度为公司贡献收入3621.1万元、5058.4万元、2493.2万元,分别占当期全部营业收入的19.4%、11.7%、4.4%。 虽然占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健康之路目前的业务发展显然与大客户关联密切。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性显而易见,一旦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出现变化,将对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良好的经营状态应该是比较均衡的营收来源分布,这样才能保障营收的稳定性。 另外,从行业视角来看,健康之路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当前,互联网医疗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参与者都希望凭借更具有优势的解决方案占据市场,并为了提升企业影响力,实施“烧钱”战略大举营销,长期下来,陷入了“重营销轻研发”的怪圈,而健康之路也未能避免。 为了提升在客户中的品牌影响力,健康之路在营销方面投入巨大。2020-2022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0.33亿元、1.26亿元、1.47亿元,销售费用率为17.53%、29.30%、25.90%。同期,研发费用分别为1187.8万元、1414.2万元、5441.0万元,研发费用率为6.4%、3.3%、9.6%。成本攀升也影响其盈利水平。近三年,健康之路的亏损额分别为0.65亿元、1.55亿元、2.56亿元。 对此,健康之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剔除赎回负债账面价值变动等干扰因素后,已经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健康之路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055.4万元、48.6万元、2391.9万元,三年累计盈利约6496万元。 表面来看,在亏损现象较为普遍的数字医疗行业,健康之路能够营收平衡且略有盈余,相对而言已经是比较好的表现,但从较为微薄的数字来看,其似乎不具备较强的持续盈利能力。而且更值得引起警惕的是,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也呈现下降趋势。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218.6万元、1415.7万元、878.1万元。 综合来看,健康之路的营收增长背后存在不可忽视的风险,大客户依赖性强、营销投入大,企业的盈利压力显而易见。而想要实现持续发展,可能还是需从改善业务结构入手。 坚持发力内容业务,能形成稳固护城河吗? 与其说健康之路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不如说其是披着数字化外衣的医疗类内容供应商。 具体来看,健康之路有两大业务板块,其中数字健康医疗服务板块落脚在个人客户,最近三年,该业务营收占比稳定在30%左右。而另一大业务板块企业解决方案及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是健康之路的营收主力,占比70%左右,其中又可分为三大业务,包括定制内容解决方案、数字化信息解决方案、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在三大业务中,除了数字化信息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字技术以帮助医药机构提高运营效率,其他两大业务,本质上都属于内容服务。其中,定制内容解决方案业务,除了为百度提供科普内容之外,还为医药企业提供相关药品及医疗产品的宣传内容,目的是向普通受众普及相关知识,从而为医药企业推广其产品做铺垫;而所谓数字营销解决方案业务,则是为医药广告主提供从内容制作、投放渠道选择到广告效果监测的营销服务。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内容服务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在50%上下。其实放眼行业,专注做医疗内容营销的企业较少,大多主打“卖药求生”,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健康之路也具备一定的差异化优势,依靠不同的盈利模式或能吸引投资者关注。但问题是,在主营的内容业务方面,健康之路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健康之路为百度提供科普内容解决方案,带来3200万元、4770万元、1840万元的收入,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正如前文所述,百度若出现用户流量减少等方面的变动,也会反映在健康之路相关业务的发展上。 而针对其他客户的内容服务,一方面,健康之路的主阵地其实是其自身的APP以及微信公众号,这使其直接面对丁香园等深耕多年的头部大玩家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其内容产出本身主要仰赖与其合作的医生群体,这种模式的护城河本身不强,很容易被其他玩家模仿。 整体而言,坐拥庞大的用户群体,健康之路不断开发内容业务,是一种合理的变现途径,但若遇到大客户发展变动、市场竞争加剧等情况,其内容业务的发展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而且,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会更加关注互联网医疗企业业务板块中,与数字医疗服务关系更紧密的业务发展情况。从占比来看,健康之路显然还未将重心置于数字医疗服务完善方面。 虽然从招股书来看,健康之路已具备一定意识,计划将IPO募资用于拓展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及数字营销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扩大药房网络、增加健康助理团队、增聘医疗专家及业务运营团队,并显露出其有意进军医药电商及院外市场。但相关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不仅有阿里、京东等巨头,而且细分赛道也跑出了药师帮等新上市企业。健康之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情况,似乎已经预示了其未来“行路之难”。 作者:坚白 文章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相关推荐: 投资商们为何将眼光聚焦在长沙雨花区这十大片区?2023年伊始,中林集团宣布将投资50亿元,在雨花区打造湖南区域总部,参与建设岳麓山实验室林大林科院片区。 没过多久,雨花区又与丹麦风情谷、北京新合作等8个重点项目签约,吸纳投资近100亿元。 2023年以来,已经有许多企业和项目来到雨花区投资,从雨花区土生土长的零食很忙、可孚医疗等独角兽企业发展也越发迅猛。 6月10日,数十家企业参加由雨花区举办的“湘”约雨花高质量发展暨重点片区招商座谈会,详细了解了长沙市雨花区十大重点片区的规划和发展现状,中建五局、五矿二十三冶等投资商对雨花区十大片区项目建设都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那么,雨花区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可以吸引到这么多投资商前来考察投资?为什么投资商们要将眼光聚焦在雨花区这十大重点片区?投资商来雨花区哪个片区投资什么项目最适合自己呢? 从雨花区6月10日举办的“湘”约雨花高质量发展暨重点片区招商座谈会里,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诚意满满+强大的综合实力 雨花区已成长沙宜居宜学的投资热土 在长沙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后,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光偏向了长沙。而来到长沙后,投资商目光又集中在了哪里呢?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中,雨花区投资潜力排名全国百强区第8位、居中西部第一。究其原因,雨花区正凭借自身的综合优势,为其投资吸引力不断赋能。 筑巢引凤,诚意先行。从此次雨花区高质量发展暨重点片区招商座谈会就可以看出,雨花区区委、区政府对投资商可谓是诚意满满。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志凯,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军其均出席活动,区领导、各重点片区指挥部负责人、区直相关单位、企业家代表、行业精英等也一一参加。从出席活动的区领导名单来看,雨花区四大家领导班子、十大重点片区指挥长全部到齐,堪称是雨花区近几年主办的最高规格的招商活动了。 当然,诚意只是投资商们来到雨花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对投资商来说,如何让投资和回报成正比,也需要考察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 回归到综合实力这个话题,许多投资商来到长沙,就想来雨花。 雨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以坐落于长沙雨花区辖区内的长沙南高铁站为例,该站可直达全国24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车站规模、客运流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去年旅客吞吐量超7000万人次,今年预计将达到9000万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起自雨花区的高铁站将长株潭都市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大湘西旅游圈串联起来,形成了湖南全省“4小时经济生活圈”。这就意味着雨花区不仅能够便捷地与全国各地进行经贸往来,还能够充分利用湖南省内的资源优势,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投资平台。 而这也直观地反馈在了数据上,随高铁驰骋而来的还有区域经济的再提速。2022年全区经济总量达到2478亿元、增长4.5%,总量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榜单中排名第五,经济总量排名第五、增速在前十强排名第一。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达到6.1%,居全国前列。 同时,作为湖南省会的“东南门户”,雨花区近年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重点片区建设,打造现代化城市新样板。除了拥有中部最大的高铁枢纽区外,还有最强的经济商贸区。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在活动致辞时透露:“雨花区素有“湖南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的美誉,高桥大市场是全国第二大综合性批发市场,商户达到8000余家,年交易额达1660亿元;红星大市场是全省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经营户达到1700余家,年交易额近600亿元。” 而在其他新兴产业发展领域,雨花经开区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及传感器“一主一特”产业蓬勃发展,成为雨花经开区的一张靓丽名片。目前,建筑设计业也持续发展壮大,成为雨花的一大特色优势。以中建五局、五矿二十三冶、中南院、中机国际、中国能建湖南院为龙头的建筑设计业,在国内外承接了众多重大工程建设与设计项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市场认可。雨花区云集了工程建筑和设计企业1370余家,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市1/3、全省1/5,去年达到2768亿元、增长8.3%;工程设计营收达到216亿元、占全省1/3。 这些优质企业在雨花区的发展,不仅为自身带来了较高的产值和利润,同时也为雨花区的发展反哺了多方面的资源。既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和协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其次,也能够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雨花区打造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投资的重要引擎。 当然,从交通到产业再到GDP,发展的最终基石依旧是人。 长沙市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为1042.06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8%。超过杭州、武汉、成都等地,在已公布数据的万亿城市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根据《长沙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到2025年,长沙市常住人口总量力争达到1200万。常住人口持续攀升的背后,意味着长沙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随之而来的绝对投资机遇与商业增长空间。 但随着全国人口总量拐点的到来,各地纷纷进入人口“存量竞争时代”。所以,“留住了人,便是守住了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对于企业而言,亦是如此。 所谓投资,其实最终落脚点,第一看哪有人,第二看如何找到留住人的资源。谁能为企业吸引、留住人才,自然也将受到企业投资的偏爱。 但我们谈招才留人,就不能只谈“个人”,看到每个人的“身后”才是关键,每个人身后即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我们常说成家立业,可见安身立命之所,便是人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决定性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eaddaily.cn/other/117382.html

Like (0)
Previous October 26, 2023 6:32 pm
Next October 26, 2023 6:32 pm

相关推荐

  • 8cb4

    相关推荐: ddbe 相关推荐: 通海控股所持泛海集团10亿股权被冻结美股研究社讯,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近日,通海控股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泛海集团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10亿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4年7月12日至2027年7月11日,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泛海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卢志强,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由通海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其他 September 7, 2024
  • 百融云创以技术守护数据安全 助力加速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

      数字经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我们要抓住用好这一机遇期,平衡和处理好数据产权保护、安全与利用的关系。   数据安全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不可逃避的难题之一,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企业,百融云创始终将数据安全视为头等大事,肩负起重任,在数据安全、隐私计算领域布局已久。经过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发和创新,百融云创搭建起隐私保护计算平台Indra,为金融数据应用过程中保障数据可用性和隐私性给出了创新解法。   Indra平台能够保障多个参与方,在数据不出本地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互通、计算、建模,在保证数据不泄露给其他参与方的同时,释放数据的价值,发挥数字生产力的作用。为使效率大大提升,百融云创研发团队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使支持最大的求交数据量集达到10亿*10亿,并且数据几乎无损。   然而想要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保护生态系统,仅靠单一技术是不够的,由于隐私计算技术本身与区块链对于计算安全性、保密性的需求高度吻合,百融云创隐私计算平台Indra与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多节点间的协同计算和数据隐私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在隐私计算领域的持续投入,百融云创已经成功获得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Indra平台的持续优化和研发创新提供了支撑。目前,百融云创Indra平台在金融营销、智能分析和运营,以及跨平台信息共享等场景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其他 December 14, 2023
  • 湖南润特五金机电-紧随上升期的五金工具市场

    近两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腰包鼓了,消费能力提高了。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装修市场等都蓬勃发展。受到这些高流量市场的带动,五金机电行业也从以往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炙手可热。甚至有资深的投资者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五金机电行业都将会处于一个稳定的上升发展时期,这不仅仅意味着行业体量的扩张,更意味着商机。 受到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今的五金机电行业迎来了全面的升级和发展,在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间接支持下,五金机电行业连续三年耗材量突破2000亿元,这个数据放在众行业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更何况,五金机电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内部的资源还没有完成整合分配,更没有品牌垄断情况的出现,投资者更容易在这里取得成功。 湖南润特五金机电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为了让合作者更好的在前期建立起优势,湖南润特五金机电有限公司推出保姆式全程扶持计划,从开店筹备到开业、营业等过程,都提供贴心的扶持。公司实时关注行业竞争和市场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加强营销推广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同时,湖南润特五金机电有限公司也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其他 August 21, 2024
  • 端午档新片已预热,强业绩修复的影视股为何仍在徘徊?

    随着端午临近,假期13部新片开始定档。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5月29日11时,即将上映的这13部新片,预售总票房已达到2155万。 受此消息影响,近日影视股出现了小幅的触底震荡反弹迹象,其中IMAX中国(01970)反弹迹象最为明显,从5月27日截至5月30日上午10:00,IMAX中国区间累计涨幅7.36%,最高振幅达10.80%。其余如星空华文(06698)、猫眼娱乐(01896)、阿里影业(01060)股价也在5月28日有所异动。 “明珠”在前,此次端午档或难超越5亿的“票房霸主” 据灯塔专业版,电影市场端午档已定档的13部新片,题材涵盖家庭、喜剧、悬疑、好莱坞大片等多元类型。 截至目前,热度攀升至最高的还属这几年饱受较多非议的港片《谈判专家》,该片由双影帝吴镇宇、刘青云领衔。据灯塔专业版,截至5月30日11点,《谈判专家》点映及预售总票房已达到1282万。 若去除点映数据,预售总票房位列首位的则是此前爆款频出的春秋时代出品的《扫黑·决不放弃》,该影视公司此前出品了吴京执导并主演的《战狼》,第二出品方则为光线影业。 但从整体来说,这个端午档当下的题材大多是中等题材,并没有十分聚焦的重磅大片。尤其是考虑到去年端午档《消失的她》以5.07亿的票房成为“票房霸主”,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端午档票房超去年的概率较小。 复盘过去几年的端午档影片的票房排行来看,极具强势的“单寡头”的出现总是有一定时间周期规律。如,2016年《魔兽》以6.5亿票房强势成为端午档第一,其次则是以1.25亿票房“最佳陪跑”的《X战警:天启》。2017年同档期的单影片最高票房则仅有4.79亿。 时隔两年后,2018年端午档《侏罗世纪世界2》以7.23亿的成绩,成为近十年来端午档的最高值;但到2019年端午档成绩就十分均匀,前4部分影片的成绩都集中在1-2亿区间。 即使不考虑特殊情况的2021年、2022年,也可窥见,相邻的两年内,端午最佳影片的票房很少出现连续攀高情形,至少从当前的影片宣传以及市场热度来看,此次为期3天的端午档期很难突破2023年的“票房霸主”。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端午档定档新片数据明显增加。2023年端午上映的15部影片中有10部新片,而今年在这基础上再次增加3部新片。可见,此次众多影视作品扎堆上映。 而原因,或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继2023年以549.15亿元的票房收入拿下2019年之后三年的新冠军收官后,2024年五一档影片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24年五一档以15.27亿元票房收官,日均票房破3亿元,总场次破五一档纪录。故可知,虽然此次五一依旧缺乏爆款冠军之作,但影视行业的修复仍在继续中,供给端信心也日趋提振。 另一方面,相比即将到来的暑期档上将上映的各路大片,这些中等体量的类型片显然难以与之抗敌,但若在端午档率先上线,则既能避开“神仙打架”的暑期档,又没有放弃成为“黑马”承接部分暑期档红利的可能性。 尤其是考虑到今年端午节刚好“偶遇”高考大军结束,而不足一个月时间又将迎来大暑期。此时,对于这些中等体量类型片而言,时间正合适。可见扎堆上映的背后,隐含的是对暑期“黄金档”的期待。 业绩是最强振心剂,但市场底仍在磨 综合上述可见,5月28日影视股出现的小幅向上震荡,既有消息面的刺激,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暑期黄金档”的期盼。 但归根结底,实则还是缘于产业业绩的“向上修复”态势再度巩固了行业触底复苏的强确定性,进而增强了市场信心。 对比港股中最具代表性阿里影业、中国儒意、猫眼娱乐、柠萌影视、欢喜传媒等市值超20亿港元的5家影视企业,可发现这些企业2023年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收入涨幅最大的欢喜传媒2023年(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财年)收入同比飙升7.44倍;其次则是中国儒意、及票务龙头猫眼娱乐分别同比增长1.75倍、1.05倍,这三家均在完成营收大幅修复的同时,创下历史新高。柠萌影视营收增速最小,23年同比增长28.5%。 至于5月29日公布的2024财年业绩的阿里影业,截至2024年3月31日财年,其收入同比增长44%,其中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收入贡献主要增长驱动力,同比大增69%,电影票务及科技平台收入体量较小,但也同比增长了76%。 增速虽略慢于其他企业,但绝对是2023年“电影爆款收割机”。财报显示,2023年阿里影业票房占总票房比例超过 60%,其中15部影片进入同期票房前20,储备影片数量逾80部。 而净利润上,这4家公司除去中国儒意2023年同比下滑13.33%至6.83亿元外,猫眼娱乐同期净利润同比营收暴增了773.1%、其余柠萌影视、欢喜传媒均大幅扭亏为盈。而阿里影业则连续四年实现EBITA盈利,2024财年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同比增幅61%。 可见,目前头部影视企业确实迎来了“一片欢喜天地”。 然而,值得思索的是,如此强势的业绩加持下,影视股弱市向上异动后,股价再次显疲态。 截至5月30日港股收盘,阿里影业、猫眼娱乐、欢喜传媒、柠萌影视当日分别收跌2.08%、0.98%、1.85%、0.85%,其中仅中国儒意维持4月中下旬以来的涨势,当日上涨1.87%。 而原因或许还是在于,市场对于整个影视行业产业内部的甚重考虑,而非对产业长期成长性质疑。 影视行业内部分化显然,AI科技的“翅膀”将优化这一格局 事实上,简单分析当前影视行业的市值结构状况,发现影视股呈现明显的“‘零超巨头’、中间薄、尾部厚重”的趋势。 根据同花顺数据粗略统计,A股+H股中,市值达百亿以上的影视股仅9家,其中港股市场3家(另一家为中国儒意),而超两百亿的则仅有4家(其中万达电影、中国儒意均为柯利明实际控制)。而不下15家同行上市企业均是价值驱动性较弱的小盘股。 资本市场的长期估值,总是不能脱离企业的基本面,由此可间接窥见,当前整个产业格局依旧相对分散,市场出清或并未结束,尤其是参考欧美等国家的“多巨头”电影产业格局来看。 不过目前这种“分化式出清”或许将进一步加快了。 一方面,万达电影与中国儒意的“联姻”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冲击将逐渐显现。 从去年7月万达影业宣布易主儒意投资至今,市场就对于万达电影与中国儒意未来的协同力量产生了巨大遐想。毕竟一个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院线公司,拥有庞大的院线网络和丰富的观众数据,而另一个则是近年频频押中影视爆款作品的行业新贵,合作将让双方在经济上实现共赢,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形成互补,共推电影产业的发展。 据中国儒意在2023年财报中表示:“本公司将与万达电影深化合作,将已储存的丰富IP资源与万达电影相结合,实现共赢。”而此次暑期档的《白蛇:浮生》将直接检验双方首次协作后的成果。 或许不久将能初初窥探到一个巨头出现的前兆。而这些预期差使得从4月26日截至5业30日港股收盘,中国儒意区间涨幅超30%。 另一方面,则是科技的“翅膀”将加剧各影视企业的悬殊。从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到大量新模型、新技术的迭代,毫无意味生成式AI技术在全球爆发趋势还将加速。而在影视产业,好莱坞艺术家已经开始用AI工具生成电影预告片了。 国内包括中国电影、以及依靠阿里的阿里影业等头部企业业均重点布局该方向,如中国电影就已设立专门的AI研究机构,开展电影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为丰富公司在电影创作生产上的科技应用。 与之相比,2023年成功出品了逆风翻盘大制作的《封神第一部》的北京文化、亦或是出品了票房远不及预期的《无名》、《爆裂点》的博纳影业,两者的净利润均仍在亏损增加。 其中北京文化由于缺乏成建制的成熟团队,更是手握壳资源,却走上了卖产自救的局面,此前乌尔善导演曾公开表示《封神第二部》由于制片难度等问题,无法在这个暑假上映。 综合来说,当前国内影视产业虽然近年来在题材、制作等上面都大幅提升,国产影片霸榜也已成为主旋律,但至今未有非常具备影响力的作品走向全球。不过,随着科技、企业合并等方式日趋优化行业格局,或许将有大巨头出现,并聚合多重力量,改变这一事实。 来源:港股研究社   相关推荐: 量眼定制近视手术重庆普瑞眼科全民征集AI+千频优视摘镜体验官 你是否因喜欢运动而损坏了很多副眼镜?是否因想化妆而被眼镜遮盖了颜值?无拘无束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想要摘镜的你,现在机会来了!重庆普瑞眼科医院全民征集“AI+千频优视摘镜体验官”,如果你渴望摘掉眼镜,那么我们找的就是你。感受一下4K超清画质?挣脱眼镜束缚获得高清视觉体验?征服近视阻碍成就你的理想人生?你,心动了吗? 精准化的近视矫正手术成为趋势 我国近视人数已突破7亿。近视所带来的种种困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近视手术来矫正视力。在当前的屈光行业中,针对每个人角膜独特的形态,制定个性化、精准化的近视矫正手术方案,已成为一种显著的发展趋势。重庆普瑞眼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舒适的手术体验,升级了个性化千频优视手术,AI+千频优视可以根据每位近视患者眼睛生理特点,精心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真正实现每个人每只眼的“量”眼定制,使近视手术从“手术方式、手术技术”为核心转为以“患者需求,追求视力、视觉效果”,开启了“量眼定制、按需定制”的新时代。 AI+生态圈全流程化的管理给予极致视觉 每个人的角膜形态都是独一无二的,角膜地形图可以清晰的向医生展示患者角膜表面的高度起伏。这些不规则的起伏有可能造成视觉像差。同样视力的两个人看到同一个图像,其视觉质量也可能存在差异。比如有些人看到的图像是边界清晰分明的图像,而有的人可能会有眩光、光晕、星爆等。AI技术可以根据每个人角膜不同的形态,设计个性化、精准化的矫正手术方案。AI+千频优视涵盖了十大出众内核、AI智能臻选、多学科联合把关、个性化诊疗制度、多维度质控等多个维度的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各个环节有序运行又紧密相关,致力于让患者获得更好的视力、持久效果和舒适的用眼体验。这种体验给予患者不仅是视力的矫正,更是高质量的就医体验。 全民征集AI+千频优视体验官火热进行中 挑战高清好视力,重庆普瑞眼科医院秉承用爱传递光明的理念,现为了回馈广大市民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即日起-4月20日,征集18-45岁近视朋友,参与AI+千频优视体验官活动,五折摘镜畅想高清视觉。重庆普瑞眼科医院在有效满足患者个性化用眼需求的同时,严格把控手术质量标准,以帮助患者拥有更稳定、高品质的视觉质量,守护好患者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    相关推荐: Keep的故事还能Keep多久?运动App的想象力还有多大? 就目前行业明星品牌Keep的表现来看,境况或许并不如人意。 根据前不久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Keep实现了人民币21.38亿元的收入,同比减少3.3%。年内经调整亏损净额2.95亿元,这一点还不错,同比收窄55.7%,但还是在亏损中。 去年Keep上市的市值一度超过了150亿港元,但是从今天的股价来看Keep似乎越来越难打动资本市场了。 高光时刻似乎已经过去,未来的Keep又该讲什么故事来维护自己的想象力呢? 摘掉的“口罩”,Keep的“卸妆水” 因为一场“疫”外,催生出强劲的居家健身热潮,各大运动App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而作为行业头部的Keep也是享受到了这一波线上经济红利,用户量、活跃用户、付费用户实现了快速发展。 只不过短期利好是靠“口罩”这一不可抗力,很多人只是被动的赶鸭子上架。因此,如何让这些短期利好转化成长期价值才是关键。可如今看来,当人们摘下“口罩”,运动App们的线上红利没有了,“Keep们”似乎也回到了正常轨道。 二姐就是如此,记得在2020年刚刚恢复正常线下工作后,为了清理手机内存,第一选择就是卸载了Keep,哪怕这个App是二姐在那之前几个月每天都会使用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口罩时期”的流量相当于一种公域流量,对于Keep们而言,当时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特殊时期的公域流量转化为自己的私域流量,把眼前的短期利好转化成企业的长期价值。 那究竟该如何留住用户?答案就是让用户用起来很爽,相对于其他平台更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然而,对于彼时的用户来讲,各大运动App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最关键的是,各大App似乎没能把这“泼天的富贵”给真正接下来,这一点我们从用户量对比层面或许就能看出端倪。 2023年上半年,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及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分别为2954.9万名及301.7万名,而2022年同期为3767.8万名和366.5万名。 作为辅助用户减脂、健身的功能性平台,二姐认为,Keep能提供的功能其实并不具备什么壁垒,行业同质化特征凸显。而且,目前看来,以智能硬件为突破口的运动App开始异军突起。二姐的很多朋友、同事,更多的是通过运动手表和对应的App来洞察自己的运动情况。最重要的,手表可以记录自己的“步数”“卡路里”,并在微信步数上面显示出来,满足运动的“分享欲”。 在二姐看来,Keep等运动类App所提供的用户价值其实是有限的,并非不可替代的,这也导致用户“用完即走”“忠诚度低”等问题存在。 说白了,任何商业体都得体现自己的独特价值以及不可替代性。 事实上,Keep也卖自己的运动硬件,这一点其实有些类似国外的Peloton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市场已经经过了验证,但Peloton本质其实是一家硬件销售公司,而Keep其实是内容平台。出发点不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就目前看来,Keep的日子过得似乎并不那么顺心。除了月活跃用户下降,亏损或许也是其为人诟病的一个地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Keep五年累计亏损已经高达22.617亿元了。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成绩单并不理想。 在盈利模式上,Keep营收来源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线上会员及付费内容占比46.58%,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占比44.24%,广告及其他收入占比9.18%。看得出来,广告方面相对弱了一些,毕竟Keep的用户过于垂直,数据价值也就比较单一,广告投放价值或许并不是特别大。而且考虑到用户体验,Keep自身对广告也会比较克制。 作为垂直类工具产品,Keep无论想靠什么盈利,都离不开“运动”二字。Keep的成功在于“运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限制Keep进一步发展的似乎也是“运动”这一标签。 从大众的需求曲线来看,无论是“口罩”对免疫力的警示有多深刻,还是“热辣滚烫”的影响力有多大,运动再火热,终究称不上特别刚需。单纯地围绕运动做文章,或许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平台的拓展空间。可如果随意拓展,可能也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力,这也许是Keep现在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了。 被收缩的Keepland, 难书写的业务闭环 运动这件事,线下场景其实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这个问题Keep其实也意识到了,因为任何运动App都不能取代线下健身房,线上课程再专业也无法取代线下的教练团队。 于是,健身新物种“Keepland”也就应运而生了,只不过如今看来,这一明星产品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最近有不少媒体报道称,Keep现在计划收缩线下健身运动空间Keepland,在运营部门进行了裁员,广州的拓店计划也因为裁员宣告结束。同时,目前北京仍在营业中的Keepland也将在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签,陆续关闭自营门店。 看得出来,Keepland的故事似乎并没有讲通,至少目前来看的确如此。 一方面,曾经有一段时间关于“健身房跑路”的新闻总是屡见不鲜,这说明健身房这个行业或许也存在自身的问题。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健身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为36447家,较上年下降8.0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将持续下降至33701家。 都在说大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了,可健身房为什么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二姐看来,健身房大多以卖卡、卖课为主要盈利模式,但是现在为了拉客户,很多健身房推出超低价的健身卡,这本身不赚钱的,然而后续却没有太多用户愿意为高昂的课程买单。除此之外,健身教练这份职业也变得有些“速成”,真正专业的教练其实是稀缺的,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跟着教练学习的原因。况且现在网上能学到许多内容,很多人都是网上学了一些知识,然后自己默默在家练、在户外练,或者就是自己在健身房练。买课?不需要的。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国健身会员为6975万人,较2022年环比下滑了2.38%。这似乎也在说明虽然大众运动意识越来越强烈了,但是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而Keepland作为线下的健身“新物种”,自然也摆脱不了传统健身房现在的“病”。 另一方面,或许来自Keep自身的因素。其线上线下的闭环并没有实现,线上流量无法扶持线下,线下也无法为线上粘性增强、引流发挥太大价值。过去重模式条件下,尤其是“戴口罩”那段时期,重资产的Keepland在很多时候可能成为企业的累赘,Keep的健身新物种故事并没有实现。而如今也开始由“重”转“轻”,选择与传统健身房的合作,推出Keep优选健身馆计划。 但不得不说的是,合作虽然给自己减轻许多重资产负担,但这就像自营和外包的区别,在经营品质上是否还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合作的健身房是否能按照Keep自身的发展布局去全力配合?这一点或许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总而言之,Keepland的故事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证明,这个问题存在或许也会让其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资本市场恰恰是青睐确定性的,这一点或许会反馈在其股价上面。…

    其他 May 31, 2024
  • AI业务收入盈利双增,但百融云没有止步

    当为科学技术巡游一方的神,行至人工智能的篇章,中国公司的2023年报里,写着AIGC的前世今生。 翻开科技进步的编年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有这样一条铁律:技术革命的最大受益者,通常不是率先做出突破的开疆派,而是率先将其发扬光大的技术流。靠着工业革命超越日不落的美利坚,把同样的故事,转载到了50年代的半导体、80年代的创新药、21世纪的互联网。去年,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曾在斯坦福做过一场主题演讲,他同样认为,AI作为新一代通用技术,更多机会在于大规模应用落地。 向着月亮跑,最少也能收获一颗星星。AI和每次科技进步一样,就像一列已经开启的高铁,给踏空者补票的机会并不多。比如像百融云创(百融云-W,6608.HK)这种AI公司,年收入26.8亿、同比增长31%的轮毂,不会有几次秒速五厘米余下。 3月25日晚,一站式服务的AI科技领航者百融云创发布的2023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度实现总收入26.8亿元,同比增幅31%;经调净利润3.75亿元,同比增幅28%。如果不考虑因收购的商誉减值产生的账面亏损,经调整净利润更是高达4.36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01 百融云两大AI业务+多元化布局:你永远可以相信“领航者”的眼光 作为一个将“科技商业化”奉为圭臬的国度,什么样的AI业务最能抢滩登陆?又是什么样的AI大模型,会是应用端的翘楚? 百融云的MaaS(模型即服务)和BaaS(业务即服务)业务,都基于自研BR-LLM大模型。让中国的B端机构客户多用AI、用好AI,是百融云的出发点。相比于依赖资本开支的传统云服务,MaaS业务更符合B端需求,即百融云的机构客户根据自身需求,调用公司各项AI模型服务。每一轮经济周期,都由不同的行业作为各个环节的参与主体;百融云的AI技术,也在各行业间多元化布局。 经济周期的日出,从近1个交易日银行窗口、APP、支付宝等入口贷款申请者资料汇总的银行信贷业务后台开启,银行需要在AI决策系统协助下,从用户行为信息中自动生成该用户的贷款申请资格、贷款额度、分期规划等等,随后是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等一系列窗口,最终完成整个信贷业务流程。 经济周期的晨光,在港口物流的货轮到岸声音中继续,每一笔订单的到岸时间、每一份给工厂的流水信息、每一个即将成为潜在季节主打单品的背后,将原本5个工作日左右的流程缩短至小时为单位,都是AI精密计算的结果。而经济周期的正午,在电商和家人们的声嘶力竭中延续,声嘶力竭的主播,将被换成了AI数字人和智能直播切片。AI从来都没有离我们很远,只是我们过分关注结果,而非过程。 金融、物流、电商……每个行业所调用的每一个AI模型、功能、自动审批、算法筛选,都有百融云MaaS业务的身影,基座便是BR-LLM大模型。 作为能够支持B端机构客户日峰值调用3亿次的MaaS业务,百融云2023年年报显示,MaaS业务实现收入8.91亿元,同比增幅17%,核心客户留存率高达99%,核心客户平均收入提升至350万元;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7%。 在上述的业务流程中,客户不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调用AI模型服务,也会让百融云直接帮自己完成KPI指标。比如金融业的财富管理促交易规模、电商领域的销售业绩完成度、物流领域的配送总额及时效。百融云也依靠AI对业务流程的嵌入,使BaaS金融行业云业务促成的资产交易规模大幅增长93%,资产交易规模达531.3亿元。 其中,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11.85亿元,拿下同比59%的高增幅;保险行业云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10%保持稳健,总保费规模33.3亿元,同比增56%。 02 百融云对AI的付出:高研发的皱纹,是微笑待过的地方 每一个能抓住技术浪潮的公司,都深谙研发投入带来的潜在非线性增长。中国B端客户对于AI的期待,是以高屋建瓴的技术,让应用的渗透不再是蚍蜉撼树。该公司在发布两个大语言模型,包括适用于金融垂直行业场景的BR-LLM和适用于自动编程的BR-Coder,以及搭建大模型应用一站式开发平台Cybertron(赛博坦)之后,百融云又把研发方向瞄准了:低成本私有化部署AI大模型、智能语音等B端所期。 对于百融云AI大模型BR-LLM,MOE(混合专家架构)将是私有化部署的不二选择。基于Tranformer架构,百融云致力于用MoE架构将FFN(前馈网络)层则划分成稀疏性的神经网络,每个被称之为“专家”的小FFN都有自己的权重和激活函数,它们并行工作、专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这意味着MoE架构在推理时,最大程度实现了性能和参数规模之间的平衡,节省了B端客户谈之色变的算力成本。 同时作为与GPT同源的BR-LLM大模型,当市场押注OPEN AI的“BetterVoiceModel”将成为GPT4.5突破技术之一时,百融云也在加厚AI智能语音的城防。百融云各行业B端客户,需要在营销过程中,以AI激活沉睡用户、推荐产品及增值服务,即便是NLP、根据不同客户反馈来制定PROCESS的智能营销、需要在JAINSIP系统基础上自研集成已大规模应用,但百融云清醒认知:现在大部分Al语音模型无法准确识别,场景和原场景、场景中语音来自是通话本人还是背景音,且AI语音回答延迟控制在500毫秒以内、智能降噪、无声纹识别、情绪识别等,都是必须攻克的技术。 后来者居上,是因为前者不争也不抢,每次的科技浪潮也无出其右。已经研发完成的BR-Coder,已在公司开发岗位中的自动生成代码渗透率提升至10%;ORCA-AutoML自动学习协助数据分析岗位将建模时间缩短了30%,百融云大可以继续守着99%核心客户留存率的MaaS+BaaS基本盘,但AI还有更多星辰大海,对AI新技术的探索时不我待;而百融云的客户及伙伴,也因为相信AI存在,所以AI总会来。   相关推荐: 派对游戏2024年新局面:二超多强,市场细分 2023年末,《元梦之星》上线迎战《蛋仔派对》,网腾大战打响。 这场战役从开局就进入到了白热化,双方投入真金白银来拉拢玩家,于春节这一亲朋相聚最适合派对游戏的时段集中发力,互有胜负。 目前《元梦之星》略处下风,但派对游戏自带的社交属性注定了腾讯不会轻易放弃,胶着的战局倒是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 在两强长期对峙与竞争的环境下,国内派对游戏市场是否意味着已被关上大门? 多强入场,细分派对游戏市场 先看一个案例。 2月底,一款名为《星派对 Party》的国产派对游戏上线Steam。 游戏的开发方是个新团队,《星派对 Party》是他们上线的第一款游戏。这一点从游戏上线后服务器多次炸服,直到上线第四天还存在炸服情况可以看出。 游戏在运营上也颇为不成熟,游戏官方针对炸服问题发出的解决公告是:让玩家在一款国产游戏炸服时,用加速器挂日本节点来解决。 甚至在上线前期团队还出现了资金问题,需要找玩家进行众筹来缓解现金压力。 但这么一款游戏,在游戏还没上线时,仅用了一个月就达成了10万心愿单(预约)。在上线后更是成功登顶Steam热门新游的榜首,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在3.4万人以上。 《星派对 Party》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在其创新的玩法上。游戏缝合了“大富翁”与“卡牌对战”玩法,在棋盘上构建了更多意外事件与对抗元素,让一局对战的变量更大,节奏更快,营造了和朋友同游的完美派对氛围。 这一设计思路让玩家感到兴奋。因此,在游戏陷入资金困境众筹时,5000名以上的玩家在30天内共为其募集资金844520元,让《星派对 Party》成为众筹榜第一。 尽管游戏目前因“删除机器人”等运营问题,评分开始下滑,但一个小团队冷启动造就的爆火开局,已经反馈出了一个市场事实: 派对游戏,玩家不仅需要“元蛋”这样的综合性的派对游戏集合平台,也需要玩法上更垂直创新的派对新游。 派对游戏广阔的细分赛道给予了这些游戏充足的市场空间,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2024年派对游戏新品数量不仅未受网腾大战影响而减少,反而入局厂商的配置与团队还在进一步升级: 《代号:Bump》,前脸萌科技CEO郭列在2022年成立船岛科技后的首个项目,首期投入已达1亿元。同样是化身小动物的对抗争夺,不同在于这款游戏把“UGC环节”融入到了游戏中,横版地图上的地形可任意改变、或偷藏道具,让玩家的创造能得到更及时的正反馈。 《梦想家园》,泡泡玛特跨赛道研发的“类动森”派对游戏,以“模拟经营+派对玩法”为核心玩法。官方希望借助游戏丰富旗下潮玩IP形象,游戏中人物形象囊括了泡泡玛特知名的Molly、Dimmo、Labubu等品牌角色。目前游戏已在TapTap斩获了9.8的高分,并在3月开启了预约。 《萌宠拆拆乐》,它的前身是在多项高校游戏赛事斩获佳绩的《Messy Up》。“非对称对抗”是游戏的特色,演绎主人与宠物在“拆家”上的有爱对抗,预计5月上线; 《泡姆泡姆》,双人合作派对游戏。其开发商鹰角网络近期在派对游戏领域动作频频,投资了《萌宠拆拆乐》的液态喵工作室,参与了《星派对 Party》的发行。该游戏已在1月拿到版号,预计将成为鹰角网络上线的第三部作品; 目前,国内派对游戏产品逐渐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元蛋”为代表的高DAU“平台型”产品;另一种则是在玩法上不断创新,开拓新派对游戏类型的“先锋内容型”产品。 二者互相竞争吗? 可以明确的是,二者的核心用户并不是同一批玩家。前者如大型超市百货,后者如品牌专卖,场景的不同导致二者并不构成直接竞争。 《蛋仔派对》的对手只会是《元梦之星》,而以玩法取胜的派对游戏即使再火爆,如当年《鹅鸭杀》、亦或是《星派对 Party》,“平台型”产品也不担心其会自身造成冲击,毕竟“广场”才是“元旦”二者的定位,“综合性”与“UGC生态”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只是,平台不担心,站在初创团队视角,面对大厂站台的平台却有另一种恐慌:以“玩法”取胜的派对新游,要如何才能实现对自身创意的保护呢? 能抄走玩法,抄不走玩家 新年期间,网腾大战在玩家之间爆发过最激烈的一场舆论战并不来自于“元蛋”。而是《元梦之星》与网易的另一款游戏《第五人格》。 2月,《元梦之星》上线新玩法“大王别抓我”。其核心的“非对称对抗”玩法与《第五人格》高度相似。不仅如此,角色技能、胜负判定条件以及游戏细节如星路仪、传送阵、禁锢装置等都能在《第五人格》找到参考的原型。 用《第五人格》玩家的话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抄袭。 以网易的体量,加上两家还是竞品关系,都无法阻拦《元梦之星》“学习”。从这一点看,派对新游似乎很难保证玩法创意不被借鉴。 但从市场的反馈看,这种借鉴并不能构成对被借鉴游戏的威胁。首先,被借鉴方游戏的玩家有着更强的情感支持,对平台的模仿行为深恶痛绝,《第五人格》玩家大量跑到《元梦之星》评分区、游戏视频乃至相关文章下方进行差评攻击,甚至号召《蛋仔派对》的玩家加入,使得《元梦之星》评分骤降。 而即使抛开情感立场,在手感、动画与代入感上,《元梦之星》相较于《第五人格》也有较大不足。这并不难理解,前者的所有基建服务面向的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派对游戏,而后者则是为“第五人格”这一玩法独家定制的,数量上的覆盖自然会有质量上的缺陷。 这就导致了即使平台型产品对创意新游在玩法上有所抄袭,也动摇不了该游戏的基本盘。相比于担心平台对玩法进行收录,真正应当注意的是相同垂类游戏之间的竞争。 复盘过往产品,《蛋仔派对》的崛起不会导致《糖豆人》的覆灭,《元梦之星》收录了《猛兽派对》玩法,也不是造成后者销量走低的原因。 但《鹅鸭杀》发家的用户,确确实实就是之前《太空狼人杀》的同一批客群。 这就造成了派对游戏赛道的一幅奇观:派对游戏平台会不断收录大热的派对新游的玩法,但不会对新游的发展造成影响。平台只为了丰富自身内容生态,对抗另一家平台。 这种奇怪的展开,意外使得国内派对游戏走向一种良性发展当中。 一个玩法的好思路 如何发展派对游戏,挖掘“玩法”是核心关键。 玩法,是派对游戏的核心竞争力。自从“派对游戏”的概念被提出后,在游戏类型、数量上实现迅猛发展,大部分都是继承于此前来自于线下桌游的“内容遗产”。 例如,“狼人杀”演变为《太空狼人杀》、《鹅鸭杀》;“大富翁”演变成《星派对 Party》。这些游戏在没有互联网加持的年代,仅仅凭借着玩法,就能火遍大江南北。因此,以此为基础做成派对游戏后,自然会受到欢迎。 按照这一思路,掼蛋何尝不是一种派对游戏呢?以掼蛋为例,你能深刻理解到玩法对于派对游戏的重要性。同样是两幅扑克牌,但换了一套玩法,掼蛋就能火遍全国。 但玩法也是昂贵的。 一个最好的案例是《猛兽派对》。在最初的demo爆火后,Recreate Games工作室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来对游戏进行升级,但正式版上线后评价却褒贬不一。 其核心原因在于方向错了。Recreate Games工作室花费了大量时间打磨角色与地图上的细节,但在玩法升级,或是创新地图玩法的内容上,更新却相当有限。 或许不是《猛兽派对》不想创新,而是思路难寻。正如人人都有扑克牌,但只有一个掼蛋;大多数人都熟悉三国,却只出了一个《三国杀》。 《猛兽派对》玩法在船岛科技的《代号:Bump》上有了一丝突破。《代号:Bump》的玩法,结合了《橡胶强盗》的玩法对抗,与《超级鸡马》的关卡编辑功能。让玩家能够在地图中,实时进行关卡构建与道具放置,实现更及时的“创作编辑—游玩反馈”的正循环。 派对游戏的玩法,在垂类游戏的互卷中不断升级。而平台产品则起到了一个放大作用,将玩法的核心理念,做成小游戏在用户量更大的平台上推广,起到教育市场与测试的作用,并且后期随着“元旦”在UGC发展上的升级,平台玩家对玩法的迭代速度可能比垂类游戏还要更快。 但这还远未结束,三月份米哈游也丢下一颗炸弹,开始招募《原神》UGC策划,其招聘公告中强调:“参与制作的内容,将是与《原神》主体同等重要的模块”。 自上线以来推出大量过“限时小游戏”的《原神》,早在UGC领域有过“小试牛刀”。这次调整,似乎有意将多类型的派对游戏,在《原神》中打造成与主体一样重要的游戏内容。这并非不可能,毕竟米哈游的愿景是,2030 年打造出 10 亿人的元宇宙虚拟世界。 一旦成功,将成为比《蛋仔派对》与《元梦之星》更具优势的竞争对手。如自走棋爆火后,《刀塔2》成为自走棋启动器一样;《原神》也可能会成为派对游戏启动器。 一切有待后续,国内派对游戏的发展远没有到尘埃落地时。  

    其他 March 25, 2024
  • e8b5

    相关推荐: 给房子“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文|琥珀食酒社 作者 | 积溪 真崩不住了啊 一觉醒来 朋友圈被房屋养老金刷屏了 有人说买房如买“爹”,真的好费钱 有的说咱自己的养老还没着落呢 未来还得给房子养老? 当然,这事已经被辟谣了 说公共账户不需要咱老百姓额外掏钱 不会增加个人负担 那真的对我们没有影响吗? 今天我一个视频给你讲清楚 给房子养老 说白了就是凑钱保养老房子 因为很多房子设计寿命也就50年左右 用30年就进入了夕阳红 什么漏水、墙皮脱落、电梯门禁故障等等问题都会出现 所以一年半前 咱就已经提出了试点 说要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等专项制度 那为啥要推出这制度? 因为房子“老龄化”了 是的,不仅人口会老龄化,房子也会 我看到一组数据说到2022年 房龄超30年的老房子占比接近20% 预计到2040年 近80%的房子会超过30岁 是不是妥妥的房子老龄化时代   那房子老了不可能不管 不然出各种事故更麻烦 全部推倒重建也不可能 所得得管 但核心是谁来出钱? 从辟谣信息来看 这房屋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个人账户 就是你买房时强制缴过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这部分现在全国结余超过1万亿元 这钱还挺多的,按理说也够了 但这里有个Bug 就是本体维修基金制度1998年提出 但2008年才真正按面积来收钱 而且是专款专用 可是2008年前很多老破小 要么维修金不够用 要么压根就没交钱 但是这批房子又是重灾区 还不能小修小补,必须得大动手术 有媒体就统计过 说大型旧改平均每户得要好几万 所以你说这钱谁出? 反正业主是不太乐意的 因为很多老破小基本是出租 房子再破,居住体验再差 也不影响房东每个月照样收钱 他哪有动力出这个钱? 但也不能不管啊 只能从住房养老金的公共账户来 那公共账户的钱从哪儿来呢? 主要是四个方面 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财政奖补投入、公积金增值收益 注意!这里面的每一笔钱 都和房子所在的城市密切相关 你想啊 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 怎么可能比得上一线城市 这也是为什么 这次选择上海等做试点的原因 因为有钱好办事,先给全国打个样   虽说不用咱掏钱 但这个举动 可能会加速房地产市场两大分化 第一就是城市之间的分化 你有没有注意到 已经披露的22个试点城市名单 基本上都是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省会城市 都是人均GDP靠前的 如果你的房子不在这些试点的城市里面 又是老破小,或者即将步入老龄化 很可能就不会兜底保障 另一大分化就是城市内部的分化 新房和次新房离养老还比较远…

    其他 September 5, 2024
  • 百度的新想象力在哪?

    推开一扇窗

    其他 October 19, 2023
  • suv新车型,来看潮野座驾哈弗二代大狗

    目前国产suv市场非常繁荣,许多国内汽车制造商都投入大量资金和研发资源开发suv车型。这是因为suv车型在中国市场具有极高的受欢迎度,而且suv车型更能适应中国特殊的道路和环境条件。所以各大车企都纷纷推出suv新车型来抢占市场,技术价格竞争层出不穷,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是一件利好之事。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款最近热度很高3/4潮野座驾哈弗二代大狗。 作为哈弗大狗的第二代产品,二代大狗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设计理念是潮野力量美学以探索之名,于原始自然中汲取澎湃的潮野力量,打造兼具野性与趣味的美学概念。外观上处处都是细节。光瀑飞流全景天窗源自光瀑如倾,飞流喧逐,以悦人视野开明境界,尽享全新视界体验,诗意满满;部落时光骨灯是穿越部落之境,奔赴世界深处,步履不停的探索,让每次人生旅途,充满高光,旷野之息的感觉扑面而来。 越野装备方面哈弗二代大狗也再度进阶,强悍越野科技再晋级,打造更强大的路况适应能力,能够满足全天候、全地形、全场景的用车需求。配备了中央限滑差速器+后桥电控机械牙嵌式差速锁,轻越野巡航模式,高科技越野装备,专业驾乘辅助,唤醒纯粹潮野乐趣。更有智能电控四驱动态扭矩分配,毫秒级响应,自在驾驶,从容操控,野区皆为坦途。9种驾驶模式一键切换,多路况全适应,切换人生的舒适区,征服生活的困境。 哈弗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在轻越野领域的产品表现。在哈弗二代大狗上进行了车身尺寸方面的提升,动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车辆还增加了不少的实用而时尚的配置,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舒适、功能丰富且高档次的驾乘体验。这款suv新车型依然是市场中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相关推荐: 老板电器、美的“加速跑”,智慧厨电卷出新高度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历经数十年发展,厨电市场从增量阶段步入存量阶段,品牌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规模增速大不同以往。   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厨卫大家电零售额同比下滑9.6%至1586亿元。其中,烹饪类专业厨电(油烟机、燃气灶、嵌入式微蒸烤)规模537亿元,净洗类(洗碗机、燃气热水器、净水器)规模53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0.9%和11.4%。   在传统厨电市场下行趋势下,老板电器、海尔、美的等头部家电品牌加快推新速度,抢占数智化先机。从AWE2023(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我们可以看到厨电数智化升级的成果和新趋势。   老板电器新一代数字厨电AI烹饪新旗舰——创造者i7,提供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烹饪服务;方太的新款智能抽油烟机搭配19寸大连屏,拥有娱乐烹饪、AI智慧语音等功能,可以深度控制全场景厨电设备;海尔的三翼鸟智慧厨房,围绕烹饪前、中、后全流程,构建智慧存储、智慧烹饪等厨房全场景的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厨电产品数智化水平实现了升级,从简单的联网、自动化、智能语音等变成多种交互方式并存,多个厨房家电协同工作。厨电产品内容、硬件、软件均实现了质的跃升,厨电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卷。   从智能单品到数字生态   智能厨电产品迭代的走向一目了然。   以往,人们梦寐以求的智能厨电是可以远程操控的冰箱、可语音开启的电饭煲、可触屏操控的油烟机……现在人们想要一个冰箱、洗碗机、净水器等厨电可协同工作,可支持语音、触屏甚至手势识别,还要有一个“智慧大脑”的智能厨电。   智能厨电产品迭代加速的背后是技术的升级、服务的升级,更是生态体系的升级。从独立作业的智能单品到完整的智慧生态链,厨电智能化升级创新场景,拓宽产品商业化空间,也带来了新挑战。   一方面,厨电智能化升级带来新的场景与新体验,驱动新增长。据市场调研在线网数据,中国智能厨电行业市场规模正在迅速增长,规模已经超过2.2万亿元,随着中国智能厨电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智能厨电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以上。   对于厨电品牌来说,厨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品类、渠道趋于同质化自然增长逼近极限,厨电品牌面临巨大的差异化大考,利用智能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和创新,是可行性最高的差异化之路。   另一方面,用户需求的转变、新一代智能技术的进步,给厨电品牌带来了新挑战。在新一轮消费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之下,厨电赛道走向用户体验为中心,技术、品质、品牌为导向的新阶段,智能化、体系化、集成式、品质化成为厨电产品新的发展方向,也是新挑战。   简单来说,用户对智能厨电的诉求从简单的智能化变成了高效智能化,即一键清洁、一键烹饪、一键唤醒等等,还有油烟机、燃气灶、洗碗机等各类厨电的高效协同工作,这就需要厨电品牌不断研发新技术,创新迭代新品,十分考验品牌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此外,Z世代逐渐成为家庭消费主力,他们向往高品质、高效率的家庭生活,对智能化、个性化的厨电产品接受度高。不过要注意,智能厨电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需要一个“智慧大脑”来洞察用户需求、联动厨电设备,实现厨电产品的整体优化和精细化管理。   厨电赛道的竞争焦点从智能单品转变成数字生态,是“品类红利”转变为“数字红利”的必由之路。厨电品牌在抢占“数字红利”的路上,发现了新机遇也遇到了新挑战,老板电器、美的、海尔等品牌破浪前行,驶向数字厨电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老板电器打造差异化利器   近期,国内厨电领域的头部玩家老板电器官宣王一博为其代言人,引发市场热议。作为中国厨电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代言人”,老板电器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业内人士放大,人们试图从其新动作中,窥视中国厨电制造业数字化升级的新路径。   2022年,老板电器发布行业首个数字厨电“创造者i1”,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生态于一体,且六大厨电单品在AI烹饪助理“ROKI先生”的调控下实现了高效协同;2023年,老板电器推出新一代数字厨电“创造者i7”,并发布了超50款新品和多个科技平台……   从创造者i1到创造者i7,老板电器带来了更智能化的明火自动烹饪功能,更丰富的数字菜谱,以及语音控制、App控制等更多元的数字交互。老板电器数字厨电升级的背后是,持续创新技术研发和丰富完善的产品体系和内容作为支撑。   在技术方面,老板电器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核心技术优势与研发经验积累,抓住数字厨电发展机遇。据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老板电器共申请专利超1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400项;共参与标准制订20项,其中主导制定10项。   近期,老板电器同步发布灵犀全自动烟灶、加汽旋转烤科技、蒸汽冷凝科技、高性能集成灶等6大关键技术,以及光焱洗消一体机系列、“川”系列真恒温热水器、三出水净水科技、温湿双控科技等多个平台,其技术实力不言而喻。   在内容方面,创造者i7具备强大数据分析和学习能力,可根据用户喜好推荐适合的菜谱和烹饪模式,可解决“今天吃什么?”的世纪难题。   众所周知,中餐样式多样做法不一,调料用量也不统一,因此可以实时指导烹饪的数字化菜谱,既是“厨房小白”的救星,也是家庭大厨的好帮手。据了解,在ROKI系统中已经装载了4000多道数字菜谱,而且每一道菜可转化为一条AI智能烹饪曲线,通过ROKI社区分享给亲朋好友。   在生态方面,老板电器从产品、服务、场景等多维度构建数字厨电生态,强化品牌核心竞争力。老板电器细致挖掘多元用户群体的烹饪需求,基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构建起厨房烹饪前、烹饪中、烹饪后的全链路数字烹饪生态,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到生态构建,老板电器探索差异化数字厨电的旅程亦是“求变之旅”,求变路上会遇上重重困难,也会在求变中进步,在求变中成长。   美的整合产业生态资源   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家电市场的大背景下,美的高举“全屋智能”大旗缓缓走来。   十年前,美的推出智能家电管理应用“美居APP”,一键联动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品类,全屋智能雏形初显。十年后,美的在美居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全屋主动智能解决方案、全屋智能数字化平台和美的智慧家计划,意在加强全屋智能生态布局。   据了解,美的主动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3-6-5主动智能全生态”),指的是3位一体的主动智能技术、6大智慧服务能力,5大智慧空间场景,意在通过技术、产品、场景推动智能家居从“被动智能”向“主动智能”跃迁。   厨房是美的重点关注的5大智慧空间场景之一,因而美的智慧厨房拥有很多智能化亮点。例如:联动冰箱、烟灶、电饭煲、空气炸锅、破壁机等一键下单烹饪,对厨房烹饪进行全流程管理,实时监测食材的新鲜程度、根据烹饪曲线一键烹饪等等。   作为一个拥有多年技术和运营经验积累的家电企业,美的主动式智慧厨房解决方案最大的优势也源于它的基因优势。   首先,数据是厨电数智化革新的关键,而美的拥有庞大的数据积累优势。据美的官方数据,美的已拥有数十年的沉淀,在全球拥有超4亿家庭用户、超2亿台激活设备和超11亿次场景执行的庞大数据。   其次,智能科技是厨电数智化革新的基础,而美的坚持技术探索,斥巨资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美的集团研发投入超过12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过去5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超过500亿元。目前,美的集团在全球12个国家设立有35个研究中心,研发人员超过20000人,通过“2+4+N”全球化研发网络,建立全球研发规模优势。   再有,售后服务关乎智慧厨电体验,同样至关重要,而美的拥有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网络,可以做到24小时内快速响应。智能化、体系化、品质化的厨电产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新鲜事物,智慧厨电的安装、调试、维护都需要专人负责,十分考验厨电品牌的售后服务能力。   不得不说,美的作为智能家电领域最先入住者之一,在智能厨电领域有领先的数据、技术和品牌优势,其整合产业生态资源推动全屋智能落地,也将助推智慧厨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巨头逐鹿,AI烹饪步入新阶段   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让很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在老板电器、美的等传统家电企业的探索下,智能化厨电、数字菜谱、AI烹饪助手等软硬件产品相继面世,AI烹饪步入新阶段。   一来,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集中爆发,赋予厨房电器、厨房场景智能化能力,为AI烹饪的规模化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印象中,AI烹饪的代表性产品是“烹饪机器人”、“炒菜机”,但体型庞大的烹饪机器人进入家庭显然不现实,而炒菜机又只达到半智能水平,家庭厨电全面数智化才是AI烹饪最优解。   二来,老板电器、美的、海尔等家电品牌的激烈博弈将推动AI烹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时代,传统家电企业、科技企业深耕“智慧厨房”,强化厨电产品的智能化功能,目前智能厨电产品几乎能满足家庭用户一切烹饪需求。   以老板电器为例,ROKI数字厨电包含 AI 烹饪助理…

    July 27, 2023
  • 季报含金量强势推高股价,满帮十年持续拉高数字货运生态天花板

    经济活动越发密集,跑在路上的货车和司机们成为最忙碌的角色。11月20日美股盘前,数字货运龙头满帮集团(YMM.US,以下简称:满帮)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其用户规模、业绩数据、履约单量等指标全面增长。 今年,也是运满满产品诞生的第十个年头。满帮今年以来的业绩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龙头地位越发凸显。 这不由得令人深思,数字货运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结合,究竟是如何为行业提质增效的?而当龙头地位更加坚实,满帮又如何思考数字货运的未来?透过三季报,我们将看到满帮一点一滴构筑起来的数字货运生态,已然成为了行业的路标。 业绩质量持续走高,满帮强势引领市场心智 三季度,满帮多项业绩数据超过市场预期。财报显示,满帮当期营收达22.6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车货匹配服务、增值服务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而在利润方面,满帮三季度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录得净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67.6%,对应净利润率达36.5%。 华泰证券在点评中提及,满帮总收入、细分业务营收、Non-GAAP净利润均高于市场一致预期。而市场走势也显示,满帮发布优质业绩后,其股价一度大涨超15%,可见本次业绩的含金量之高。 事实上,上一财报季,满帮才刚刚创下上市以来单季度最高营收和Non-GAAP净利润。满帮凭借其优质生态不断扩大自身业务盘,吸引了众多客户与需求涌入。 这体现为又创下新高的关键规模数据——满帮三季度履约订单数同比增长27%至4250万单,平均发货货主月活同比增长15.0%达213万,过去12个月的履约活跃司机达379万,双端活跃用户数均创历史新高。中金在业绩后点评中提示,货运行业供给侧与需求侧均在修复,满帮作为龙头平台企业,获得较高增长是确定性事件。 这种确定性来自满帮平台的吸引力,规模只是其表象。此前,满帮曾提出2023年以获客和提升货币化率为重点。要知道,贯彻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其实是收获用户的认可。而说易行难,数字货运行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利用平台的数字化手段,解决传统货运行业那些老大难问题。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满帮之所以兑现了战略目标,是因为它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持之以恒地去投入,在平台生态中维持着一种有效的动态平衡,让好货主、好司机的使用体验越来越好,并不断推动平台生态正向发展。 内有治理,外有需求。社会面经济活跃度仍在提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调查显示,2023年9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达到102.9点,环比回升0.36%。官方点评称,从PMI重回扩张区间、电商业务指数保持较快增长等周围指标的表现看,第三季度以来经济恢复动力继续增强,助力货运市场需求回暖。 到了四季度,传统旺季的来临将进一步提升行业活力和平台表现。中金也在点评中提及,预计经营杠杆之下满帮利润率将持续提升,应关注四季度旺季潜在催化,预计Q4收入指引同比增长18.2%-20.6%至22.7-23.2亿元。 在主业增长势头强劲、平台生态质量领先的情况下,满帮在数字货运市场不断扩大影响力的进展,令其持续受到资本市场与机构认可。近日,MSCI海外中国指数纳新,满帮成为唯一入选的中概股,将于11月30日收市后正式生效,获得更多被动和主动资金关注。 此外,满帮三季度亦得到红杉、Alkeon、Matthews、Invesco等知名机构增持。当前其于3月宣布的5亿美元回购计划仍在持续,满帮对资本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也在逐步显现,市场正致力于发掘其未来增长的更多可能性。 锚定中小企业,深挖实体经济潜力冲刺下一个十年 在满帮业绩详情中,中小直客货主成为了一大特殊关键词。 一方面,运满满产品当下迎来上线十周年,满帮可以说是中国数字货运深度发展的见证与参与者,而中小企业正是这个过程中灿如繁星的增量来源,也经历了从懵懂谨慎到开放拥抱的态度的转变,其中少不了满帮作为行业龙头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努力。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韧性也蕴藏在庞大的中小企业生态体中,他们拥有更灵敏的市场感知,总是成为经济活跃度提高的前哨站。提高货运环节服务效能,是中小企业的需求,也是满帮不断成长时必须夯实的基础——满帮集团董事长张晖表示,围绕“多快好省”的用户核心诉求,满帮致力于成为3000万家中小企业的发货入口。 从具体价值看,满帮作为数字货运平台龙头所具有的强大网络效应,本身对于提升中小企业货运网络效率意义重大。例如,三季度显示的平均发货货主月活、履约活跃司机、履约订单量间,本身就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满帮精准、快速、高质量的货运匹配算法,补齐了货运行业供需对接的缺口,降低了“三空”(空驶、空置、空载)现象出现的概率。 另一方面,满帮打造企业一站式物流平台的愿景,便利了中小企业更快兑现货运需求。满帮管理层透露,其满运宝、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的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为司机和货主带来了更高效率的行业解决方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数字货运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货运整体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市场渗透率约15%。数字货运本身能强化从业者对多元数字化服务的接受程度,随着市场渗透率每一次提升,满帮更多的一站式服务能力将被释放和激活。 最后,服务中小企业并非一句口号,它需要找准痛点,从实体经济中来,回到实体经济中去。满帮自身长期保持“脚底沾泥”的姿态,依托车货匹配服务和旗下“省省”同城货运品牌,为农产品、产业带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吃透了底层经济运行的逻辑与特点,进而拿出一系列直接有效的举措。 例如,今年9月19日-9月28日期间,运满满顺应行业升温趋势启动“发货节”活动,为新、老货主和中小企业货主准备了相应圈层的定制化运营激励。如针对中小企业,运满满首批选择成都、广州、上海三座城市,以大数据筛选流通大、需求高的商圈及园区,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线下发货活动。 显然,无论是模式与技术向下兼容赋能,还是提升平台质量、解决行业普遍性问题、增强吸引力主动汇聚中小企业需求,满帮都已形成明确的路径优势。满帮与中小企业的双向奔赴,为填补后者对数字货运的需求缺口做出了贡献,也夯实了满帮运营的群众基础。 短期看,中金已指出四季度进入旺季,有望推高满帮短期业绩表现。但更重要的是站在十年的节点看长期——数字货运市场网络效应的存在,让赢家通吃效应格外明显。与市场同步成长的满帮,现阶段已然在实用价值外,逐步放大着品牌价值。中国公路货运市场总规模可达5万亿元以上,每一分数字化的渗透,都会创造巨大的附加价值。满帮虽是龙头,其渗透却远未达终点。也正因为如此,这片市场有多宽广,满帮的未来也就有多值得期待。 来源:美股研究社  

    其他 November 24, 2023
  • 五粮液不懂年轻人

    年轻化会让五粮液与茅台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吗?

    September 1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