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革命之时,AI PC已经出现第一个赢家

5月20日,微软在西雅图召开Microsoft Build 2024,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Microsoft Build 2024受关注度非常高,无数媒体、科技爱好者都在等待着微软,等待着真正的“AI PC”。

 

发布会上,微软正式公布了Copilot+,一个内置于Windows 11 AI PC中的全新AI助手。与过去的Copilot相比,Copilot+更智慧、更强大,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AI服务,得益于端侧AI模型的支持,Windows 11 AI PC在非联网状态下也可以提供服务。

 

 1.jpg

 

现阶段的Windows 11 AI PC不一定是AI PC的最终体,但是已经包含了微软所打造的这一系列AI应用及功能,为我们掀开了AI PC的神秘面纱。

 

有意思的是,微软定义的Windows 11 AI PC并非单指某个软件或是服务,而是一个围绕着硬件、AI算力、功能体验等的AI PC方案,才算满足微软的要求。

 微信截图_20240601172436.png

 

考虑到微软对AI PC的严苛定义,骁龙X系列或许是目前唯一满足微软Windows 11 AI PC要求的处理器,不过在讨论硬件之前,先让我们看看微软心目中的AI PC,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AI PC到底是什么?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争论怎样的PC,才是真正的AI PC?广义上来说,如果将所有可以使用AI的PC纳入其中,那么其实就可以直接宣布传统PC=AI PC,毕竟只要可以上网,你就可以登录ChatGPT、文心一言或者随便哪一个公司的AI网站,然后提出你的问题并获得回答,这何尝不是最简单的AI应用?

 

显然,单纯的文字问答或者简易的文生图,并不能成为判断AI PC的依据。AI PC,AI在前,意味着PC本身应该围绕着AI建造,AI并非只是简单承托于PC这个平台上的一个工具,而是整个PC系统的核心。

 

8-surfac.png

 

比如Windows 11 AI PC的核心功能之一“Recall(回顾)”,利用内置于系统底层的AI,可以帮你回溯屏幕显示过的内容,就像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一样,拥有系统级的使用记录,而且可以根据你的语言描述,自动搜寻符合描述的页面。

 

在现场演示中,拖动着“Recall”的回顾时间轴,就像在回顾自己过去的时间里都做了什么,让人有一种回溯时间的错觉。所有这些都基于本地的AI大模型运行,并不需要经过云端处理,而且用户可以随时删除回溯记录,设定白名单,让“Recall”AI避开指定的应用、页面。

 图片 4.png

 

虽然“Recall”功能看似简单,实质上代表着微软在AI PC方面的全新突破,微软成功让端侧AI拥有了认知“屏幕”的能力,这也是微软认为真正的AI PC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能力——看懂“屏幕”

 

这项能力让AI不再被局限于文字之间,AI与用户的交互也将突破程序、应用的限制,扩展到整个系统。

 

Windows 11 AI PC不仅能帮助用户回溯屏幕显示内容,还能通过系统级的AI实现主动服务。例如,当你打开《我的世界》时,AI不仅能识别游戏内容,还能根据当前状态提供实用建议。这种深度集成的AI体验,将彻底改变我们与PC互动的方式。

 图片 5.png

 

当然,除了这些有趣的应用外,AI还是可以为你总结文章、制作表格,或者画一幅画、作一首歌,在本地端侧AI大模型的帮助下,这些要求都可以被满足。在我看来,微软所定义的Windows 11 AI PC,显然代表着AI PC的一个未来,即一个根植于系统和硬件底层的AI。

 

利用可以调用系统本地权限的优势,本地AI可以变得更加“主动”,比如在你浏览某个地点时,主动为你提供行程推荐和当地的天气情况,或是当你接到一封新的邮件时,通过弹窗的形式简略说明邮件的内容和发件人,让你判断是否需要马上查看或回复。

 图片 6.png

 

在微软的计划中,Windows 11 AI PC拥有一个可以主动为用户提供帮助的AI,这也是微软对AI PC的核心认知之一。

 

考虑到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中的统治级地位,Windows 11 AI PC的设计显然会影响无数的PC厂商,甚至直接影响到AI PC的发展路径,那么Copilot+会是AI PC的唯一选择吗?不尽然,对于一个尚处于发展早期的事物,过早地下定论并无必要,AI PC显然还有着许多的可能。

 

但是从Copilot+上我们可以看到AI PC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特性:主动性、即时性(可随时调用)和个人化。其实,以上要求都可以归类到一个参数上:算力,只要拥有足够的算力支持,PC就可以本地部署AI大模型,与系统深度绑定且无需担心隐私泄漏等问题,并且能够对用户的指令做出及时反馈。

 

换言之,AI PC的关键就在于本地算力。

 

AI PC的真正核心

 

传统PC的核心是CPU和GPU,那么AI PC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NPU,作为以人工智能运算和机器学习需求设计的处理器,NPU在算力效率上要远胜于CPU和GPU。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入门级的AI GPU是RTX 3050Ti,即使是移动版,这颗GPU核心的最低功耗也高达35W,而想要获得最高算力,仅GPU功耗就高达80W,而算力却只有40 TOPS。

 

诚然,搭载高性能独立显卡的传统游戏本,确实有足够的AI算力来满足AI模型和应用的运行需求,甚至可以给得更多。但是却需要牺牲续航作为代价,让移动PC丢掉“移动”,只剩下PC,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移动PC的AI需求,目前来看只能寄希望于NPU,而在这个方面,新一代处理器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因为许多传统的PC处理器压根就没有设计NPU核心。这也是传统PC为何要与AI PC区分开来的原因之一,两者从设计需求上就已经不是一个层级的产物。

 

随着AI PC的需求增加,英特尔、AMD等传统PC处理器厂商都陆续推出了内置NPU的新一代PC处理器,但是受限于x86架构和传统内核设计的限制,整体来看NPU的每瓦特性能并不出众。

 9-芯片.jpg

 

前段时间我在测试某品牌的AI PC时,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不接入电源的情况下部分AI功能将受到限制。换言之,在执行AI任务时,CPU仍然需要提升到高功耗模式才能保证效率和效果,虽然还有不少轻量化AI功能可以使用,但是却不太契合理想中的AI PC要求。

 

虽然我相信AMD和英特尔会在后续的更新迭代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阶段更好的选择或许是骁龙X系列平台。目前该系列共有两个型号,骁龙X Elite和骁龙X Plus,均采用高通自研的Oryon核心和Hexagon NPU架构,其中骁龙X Elite光NPU就拥有高达45TOPS的AI算力,在包含CPU、GPU、NPU、传感器中枢和内存子系统的异构计算下,甚至可以达到75TOPS。

 

微信截图_20240531150825.png

 

不过,更让人惊讶的,搭载骁龙X Elite的移动PC整机功耗最高仅80W,考虑到传统PC想要获得接近的AI算力时,仅GPU的功耗就可能超过80W,这个数值足以让人惊讶。

 

如果并不需要最高算力支持,那么在仅使用NPU的情况下就可以保证骁龙X Elite为PC系统提供45TOPS的AI算力,每瓦特的NPU性能高达24TOPS,是苹果M3的2.6倍,酷睿Ultra7的5.4倍。即使只计算NPU的AI算力,骁龙X Elite的整体算力依然高于微软Windows 11 AI PC给出的最低40TOPS算力要求。

 

如此一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软会将骁龙X系列作为Windows 11 AI PC当下唯一的选择,微软的Surface系列一直都是强调移动体验和轻薄的产品,那么在兼顾性能释放、续航和轻薄的情况下,只有骁龙X Elite和骁龙X Plus可以满足。

 图片 9.png

图片 10.png

 

从微软发布的产品列表来看,除了微软自家Surface系列(骁龙版),华硕、戴尔、联想和惠普等厂商都公布了各自的Windows 11 AI PC,只不过无一例外的均搭载了骁龙X系列PC平台,这是骁龙的PC平台第一次获得如此广泛的PC生态伙伴支持。

 

那么骁龙X系列的对手呢?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即使是进度最快的英特尔也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才能发布满足Windows 11 AI PC要求的Lunar Lake处理器,实际上市时间更是要等到第四季度。

 

毫无疑问,在AI PC这个领域,骁龙已经暂时取得了领先,一直深耕AI领域的高通,如今终于从骁龙X系列上获得了回报。

 图片 11.png

 

在发布会结束后,作为当前Windows 11 AI PC里的“独苗”,骁龙X系列毫无疑问得到了众多关注,不少媒体都认为这是高通与英特尔、AMD等传统PC处理器厂商并列的历史性时刻。

 

比如Windows Central的丹尼尔·鲁比诺就如此评价:“微软及其合作伙伴今天的公告标志着PC行业的重大革命,联想、惠普、戴尔、宏碁、华硕、三星和微软一起宣布了这一类全新的笔记本电脑(Windows 11 AI PC)。”

 

当然,其实早在去年就已经有类似的观点提出,毕竟骁龙X系列的能效比和性能表现都足以用“惊艳”来形容,如今只是多了各大PC厂商的认可与支持。

 

随着AI在PC中的地位逐渐提升,NPU性能及每瓦特效能将成为评判一台AI PC的关键,而在NPU方面有所领先的骁龙,将会在PC市场展现真正的实力。

 

与旧PC时代说再见

 

现在我们或许可以与旧的PC时代说再见了,以Windows 11 AI PC为代表的AI PC,虽然尚未成为主流,但是却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革新力,当AI PC成倍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时,还有谁能拒绝AI PC?

 

想象一下,当你打开电脑准备工作时,AI已经为你列好了今天的工作任务,并以重要度和时间进行排列,原本用于浏览工作群聊、邮箱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享受一杯红茶或咖啡,与同事聊一聊趣事。

 图片 12.png

 

抑或者,当你苦恼于如何修改一件产品设计时,给你提供一些小小的灵感,甚至可以将你随手记录下来的灵光一现,变成一幅完整的画作或是计划书。

 

毫无疑问,以目前AI能力的发展速度来看,想要满足这些要求并非难事,而生产力的强大,往往会引起时代的变革,并造就新的传奇。在AI时代的浪潮中,英伟达已经率先成为科技企业中最炙手可热的公司,下一个抓住机会的是谁?或许就是高通。

 

微软选择高通的骁龙X系列平台作为Windows 11 AI PC的核心,不仅因为其出色的能效比和AI算力,更因为其在移动设备互联方面的优势。通过骁龙的生态系统,微软有望将PC、手机和平板的互联互通提升到新的高度,真正实现跨设备的无缝体验。

 

对于一直希望深耕手机市场的微软来说,骁龙提供的这个机会无疑是诱人的。

 

高通与微软的合作,正在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就如同当年英特尔与微软组成的Wintel联盟促进了整个PC行业的飞速发展一样,骁龙+微软或许会成为AI PC的最强推动力。

相关推荐: 五一假期旅行潮来袭,松典相机解锁摄影新体验,记录精彩生活

五一长假来临之际,国货相机品牌松典再次展现其强大的市场影像力,迎来了新一波购买热潮。松典相机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表现不俗,一晚就卖出近3000台,摄像机的销量亦表现不俗,远超去年四月份全月的销售数据。 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凸显了松典品牌强劲的市场需求,更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专业摄影的强烈追求。随着社交平台的发展和文旅市场的井喷式繁荣,消费者对于摄影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机拍摄,而是追求更加专业的相机所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而松典作为国货品牌的引导者,始终紧跟市场趋势,深耕消费者需求,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摄影摄像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和消费者瞩目。 松典创新发展步入新征程,以实力彰显品牌魅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松典作为国内知名品牌,一直在努力提升自身研发能力、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研发能力方面,松典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创新研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他们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展现出了坚实的创新实力。同时,松典还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提升自身研发水平。 在产品品质方面,松典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品质管理。他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高标准的品质要求。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松典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斩获了众多的荣誉。 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松典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2023年,松典影像入选品牌强国优选工程,彰显了自主品牌的无限潜力。 此外,松典品牌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项目,不断提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松典还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设计师的合作,不断拓展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使得松典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国货之光。 松典品牌形象大使陈建斌重磅出镜 树立品牌新形象 伴随着松典品牌新产品的新一轮上市,和松典形象大使陈建斌的重磅出镜,以此为内容的大气形象广告,2月22日,松典相机公交广告霸气上线,在羊城广州、鹏城深圳率先拉开了龙年品牌营销的序幕。近日,松典携陈建斌又全方位亮相深圳14的条地铁线路和超41000块广告灯箱,其大流量高频次的华丽绽放,为人们奉献一场场视觉盛宴。未来的一月内,在深圳地铁的站台、站厅、车厢、出入口等位置,每一位行人都将与松典相机来一场美丽邂逅。它的“时尚、专业、科技”形象,将会重新构建消费的审美认知,将国货品牌的魅力根植于人们心中。资深名演员陈建斌的加入,更是为松典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赋予了松典更加丰富的内涵。这不仅仅是一次产品的推广,更是一场品牌文化的传播,松典品牌无疑将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新宠。它的高品质、高性能,以及独特的设计理念,都让人们领略了国货品牌的实力与魅力的不同凡响。 松典以其创新精神,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更专业的摄影体验。让我们期待松典在影像领域的更多的精彩表现,为国货品牌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与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eaddaily.cn/other/130712.html

Like (0)
Previous June 1, 2024 9:42 pm
Next June 2, 2024 3:37 pm

相关推荐

  • 云太医内分泌专家吕久省教授——治疗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效果显著

    相关数据显示,20-79岁糖尿病患者中,约2.4亿人(44.7%)尚未被确诊,也就是说,有一半人对自己的疾病毫不知情,其中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未确诊率高达51.7%,将近7280万人。 糖尿病患病率如此之高,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西医各有不同的方法。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太医甲乳科工作室( 微信 : ydzd191 )的吕久省教授,聆听吕久省教授在糖尿病方面,有着怎样独到的治疗方法。 人物简介: 吕久省教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 云太医内分泌专家 任中国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 中国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郑州市中西医结合委员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医40余年,吕久省教授积累了很多关于内分泌疾病方面的经验,帮助过的患者已经数不胜数。 在糖尿病方面,吕久省教授很注重早期糖尿病的辨证施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也积累了大量的糖尿病治疗经验。 很多人认为一旦患上了糖尿病是个不治之症,且需要长久吃降糖药。但在吕主任看来她治疗糖尿病的宗旨就是,不能盲目降血糖,先从调节脾胃虚弱、阴阳失调入手,通过采取饮食调理、理疗、身体锻炼等方式相结合,以“防患于未然”为主导,从而让患者的健康状态达到最平稳。 云太医甲乳科工作室( 微信 : ydzd191 )整理:在吕久省教授看来,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一人一方,对症用药。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虽然没有西药快,但中医中药讲究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患者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 当然,除了中药治疗外,吕久省教授也倡导中西医联合治疗。有的患者病情比较重,她通常会建议患者先使用西药治疗,等患者血糖稳定一段时间后,她还是遵循“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治疗原则,从而帮助患者调节身体阴阳平衡,达到身体康健的效果。 中医认为,糖尿病为消渴症,典型症状:上焦多饮、中焦多食、下焦多尿。上焦主要症状以口渴为主,中焦主要症状以多食为主,下焦主要症状以多尿为主。而其中的中焦指的就是脾胃,脾主运化,在人体里脾胃的作用就是灌溉水站,通过对水液的吸收和输送,来调节人体内部水液代谢平衡,并供给全身养分。脾胃功能正常,运化功能顺畅,代谢就正常,这样血糖就不容易升高,但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没办法吸收运化,导致养分里的糖分泛滥在体内,这样血糖就会升高,并随之带来一些列问题。 所以在治疗上,吕久省教授根据患者不同的的情况,辨证用药。上焦按肺阴虚进行治疗,临床常用中药处方玉液汤;患者出现中焦多食时,选择中药处方玉女煎;当患者出现多尿时,临床选择的方子金匮肾气丸。 当然,这只是吕久省教授用药的冰山一角。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吕久省教授将她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不忘初心,守护患者健康。虽已过了退休年纪,但吕教授对医学的探索精神依然还在。 “病人是看不完的,但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重获健康,生活回归正常。”这是吕久省教授在云太医甲乳科工作室( 微信 : ydzd191 )门诊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相关推荐: 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分化:直板手机“向下”,折叠屏“向上”   折叠屏手机似乎从不缺少被市场关注的高涨热情。   据IDC数据显示,中国折叠屏产品出货量保持稳定,出货量达到102万台,同比增长52.8%。   更重要的是,折叠屏的这份成绩单,是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的环境中达成的。IDC数据也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整体环境仍不乐观,延续2022年以来每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超10%的尴尬境遇。   不过风光背后也有心酸,要知道,自折叠屏手机诞生以来,产品渗透率不足始终是悬在每个品牌商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同时产品功能创新也明显放缓。   那么,2023年了,以上这些问题各大品牌厂家都解决了吗?增长之势还能延续下去吗?   一、“海外派”和“国产派”技术创新的较量   在智能手机行业颓势愈发明显的存量时代,折叠屏手机的火热背后,是手机厂商急需从存量市场急要增量的窘迫。当前,几乎所有主流的手机厂商都发布了新款折叠屏手机,在我们看来,目前国内市场可以分出两大派系: 一是以三星为主导的“海外派”;二是以华为、OPPO、VIVO、小米为首的“国产派”。   在市场层面,与三星折叠屏在海外市场拿到了全球80.9%的市场份额一骑绝尘不同的是,“国产派”唱起了“主角”。IDC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OPPO以35.0%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折叠市场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华为(占比24.9%)、三星(18.4%)和荣耀(10.5%)。     更关键的在技术层面,两大派系均通过技术端发力产品,孵化出多个行业现象级爆款。   比如,三星Galaxy Z Fold4通过特殊的折叠屏形态,不仅可以进行折叠,还可以利用多角度旋停铰链设计,自由旋停在任意角度。   再比如,华为主打的“折屏元宇宙”,从智能生活下手,在外屏上发力,无需展开屏幕也可获取天气、支付、相机、应用等动态。舰机Pocket S更是将手机重量控制在190克,对用户来说有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可以说通过各大品牌技术不断迭代加持下,折叠屏的细分场景开始延展开来,为率先抢占市场锚足马力。   与此同时,横折内屏、横折外屏、竖折屏的产品形态,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习惯与喜好。   二、越来越卷,价格高但体验感却大同小异   随着各大品牌的不断发力,我们也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折叠屏手机市场越来越卷。   行业内卷的结果通常是,产品配置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多,体验越来越好,价格会越来越低。   而折叠屏手机却偏偏相反,配置和功能确实提升了,但价格也跟随着水涨船高,用户体验感也并没有多大提升。我们来看一组数据,GfK中国零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中国整体折叠屏手机市场均价为9559元,虽较2022年同期的1.14万元有所下探,但价格仍处于较高位。   然而,一个比较割裂的点在于,折叠屏手机价格高,也有不少用户愿意对此买单,但用户的体验感提升空间却非常有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从技术发展来看,折叠屏手机刚诞生时,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力,在屏幕分辨率和折叠感官上只能说能用,远远谈不上好用,因而后续迭代大多围绕柔性电子技术的核心痛点而展开,此时产品路线出现两条分支,一是不计成本的落地前沿技术,一是疯狂堆料。   这两条路线都无法避免成本上涨,特别是近三年来,芯片短缺问题引发各大手机厂商不得不通过自研进行了新一轮技术迭代,此时的成本与当时投入已不在一个层级水平了。   尤其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各大品牌的折叠屏手机功能也就大同小异,这也直接导致“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现象发生了。比如,去年行业的几个重磅新品,像荣耀Magic Vs系列、vivo X Fold+、三星Galaxy Z Fold4等等全是售价超过9000元的高端产品,基本都搭载了高端芯片、高清镜头、高续航能力等功能。  …

    June 9, 2023
  • 三棵树打造抗甲醛产品 为用户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乳胶漆是家庭装修中常用的一种墙面涂料,其以乳液为主要基料,具有无毒、无味、无污染等特点。然而,乳胶漆中的甲醛释放问题不容小觑。甲醛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领域。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可能导致眼、鼻、喉部不适,甚至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疾病等。乳胶漆中的甲醛释放时间因产品、环境等因素而异。一般来说,优质的乳胶漆在涂装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甲醛,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然而,劣质乳胶漆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的甲醛释放,甚至超过半年。因此,在选择乳胶漆时,应注重产品质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作为涂料行业领军品牌,三棵树始终关注人类美好生活和家居健康,致力于打造健康环保的墙漆产品,以专业力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满足家庭的绿色装修需求。 以三棵树凝萃御优硅藻抗甲醛易擦洗六合一墙面漆为例。三棵树臻选优质原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特别添加源自海洋的天然硅藻材料,以纯净无添加配方工艺打造凝萃系列墙面漆,提升漆膜多项性能。凝萃御优硅藻抗甲醛易擦洗六合一墙面漆采用三棵树独有的“醛化水”技术,能够有效捕捉空气中的游离甲醛并将其转化成无害的水分子,进而达到净化家居空气的目的。该产品符合Ⅰ级抗菌的标准要求,还拥有双倍防霉、抗碱性强、高耐擦洗、高遮盖力、可调浅色、漆膜细腻的六大效能。在环保表现上,这款产品通过多重国内外权威环保认证与标准,符合更严苛的健康+水性涂料标准,满足7项无添加的要求,营造健康安心的室内家居环境。 选择有环保认证的乳胶漆产品,打造更安全可靠的健康家居。未来,三棵树将持续践行“以用户为中心、与合作者共赢、与奋斗者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推行“极致健康、极致性能、极致应用”的理念,研发新材料、新一代、新应用的“三新”产品,满足用户全屋一站式绿色建材需求。 相关推荐: 26岁的“天才少年”,带队面壁打通高效大模型之路 每一轮技术浪潮出现时,冲在最前面的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当大模型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开发者,可以说是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脸庞还有些稚嫩,但在技术和方向上有着自己的想法,在火热的AI赛道里加速狂奔,努力打下一片新天地。 面壁智能CTO曾国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6岁的年纪管理着清华系明星大模型创业公司的研发团队,坚定地踏上了AGI征途。 01 十多年开发经验的创业公司CTO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24岁不过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年纪,刚刚进入职场,扮演的还是“学徒”的角色。但在曾国洋的故事里,24岁已经作为CTO带领着面壁智能的核心技术团队,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资深开发者。 和OpenAI的创始人Sam Altman一样,曾国洋在8岁就开始学编程。身边的朋友、老师、父母等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会写代码”是一件很厉害的事。于是从Visual Basic开始,懵懵懂懂地开启了编程之路。 到了中学时,曾国洋已经系统性地接触了C/C++,喜欢在网上看一些国内外的资料,尝试写出更复杂的程序。因为“写代码”的爱好,曾国洋在高二时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金牌和亚太地区信息学竞赛金牌,并因此被保送到清华,为日后的大模型创业埋下了伏笔。 没有高考压力的曾国洋,在2015年的冬令营上了解到旷视正在招实习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由此正式步入AI领域。 AlphaGo和李世石的围棋大战,点燃了深度学习的热潮,无数年轻人为之彻夜不眠,曾国洋也不例外。大二期间,在室友的引荐下,曾国洋加入了清华大学NLP实验室,误打误撞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大模型研究员,并在后来成为悟道·文源中文预训练模型团队的骨干成员。 十多年的开发经验,培养了曾国洋的工程化思维和能力,大学毕业时不甘于做象牙塔里的学术派,毅然加入到了大模型浪潮中。 在OpenAI发布GPT-3的第二年,为了解决大模型“训练难、微调难、应用难”的挑战,曾国洋作为联合发起人创建了OpenBMB开源社区,旨在打造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库与相关工具,加速百亿级以上大模型的训练、微调与推理,以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门槛,实现大模型的标准化、普及化和实用化,让大模型能够飞入千家万户。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刘知远在2022年牵头创办面壁智能时,曾国洋果断放弃了手里的多个Offer,担纲这家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技术1号位,完成了从一线开发者到大模型创业公司CTO的华丽转身。 02 “高效大模型就是面壁智能” Scaling law,被看作是 OpenAI 的核心技术,简单来说,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模型、更大的数据量、更多的计算资源,提高模型的性能。前两年,国内外企业都在卷参数量,做到了千亿、万亿,甚至是十万亿,越到后面,但大家渐渐发现参数量更大,不代表模型效果更好。 在曾国洋看来:如果大模型作为实现AGI的关键路径,但成本却无比高昂,那么即使实现了AGI,但AGI比人还贵、那也没太大意义,所以要降低模型成本。对于大模型落地来说,效率是很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控制成本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才能去扩展大模型的应用边界。 不久前举办的鲲鹏昇腾开发者大会2024上,曾国洋在演讲中表示:“面壁智能持续引领高效大模型路线,推动大模型高效训练、快步应用落地,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提供最优智能实现方案。”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效训练。 公开数据显示,OpenAI训练GPT-3的成本约为430万美元,到了GPT-4已经上涨到7800万美元,谷歌Gemini Ultra在计算上花费了1.91亿美元……比大模型能力更早指数性增长的,居然是大模型的训练成本。 该怎么提升大模型训练效率呢? 面壁智能在2024年初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思路:如果大模型还未训练出来时就能预测性能大约在什么水平,可以先通过小模型做实验、调参数,再按照相同的数据配比、数调整等方法训练大模型。 其实在2023年,面壁智能就已经开始探索高效的Scaling Law,用小十倍参数模型预测大十倍参数模型的性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旗舰端侧基座模型MiniCPM用2.4B的参数量,在性能上越级超越Mistral-7B、Llama2-13B乃至更大的全球知名模型;旗舰端侧多模态模型MiniCPM-V刷新了开源模型最佳OCR 表现,部分能力比肩世界级多模态模型标杆 Gemini-Pro 与 GPT-4V。前两天发布的端侧最强多模态模型MiniCPM-Llama3-V 2.5 ,超越多模态巨无霸 Gemini Pro 、GPT-4V实现了「以最小参数,撬动最强性能」的最佳平衡点。“大”并非是唯一选项,小模型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面壁智能的“高效”,不单单体现在训练环节。 在部署方面,面壁智能是模型厂商中最早提出“端云协同”的,通过协同推理的方式降低降低推理部署的成本、时延和能耗,让大模型可以跑在手机、电脑、汽车、音箱等低功耗的芯片。 以及大模型驱动的群体智能技术体系,包含智能体通用平台AgentVerse、技术协同同台、应用层面的多智能体协作开发框架ChatDev,帮助开发者打通大模型落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03 全流程加速大模型应用升级 基于丰厚原创技术底蕴,并匹配大模型这一系统工程的本质要求,面壁打造了一条从数据原材料、到模型制作过程中精湛训练与调校工艺环环相扣的全高效生产线。 譬如面壁智能独家的“沙盒实验”,让小模型验证大模型性能成为可能;Ultra对齐技术,可以有效大模型的综合表现;现代化数据工厂,形成从数据治理到多维评测的闭环;高效的Infra,为面壁智能的大模型训练打好了地基;训练框架BMTrain、推理框架BMINF、压缩框架BMCook和微调框架BMTune构成工具套件平台,可在降低90%的训练成本同时,将推理速度提升10倍。 在创立之初,面壁智能就开始将大模型和国产软硬件基础设施做适配,想要从全流程加速大模型应用升级。直接的例子就是面壁智能和昇腾AI在软硬件的深度合作。 比如面壁智能基于昇腾基础软硬件完成了CPM-BEE大模型和BMTrain加速框架的迁移,通过两个关键步骤实现了BMTrain和昇腾的适配,通过亲和融合算子替换实现了大模型的性能提升,最终让CPM、llama等模型的集群训练性能与业界持平。 再比如基于昇腾底座采用MindSpore框架开展了深入的创新研究。在微调方面,面壁智能实现了多个下游任务Sora在使用不超过1%的模型参数微调时,仍然能够超越其他微调方式;针对推理场景,面壁智能通过量化、蒸馏、剪枝等技术的灵活组合,在多项任务上压缩至1/3时,模型精度仍能保持99%。 国内的大模型团队中,同时从算力、数据、算法切入的团队并不多见,为何面壁智能选择和昇腾AI一起,全面系统地推进大模型上下游工程? 曾国洋曾在媒体采访中这样说道:“我们追求的是,在同样的时间、同等参数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Scaling Law。当模型的效率优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要继续精进下去,就需要数据、算力与算法多者结合。” 这种不给自己设限的挑战精神,所带来的不单单是效率,还有通往AGI道路时的底气。 不少大模型团队为算力卡脖子问题焦虑的时候,曾国洋态度相当镇定:“对于比较早开展大模型研发的团队来说,国产化适配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因为做的早嘛。其实国产化算力的差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特别是像昇腾这些设备,目前已经达到了大规模商用的水平。” 和面壁智能一样,昇腾AI也在全流程使能大模型创新落地,从大模型的开发训练到推理部署。正是这些同道人的相向而行,让大模型开发不再是复杂的超级工程,每个开发者都能参与其中。 04 写在最后 大模型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但曾国洋连续几个月工作都不觉疲惫,用他自己的话说“因为我很相信 AGI 会实现。” 这正是年轻人的“可爱之处”,他们有挑战新事物的勇气,也有躬身入局的行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一群有理想的开发者。就像曾国洋在创办OpenBMB开源社区的初心:帮助千千万万的开发者降低门槛,让大模型飞入千家万户。面壁智能无疑是理想和初心的延续。相关推荐: 从算力卷到价格:厂商大模型之争的背后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演进,AI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国内各大科技巨头跟随热潮纷纷投身大模型研发,不过短短两年,厂商大模型如雨后春笋,开启了“百模竞争”时代。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发成本的降低,AI产品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而厂商们从去年的卷参数,卷性能,现在又卷到了价格。 最近,一股降价潮席卷了大模型届。 01 大模型降价潮, 谁加入了混战 在这个五月,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内方面,字节、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入混战,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率先降价,其32K主力模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仅为0.0008元/千Tokens,号称比行业价格便宜99.3%。 随后,阿里云也宣布旗下9款通义大模型全面降价,其中通义千问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高达97%。百度更是直接祭出免费大招,将ERNIE Speed、ERNIE Lite两款大模型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 除了这些科技巨头外,还有一些AI创企和垂直赛道头部玩家也加入了这场价格战。 例如,智谱AI宣布将入门级大模型GLM-3-Turbo的价格从0.005元/千tokens降低到0.001元/千tokens;科大讯飞则宣布讯飞星火API能力正式免费开放,其中讯飞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开放。 从大幅降价到直接免费使用,五月这场价格战可谓是来的突然。 02 大模型圈此次降价潮, 原因何在? 这场价格战的背后,是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结果,是各大科技巨头在AI领域争夺注意力的开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成本大等原因,大模型市场一直存在着较高的壁垒。为了打破这一壁垒,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加大投入,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方式推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 然而,随着行业内卷竞争的加剧,各大厂商在性能、参数等方面的竞争已经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成为了各大科技巨头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其他 July 5, 2024
  • 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腾讯云、华为云们的下一个战场

    AI大模型从概念提出到应用落地成效显著,目前逐渐从C端“对话作诗”走向各行各业。 近期,腾讯云公布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其立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场景,依托腾讯云TI平台打造了行业大模型精选商店,为客户提供MaaS(Model-as-a-Service)一站式服务,助力客户构建专属大模型及智能应用。 无独有偶,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Cloud)上,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一个面向行业的大模型系列,其将围绕“行业重塑”“技术扎根”“开放同飞”三大创新方向,为行业客户、伙伴及开发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腾讯云、华为云等头部云服务厂商领路,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和创业公司跟随,行业大模型一时间热闹起来。不出意外,近几个月行业大模型会迎来一波密集发布的小高潮,大模型产业的垂直化、企业化也将更深入。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转战行业大模型 从市场现状来看,大模型的战争从通用大模型转向行业大模型是大势所趋。 正如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所说的:“通用大模型可以在100个场景中,解决70%-80%的问题,但未必能100%满足企业某个场景的需求”,通用大模型在解决特定场景的专业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来,通用大模型有广泛的适用性但缺乏行业深度,在专业和更加细分的垂直领域几乎提供不了高价值的服务。 众所周知,通用大模型需要三大支柱支撑即算法、数据、算力,其中数据决定智能范围,影响数据分析的精准度和全面性,而通用大模型数据大多来自于公开文献与网络信息,专业行业数据积累不足,在医疗、金融等专业性较强的产业,通用大模型提供的服务价值有限。 二来,使用通用大模型需要上传数据到大模型方提供的服务器,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普通通用大模型并非本地部署也没有用户权限管控,对数据安全敏感的金融行业、G端客户在运用大模型时很难保证数据的安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性和数据保护迫在眉睫。 三来,通用大模型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与计算资源对算力、算法要求高,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据网络公开数据,以GPT-3的AI大模型为例,OpenAI使用了近1万亿个单词和45TB的数据量来训练它,单次训练成本达到140万美元。 相比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在控制成本方面有很大优势,因为模型参数少,训练调试、优化和实施的成本更低,这对于追求“降本增效”的中小型企业更加友好。 通用大模型数据安全、算力成本、行业深度等多方面的不足,腾讯云、华为云等云服务厂商积极研发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且安全,又适合落地的行业大模型。 腾讯云整合生态资源 在其他云服务厂商还在C端市场火拼的时候,腾讯云早早的瞄准了TOB 场景。 6月19日,针对通用大模型高成本、安全性低等问题,腾讯云推出了MaaS服务全景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模型服务,涵盖完善的模型工具、成熟的流程方法、全面的配套服务以及领先的安全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腾讯云围绕自身产业生态优势去发展和壮大行业大模型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反馈。 据了解,腾讯云行业大模型能力已经在腾讯企点、腾讯会议、腾讯云AI代码助手等多款产品中落地使用。此外,腾讯云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已为文旅、政务、金融等 10 余个行业,提供了 50 多个大模型行业解决方案。 不得不说,庞大的产业生态是推动行业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资源。腾讯投资的业务大而广,而无论是社交、文娱、大健康,还是金融、汽车等产业都需要走向数字化,大模型又是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标配,在应用行业大模型方面,腾讯云有先天优势。 除了产业生态资源之外,腾讯云发展行业大模型的竞争力还在于技术的积累和创新。 在技术方面,腾讯云背靠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 AI Lab 等顶级实验室,底层算力、算法开发、AI 应用等技术能力不言而喻,而且腾讯云算力、算法等方面的实力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进步。 值得一提的有,腾讯云自研的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向量数据库,能提升40%的GPU利用率,节省30%~60%的模型训练成本,为AI大模型带来10倍通信性能提升,可为行业大模型的应用提供更坚实的算力底座。 据财报透露,腾讯还在自研数据库TDSQL、安全平台EdgeOne和大数据处理套件TBDS之类的技术,以及研究AI开发相关的TI平台等。腾讯2023年第一季度研发投入为151.81亿元,而且自2018年来5年累计超过2200亿元,研发投入只多不少。 在生态方面,腾讯云秉承开放共赢的理念将技术开放给更多合作伙伴,打造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大模型生态。 对此,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表示:“AI大模型技术发展和产业探索,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和生态共建,腾讯希望与行业伙伴携手,共同推进大模型在产业领域的创新和落地。” 总而言之,腾讯云基于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坚实的技术底座还有开放的技术平台,率先在行业大模型领域“落位”,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精进和应用场景的扩大,腾讯云有望在行业大模型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华为云深耕垂直产业 时间车轮滚滚,自2019年以来华为一直致力于研发和升级迭代盘古大模型,通过不断投入资金、人力和资源,提升了自己在行业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实力。 2019年-2020年,华为内部投入AI大模型研发,立项做盘古大模型;2021年4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正式面世;2022年,盘古大模型升级2.0版本,落地行业应用;2023年,盘古大模型 3.0 正式发布,继续深入产业链。 盘古大模型3.0三层架构可以快速调整方向,快速适配客户的多变需求,为不断变化的产业数字化趋势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华为云这种兼顾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以及更细化场景大模型服务的能力背后,依仗的是多年来持续的技术研发。 一方面,华为云大模型技术实力强劲,体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能力上。财报数据显示,华为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1615亿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人民币。 这种投入力度和创新速度使得华为云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为大模型的全面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提交了8440份专利申请,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涉及电子通信、光技术、鸿蒙操作系统、计算存储、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 另一方面,华为云继续深耕政务、铁路、制造、药物等垂直行业的数字化,通过在这些垂直行业中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AI大模型解决方案,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也彰显盘古大模型的价值。 在煤矿领域,盘古矿山大模型可以覆盖煤矿的采、掘、机、运、通、洗选等业务流程下的1000多个细分场景,已在全国8个矿井规模使用;在铁路领域,盘古铁路大模型能精准识别现网运行的67种货车、430多种故障,无故障图片筛除率高达95%…… 不得不说,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高度可定制化的能力,使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企业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能够满足千行百业各种复杂的场景,这种灵活性和可拓展性让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在垂直领域收获“累累战绩”。 关于未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华为在人工智能发展上有两个着力点:“第一,打造强有力的算力底座,支撑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第二,从通用大模型到行业大模型,让人工智能服务好千行百业、服务好科研创新。” 这样意味着,华为云要不断深化行业大模型技术研究与生态拓展,加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而这一过程也会遇到更多的技术挑战和场景竞争。 加速抢占B端“着陆点” 腾讯云、华为云之外,越来越多大厂投入到行业大模型的开发和训练以及商业化中,他们寄希望于采用更精准的行业数据、更低成本解决某些产业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这也意味着一场行业大模型的“着陆之争”悄然到来。 首先,自动驾驶、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行业大模型层出不穷,一系列行业大模型的集中爆发,将推动行业大型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也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 3月,网易有道推出国内首个教育场景下类ChatGPT模型“子曰”;4月,毫末智行发布全球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DriveGPT;5月,我爱我家推出行业首个房产经纪大模型1.0版本;6月,东软面向医疗领域推出添翼医疗领域大模型;7月,中国移动宣布发布九天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 其次,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高喊大模型落的口号,并推出相关的行业大模型,在不同的行业、产业中落地已成为头部云服务厂商的新战场。 有人说,AI大模型只有大企业和资金充足的企业才能玩得转,确实如此。AI大模型的研发和训练需要海量的数据、高额的费用、优秀的科技人才,而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基本是互联网巨头或行业龙头企业,它们深入到产业中去的发展共识,亦是行业竞争风向标。 最后,国内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是多元而丰富的,行业大模型厂商正在探索多种行业大模型落地的可行性。IDC对基于大模型的AI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147亿美元,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超过263亿美元。 综上所述,行业大模型是当下云服务厂商绝对不能错过的风口,腾讯云、华为云已经凭借其产业生态基因和擅长的AI技术,提供差异化的行业大模型服务,行业大模型落地将成为云厂商们的下一个竞争的主场。   相关推荐: 鹏华基金上线工商银行财富号,双向赋能共建智慧财富生态 自2022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在手机银行推出开放式财富社区以来,不到半年,社区粉丝已超1500万,基金理财销量突破1000亿元。工商银行开放式财富社区通过专属产品、优惠让利、综合服务等多措并举,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供给,让财富管理服务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在专属产品方面,工商银行根据客户不同期限的差异化投资需要,打造了“盈利乐享”社区专属产品体系。其中,天天盈以多只货币基金为基础,提供起购金额低、投资风险低、随时可赎回的现金管理服务,帮助客户管理短期闲置资金;周周利、月月乐、季季享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通过对历史投资业绩的跟踪分析,精心挑选期限匹配、风格稳定的产品,助力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在优惠让利方面,工商银行开展定投节、粉丝季、特价惠三大特色活动。推出“特价基汇”等专区,围绕国家个人养老金政策和长期投资的监管导向,对代销的个人养老基金和数千只定投基金实行一折费率销售,同时为满足不同客群投资习惯,对400只基金实行一折申购费率并上线近1500只零申购费基金,让客户享受实实在在的优惠。  在综合服务方面,工商银行联合入驻开放式财富社区的30余家基金、保险和理财公司,提供多维度的投资者宣教服务;上线财富社区保险板块,全新推出智能语音播报、短视频广场等功能;全面升级“梦想计划”,立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智能提供教育金、养老金等资产配置推荐。  鹏华基金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工商银行财富社区建设。并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工行开放式财富社区运营,携手为工行客户提供高品质投资服务。结合互联网特点,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打造覆盖投前、投中、投后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者服务陪伴体系。  依托工商银行强大平台优势,结合客户特点,鹏华基金搭建起了个性化经营矩阵,创建【鹏华基金财富号】,将优质的产品、专业投资内容、以及丰富的投教活动等通过便捷的手段呈现给客户。建设了“超级赛道”“指数估值红绿灯”“理财帮帮团”等特色化栏目,为用户提供行业前线热点以及优质的板块投教,未来还将继续探索优化线上社区运营模式,双向赋能,助力客户更好地匹配自身投资需求,把握投资机遇,让财富管理更便捷,更透明,更高效。相关推荐: “超级品牌”已成型!解码名创优品的进阶之路随着经济复苏,消费者心智和市场趋势逐渐发生变化,零售市场竞争步入深水区,为品牌带来了更大考验。但反过来,也令更多潜力股加速崛起。 北京时间5月16日,名创优品集团(NYSE:MNSO;HKEX: 9896)公布了2023财年第三财季(3.31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名创优品经调净利润水平连续三个季度创历史新高,门店、品牌等方面均出现有效突破。 更具突破意义的是,5月20日,名创优品首家全球旗舰店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成为首家入驻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品牌,开业首日便打破了全球门店销售额纪录。 海内外消费者的偏好或许有诸多不同,但对好产品和好品牌的需求却是一致的。翻开名创优品的成绩单,品牌进阶发展的密码赫然呈现在眼前。 国内+海外双管齐下,驱动利润“狂飙” 从最大亮点出发,财报显示,名创优品利润水平“狂飙”超出预期。报告期内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调整后净利润达到4.8亿元,同比大涨336%,调整后净利润率达16.4%,利润水平已连续3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名创优品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国内线下业务的强劲恢复及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使本季度公司所有业务板块的毛利率同比都有健康的增长,带动整体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升9.1个百分点,达到了39.3%。” 名创优品核心业绩指标亮眼。图源:名创优品投资者关系网站 拆解名创优品财报,我们看到最大的关键词是“信心”。该财季名创优品总营收达29.5亿元,其中国内营收21.5亿元,同比增加18%,海外营收8.0亿元,同比增加55%。 国内业务的持续恢复,为名创优品营收主要来源带来了强大的后劲。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经济复苏趋势下,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愿望在释放,另一方面,当代消费者消费心理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单纯注重消费价格和功能,更愿意为情感价值买单,生活潮流产品开始在消费趋势中抢占主要心智。 名创优品的财报信息也为此提供了佐证:“线下收入25%的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19%的单店收入增长和6%左右的门店数量增长。”今年1月,名创优品国内线下销售额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而对比同期历史趋势,名创优品的销售恢复速度远超社会零售平均水平。 而海外层面,名创优品积极、因地制宜的海外拓展策略,适配了核心市场的发展路径,海外营收同比增加55% ,继续保持着高增长。 以北美市场为例,名创优品在北美市场的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单店GMV水平更是达到了2019年同期的1.5倍,已连续两个季度成为集团营收贡献第一大的海外市场。名创优品的品牌价值,对特定市场显现了巨大吸引力,名创优品给到的响应也非常及时,直接宣布将美国市场作为未来布局的重点,并将全球旗舰店设在纽约时代广场,成为第一个在这里开设旗舰店的中国消费品牌。 作为中国品牌,要做到在美国地标站稳脚跟需要不小的努力。不仅仅是需要高昂的落地成本,更需要持续拿出符合美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做好一系列本土化的举措。 名创优品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对美国门店位置等信息做了详细调研,并在加州等地成功试验过门店潜力。 除此之外,美国作为消费结构复杂的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其主流消费者依然忠实于性价比,忠实于潮流,这也给名创优品提供了显著的扩张优势。 首先,名创优品以IP为抓手,具有文化普适性的优势,对美国消费者的吸引力较强。其次,产品矩阵加上这种模式,通过合理的营销曝光,很容易在社交媒体和消费圈层中形成潮流效应。对美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来说,这是难以抵挡的“诱惑”。最后,名创优品的供应链优势,能给美国市场源源不断地带来好产品,调动消费力。 叶国富说:“到今年年底,美国的MINISO店铺肯定远远超过100家。”世界的十字路口,就是名创优品的新起点。 站在经济大背景下,消费趋势的迭代升级在继续进行,想要让品牌拥有穿透市场的能力,就需要放眼于全球。名创优品不断加快品牌的全球化进程,反观全球化战略带给名创优品的也远远不止渠道和版图的拓张,更是作为穿透市场的重要“发动机”,让名创优品在盈利的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强。 名创优品升维,超级品牌正在创造超级价值…

    其他 July 17, 2023
  • 光大理财回归资管本源,稳健策略为投资者创造财富价值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银行储蓄出现了“储蓄向投资”和“表内储蓄向表外广义理财”两方面的衍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随之迎来了高速发展。光大理财作为股份制银行中首批获准筹建、首家获准开业、首家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至今始终保持着稳健的投资风格,把握市场机会,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从2004年发行国内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至今,光大银行理财业务累计发行理财产品近41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4300亿元。 在光大银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总行管理层对其子公司光大理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2022年,只有三家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增长超千亿,光大理财就是其中之一。产品结构上,光大理财继续回归资管本源,净值化产品占比达到96.5%;全年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9亿元,同时通过信用债、另类投资,全年新增支持实体经济投放超过2800亿元。 在母行的定位里,2023年应该是光大理财在大变局中积极布局,提升基础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清晰的战略必然辅以战术。据光大银行高管透露,光大理财四大战术性打法已然成形: 一是完成产、研、投系统集群规划与整合,在公司穿透持仓数据基础上,研判建立适合光大理财的风险因子体系,有序推动风险因子的识别、计量、评价; 二是深化另类投资转型,包括继续保持光大理财在REITs方向上的优势地位; 三是加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行业的投资,坚定支持专精特新、高端制造等赛道; 四是在科技建设上,同步推进系统集群、数据集市及重点科技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管理集群建设。 在未来,光大理财仍将基于市场时机,不断创新理财产品,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理财需求,并不断提高自身投研能力,为银行理财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相关推荐: 注重可靠性研究,江淮1卡恺达展现中国制造能力   工业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可靠性水平。一直以来,江淮1卡都注重产品研发、制造、测试验证等过程的可靠性研究,旗下恺达纯电轿卡在电池、电机、电控的安全、可靠性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充分体现了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能力。        可靠性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贯穿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江淮1卡恺达纯电轿卡在电池方面不仅采用了行业大品牌宁德时代电芯,满足GB及ISO双标准安全要求;还经过了72小时泡水试验、整车500mm涉水试验,权威测试进一步保障电池安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的优质新能源车的电池都是位于车辆中间,在车架的保护下安全性更高,而江淮1卡恺达纯电轿卡的电池包就置于车架中间,离地间隙高,自带底盘装甲,这种车架中间,离地间隙高,自带底盘装甲为电池安全层层加码。        在新能源时代,电机取代了燃油车发动机的角色,作为提供动力的重要部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江淮1卡恺达纯电轿卡采用的是拥有轻量化设计、低噪音电驱动系统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这种电机不仅降耗节能,效能提高6%;还采用了在线校准诊断系统,可及时识别电机旋变松动风险,保障控制和行车安全。   电控系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大脑,作为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还涵盖了电机控制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江淮1卡恺达纯电轿卡采用的是智能集成电控,高压配电盒采用集成化设计,拥有高压保险过流保护;此外更有智能温控风扇、智能涡轮水泵、智能漏电报警等,也可时刻保障整车安全、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在恺达纯电轿卡的诞生之地——江淮1卡1号基地,江淮1卡还建成了数字化、智能化的质量管理系统。该系统前端连接终端用户及服务站,后端连接供方,能够实现质量信息“及时、便捷、自动”采集和应用;再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江淮1卡1号基地可实现质量数据自动化分析与监控,促进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持续提升。   整车的可靠性不仅来自于各个零部件间的相互配合,更离不开智能化制造体系的严格把控。践行制造强国战略,江淮1卡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仅为终端客户带来了更加优质、前沿的驾乘体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其他 September 14, 2023
  • 五粮春尖庄引领川酒风潮,央视秋晚见证辉煌

    2023年央视中秋晚会主舞台选址在四川宜宾,此地既是杜甫、黄庭坚等文人雅士以酒赋诗的文化古城,又是中国白酒的“灵魂之地”。产自宜宾的浓香酒——五粮春、尖庄,也登上央视秋晚的舞台,并为广大观众送上互动好礼。 四川省宜宾市,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其风土气候赋予了该地得天独厚的酿酒优势。从“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再到如今保存完好的宜宾古八景之一“曲水流杯”,宜宾的酒将喜怒哀乐杂糅进辛辣的味觉里,将正直、善念与甘甜的味道相交纵。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走过历史长河,变的是酒的名字,不变的是“中国酒都”宜宾。 为了迎接中秋月圆夜,五粮液与央视总台签约“和美好礼”品牌传播合作项目,五粮春和尖庄以互动合作伙伴的身份为广大国民送上祝福。作为五粮浓香酒公司旗下的旗舰产品,五粮春、尖庄以独特的浓香工艺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从酿造工艺来讲,五粮春首先采取传统“包包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并在封闭窖池当中历经长时间发酵,在酒曲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之下,酿出其独特的浓香味道。此后白酒经过蒸馏,使得酒体更加纯净,最后再进行筛选组合,为五粮春形成复合香气打造了基础。至于尖庄,其酿造工艺跟五粮春相仿,但其口感更为清爽,并具备较高性价比优势,素有“民酒中的名酒”之美誉。 五粮春、尖庄始终保持着高质量酿酒的标准,努力用出色的产品品质来回馈客户,紧盯酿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打造口感稳定的中国浓香型白酒。目前,五粮春和尖庄的品牌价值在市场中不断攀升,它们通过与各种文化活动进行联动,开展多样化推广,将自身品牌与中国酿酒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品牌的独特性和消费认同度。 央视秋晚,是一个联系全球华人思乡情结的舞台,也是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在这个舞台上,五粮春尖庄不仅为广大观众送出互动好礼,更切身弘扬中国白酒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国白酒的魅力。 相关推荐: 海伦堡创新帮扶井冈山蜂蜜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路径 春将尽,夏未至,四月的东上百花芬芳,层林叠嶂间,一群群小蜜蜂在绿树和花海中穿梭,金灿灿的蜂蜜流出,散发着甜丝丝的香气,一如蜂农脸上甜丝丝的笑容。 过去,靠山吃山的东上人,守着养蜂酿蜜的好手艺,日子过得并不尽如人意。如今,他们不仅靠大引强,规模化、科学化养蜂,走出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还深挖蜂产业文化内涵,延伸农旅产业链,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走上了“三产融合”的康庄大道。       “一产”焕新 找准致富突破口      东上乡山林面积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7.1%,境内群山绵亘,有乌桕树、山杜英、拐枣等广阔的蜜源植物和每年近8个月的花期,拥有发展养蜂产业的绝佳自然条件。曾经,这里原生态养蜂、古法酿蜜也小有名气,但传统的养蜂方式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量也低,养蜂产业发展后继乏力。 为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找到一条因地制宜的致富之路,2018年6月,东上乡与海伦堡控股集团成功签订帮扶协议,由集团公司牵头组织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将东上乡真正引导上了养蜂规模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产业发展之路。仅第一年,相关产品销售额已达200余万元。         “以前养蜂,好不容易收的一点蜜,30块一斤,要自己到外面去卖,赚不了多少。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包装和品牌,销路不用愁,钱也多得多。”曲江村村支书许先文说,合作社把散户聚在一起集约化规模发展,品牌名声打出去了,蜂蜜“走出”大山的销路也就畅通了。 产业越做越好,隔壁乡镇的蜂农也坐不住了,“今年,自己养了200箱蜂,还在村集体代养了200箱,养蜂的收入就有20多万”,隔壁龙市镇的郭新香,养蜂收入比前两年翻了7倍,真正把副业做成了主业,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小龙女”。 “二产”提质 打造生态好品牌 药残零容忍,菌落指数、糠醛指数、微量元素含量、波美度,每一项指标都高于市场标准。为保证蜂蜜品质,公司从源头入手,对蜂农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生态好品牌,真正将井冈山的“绿水青山”变现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东上乡党委书记龙旺海说。 养蜂规模不断壮大,蜂蜜质量不断提高,底气来自于企业化运作和全链条打造。2020年,集团投入600万元成立了拾野山蜜发展有限公司,在井冈山市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了集研发、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目前,公司研发的天然成熟蜜分装生产线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研发出了十多种蜂蜜产品,日加工能力突破了3000瓶,打造的“拾野山蜜”品牌,极大地提到了产品的附加值,到2021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00万元。 为实现企业和农户效益的最大化、持续化。当地还建立了“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可使村集体增收2—3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 同时,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养蜂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承办了全省蜂产业论坛、江西省蜂体系半年工作总结交流会等活动,每年一大批来自北京、湖南、江西各地的蜂农和专家汇聚于此。 “三产”融合 延伸农旅产业链 井冈山作为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如何将蜂蜜产业与旅游结合起来? 2021年,井冈山成功创建中华蜜蜂之乡、国家级蜜蜂示范县。井冈蜂业开始与井冈旅游互联互动,借助东上乡蒲陇村的自然生态优势,建设了蜜源植物园、科普示范园、采蜜体验园,打造集娱乐、体验、科普、研究等于一体的“井冈蜜境”,带动当地百姓发展民宿、旅游、教育等产业,真正实现了蜂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种蜂场是“井冈蜜境”的一大亮点,也是改善“蜂蜜基因”,使养蜂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环节。“一般来说,当蜂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蜜蜂近亲繁殖多了,就会遇到蜂种品质下降、蜜蜂采集力、病虫防治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种蜂场的建设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发展瓶颈,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养蜂专家与学者来进行学术交流,打通学术研究与成果转换的通道,也打造了一个培育更多、更优质养蜂人的平台。”公司负责人易伟介绍道。 “ 井冈山的红色培训领跑全国,‘井冈蜜境’旨在以蜂蜜产业为核心带动旅游观光、科普培训等产业的发展,成为井冈山红色培训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东上乡乡长崔凯说。 数百亩蜜源植物园花香四溢,蜂农的养蜂密度和产能大大提升;进村的路拓宽了,停车场、游泳池、野生石斑鱼养殖区等娱乐休闲设施相继建好了,村民都攒足了劲要发展。在景区卖土特产的罗作英,也瞅准了机会,回家开起了民宿,把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花草草,美不胜收……

    September 30, 2023
  • 大众新能源往事:氪金大佬,拨云见山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20年前,大众汽车集团完成超500万辆的单年全球产销里程碑,与此同时,国内一家电池制造商正在试图以白板身份,把脚迈入汽车市场。 爽文式的开篇承载了一次真实逆袭,20年后,杂牌终成迪王,在独属于自己的500万时刻里,船夫哥哽咽落泪。 而沧海桑田,另一边的旧王大众在新时代冲击之下,2022年,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已然跌至11年来的最低水平。 主体未衰但魄似离散,一众核心数据里反复出现的下滑字眼,还足够支撑大众这位内燃机巨人,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前彷徨多久? 我们不妨从这位汽车工业旧王的新能源转型往事里,抽丝剥茧,寻觅一番。 大众新能源的“原罪” 去年对大众来说是剧变的一年。 2022年8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贝瑞德出任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兼CEO,在华十余年的冯思涵正式退出。 紧接着一个月后,大众汽车集团也迅速换帅,CEO一职由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姆接任,加盟大众数年的赫伯特·迪斯随之离去。 虽然关于冯思瀚和迪斯的离职,大众似乎都并未详细公开表示深层原因,不过在一些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在这个时间点上接连换帅,背后是新能源时代大众迷茫愈发加剧的缩影。谈擎说AI认为,这背后的具体问题可以大致细化为以下三点: 一:CARIAD近年推展迟滞,严重干预了大众的智能化发展及车型推新。 汽车进入电气化时代以来,大众在软件领域的掣肘一直都被广为诟病,CARIAD作为大众押注智能化的核心软件子公司,却一直都被困在经营不善的恶性循环中。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巨大投入砸下了,产出却一拖再拖,使得特斯拉等玩家占据主导权过久,今天俨然形成坚固壁垒。 具体来看,这些年因为CARIAD延误,直接导致了保时捷、奥迪、宾利等众多新能源车型推迟数年,有媒体披露,就像在电动Macan和Q6 e-tron的研发过程里,曾经共出现过两千多处疏漏,其中四分之三的锅都来自CARIAD软件开发掣肘,这也使得两款车型上市跳票,导致大众损失预计数十亿欧元。 因此,有资深行业观察人士认为,CARIAD在迪斯带领下一直都没有大的改观出现,也是其去年突然离职的关键所在。 二:ID系列作为迪斯时代推出的拳头产品,直到今天影响力依旧有限,难以和特斯拉、比亚迪等新王抗衡。 谈擎说AI曾在《“守不住”和“打不进”:大众汽车驶入十字路口》一文中详细阐述过,在迪斯带领下大众新能源转型的迷茫与迟滞。 在当时的文章里,谈擎说AI提到了关于2020年马斯克试驾ID.3的一件小事,在试驾时,马斯克不经意点到了一个问题,即大众ID.3的零百加速需要7.1秒,而特斯拉Model 3仅需要3.2秒。 对此,迪斯辩护道,这就是一辆主流家用车,不是跑车。 当迪斯不再理解为什么家用车需要三秒零百加速时,也许就已经告诉了世人,大众仍一定程度上沉浸在自己内燃机时代的既定规则里。 新能源时代,本质上需要技术力与创造力的扭结,需要对内燃机时代的规则不断去打碎和重构。   随着今天“中庸”的ID系列问世数年,不愠不火的销量面前,大众已然需要一场更大的变革来撼动当前局面。 三:中国作为核心市场,大众近年在华影响力逐步衰退,投入巨大却未获得相应产出,进一步加剧了其变革的迷茫与无力感。 首先要说明的是,从这些年的动作和决心来看,其实我们很难给大众戴上一个“诺基亚时刻”的帽子。 就像早在2018年,大众就宣布将在未来5年计划投资500亿美元在电动汽车领域,今年末其实也就恰逢这一誓言的兑现时刻。 誓言发出,从动作面来看,电气化基建上大众这些年俨然像是一家投资公司,从国际视角投资QuantumScape、QSV、Northvolt AB、Northvolt Zwei等一众电池企业,到在华控股国轩高科,再到重仓押注安徽新能源项目,大众面对时代更迭的危机感肉眼可见。 软件方向,CARIAD虽然这几年成为了大众转型迷惘的众矢之的,但其投入却同样让人咋舌,2020年,大众为CARIAD砸下70多亿欧元的预算,随时间推移,其预算一度增至270亿欧元,几乎是今天两个小鹏的市值,而且直到去年,CARIAD仍在高额亏损,单年高达21亿欧元。 不难发现,无论是电气化还是智能化,大众的焦虑和决心,用金钱似乎已经足够衡量,不过问题也很明显,因为钱确实是花出去了不少,但产出实在有限。 似乎也是因此,在冯思瀚带领的这些年里,迪斯曾严肃地点出了对于这些年中国市场“销售欠佳”的不满。 但即便一条漫长的弯路走过,大众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向前攻伐,按规划,大众集团计划在2023年到2027年内投资18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265亿元)用于电池生产、中国市场的软件及数字化,以及扩大在北美的业务等领域。 这一金额,将是大众上一个五年计划的近四倍。 流水的CEO,铁打的氪金术,所以,这位愈挫愈勇的氪金大佬,下一站是哪里? CEO接力跑:一场停不下的“氪金马拉松” 接下来,不妨把目光聚焦到距离我们更近的中国市场,谈擎说AI把大众这些年在华押注新能源的举措划分为两场战事,分别由往期冯思瀚以及今天的贝瑞德主导。 第一场,是冯思瀚在任时期的电气化基建重塑之战。 早在2017年,大众和江淮就合资组建了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现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聚焦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担任大众在华第三家工厂的要职。 这家“第三工厂”的进展难免有些差强人意,因为2017年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正是新能源汽车在华发展突飞猛进的几年,但直到去年末其首台预量产车型才下线。 市场需求难支撑产能扩张是客观事实,但即便如此,从2020年开始,在冯思瀚带领下,大众电气化步伐开始加快。 2020年5月份,大众中国接连出击,一方面通过增资方式获得了江汽控股50%的股权,随后,大众汽车集团进一步增持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股份至75%,牢牢握住安徽这块的未来产能。 另一方面,则是拿到了国轩高科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当前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国轩高科股本比例高达24.77%。   至此,这场以安徽为中心的新能源基建格局,大众基本宣告落成。 10亿欧元入局江淮混改,约11亿欧元投资国轩高科,安徽新能源汽车项目不断投入… 不难发现,佛山MEB、安亭MEB的60万产能显然难以支撑一位巨人转身,对新势力们而言最难的产能问题,大众中国在冯思瀚带领下做到了迅速拿捏。 不过如果说游戏世界里氪金就能立地成大佬,但现实世界里,这却往往是一个起点的开始。 因为今天来复盘的话,在销量萎靡与大众董事会逐渐被消磨的耐心面前,冯思瀚这些年的攻伐,颇像是开局点错了技能点,产能和供应链迅速打点,但到了销量提振这里,手里却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可打的牌。 时间来到2022年,随着总部和中国区两位新帅上任,大众新能源的第二次战争也随之拉开大幕。 对于中国区而言,在冯思瀚把产能嫁衣做好后,大众的第二场,便是贝瑞德可以进一步带领的智能化本土之战。 如果说冯思瀚是跟迪斯一样old school,那么2022年新官上任的贝瑞德,画风就有些“放飞自我”,在上任后,贝瑞德时常活跃于微博等社交媒体,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与在华业界打成一片。 跟地平线余凯一起喝咖啡开ID,与王传福一同观摩腾势D9,和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Momenta CEO曹旭东、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彭军等一众业界大牛深入交流,以及近期刷屏的同何小鹏甜蜜合影… 明线上的一次次会晤,其实就已经拼凑出了大众新能源在华第二次战斗的雏形。 首先是公开项目,去年10月份,大众汽车宣布,将通过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加强在中国自动驾驶的区域开发能力,预计这家合资公司CARIAD将持有60%的股份,投资约合人民币168亿元。 今年上半年,则宣布预计投资合肥新公司约80亿元,聚焦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 上个月,奥迪与上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当前仍在进行谈判,不过未来奥迪或将使用智己的纯电平台。同样是在上个月,大众向小鹏增资约50亿元,收购后者4.99%的股权,消息一时间刷屏。 诸如此类的绯闻式项目,同样存在。 近期据财联社报道,有内部人士透露大众旗下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汽车洽谈合作。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一汽方面已下发内部文件,若双方合作达成,一汽-大众很有可能买断零跑的某一技术平台,未来捷达品牌将主攻经济型电动车市场。 对此消息,虽说当前双方都为做出建设性回应,但在谈擎说AI看来,从冯思瀚到贝瑞德,大众在华的这场氪金马拉松,意图似乎已然要和盘托出。 具体来看,对于大众而言,在卷到飞起的主流市场上,想要靠ID系列继续岁月静好似乎已经很难玩得转,也因此,大众必须加速。 未来有地平线联手更深入探索本土化智驾能力,有小鹏G9的智能座舱技术加持,这对于几年来都不愠不火的大众新能源产品推新而言,无疑会注入一整套崭新活力。 对于奥迪而言,如果说大众今天最起码还有MEB能打,但前者无论是“高处不胜寒”的J1平台,还是被CARIAD坑惨的PPE平台,再或者赶了大晚集的SSP平台,今天无牌可打的新能源处境都颇为尴尬。 更不用提随着奔驰、宝马、奥迪里的A逐渐掉队的声音越来越多出现,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于战略层面而言,奥迪想要慢慢栽树的可行性已经不高,和上汽合作,一定程度就是个能在近几年冲一把的捷径。 至于捷达,其任务自然是和内燃机时代一样帮助大众把守下沉市场,性价比的牌显然很重要,不过这一诉求与当前大众手上的自研底盘技术并不太贴合,尤其是如果把MEB平台广泛用于捷达,也可能会在日后对大众的基本盘消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得不偿失。 因此,若“绯闻”属实,那么买断式找零跑帮忙,不失为一步主抓性价比的优质思路。 总得来说,从江淮合作扩产,电池江湖重度布局,到今天产品的底盘、智舱、智驾三手抓,几年下来,大众这盘靠氪金攒起来的局似乎已经逐渐走到了闭环。 买买买虽说有悖“身体灵魂论”,但相较于阳春白雪式的精神追求,大众眼下的焦虑显然更应该被注视。 拨云见山 贝瑞德来华后,把大众的市场影响力重新拉拢回来,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任务。 暗线里的碎片拼凑后,我们看到了贝瑞德的野心与干练,明线之下,其今年以来同样给到了新能源汽车在华销量肉眼可见的焕新。 首先来看明线,面对不断下滑的销量怎么办?今年大众给出的答案似乎只有两个字,降价。 面对今年2月份几乎到了谷底的新能源销量,大众三月份就迅速拉了一波降价潮,据当时不少4S店透露,优惠差不多在2万-3万,最高甚至有到3.4万。 效果是有的,就像太平洋汽车数据显示,2月份ID.3全国销量仅有1062台,3月份则很快拉到了3091台。 所以,真的已经赢麻了吗? 在谈擎说AI看来,以价换量这样的短线行为确实是为了“挽尊”最有效的打法之一,但长期主义来看,这对于大众ID系列而言,似乎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一方面,要么就只能持续降下去,就像特斯拉基于规模爆发来形成正循环,不过从今天的产品竞争力、各国巨大成本差等多方面权衡后来看,对于大众而言,ID系列想要靠持续降价实现规模爆发的正循环似乎并不会轻松。 另一方面,则是完全把降价当作短期行为,这似乎也是大众的意图所在,这样的打法弊端无需过多赘述,就像今年3月份的一波降价过后,火很快就褪去,今年6月份,ID.3销量再次来到了1819台的低点。 不过也许是尝到了降价的甜头,7月份大众的跳楼式官降多少让人有些诧异,官方起售价为16.29万元的ID.3,仅需12.59万元就可以拿下,而且这一促销将进一步持续到本月末。 其实大幅降价无可厚非,但时机同样重要,就像大幅降价通常都会在产品换代夹缝期出现,这样做不光是能最后清一波库存,而且不至于引起老车主太大不满,更不用提,这对于把潜在客户转化为等等党的问题,同样能给到很好规避。 所以两个月的跳楼甩卖过后,ID还能持续支棱住吗?或者换个说法,真的会有怨种朋友会在官降近四万结束后去喜提一台ID.3吗? 把本就不多的潜在客户转化为等等党,这笔明线上的帐究竟是否划算,也许很快就能揭晓。 在暗线里,若是对比冯思瀚与贝瑞德这两次买买买的战争,不难发现,这两个时间点的大众中国,存在一个很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今天大众中国区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正在得到更进一步增强。 自主权不断增强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作为一家在华沿走合资路几十年的车企而言,一个个新朋友上桌后,背后的伙伴关系或将是一个很难不去考虑的新权衡点。…

    August 16, 2023
  • 新代言后劲不足,库迪错失泼天的富贵?

    接下来恐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

    其他 January 12, 2024
  • 冲击900亿美元估值!邀约路演、秘密交表的Shein上市有望

    冲击900亿美元估值,邀约路演、秘密交表,Shein离赴美上市又进一步。

    其他 November 15, 2023
  • 能装更能省,短途物流创业奋斗者偏爱江淮1卡帅铃

    纵观轻卡市场,江淮1卡帅铃可以说是一款当之无愧的“热门车型”,有着不错的口碑。河南跑短途物流的老师傅卢老板就对其评价很高,不光自己开江淮1卡帅铃,还推荐身边的朋友买了十几台,可以说是真正的江淮1卡帅铃“专业户”。那么,这辆车究竟有何魅力呢?     买帅铃发现宝,买车买房没烦恼 2017年,卢老板购买了自己的第一辆江淮1卡帅铃,这是一辆帅铃Q6的仓栅车型。彼时的卢老板对短途物流已经比较了解了,日常运输的货物以纸盒或托盘包装的居多,装货时需要用到叉车,所以他特地选了仓栅上装,一是方便装卸货,二是装货后四周不需要用绳子额外固定,方便。 这台江淮1卡帅铃Q6提回去后,卢老板感觉自己“发现了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后面的使用中他发现,这辆帅铃的故障率远比其他朋友的车低,百公里9升的油耗对于短途运输也不高。按卢老板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在修车的时候我在跑车挣钱,跑货拉拉别人嫌利润低不敢接的活我敢接,扣除油费还能赚点。”货拉拉卢老板跑的其实并不多,之前行情好,自有的货源已经够忙的了,只有行情不是很好的时候才会跑跑货拉拉。     朋友买车他推荐,他是帅铃专业户 正因为卢老板接单不嫌钱少,别人不跑的活他愿意跑,久而久之,他的老客户越来越多,客户多了单子就多,收入当然也就慢慢涨起来了。从2017年提车到现在,这辆帅铃陪伴卢老板跑了55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从来没有大修过。可靠耐用,卢老板爱不释手,身边亲戚朋友想换车时他总会向他们推荐帅铃,他已经成了朋友们眼中的江淮1卡帅铃“专业户”。     今年5月份,生意红火的卢老板又买了一辆帅铃S7,其实这款车他早在去年就看中了,只不过当时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暂时忍着“痒”没买,今年手头宽裕后毫不犹豫地就给提了回来。和之前的帅铃Q6一样,这辆帅铃S7也选了仓栅上装,而且更能装,前脸更大气,内饰也更豪华舒适一些。提新车后,卢老板干活更有劲头了,自己动手开着叉车装货,元气满满,一天两趟活跑起来不嫌累。     对于身处物流行业的朋友而言,选择车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毕竟只有选对车型,才能够更好地降本增效。所以卢老板在发现了“高效创富好搭档”江淮1卡帅铃之后,也推荐了亲戚朋友购买。现如今在江淮1卡帅铃的帮助下,他们创富之路可以说是越跑越顺。    

    August 18,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