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饮酒”过度,茅台“醉”后踉跄“下山”(二)

导读

2023年2月1日,证监会公告,A股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

而此时,基金重仓白酒的家数减少明显。

尤其是大机构们扎堆的贵州茅台,从2021年开始,不断掉到坑里又爬过小山头,连续五个“山头”依次下降,踉跄下山的路上,高低落差近乎腰斩。

一度因白酒火出圈的基金经理“酒神”张坤,被拉下神坛。曾经热捧他的90后基民们,开始自嘲是“韭零后”。

机构们已深知“过度”饮酒所带来的危害性了,全面注册制带来的新气象里,白酒肯定与先进生产力无缘。

市场只是在冷眼旁观,“醉”后下山的茅台,将如何以自由落体的姿势,跌落尘埃。

最后的疯狂已经过去

市场“饮酒”过度,茅台“醉”后踉跄“下山”(二)

 

20年是白酒走上神坛的一年。

不管是受机构热捧贵州茅台,还是区域性的小品牌上市企业,均在这一年被资本“封神”。

2018年,在茅台带领下,白酒出现前所未有的酱香热潮,飞天每天都在涨价,并且到了一瓶难求的地步。

这股热潮在20、21年达到顶峰,在疫情的助力下,资金疯狂涌入酱酒赛道,短短两年时间,白酒迅速膨胀,都在疯狂扩张,并反复运用过去几年有个屡试不爽的招数,通过提高出厂价来实现出货,提高利润。

随之而来的是,白酒上市公司的股价水涨船高。2020年白酒板块整体拉升,股价大涨,不少白酒上市公司股价在一年内翻了数倍,其中五粮液涨幅超过100%,泸州老窖涨幅更是超过200%。

白酒股价的暴涨除了业绩的因素,也离不开基金机构的推动。2020年三季报机构持仓数据显示,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3只白酒股跻身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1453只基金持仓贵州茅台,1103只基金持有五粮液,公募基金持股泸州老窖超过2.4亿股,占流通股比例超过16%。

买基金在年轻人群中兴起,而2020年最受关注的医疗和白酒则是他们关注的重点,90后为主力军的年轻人一边高呼着“白酒yyds”,一边疯狂买爆白酒基金。年轻人互相打招呼,或者闲聊时,“你买了基金吗?”成为了重要话题之一。

“茅台们”一泻千里

市场“饮酒”过度,茅台“醉”后踉跄“下山”(二)

 

但从2020年年底开始,白酒股市场热度开始下降,2021年以来,白酒类基金的表现平平。

这也让刚从2015年“熔断熊市”中走出来的90后新股民们,又经历了一波基金“割韭菜”,留下一地的“韭菜茬子”。

最要命的是,2021年以来这调整还与2015年的熊市不一样,白酒板块并未一次跌到底部,反而是形成了强烈区间震荡,并且是急涨急跌之后,重心不断向下。

以贵州茅台为例,2021年2月18日,创下2565元神话之后,股价一蹶不振,数次跌至两年线附近,至2022年10月10日,彻底跌破,18个交易日内暴跌近30%,创下两年新低。

这让本就对喝白酒兴趣不大的年轻投资者们,在股市也失去了对白酒的投资兴趣。

截至目前,除了几家头部白酒仍受机构青睐,茅、五、泸、汾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行情以外,其余十多家上市白酒企业,仍处于横盘震荡之中。

经历过两轮的熊市“割韭菜”的90后新股民们,恐怕在将来的投资生涯中,必然变得更加谨慎了,尤其是对于白酒板块恐怕会更加理性,甚至是避而远之。

实际上,机构投资者们也在调整对白酒的配比结构。据中银证券研究发布的数据显示,基金重仓食品饮料股票市值占基金投资股票总市值的7.76%,若以全部重仓股为分母,4Q22食品饮料重仓股的市值占比为16.60%。白酒、乳制品、重仓家数减少明显,食品、调味品等持仓家数环比增加。

下降周期打破价格体系

市场“饮酒”过度,茅台“醉”后踉跄“下山”(二)

 

纵观中国白酒史,一般8到10年就会形成一个周期,从195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个这样的周期,目前,正处于第5个周期的下降通道。

在整个白酒产业链条中,经销商一直发挥着蓄水池的作用,行情好的时候,上游蓄水多,下游放水也多,相安无事;但是行情不好的时候,上游蓄水多,但放的少,导致泥沙淤积,最后只能被迫开闸放水。

开闸放水就意味着需要降价促销,这也就出现了目前的“价格倒挂”现象:官方价格高,经销商价格低。

这也就出现了2022年所谓的昙花一现的行情:随着上游酒企不断施压,下游消费者不买单,出货速度慢,库存积压,资金压力大,这个蓄水池的水终于在2022年蓄不住水,开始考虑开闸泄水了,于是我们看到了白酒的好价不断,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甚至可能一直要延续到2023年或者2024年。

有分析指出,消费者们历来是买涨不买跌的,看到如今的行情,自然开始了观望,加上疫情下收入受到影响,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开始悲观,居民存款屡创新高,即便现在放开了,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也没来,反而大家买酒的欲望、囤酒的需求都会越来越谨慎。

从过去行情可以看出,白酒价格的涨跌往往与股价正相关,白酒价格涨,则公司业绩预期有望提升,而公司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反之,白酒价格跌,股价随之下跌。

2022年9月22日,中纪委网站首页显要位置刊登《警惕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的文章,提及飞天茅台的市场价。随后,一批平价茅台投入市场,多达4家茅台直销渠道商宣布投放合计9万瓶1499元/瓶的飞天茅台。

在茅台加大投放后,其他一线酒企也开始放量销售,纷纷降价。

国庆过后,贵州茅台股价绷不住了。2022年10月10日,贵州茅台股价以一根长阴线收盘,大跌4.67%。随后,持续下跌到10月月底,才止跌反弹,累计跌幅接近30%,市值缩水6600余亿元。

房住不炒,酒喝不囤

市场“饮酒”过度,茅台“醉”后踉跄“下山”(二)

 

97年亚洲金融风暴这只灰犀牛,众多酒企因为步子迈得太大,这波受伤严重。进入21世纪,白酒开始变得疯狂,这一疯就是10年。

2008年次贷危机,幸得国家推行4万亿基建,帮助白酒续命,但在12年国家严格限制三公消费之后,戛然而止。2018年在茅台带领下,白酒重振雄风,一直持续到2021年到达巅峰。

随后疫情给白酒消费按下“暂停键”,直至2022年年底才疫情放开,白酒消费才有所恢复。

从以上周期规律来看,每次遭遇“暴击”后,白酒行业都能“重振雄风”,并且一波比一波疯狂。

然而,这次可能不同了!新的时代或即将来临。

中纪委网站刊登《警惕高端白酒涨价引发不正之风回潮》一文释放出来的信号,非常值得白酒厂家、销售商以及收藏者玩味、体会:

“高端白酒价格持续走高,会超越正常人情往来和宴请需求,助推公款吃喝、违规收送节礼等不正之风回潮。”

“房住不炒”的政策或将应用到白酒行业来了,即“酒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囤的、用来炒的”的时代,或将很快来临了。

值得一提的,白酒行业的价格虚高与房地产不同:房地产属于生活必需品,人口增长,就需要房子住,但白酒属于可有,也可无的消费品。

“酒喝不囤不炒”政策一旦出台,其金融属性必然被削弱,而茅台等一众一线白酒价格,必然会回归正规、回归理性。

按照白酒价格与股价正相关的规律,虚高的股价也必将随之回归理性,届时,甚至可能出现股市“踩踏”事件。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eaddaily.cn/other/2590.html

Like (0)
Previous February 4, 2023 4:00 pm
Next February 4, 2023 4:01 pm

相关推荐

  • 别拿安全赌明天,平安24出国保险保驾护航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六月底、七月初无疑是黑色的。 因为在短短两周之内,接连发生了三起关于中国企业海外员工遇难的悲痛事件——先是韩国一个电池厂火灾致19名中国公民遇难;接着两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管理人员在菲律宾遭绑架后遇害;随后是刚果(金)中资企业遭袭、4名中国公民死亡。出事地点从东亚到东南亚再到非洲,如果在地图上划线的话,连线要横跨7个时区,穿越近2万公里。 更让人难过的是,仅今年而言,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境外国人密集出事了。中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印尼巴厘岛和科莫多国家公园遭遇多起涉交通及溺水伤亡事故,仿佛还就发生在昨天。 出国原本是美丽的旅途——出国旅游,能接触多元文化、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出国打工,则往往意味着能收获比国内更高的收入、更亮眼的履历,但如果仅仅因为意外事件而搭上性命,就得不偿失、太不值当了。 噩耗接二连三地从国外传来,让国人再次意识到“出境、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利剑高悬。 部分中企“裸泳”出海,安全保障缺位不足 近年来,受到“一带一路”、国内国外“双循环”、金砖国家合作等政策的支持,同时也因为国内市场在经历了40多年改革开放后日益饱和甚至内卷,中企出海一浪比一浪高。根据贝恩公司的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出海企业数量较2022年增长23%。 伴随着中企出海,出境工作的中国人也迎来高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3年,我国企业共向境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7万人,比上年增加8.8万人。与此同时,受益于跨境旅游的重启,以及对中国免签国家的增加,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迅速恢复。此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中国的学生留学潮流也在疫情后加速恢复。 然而,由于海外各国与中国原本就在语言、文化、宗教、民族、禀赋、经济、认知、利益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再加上疫情、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导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当今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出海中企、出境中国人、留学群体面临的财产、人身安全风险与日俱增。 只要稍加搜索,就会发现中国企业在诸多国家都遭遇过员工被袭击、被抢劫甚至被杀害的恶性事件,从亚洲的菲律宾、缅甸、泰国、越南、中东的巴以地区,再到非洲的喀麦隆、南苏丹、刚果(金)、阿尔及利亚,直至南美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不一而足。哪怕是出境旅游,国人遭遇的风险也是明显增加。根据《中国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报告》,2012年以后,我国境外旅游事故发生频率逐年提高,每年约增长2-3个百分点。 尽管很多人秉持富贵险中求的观念,但没有任何事物值得用生命换取。出国工作,收入就是再高,也应该守住“有命挣钱,也有命花钱”的底线。对企业而言,道理也一样——纵使发现了金山银山,一旦员工人身安全不保,就必然会遭遇企业形象跌落、员工及客户信心受损的多重打击,翻倍偿还代价。 中国公民境外遇难等一系列悲剧的发生,固然是一些境外地区社会治安问题突出、本身存在危险所致,但也与部分中国企业“裸泳”出海,安全保障及服务缺位密不可分。例如2023年3月,中非共和国中部地区一处金矿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中国公民9人死亡、2人重伤。根据媒体采访,遇袭的矿企拥有两个矿区,但只雇佣了10个左右的“保安”——这样的安保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危机已然发生,提前购买的保险服务就可能在不经意间救人一命,至少解决当事人或家人的后顾之忧。但很多出海中企并没有为海外员工购买健全的保险服务,海外务工人员购买保险甚至都未形成强制性制度。当这些员工在海外遇到危机时,无法得到快速的救援服务,最终导致错过黄金救援时间,无力回天。比如在不久前发生火灾致19名中国公民遇难的韩电池厂所聘请的众多中国工人,大部分都没买保险。这势必会给其他善后理赔带来不小的阻碍。 境外意外险供给欠缺,客户痛点密布 不过,需要一碗水端平的是,虽然在需求端,部分中企抱有侥幸心理,但在供给端,境外意外险市场发展也不完善。 目前中国一共有大约250家保险公司。如此多的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类保险产品琳琅满目,但涉足境外意外险这个细分市场的险企其实并不多,一双手甚至都能数得过来。总体而言,中国境外意外险市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产品以理赔为主,少量涉及危机救援和医疗援助,难以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危机救援和医疗援助服务是国人出境保险服务的核心需求。根据《中国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报告》,中国旅游消费者的首要保障需求是与医疗救助或人身安全相关的,如“旅途受伤或健康问题”“恐怖袭击”“旅途紧急医疗事故护送回国”。 从个人经验,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由于所在地医保年缴费高,常常没有购买完善的医保,同时又因为当地公立医疗负荷重、效率不高,私立医疗贵,生病不敢去医院,只能硬熬。而远在国内的家长得知消息后,却无能为力,也只能干着急。很多留学生甚至小病拖成大病,损失加倍。 再比如近年来,像中国游客在日本取鱼刺花了近3000元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但遗憾的是,中国境外意外险产品重理赔,仅有少量产品涉及危机救援和医疗援助。当这些核心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境外意外险产品的用户满意度就可想而知。 第二,即使少量提供的境外险产品包含有医疗援助和危机救援,但覆盖的人群、场景和地区也总会有缺失。 其中,从人群看,境外旅游险常常不承保探亲、务工、商旅、留学人士,导致这类人群可选择的境外意外险产品极少,出海之旅常常只能被迫处于“裸游”的姿态。从地区看,绝大部分境外险产品都有明确的“禁区”,尤其是像乌克兰、俄罗斯、叙利亚、利比亚、委内瑞拉、中非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几乎被“封杀”。而从场景看,绝大部分产品的覆盖面都有待提升。 一旦涉及医疗援助和危机救援,价格往往十分昂贵。更别说很多在线旅游平台在销售过程中的搭售行为了,让消费者掏钱掏得不明不白。 凡此种种,都让境外险产品备受吐槽。根据《中国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报告》,中国消费者不购买旅游保险的原因(不限于境外旅游保险),主要理由包括“对旅游保险没有信心”(30%)、“理赔过程太过复杂”(25%)、“保障范围不够全面”(24%)、“不了解有哪些保障范围”(24%)等。 中国人出境,终于有了更好的守护者 在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之下,整个境外意外险行业需要一场供给侧的变革,才能顺应宏观环境及市场趋势。 而从前文中所梳理出来的用户需求与痛点,可以倒推出更适应当下及未来市场需求的境外意外险产品的基本轮廓,那就是:不仅要负责任的理赔,还要提供细致入微的咨询,更需要提供全面、精细化、及时的服务。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境外意外险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产品价值尚未被挖掘出来。而随着出海务工、出境旅游、出国留学人群规模扩大,以及地区局势日益紧张、境外风险增加,导致投保需求持续爆发,形成一片大的蓝海,也给中国保险业的升级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幸运的是,行业领先者已经看到了日益显露的市场机会,并且率先行动了起来。其中,在营收规模和品牌价值等多个维度位列前茅的中国平安,针对性地推出了“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即平安24。 不同于过去重理赔、轻服务,即使有服务,也绝对存在覆盖人群、场景、地区等缺失的境外险产品,平安24不仅全面面向境外旅游人士、留学生、出海企业外派人员等人群,覆盖境外旅游、生活能涉及的几乎全部极端场景,提供危机救援、医疗援助、损失补偿这三大核心权益,并且包含一系列细致服务。 其中在最棘手的危机救援服务方面,平安24危机救援服务不仅将战争、暴动、恐袭、自然灾害等突发安全事件,绑架、勒索、劫持、非法拘禁、威胁、失踪等极端安全事件都纳入承保场景范围内,救援网络覆盖230多个国家及地区(在全球范围无除外国家),还提供贯穿行前、行中、行后的安全服务。此外,还采取先救后赔,承担无上限的危机救援费用。如果对比过境外意外险,就会发现这样的服务可以让平安24站上国内同业产品领先者的地位。 “平安24″已为超过5000家”走出去”中国企业的十余万员工提供了危机安全服务和保障,覆盖全球范围,已服务地区包含了敏感国家和南、北极。遍布全球的数千位安全专家随时待命,可处理包括战争、社会暴动、恐袭、绑架、勒索等多种极端安全危机。为确保客户服务需求的及时响应,平安产险与全球顶尖安全咨询、救援机构达成了战略排他合作。 而在医疗援助方面,平安24提供旅行救助、紧急就医、医疗转运及医疗送返、住院医疗费用垫付等一站式服务,覆盖全球60多万医疗健康合作机构,并且实时响应、实报实销,目前已累计服务233个国家及地区4500万人次。来自国际SOS救援中心的数据显示,每10万名出境旅游者中,就有6.5人会遇到人身意外或需转运回国的情况。平安24的医院救援服务,可谓精准命中客户需求。 可以说,一旦发生突发或极端事件,这样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救得了人,还能让用户看得了病,并且赔得了钱。 除此之外,在价格上,平安 24每天最高24元,即每小时最高只需1元钱。虽然单看价格,平安24并不算最便宜,但如果按照产品的核心权益和服务计算,性价比也是超越同类型产品的存在。并且消费者还可根据自己的出境性质灵活选择投保时段。 前文提到的在菲律宾遭到绑架杀害的两位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高管,如果其在出发前购买了完善的保险,并且告知家人朋友。当其遭遇绑架时,其家人朋友能够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并接受保险公司派出的国际救援团队的危机救援,那么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出境的企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境外风险在增加,以及购买保险的重要性。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不少中国媒体已经或者即将踏上奔赴奥运前线报道的征途。据了解,其中一些拥有大型报道团队的媒体机构已经采购了平安24的保险产品与服务,为其奥运报道工作保驾护航。 结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经济因交流而发展。虽然过去几年,个别国家或地区在疫情的冲击下,一度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出海、走向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是中国企业跻身世界级企业阵营的必答题,也是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职业选择。 但出海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关乎到产品、业务能力,也涉及企业的组织与员工关怀。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扬帆起航、行稳致远,不仅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也需要提高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与安全保障水平,尤其是必须为每一位海外员工配备能够提供完善危机救援和医疗援助的保险。 在千钧一发的危难关头,保险可能扮演“救命稻草”的角色,最起码能为投保人“兜底”。 相关推荐: 以科技金融和风险管控为抓手,哈银消费金融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金融领域中,“稳健”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发展理念。这种稳健不仅体现在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上,更在于对消费者权益的切实保障。哈尔滨哈银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银消费金融”)深谙此道,将科技金融与风险管控作为两大核心,致力于提升金融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敏锐洞察市场,科学构筑风险防线 哈银消费金融认为,做好金融风险的管控工作,一定要拥有较为敏锐的市场“嗅觉”。面对金融合规风险、金融欺诈风险、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等复杂多变的风险点。哈银消费金融依靠科学的运营体系和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将消费金融管理流程和管控手段融为一体,打造了全面的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平台。依靠该平台,哈银消费金融实现了风险策略模型的全过程管理,极大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这种基于数据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能够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置,从而有效保障业务的稳健运行。另外,哈银消费金融高度重视消费者金融信息的安全防护,加强了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严格规范收集、使用和对外提供消费者金融信息等行为,有效减少了消费投诉,满足了市场发展的要求。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底蕴日益丰厚 在金融科技的发展方面,哈银消费金融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截至2024年4月底,哈银消费金融在科技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10项软件著作权,并荣获了包含《亚洲银行家》颁发的“2023年中国最佳信贷项目”在内的多项行业权威奖项。这些成绩不仅体现了哈银消费金融对技术研发的重视,更得到了行业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除此之外,哈银消费金融还与合作机构共同研发了增长服务平台,针对专属场景与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迭代,成为“科技服务金融”的增效典范,该平台依托智慧技术支持,具备高灵活性和强可拓展性,成功将授信成本优化了5%。 展望未来,哈银消费金融将继续秉承稳健发展的理念,深化科技金融与风险管控的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金融服务体验。同时,哈银消费金融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确保金融业务的稳健运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相信,在科技金融与风险管控的双翼助力下,哈银消费金融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相关推荐: 告别疼痛68岁女士拇外翻术后重新行走自如_拇外翻医院咨询今年已经68岁的张阿姨是顺德人,平日里总是乐于助人,无论是邻里间的琐事还是社区的活动,总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然而,近年来,张阿姨的双足却悄然发生了变化,一种名为大脚骨(拇外翻)的病症让她走起路来感觉不舒服,有时还常常伴随着脚疼。   大脚骨(拇外翻),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对于张阿姨来说,却是她目前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一开始,她只是觉得走路时双足有些不适,足内侧微微的疼痛并没有引起她的太多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感逐渐加剧,且第二跖骨头底侧也开始疼痛,严重时不能正常行走,更让她心焦的是,随着拇外向外偏移,第二趾逐步骑跨在第一趾上,形成锤状趾畸形,第二趾背与鞋磨擦也出现疼痛,由于第二趾高出其他足趾一大截,买鞋穿鞋都成了一件头疼的事。   张阿姨的家人看到她日渐消瘦,步履蹒跚,心中满是担忧。他们四处打听治疗的方法,听说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有专业的足踝外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求治。 在顺德和平外科医院,骨四区(足踝外科)主任程忠勇为张阿姨接诊,他耐心地听取了张阿姨对自身病情的描述,仔细检查了她的双足情况,随后为她制定了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手术矫正治疗方案。 手术当天,程主任带领拇外翻矫正手术团队,根据术前规划、术中精准操作,经过1个小时的时间,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张阿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逐渐康复。她的双足虽然还有些许肿胀,但疼痛已经明显减轻,看着外观恢复的双脚。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着下床走动,虽然步伐还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程忠勇主任介绍,拇外翻是足踝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多见,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穿高跟或尖头鞋也是诱发因素。 不是所有的拇外翻均需手术,只有当拇趾外翻严重,出现第一趾内侧(拇囊炎)疼痛、第二或三跖骨头底胼胝疼痛、第二、三趾锤状趾及背侧胼胝疼痛等,影响正常行走才建议手术矫正。程忠勇主任建议,脚部出现疼痛影响行走,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耽误治疗。相关推荐: IT大侦“碳”:寻求AI与可持续“兼而有之”的未来  19世纪,人们坐在驾驶座上喊着“我们需要更多的石油”,20世纪,人们在电脑屏幕前说着“我们需要更多的硅”,现在,正在与AI对话的人们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算力”。   无论是建立在石油和煤炭之上的现代工业还是基于硅的IT产业,能源永远都是推动生产、经济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任何突破性技术都会带来挑战,就像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上空冒出的黑烟一样,对资源的开采和环境的破坏始终笼罩着我们,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并促进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电力、风力替代车里石油和煤炭,用可回收的再生纸替代嘴巴里的塑料吸管,竭尽所能地通过科技减轻对地球负担。     现在,人工智能正如潮水一般席卷全球,其环境足迹已经成为业界正努力解决的问题,而如果将这一问题简化来看那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的自身消耗能源小于其减少碳排放的能力,于是在IT行业我们就可以看到有趣的一幕:   Gartner在其2023年CEO调查报告中表示:“大多数首席执行官(94%)将增加或维持与2022年类似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和ESG投资。”,而根据戴尔科技集团的研究则发现:目前,76%的IT决策者计划增加预算以支持AI的用例,78%的决策者对人工智能投资如何使其组织受益感到兴奋。   没错,企业同时增加了对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密集型技术的投资,这一现象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但这并不代表着可持续性和人工智能一定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戴尔科技集团认为: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其环境和气候目标的先决条件,最好的创新应该在提高技术力的同时支持更加节能和可持续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环境足迹?   从训练到推理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驱动力之一的人工智能,在快速推动全球经济和科技向前发展的同时,由其训练和运行以及推理等工作负载所产生的碳足迹也日益凸显出来。   OpenAI曾提出了AI模型性能的“缩放定律”,即在大型神经网络模型中,模型的性能会随着算力、数据规模和参数规模的增加而提升。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ChatGPT每一代模型的参数都比上一代多得多:   2019年推出的ChatGPT-2拥有15亿个参数,训练成本为5万美元左右;到了2020年,ChatGPT-3扩大了117倍,来到了1750 亿个参数,训练费用增加了36倍达到了180万美元。   “大就是好”这一极具苏联美学的形容,用在前些年的AI模型上一点都不为过,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比拼,更像是财力与算力规模的比拼。然而,如此庞大的数据规模也代表着巨量的能源消耗。   OpenAI曾发布报告称:自2012年起,用于AI训练的电力每3到4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也有其他研究报告显示:使用1750亿个参数训练ChatGPT-3消耗了1287兆瓦时的电力,并导致了502吨碳的碳排放,这相当于112辆燃油车行驶一年的碳排放量。   AI所产生的能源消耗不是一次性的,在部署模型之后的推理(AI对新数据进行预测并响应查询的模式)可能会比训练消耗更多的能源。   谷歌估计用于训练和推理人工智能的能源中有40%用于训练,60%用于推理,而卡罗拉多大学与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篇《让 AI 更节水》的预印论文中估算了训练 AI的用水,数据显示:ChatGPT每与用户交流25-50个问题,就会消耗掉500毫升的水用于降温,这看起来不算很多,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推理会多次使用来为数百万乃至数亿用户提供服务。   人工智能/可持续   让二者兼而有之   尽管我们前面提到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能源消耗数据,但人工智能的总体碳足迹依然是难以量化和测量的。不过我们都清楚,人工智能的碳足迹始于计算机和数据中心。…

    其他 July 18, 2024
  • 玩具反斗城携手美团无人机配送,玩具从天而降

      随着”万物到家”时代到来,消费者对商品的即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小时达”、”分钟达”为特征的即时零售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消费模式,零售商业迎来变革。作为亚洲知名玩具、游戏、休闲娱乐设施及益智类产品零售商,玩具反斗城近日加码即时零售,携手美团试水无人机外卖玩具,于8月1日在玩具反斗城深圳龙华天虹店正式上线,让快乐不受地面交通等因素影响,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购物体验。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配送在配送精准度和服务质量方面持续升级,3公里半径内的外卖配送时间约为15分钟,真正实现”随要、随买、随到”。除了配送速度令人惊喜,玩具反斗城还多维度赋能消费体验,为首单体验玩具反斗城无人机外送服务的消费者提供免单福利。8月12日,玩具反斗城还将携手美团打造首个玩具品类超级品牌日,通过提升排名、强效曝光、人群精准触达等方式实现对消费者长效触达,同时结合玩具反斗城全渠道打造的玩具品牌周,通过1元爆品活动、热门IP玩具影响力等助力玩具反斗城对消费者持续建立购物决策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玩具反斗城实现成交金额、订单量与新会员数量的全面高速增长。   玩具反斗城消费者体验美团无人机配送服务 快乐如约抵达   作为首个联手美团无人机业务的玩具品牌,此举对玩具反斗城来说无疑是在零售领域的又一突破。当前正值暑期出游高峰,诸多亲子家庭与年轻一代在外游玩时难免需要临时添置高品质玩具,而如何在外出时通过外卖实现这一需求成为市场新机会。玩具反斗城此举不仅解决了出行中的消费痛点,同时”3公里15分钟”的服务标准更将消费场景扩大至对配送时间有更高要求的情景,例如临时起意的惊喜等,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新奇的购物体验。美团闪购母婴玩具品类负责人杨嫚表示: “随着近年来外卖服务的日益完善,人们对即时零售的依赖度与日俱增,购物需求也愈发多元,与玩具反斗城的合作很好地填补了美团无人机业务在玩具行业的空白。”   自2006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玩具反斗城已在全国60多个城市开设超过230家线下门店,为广大中国家庭创造了无数奇妙时刻。今年以来,玩具反斗城面对不断演变的消费市场需求,更积极谋变,数智化升级会员运营系统,探索数字化转型,同时上线私域商城,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今年5月,玩具反斗城携手美团闪购,正式拓展即时零售业务,开创消费者购买玩具新方式,多项举措并行,增强品牌竞争力。对于此番涉足无人机外卖业务,玩具反斗城中国董事总经理雷蒙(Raymond Burt)先生表示:”自5月上线美团以来,玩具反斗城通过即时零售业务极大扩宽了消费客群,业绩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相信这次与美团在无人机配送上的加码合作能够进一步满足品牌消费者需求,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2023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来自政策和市场的利好使得无人机业务成为美团战略的重要组成,未来美团将逐步建立起多商圈、多航线的配送网络,让无人机外卖业务惠及更多消费者。”美团闪购是玩具反斗城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双方合作能够为消费者带来购物新体验。玩具反斗城将继续拥抱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玩具和更好的服务,打造便捷的购物体验和温馨难忘的快乐回忆。”雷蒙先生说。   关于玩具反斗城中国   玩具反斗城亚洲的愿景是通过玩具和玩乐的力量激发下一代的想象力,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公司的使命是成为玩具界最值得信赖的领导者,为儿童和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提供优质及富启发性的玩具及玩乐体验。   该公司为亲子家庭提供一系列精心挑选的优质本土和国际品牌、创新和独家产品、引人入胜的会员忠诚度计划及店内沉浸式互动玩乐体验,以此激发孩子们在每个成长阶段的学习兴趣。   玩具反斗城亚洲于2006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至2023年7月,其在60多个城市开设超过230家店铺,并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相关推荐: 与伊利合作,澳优的路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 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作为中国乳业强强联合的又一典范,自2021年伊利战略入股澳优乳业之后,双方的协同发展就备受外界的关注。毕竟上一对联姻多年的乳业两巨头蒙牛和达能(多美滋)才刚刚于去年彻底分手,并且分手的原因里似乎就有业务协同发展低于双方设想预期等因素。   不过就在近日,澳优携手伊利公布了双方协同合作的首款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产品佳贝艾特悦护。据了解,这款产品由伊利内蒙古金海工厂生产,同时也是澳优旗下第一款国内奶源国内生产的羊奶粉。 对此,不少外界的声音都指向了一点,即佳贝艾特悦护是澳优和伊利双方内部管理初步磨合之后的、一个协同作战的市场信号。但是在联系起2022年澳优的业绩表现,以及今年的母婴市场消费情况,新产品发布的背后或许还藏着另一种可能…… 取羊奶粉的“长”,补牛奶粉的“短”? 对于佳贝艾特悦护“国内奶源国内生产”这件事,如果仅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似乎的确只是澳优转变了生产经营策略,与伊利的协同合作程度加深而已。但是嗅觉更敏锐的资本投资者们看到的,却可能是澳优销售成本的下降,以及澳优未来整体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回升调整。 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2022年澳优的毛利和净利甚至是股价,尽皆被居高不下的销售成本所截断,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财报显示,2022年澳优实现营收77.96亿元,同比下滑9.09%;毛利润为33.93亿元,同比下滑18.31%。但更难看的是净利润表现,2022年澳优的归属净利润仅为2.165亿元,同比骤降71.65%。 对应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由此出现了大幅下滑,2022年澳优的毛利率为43.52%,较上年下滑了6.86个百分点。而净利率则是从2021年的11.29%直接下滑至2.42%,为近7年以来的最差时刻。 但有意思的是,从表面上看,影响澳优利润的原因不在于费用,而在于成本没能够降下去。 在费用方面,相比于2021年,2022年澳优的行政开支增加了约0.8亿元,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了约2.45亿元,研发基本不变。所以2022年澳优的整体费用投入实际上还略有减少。 但是来看成本端,澳优在2021年实现营收85亿元,销售成本为44.22亿元。到了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为44.03亿元,规模基本不变,但收入却下滑了到77.9亿。 很明显,正是由于销售成本没有跟着澳优整体营收、费用的下滑,而压垮了利润的表现。   不过我们在前边提到,成本居高不减只是表面原因,因为奶粉企业成本的大幅缩减,往往意味着原奶、原料市场的显著减产,但从2022年市场动向来看,规模化减产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包括澳优在内的不少奶企在产业链上游依旧保持着扩张态势。 这就意味着绕了一大圈,澳优的问题又回到了起点,即营收的下滑。 关于2022年澳优营收规模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销售费用的缩减间接导致的,也可能是市场竞争激烈、消费需求承压,以至于终端动销不畅所引起。特别是后者,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已经透露了一切。 最明显的是,2022年澳优在存货规模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以及票据同样增加了2亿多元,至6.619亿元,为近年来的最高规模。与此同时,其应付账款及票据又大幅增长了约1.5亿元左右。 这说明一方面同期澳优的终端销售可能遇到了压力,所以品牌主动放宽了经销商渠道回款的条件或期限,因而影响到了当年的营收规模。2022年澳优的经营活动(所用)╱所产生之现金净流量从2021年的10.71亿元突然变脸至-3.575亿元,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则说明在市场经营或者资金流转方面,澳优通过扩大对上游的暂时欠款,分摊了自身的经营风险,整体可能选择了稳健谨慎的市场战略。 如此来看,2022年澳优面临的业绩压力似乎颇为沉重,甚至还有可能延续到今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澳优是否还存在转机?答案是肯定的。 从业务产品层面来看,2022年澳优营收下滑的主要板块是牛奶粉,从2021年的40.95亿元,大幅下滑28.6%至29.2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47.8%变成了2022年的37.5%。 但羊奶粉板块却不降反增,逆势增长了6.6%至35.9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21年的39.2%上涨至46.1%,几乎与牛奶粉实现了一个大幅对调。   而尽管澳优已经对核心配方牛奶粉品牌海普诺凯1897进行了一系列销售策略的调整,减少分销渠道的库存压力,以及加大对经销商的支持力度,稳定品牌价盘、障渠道利益。但问题是,澳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将市场和渠道拨乱反正,又能否及时改善营收和利润情况?这些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既然短板暂时补不了,那么优化长板的羊奶粉未尝不是个快速改善业绩、恢复盈利甚至是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的好办法。 或许正因如此,澳优和伊利联合打造的第一款由国内奶源国内生产的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产品佳贝艾特悦护就此诞生。毕竟国内奶源国内生产就意味着诸多原奶原料、运输和存储成本费用的大幅缩减,而且尽管这只是一个开始,但未来是否会成为生产加工中国化的常态呢?值得想象。 除此之外,佳贝艾特悦护的出现,还顺便向外界展示了澳优与伊利的管理磨合情况,这无论是对业绩改善还是股价提振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无边界竞争时代,澳优们的出路在哪? 再回顾2022年,包括澳优、飞鹤和伊利在内的多家奶粉品牌在年报中都首先提到了一点,即我国新生儿出生率的下滑。 关于这点,我们不再详细赘述。毕竟近两年来相关的热搜讨论早已是屡见不鲜,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新生儿出生率的走势似乎依然不容乐观。 所以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即便现在的澳优羊奶粉在营养或吸收方面比牛奶粉略具优势,但未来其恐怕依然要和大多数奶粉品牌一样,都将面临着“去哪里找市场增长?”的残酷问题。 先说向善财经观察到的两个破局思路:一是品牌产品高端化升级,从而在不断萎缩的减量市场中,靠着单位提价保持品牌持续增长。 在这方面,澳优的羊奶粉品类创新其实也算是品牌向高端化进军的一类玩法。 从历年数据来看,高端化玩法的确很好用。比如新生儿数量在2016年达到了1786万人的巅峰时刻后开始下滑,到了2022年已下滑至956万人。虽然国产品牌对应的高端化时间起点各有不同,但大致都是从2016年全面配方注册制后崛起并开始的。 所以我们以2017年为起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澳优的营收从39.26亿元,涨到了2021年最高的85.75亿元,增长了两倍有余。至于另一家国产奶粉代表飞鹤从2017年的58.87亿元营收,同样逆势增长到了2021年最高的227.8亿元。   如此来看,高端化似乎的确是个好办法?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一方面从现在的不少市场反馈来看,国产奶粉的高端化是存在价格天花板的,甚至还是不高的天花版。 比如有粉丝朋友曾不止一次地对向善财经吐槽道,“现在的国产奶粉甚至比外资奶粉都要贵,快要买不起国产奶粉了”。而另一个更加直观的表现是,在整体承压的2022年,曾经热捧高端的不少国产奶粉品牌的营收出现了下滑趋势,但价格稳定的外资品牌却出现了逆势增长。 比如在中国市场,菲仕兰2022年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皇家美素佳儿市场份额保持增长。 另一方面奶粉高端化不被看好的关键原因在于,从长远来说,奶粉高端化涨价逻辑有点竭泽而渔的意味。 因为如果奶粉价格过高,未尝不会给年轻父母们带来新的生育阻力,这从社会层面来看,几乎是各方都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奶粉企业又选择了第二条路,即把目标消费群体的年龄段拉长,进军儿童奶粉和成人奶粉。 从客观来说,这个破局方向是正确且可行的,但唯一值得商榷的是,奶粉企业们选择的儿童成人奶粉品类颇有种在宽敞的八车道中,选择了一条狭窄小路的既视感。 因为从实际饮用习惯和消费便捷性方面考虑,需要冲泡的奶粉形态注定了其远不如直接饮用的液奶市场规模。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儿童成人奶粉功能化的研究深入,成人奶粉市场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但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奶粉玩家们的增长焦虑。 所以在向善财经看来,奶粉企业们下一步“求生”动作可能会是,进入乳业市场全面竞争渗透交融的无边界竞争时代。 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市场竞争无边界,这一点实际上已经有所显现。 大家都知道,自2016年全面配方注册制落地实施以后,国产奶粉品牌在下沉市场实现了崛起,并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向盘踞在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的外资奶粉品牌发起了进击。 而在高端基本盘受损以后,近年来以菲仕兰和A2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也开始以“菲常购APP”等数字化技术在减少业务层级、稳定渠道信心的同时,向三四五线下沉市场渗透出击。2022年国产与外资奶粉品牌业绩表现的互换,似乎就已经道出了市场无边界竞争的开始。 二是品类竞争无边界,做奶粉的进军液态奶、进军奶酪等乳制品领域。 从产品层面来看,常温液态奶属于初级乳制品加工产品,这对于更高级的奶粉玩家们来说,无论在技术还是奶源方面都不算困难,唯一落后的点在于渠道,这是蒙牛伊利们的核心壁垒所在。 但好的一点是,如果不进行并购的话,液奶玩家们想要反攻奶粉市场似乎有点困难,特别是随着二次配方注册制的落地和母乳研究的深入,婴配粉市场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 不过在这方面,澳优的位置似乎颇为尴尬。因为伊利的液奶业务足够强大,所以即便是澳优想要发力液奶,但伊利又是否愿意培养一个将要瓜分自身基本盘的潜在竞对呢? 当然上述竞争更多是发生在存量市场,但事实上,在品类无边界竞争中也可以开辟出新的增量空间,即深加工乳制品。以奶酪为例,参考饮食文化口味相仿的日韩,其完全可以成长为不弱与牛奶的市场消费规模,但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而现在真正在推动这一进程的似乎只有一家妙可蓝多,所以如果澳优、飞鹤、君乐宝等实力玩家们选择加入,那么奶酪市场的蛋糕未尝不能实现快速做大并产生不菲的回报…… 但是澳优们究竟会作何选择,我们还是且行且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相关推荐: 火热的养生酒,需要健康发展撰文:吴界 监审:范慧新   现如今,在社会老龄化、“亚健康”人群增加趋势越来越严重以及养生消费年轻化的时代背景下,养生、保健需求日益旺盛,成为行业竞相靠拢的发展方向。   01 养生酒市场火热   随着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加强,“健康、养生”成为所有行业竞相靠拢的发展方向,使得养生酒市场上也快速火热起来。   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我国保健酒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与2001年的8亿元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0%。未来四年,养生酒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   根据当前发展现状,养生酒基本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超过了白酒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在加强,从而提高了对养生酒的需求;另一方便是,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也让养生保健酒市场火热起来。  …

    August 7, 2023
  • 小熊先绅UFO飞碟汉堡,带你开启一段美食之旅

    小熊先绅中式西餐店,以其独特的UFO飞碟汉堡,带领人们开启一段美食之旅。 小熊先绅店面设计简约大方,散发着浓厚的中式风情。走进店内,宽敞明亮的空间让人倍感舒适,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照片,让人垂涎欲滴。店内的装饰也别具一格,将中西元素相融合,营造出独特的美食氛围。 小熊先绅的招牌菜品——UFO飞碟汉堡,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这款汉堡的外形独特,形似飞碟,吸引了无数食客的目光。汉堡的面包松软香脆,里面夹着不同的菜品,搭配上特制的酱料,口感丰富多样,非常好吃。每一口咬下去,都能感受到食物的鲜美。 UFO飞碟汉堡口味丰富多样,如火鸡面飞碟汉堡、黑椒牛肉飞碟汉堡、小炒肉飞碟汉堡、小炒黄牛肉飞碟汉堡、红烧肉飞碟汉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此外,小熊先绅还很重视服务。店内的服务员热情周到,笑容可掬,为每一位顾客提供贴心的服务。无论是点餐过程中的推荐,还是用餐过程中的关怀,都让人感受到了店家的用心和热情。 快来小熊先绅品尝这款独具一格的UFO飞碟汉堡,感受这里的美食文化,让你的味蕾在这里得到极致的享受! 相关推荐: 2023诺贝尔文学奖最新赔率榜 残雪余华张一一上榜        2023年7月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中国作家残雪领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跌至第六。        中国女作家残雪连续六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        入围7月诺奖赔率榜前100位的张一一曾与莫言同为2012诺贝尔文学奖热门。        “村writer”中国农民作家村驻村作家田新艳(中)入围2023诺奖赔率榜前200。   在欧美博彩公司对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的最新赔率中,中国作家残雪继续稳居“榜一大姐”的位置,排在第二位的是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杰拉德·穆南,挪威戏剧家约恩.福瑟位居第三,而在往年经常霸占赔率第一的日本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则在今年跌到了第六位。   另外,中国作家余华、阎连科、张一一、北岛、刘亮程、田新艳也入围到2023诺奖赔率榜前200位,你读过以上作家的作品吗?你最看好残雪、村上春树还是哪位作家获得202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相关推荐: 人气爆满!铁木真餐饮品牌蚝海串吧成年轻人聚会新选择夏夜到来,是个适合撸串小聚的好时候。对终极吃货来说,还有什么比敞开肚皮去吃一顿烤串自助来得更幸福呢?最近我被闺蜜种草了北京铁木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三大自助品牌之一的蚝海串吧,这是家以海鲜+烤串+啤酒为特色的自助餐厅,琳琅满目的海鲜、滋滋冒油的烤串、不限量供应的小麦精酿鲜啤,太适合我们姐妹畅快聚餐了! 高雅时尚的用餐环境,备受年轻人青睐 提到烤串店,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街边的大排档。而蚝海串吧之所以成为我们撸串的佳选,全因餐厅的环境布置非常贴合我们年轻人的心思,餐厅内格调高雅,布置有大量最新网络流行元素,除了能尽情享受美食,还成为时下年轻人拍照打卡的好去处,怪不得闺蜜天天在我面前强烈推荐! 蚝海串吧主打的是特色自助烤串,特别是烤的滋滋冒油的羊肉串,散发着孜然的香味,再撒上点辣椒面,吃起来肉质鲜嫩、肉汁充盈、肥瘦相宜,回头客特别多,几乎每天都供不应求~而蚝海串吧的烤羊肉串之所以如此美味的秘诀,就在于羊肉本身! 三大食材采供基地,源头保证食材品质 据工作人员介绍,北京铁木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了保证羊肉的上等质感,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在锡林郭勒草原建立了一个合作社养殖场,该草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大草原,草原面积达17.96万平方公里,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蓝天白云、水草肥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汲取了大自然精华的锡林郭勒羊,吃的是锡林郭勒的肥沃牧草,饮的是干净无污染的甘甜湖水,在这样的黄金畜牧带里生长的羊,从口感上来说,肉质细嫩坚密、富有嚼劲,细尝后多汁味美。从营养上来讲,每天锻炼的锡林郭勒羊肉水分含量低、高蛋白、低脂肪,难怪成为蚝海串吧的黄金菜品之一。 完善的运营体系,保证食材新鲜速达 而为了保证食材每日新鲜送达到各地门店,北京铁木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还专门形成一套完善的运营体系,除了合作社养殖场,公司还建立了乳山生蚝养殖基地和冷链配送基地,从食材源头直采、闪速下单、全程冷链温控的仓储物流、再到送货上门,他们的专业团队可以做到300公里内24小时送达,500公里内48小时送达,最大限度保证了食材的新鲜。 多年深耕自助餐饮,品质服务有口皆碑 不得不说,多年深耕自助餐饮行业的北京铁木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自助餐品牌运营上确实有一套,闺蜜说该公司旗下三大品牌“蚝海料理”、“蚝海串吧”和“鲜蚝烤肉涮肉”在全国已开设40多家品牌加盟店,公司扶持商家从选址、开店、人员培训、物流、运营、品牌打造、新品研发等全方位支持,总部有专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团队,全是从事多年餐饮行业、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傅,每月会推出3-5款新品,经直营店测试后,再推广到加盟店。看来下个月再来我就可以尝到新研发的菜品了,满满的期待~相关推荐: 优立科技云世界:创造实用价值的产业元宇宙平台        真正的元宇宙,应可加速实际业务的应用落地,推动数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优立云世界是优立科技基于海量实景三维数据场景开发,实现海量用户和移动终端自由接入、虚实交互的元宇宙 SaaS 平台,旨在为产业创造实用价值,使数据从生产、分享、存储到应用发布一站式解决。         优立科技元宇宙平台基于实景三维GIS的数字孪生底座,植入物联网信息,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场景深度交互,从而赋能生产,将产业链各环节中的个体、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在孪生世界相连及协同作业。         核心亮点         产品架构         产品功能         优立科技云世界资产库         优立科技云世界资产库通过优立科技引擎技术优势、优立AI算法库、云端协同管理及分发,很大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了三维数据格式多、体量大、加载慢、管理难等实际问题。         「实景三维秒级加载」         得益于优立引擎技术优势,可秒级加载海量的实景三维数据,充分发挥实景三维数据的行业应用价值。         「多源数据集中管控」         支持市面主流的三维数据格式在线预览及快速应用,实现海量的多源异构三维数据在云端集中管控。         「三维数据智能服务」    …

    August 21, 2023
  • 看科兴液压如何实现全域营销付费免费实现“质“与”量”逆风翻盘

    2024年4月19日,“AI 赋能·新质增长”2024牛商大会暨第十五届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成果报告会,在河南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河南科兴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因其创新商业模式及取得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十大牛商称号。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深圳市传统企业网络营销促进会、牛商汇、单仁牛商集团联合举办,汇集了政府领导、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界大咖、优秀媒体代表 500+人参与。 科兴液压总经理闫月红在台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赢得在座嘉宾的掌声。科兴液压深耕于中原大地近20年,主营产品液压系统、液压油缸、液压胶管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煤矿机械、铁路机械、电力设备、冶金、船舶、超硬材料、化工等行业设备的液压连接、动力和执行系统。目前,科兴液压已与全国200多个城市的企业达成合作共识,为其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完善便捷的服务,是一站式液压配套解决方案服务商。 科兴液压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兴液压将继续秉承这一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科兴液压董事长闫月红荣获中国十大牛商称号》 近日,河南科兴液压董事长闫月红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成就和领导才能,荣获了备受瞩目的中国十大牛商称号。闫月红领导的科兴液压在行业中具有卓越的声誉。公司在她的带领下,不断创新,积极拓展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闫月红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液压产品和解决方案。她带领团队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性能,满足了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市场拓展方面,闫月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她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荣获中国十大牛商称号,是对闫月红多年来努力和付出的高度认可。这一荣誉也将进一步提升科兴液压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接受采访时,闫月红表示,将继续秉持创新、品质和合作的理念,带领科兴液压不断发展壮大,为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业内专家认为,闫月红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她的领导才能和商业智慧将继续引领科兴液压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信在闫月红的带领下,河南科兴液压将继续蓬勃发展,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其他 April 25, 2024
  • 海尔智家和智能家居,困于“皮洛士胜利”?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一切就像投资者们预料的那样,在白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智家刚刚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其叒叒一次地通过了回购计划。   当然,这并非是投资者们料事如神,而是自五月份以来,海尔智家已经累计斥资回购超3亿元。但这距离其“回购15亿—30亿元金额”的公告目标,依然有着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般来讲,回购通常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变相提升大股东的控制比例;一种是公司自认为股价被低估,所以选择回购来低成本地提升每股价值。 但最大30亿元的回购,对于市值超2千亿的海尔智家来说几乎是无伤大雅。所以,海尔智家回购股份更可能是为了提振股价和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 其实,横向对比另外两家白电巨头来看,海尔智家的股价和市值着实有些尴尬。特别是进入2023年,海尔智家的股价高点也不过在26.54元左右,截止到6月28日更是回落至23.83元/股。同期格力电器的股价最高点在40元往上,虽然现在同样有所下滑,但仍在35元左右,至于美的集团的股价则已经快要触及60元的高位。 这就很难不令人好奇,刚刚交出两份亮眼成绩的海尔智家为何难获资本市场的看好? 顶着“智家”的名,交着“家电”的卷? 从客观来讲,如果单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来衡量,海尔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家电投资标的,特别是在对抗行业下行周期的韧性方面,尤为突出。 2022年海尔智家实现营收2435亿元,同比增长7.22%;归属净利润为147.1亿元,同比增长12.48%,利润增速再一次超过了营收增速。这份成绩在2022年房地产下行、消费意愿低迷、原材料成本上升,且占据了海尔智家总营收比例超50%的冰箱和洗衣机两大品类市场整体又有所下滑的情况下,足以称得上“亮眼”二字。 毕竟,同期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分别仅为0.68%、3.43%和0.26%和6.26%,远低于海尔智家的增速表现。   紧接着今年一季度,靠着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和高端化两大杀手锏,海尔智家实现营收650.7亿元,同比增长8.02%,归母净利润39.71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再一次优于美的和格力。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业绩如此亮眼的海尔智家为何不被资本市场认同? 归根结底就四个字:预期不符。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在谈及投资和股价变动时,曾说道“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人们总会犯的一个关键错误是相信证券价格变动是事件的结果:利好事件导致价格上涨,利空事件导致价格下跌。我想这是大多数人所相信的——尤其是第一层次思维者——但这是不对的;证券价格由事件以及投资者对事件的反应所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件结果与投资者预期之间的差距。” 所以如何解释一家企业报告收益增长,但股价却下跌?答案或许正是企业所报告的增长低于预期,从而令投资者失望。因此,在最根本的层面上,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判断事件本身利好与否,而是事件与预期相比如何。 当然,资本市场对海尔智家的低预期可能并不是因为业绩原因,毕竟在承压明显的2022年,海尔智家还实现了逆势增长。所以在互联网江湖看来,海尔智家的不符合预期可能主要集中在长远逻辑层面。 因为大家都知道,随着地产业的下行,家电制造业的趋于饱和,智能家居由此成了业内公认的黄金赛道之一。也或许正因如此,2019年青岛海尔宣布正式更名为海尔智家,直接将“智家”即智慧家庭提到了品牌宣传的第一序列。 所以,智能家居的故事既是投资者们的期待,又是海尔智家自身转型的目标。因而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们不只是想看到海尔智家基本面的营收、净利增长,更想看到由海尔智家新的科技智能化或智慧家庭估值逻辑带来的增长,而不是继续吃传统家电制造产业的市场老本。 但遗憾的是,在2022年海尔智家的财报中,中国智慧家庭业务板块虽然实现收入1263.79亿元,但依然集中在冰箱/冷柜、洗衣机等业务领域,并且对这些业务的具体描述也更侧重于介绍单品或品牌的情况。比如“热水器线下零售额份额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29.8%;线上零售额份额……” 至于投资者们最值得关注的海尔智家的“套系产品”或者“智慧场景化的解决方案”的营业表现却很少提及,究竟是在“藏拙”还是在“遮丑”,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海尔智家顶着“智家”的名义,交出了一份传统“家电”的答卷。 那么即便这份答卷写的再好,可毕竟跑题了,所以市场预期差依然会被拉大。相应的,海尔智家的股价低迷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净利被拉开,海尔智家的故事有点“虚”? 其实再退一步来看,如果只是智能化转型进展缓慢似乎也没什么,毕竟另外两家白电巨头的智能家居业务似乎也不算成功。但问题是,即便抛开智能家居不谈,与美的、格力相比,海尔智家基本盘“增收不增利”的老毛病却也依然没有太大变化。 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海尔智家实现营收2435亿元,低于美的集团的3457亿元,高于格力电器的1902亿元,处于中间位置。 其中,海尔智家的毛利率为三家最高,达到了31.33%,美的和格力的毛利率分别为24.24%、26.04%。但紧接着,毛利率最高的海尔智家的净利率,相较于另外两家却变成了最低,仅为6.05%。其次是美的的8.67%,最高是格力电器的12.18%。 也正因为净利率偏低,所以同期,海尔智家的营收比格力多了533亿元,但归属净利润却比格力还少,少了整整98亿元。这可能就解释了开头提到的格力电器的股价比海尔智家高的原因。   那么海尔智家毛利率高而净利率低的问题出在了哪?答案是三费,特别是销售费用的投入占比过大,严重挤压了海尔智家的利润空间。 横向对比来看,2022年海尔智家的管理和研发费用总和为203.39亿元,美的为242亿元,格力是115.49亿元。虽然基本符合三者的营收规模情况,但是考虑到海尔智家与美的、格力之间的营收差距,其实已经隐约能看出其费用投入有些偏高,产出效果却颇为一般, 当然,最明显的还是在销售费用上,2022年海尔智家投入了386.0亿元,美的是287.2亿元,格力最少,仅为112.9亿元。可以发现,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比美的还高了约100亿元,但营收却落后了1000亿元,而格力销售费用仅为其三分之一,营收却只落后了533亿元。 前后对比之下,几乎不难看出相较于美的、格力,海尔智家存在销售费用投入高,营收转化效率低的客观事实。而销售费用与营收之间的转化效率高低,又往往能从侧面真实印证品牌在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力的强弱。 在这方面,据天眼查APP显示,2022年海尔智家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整体规模同比减少8.82%,乍一看似乎是品牌竞争力和回款能力的增强。但深入其中来看,回款质量较高的应收票据同比下滑了27.93%,而回款质量一般的应收账款却逆势增长了8.62%,这说明同期,海尔智家的回款结构质量在下滑,对下游市场的竞争力可能也有所衰退。   进入今年一季度,海尔智家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整体规模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应收票据继续同比减少23.12%,应收账款则继续同比增长了24.65%,这意味着海尔智家的回款结构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下游经销商的回款限制和压力,以应对终端市场的销售压力。 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海尔智家合同负债规模的两次下滑也似乎佐证了这一点…… 海尔智家和智能家居,困于“皮洛士胜利” 既然海尔智家受制于智能家居,那我们就回到智能家居的战场来看家电产业的未来。 皮洛士是希腊历史上一位国王,以“伤敌一千,自损一千”式战争行为而闻名。特别是在与罗马的一场战争后,皮洛士曾感慨道:“要是再有一场这样的胜利,我们就完了。”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在这场不容有失的智能家居战争中,包括海尔智家、美的在内的家电三巨头们,实际上也正在走向一场“皮洛士胜利”。 因为从技术层面来讲,打造智能家居中最关键的不同品牌之间的互联互通并不是难事,只要接入统一的底层协议,按照统一的通信协议及接口标准进行生产,就能轻松达成。特别是随着ChatGPT等AI工具的出现,智能家居的技术门槛无疑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消除。 那为什么直到现在“智慧家庭”的科技场景只出现在了品牌厂商的宣传样板间,而没有广泛地走进千家万户呢? 原因亘古不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在海尔智家大力孵化三翼鸟时,曾判断未来家电市场将朝着三大方向衍变:一是家电产品从单品向成套产品再向全屋定制产品转型;二是家电、家居、建材销售渠道密切融合;三是向智慧化、场景化转型…… 道理很简单,卖一整套家电肯定要比单卖一个冰箱,更能帮助品牌厂商实现“利益最大化”。更不用说再加上建材装修了。 但问题是,全屋定制家装多发生在买新房时,而现在房地产的情况相信已无需多言。 因此大部分现有家庭即便想要升级智能家居,也多是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品牌参差基础上换新升级。那么在没有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假设新家电全部买海尔,可必然也有其他品牌的旧家电还没坏,那这就需要消费者同时操作数个APP来实现智能化,无疑丧失了智慧家庭最基本的便捷性。 如果品牌商全面放开互联互通或采用华为等第三方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对消费者而言当然是最好的,但对海尔智家们来说,未来将会和现在一样,品牌依旧只能挣单个家电的钱,因为即便少你一个,其他品牌家电依然可以组成智慧家庭,竞争就会回到现在最原始的质量、品牌层面。 相应的,海尔渴望已久的估值逻辑也会从更具想象力的科技智能化,被打回成现在已经趋于饱和的传统家电制造业逻辑。 换而言之,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家居不仅不能给海尔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且还意味着海尔智家喊了数年的三翼鸟套系化、场景化几乎全是在给其他品牌做嫁衣,这几乎就等于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或许正因如此,虽然现在三大巨头们依然在扩大着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品牌群,但却迟迟不肯放开互联互通,智能家居因此成了一个尴尬的、“皮洛士”增长命题。 僵持中,美的新开辟了toB增长路线,海尔选择了出海和高端化,格力则是盯上了手机和造车,而智能家居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谁也无从得知……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相关推荐: “充电专属”视频遇冷,UP主难成B站新故事   在其他平台已经证实UGC内容付费模式难以走通的背景下,B站依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许是因为其面临新故事后继乏力的巨大压力,困在了“漫长的季节”。  作者/天语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B站的付费视频业务,再下一城。  2023年5月22日,有部分B站UP主的主页出现了标签为“充电专属”的视频内容,用户点击视频后会显示“开通‘30元档充电’即可观看”。  图源:B站  点击开通按钮,会弹出包月充电的界面,每月付费30元,即可成为UP主的“精神股东”,解锁会员专属视频。  事实上,这不是B站首次启动内容付费,早在2022年6月,B站UP主 “勾手老大爷邓肯”就曾上传B站首个付费视频“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共十集,用户需支付30元才能观看全部视频内容。  不可否认的是,让用户直接为喜爱的UP主付费,可以减轻平台分成压力,并且激励UP主产出更优质的内容。但问题是,这也会改变观众和UP主、平台之间的关系,当观众不能再“白嫖”,自然会要求UP主和平台提供更优质的内容。目前来看,B站的大部分UP主或许还没有做好准备。    一、B站不想再巨亏 尽管已经成为中国头部的UGC内容平台,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目前B站仍面临巨大的亏损压力。  财报显示, 2022年,B站净亏损为75.08亿元,同比扩大10.26%,创历史新高。此前几年,B站也亏损不断,近五年累计亏损近200亿元。  B站之所以陷入亏损的泥潭,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立足之本是UGC,为激励UP创作内容,需要大手笔的分成。  财报显示, 2022年B站营业成本为180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收入分成成本为91亿元,同比增加17.9%,收入分成占总成本的一半。  图源:B站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  虽然B站为UP主们分下了不菲的蛋糕,但部分UP主的生存状况依旧堪忧。比如,2023年3月31日,粉丝接近400万的UP主“靠脸吃饭的徐大王”在停更视频中表示,“真的不赚钱,甚至是亏钱的,所以做不下去了”。  无独有偶,2023年4月,粉丝超1000万的UP主“木鱼水心”近20天没有更新。很多粉丝担心该UP也会停更。4月23日,“木鱼水心”发文称,不会停更,“不过这段时间确实比较艰难,4个多月没商单,创作激励还不够付办公室房租。”  诚然,如果B站提高分成金额,那么确实可以缓解UP主们的焦虑。但问题是,常年亏损的B站已经讲起了“降本增效”的故事,很难再给UP主更高的分成。  2021年Q4财报会上,B站第一次提出了盈利的目标,计划于“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2022年Q4财报会上,B站CEO陈睿再次对外表示,2024年的盈利目标不变。  在此背景下,B站已经开始控制成本。比如2022年,B站销售及营销开支为49亿元,同比减少15%。因此,B站已经很难再给UP主们更高的分成。  既然平台的分成有限,而UGC内容又可以在垂直领域积累高粘性的用户,因此,B站希望让用户给UP主们分成,因而推出了订阅制内容。  事实上,该商业模式走通,也有利于B站创收。B站“充电计划”分配规则显示,用户充电的收益中,B站会在扣除税费等其他费用后,分给UP主70%,自己得30%。  由此来看,B站的付费内容可谓一石二鸟,一方面,其可以提高UP主创作内容的积极性,另一个方面,还可以减轻平台分成成本,斩获一定的充电收益。   二、用户排斥UGC内容付费…

    June 30, 2023
  • 手术直播解除患者疑虑,东莞虎门爱尔眼科举行白内障技术科普会

    有不少老年人患了白内障, 却因为害怕手术,只想通过滴眼药水或者是配眼镜来解决问题。但其实手术才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科学方法。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了解白内障,打破白内障困扰,6月26日,东莞虎门爱尔眼科医院举行“前沿技术 品质之选——国际屈光性白内障技术科普会”,现场除了深入浅出的科普活动,更带来一场白内障手术的现场直播,帮助大家消除对手术的恐惧。 东莞虎门爱尔眼科医院举行国际屈光性白内障技术科普会 活动现场,最精彩的当属一场别开生面的“手术直播”。会上现场连线手术室,直播虎门爱尔眼科王虎副院长给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专业白内障医师在旁讲解,让现场的老年人们对于白内障手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揭开手术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不再对手术产生抗拒心理。 现场连线手术室进行直播 “白内障虽然会致盲,但只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就可以恢复视力。”王虎副院长做完手术后出来,在会上介绍了白内障治疗的发展历程。他指出,白内障的治疗从古印度的金针拨障术到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再到现在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都证明了手术是唯一科学治疗白内障的方法。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白内障手术,王虎副院长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对白内障手术做了更清晰、直观地解读,并对患者普遍关注的白内障相关问题在现场为大家做了详细解答。 王虎副院长与现场观众深入互动 为了引导现场老人们正确认识白内障,活动中,东莞虎门爱尔眼科医院刘帆医生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白内障、老花的发病情况: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老花眼一般在38岁左右出现,52岁以后老花眼的发病率接近100%。据估算,在我国有超过2亿的老年人正在遭受老花眼和白内障的双重侵袭。 人体器官老化是白内障最主要的发病原因,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将威胁到每一位老年人。如果在视物过程中出现对比敏感下降、重影、视野缺失、眩光、色觉改变等症状,那多半是白内障的征兆。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可致盲。 医生为患者进行眼健康检查 除了生动的科普宣教,东莞虎门爱尔眼科医院更为大家带来了眼健康检查。不少患者通过现场医生和仪器设备的检查,对自己的眼睛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使潜在的眼病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为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爱尔眼科在白内障的治疗技术上坚持同步国际前沿诊疗趋势,背靠集团的资源优势,东莞虎门爱尔眼科组成了一支专业技术精湛,能熟练实施各种白内障手术的医师团队,配备国际眼科高端检查设备,力求让中国百姓能享受国际前沿的白内障诊疗服务,致力于守护白内障患者光明。

    July 12, 2023
  • 科治好:颈椎不好?不用愁!日常几个小动作让你的颈椎轻松起来!

          颈椎是人体中最金贵的部位,承接头颇和躯干,是神经的交通枢纽,颈椎故障了,整个身体都会跟着生病,《素问》指出,颈椎受了风邪、寒邪、湿邪都可能会出现故障。        你的颈椎还好吗?这些表现告诉你        1、经常颈部僵硬、酸痛,转脖子时出现疼痛?        2、经常感觉头晕头痛,身体站立不稳,严重时还会恶心想吐?        3、经常感觉上肢手臂又痛又麻木、又无力?        如果常有这三个症状,得小心了,你的颈椎可能存在问题!头痛、头晕恶心、手脚麻木只是颈椎压迫神经引发的轻症,严重者还可能会引发中风、脑梗、猝倒、糖尿病。        女性整体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手臂相对较短、肩膀相对较窄,但脑袋重量占比却和男性没差别,都是体重的8%左右。因此女性颈椎病比男性高发,需要更加注重颈椎问题。        为什么颈椎状态对人这么重要?        在中医看来,人体任督二脉、胃经、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等,恰好都经过颈部。        颈部上接头颅、下连躯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气血能量和代谢废物在脑袋和躯干之间运输最重要的关口之一,好比一个大型的交通枢纽。        任何的颈椎问题,都会影响到气血供养头脑、脏腑以及四肢。消化、代谢、循环、睡眠、情绪、肢体等方面的症状,可能还真就是颈椎带出来的毛病。        保护颈椎,可以这样做        1、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工作、学习坐姿要端正,不卧床看书看手机。        2、严防急性头颈外伤。坐车不打瞌睡,避免急刹车造成颈部挥鞭性损伤;        3、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高度10~15厘米,或一拳左右,质地柔软,避免高枕位。        4、注意保暖防寒。夏天少吹空调和电扇,避免潮湿环境。        5、加强体育保健。加强体育锻炼,每天保证足量运动,例如游泳、跑步、跳绳、跳舞、羽毛球等。针对性颈操锻炼,如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加强颈背肌肉等长抗阻收缩锻炼等。        此外,科治好高压电位治疗仪对肩颈痛能起到较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关推荐: 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合作,二者联手掀起智能重卡商业化新浪潮? 随着物流需求的增长,公路货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司机短缺、运输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重卡应运而生。据悉,智能重卡可以实现重型货运车辆的自动驾驶、智能调度、远程监控等功能,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交通事故,是未来干线物流的发展趋势。5月12日,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的重磅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是智能重卡行业的一次重要突破。 那么,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的此次合作内容具体是什么?这两家公司合作的原因有哪些?合作实施后,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呢? 一、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创智能重卡行业新局面 近年来,智能重卡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站在智能重卡的风口上,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作为行业内的领军者,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实现更高发展。据悉,此次双方将在干线物流场景下开展自动驾驶货运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千挂科技的智能卡车将接入福佑卡车自动驾驶货运网络为平台客户提供干线智能驾驶运力服务,目前已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内,千挂科技预计将为福佑卡车平台客户提供百万公里级的干线智能货物运输服务。那么,除此之外,双方此次合作的亮点还有哪些呢? 亮点一:千挂科技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优势。千挂科技是以自动驾驶技术驱动的,面向中国干线物流市场的运力平台。公司团队来自国内外顶级院校和知名企业机构,拥有丰富的自动驾驶研发和量产经验。公司深耕L4级自动驾驶系统领域,致力于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自动驾驶。 亮点二:福佑卡车全国智能运力网的市场优势。作为领先的整车运输领域科技物流平台,福佑卡车拥有覆盖全国的智能运力网,超150万卡车司机,为物流快运业、制造业、汽车业和快消类客户提供稳定、高效的干线运输服务,其丰富的货源、数字化流程管理及运力运营经验,为智能驾驶干线运输提供了良好的落地土壤。此次携手千挂科技,福佑卡车在行业中率先将自动驾驶运力接入智慧物流全链条,开启了基于自动驾驶干线运输的商业化落地。 亮点三: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目前合作成就斐然。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互补和共识。截至目前,千挂科技已在福佑卡车平台顺利交付多个基于京沪货运大通道的真实运单,单程距离均超过1000公里,在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参与的货物运输过程中,保持着100%准时交付、0安全事故、0客户投诉的服务成绩。 总的来看,此次合作,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都充分发挥了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将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那么,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战略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驱动因素呢? 二、智能重卡前景广阔,强强联合共建干线物流新形态 尽管智能重卡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但仍旧面临着规模化发展不够等诸多困境。那么,在这样充满挑战的市场背景下,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为何在此时选择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呢? 一是智能重卡行业未来发展规模巨大。此前,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重卡智能化升级专题研究2022》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重卡智能化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华泰证券研报则更加乐观,认为Robotruck对公路运输市场的潜在替代空间巨大,市场规模在2027年后就有望突破1万亿元。 二是政策支持为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智能重卡行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例如,2022年,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发布关于《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具有相对封闭道路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活动,为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的合作提供了政策红利和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对智能重卡行业未来发展的洞察,双方合作将有助于双方在实现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提升在智能重卡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为智能重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共同构建未来干线物流新形态。 三、自动驾驶技术赋能干线货运,携手共助智能重卡企业商业化 不可否认,智能重卡行业存在的诸多机遇和挑战,而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此次的战略合作对双方都有着巨大的好处。那么,在此优势的基础上,千挂科技与福佑卡车对于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呢? 第一,深耕技术研发领域,打造电动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新型智能重卡产品。双方将利用各自在电动动力总成、电池管理系统、充换电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视觉感知系统、决策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共同研发和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的新型智能重卡产品。通过研发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特点的新产品,满足不同场景和客户的运输需求。 第二,探索智能重卡的商业化应用模式,积极开拓市场。未来,双方将结合各自在物流、工程、矿山等领域的资源和经验,开展智能重卡的商业化应用试点和示范,探索智能重卡的运营管理、服务保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商业化模式。这些模式将有助于推动智能重卡的规模化推广和市场化落地。…

    May 22, 2023
  • 齐云易证——在线公证平台引领新时代!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作为法律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服务也在不断向数字化、在线化转型。近日,一家名为“齐云易证”的在线公证平台悄然崛起,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齐云易证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全新公证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公证服务。通过在线,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公证流程,避免了传统公证的繁琐、耗时等问题。 与传统公证方式相比,齐云易证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它的时间更短。传统公证需要用户亲自前往公证处、填写表格等繁琐流程,而齐云易证是借助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等技术实现身份验证及材料核验,足不出户在线公证完成。其次,齐云易证的流程更加简单明了,解决公证申办中所需的咨询、认证、翻译等需求,安全性更高,可以有效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的公证纠纷等问题。 作为一家新兴的在线公证平台,齐云易证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技术支持,确保公证过程顺利、高效、安全。该平台表示,将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公证服务,帮助用户解决公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用户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高效。 据悉,齐云易证已经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支持,并且已经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展开宣传,成为行业内备受关注的一股新势力。作为一款将公证服务引入数字化时代的新平台,齐云易证无疑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引领着公证服务的新潮流! 相关推荐: 多燕瘦回应“非法添加”,直接晒出检测结果证明 多燕瘦自创立以来,凭借着创始人郑多燕的影响力,受到广大消费者信任和青睐,众多明星纷纷推荐。但在2022年,多燕瘦被打假人王海质疑其产品soso棒含有非法添加违禁成分双丙酚丁,多燕瘦直接晒出检测结果,结果证明未检出非法添加双丙酚汀(丁)成分。 多燕瘦产品火爆全网,明星推荐、明星带货的影响力自然是有的,但更根本的还在于产品品质,长久以来形成的良好口碑,良好的产品体验让产品知名度形成自发的口碑流量,也带动了产品的复购。   soso棒作为多燕瘦旗下销量巨大的经典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对于打假人王海对多燕瘦提出的非法添加双丙酚汀成分的质疑,多燕瘦方也十分重视,在接收信息后将相关产品下架,要求生厂方对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且针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证明多燕瘦产品中不含有非法添加双丙酚丁成分。 多燕瘦表示,质量是产品的基础,基础不稳是无法长久持续发展的。此次王海打假多燕瘦事件能够安然度过,离不开品牌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企业作为商品的源头,肩负着产品研发生产的责任,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企业监管责任,树立健全法律意识,以维护消费者安全、健康为首要原则,维护食品安全,做好质量把关。 让质量不达标、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流入市场,是企业的失责。   王海“打假”多燕瘦“非法添加”,而多燕瘦凭借有力的检测结果证明产品不含非法添加的双丙酚丁(汀)成分,成功维护品牌名誉,再度证明了严格管理,保障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质量为魂,口碑为基,2023年1月,多燕瘦获2022年度“消费者喜爱品牌”。相关推荐: 诚信专业的投资理财平台就选国银鼎信app  投资理财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理财以实现财富增值和保值。然而,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投资风险和诈骗,普通投资者很难分辨真伪。因此,选择一家专业的投资理财机构非常重要。国银鼎信作为一家专业的金融机构,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投资理财服务,以诚信专业,做客户最放心的投资选择。   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国银鼎信投资平台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证客户合法权益。同时,在产品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国银鼎信也始终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客户获得最佳的投资体验和回报。   作为一家专业的金融机构,国银鼎信投资平台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化的投研团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此外,国银鼎信还推出了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如基金、股票、债券、黄金等,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灵活性强的特点,满足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   作为一家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机构,国银鼎信投资平台始终注重客户体验的提升。客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进行投资和管理,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平台拥有专业的客服团队,随时为客户解决问题,确保客户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选择一家诚信专业的投资理财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国银鼎信作为一家专业的金融机构,将继续坚持诚信经营、专业投资理念和客户至上的服务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最放心的投资选择。相关推荐: 商用显示如何高显低耗?条形智能阳光屏响应低碳节能发展新趋势!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碳中和”已成为世界各国提质增效的全球共识。且把握数字技术革命是绿色经济得以实现的唯一正途,也是最高效的途径,并得到主要经济体国家的实践认证。   如欧盟提出了“孪生转型”(Twin Transition)的口号,将数字化贯穿到整个绿色协议。需要以数字化为底座,利用数据要素的流通,将碳管理融入生产经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和生态圈的构建。同时,碳减排也为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社会低碳转型与数字化转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商显领域在数字技术革命与绿色经济的双重发展要求的驱动下,如何通过先进的技术让人们既能够享受到数字化、信息化的智能生活,又同时满足节能减碳的高质量发展方向就成为行业新议题。如智能公交站台、智能灯杆等产品,近年来已经逐步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户外商显屏在给人们带来信息和视觉便利之时,为了满足在烈日下的显示效果,往往需要大功耗屏幕,如此显然不能满足数字技术革命与绿色经济的双重发展要求。条形智能认为只有通过贴合市场导向的技术研发,探索绿色节能与智能显示的有机融合,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为此,条形智能根据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对市场与政策的精准把控,开发出了以超低功耗阳光屏为核心,节能减排与数字传达兼备的条形智能超低功耗阳光屏商显产品。   超低功耗阳光屏采用全球领先的光学盒结构。采用单层偏光片与高反射的银反射镀层,散射膜可以将大角度入射光线调整到垂直方向,解决镜面反射问题,提高反射率。可广泛应用于全户外阳光照射的使用环境,即使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清晰显示全高清的视频、图片、文字,并且只有普通高亮户外液晶显示屏1/20的功耗,是一款超级节能的绿色环保产品。   再结合条形智能多年沉淀的切割技术与现场安装应用经验,超低功耗阳光屏能够以多种形式运用到智慧生活当中。如以超低功耗阳光屏为核心打造的智能公交站台,在低功耗的前提下为乘客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候车体验,还能进一步提高公交集团的广告商业价值。   亦或者以超低功耗阳光屏打造的社区智慧灯杆,即提供了智慧化和数字化的社区居住体验又能够为社区基层治理提供多层次的信息赋能。同时,更是满足了数字技术革命与绿色经济的双重发展要求,贴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大势。   条形智能作为条形商显领域的整案定制专家,拥有多种先进的显示屏技术与商显产品定制化技术。可针对显示屏种类、尺寸大小、安装方式、显示功能(分屏、触摸)以及操作系统等参数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绝大部分场景下的商用显示需求。

    其他 May 11, 2023
  • e32a

    相关推荐: 七鑫易维首款国产高采样率眼动仪公开亮相,助力我国科研再攀高峰 7月9日,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联合神经语言学研究会主办的语言、脑与智能学术论坛召开,国内神经语言学、智能计算与脑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眼球追踪、脑电图(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前沿技术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七鑫易维作为国内眼动分析科研企业代表受邀出席,分享了眼球追踪技术在神经语言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并现场展示了首款支持自由头动的国产高采样率眼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aSee Pro Plus高速眼动仪,吸引了众多参会专家的关注、体验与咨询。 aSee Pro Plus高速眼动仪采用七鑫易维自主先进的眼球追踪专利技术,专为自然的人类行为和快速眼动机制相关科学研究设计,支持开展广泛的高级行为和多模态研究,包括阅读与语言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临床认知诊断等。 aSee Pro Plus高速眼动仪主要具备以下特性: 高速采样 双相机动态眼球追踪,能以每秒高达1250帧的速度记录双眼运动 低延迟 双眼模式下采样率高至1250Hz,算法延迟小于2ms 高质量数据 误差低至0.3°,准确度和精确度极高,追踪稳定性强 超大头盒追踪 支持超大范围头部运动,确保在个体自然状态下记录眼动数据 高可用率 适用于不同年龄、种族的人群,兼容镜片佩戴 七鑫易维首席眼动分析科学家刘心阁博士指出,眼球追踪技术作为一种客观、非侵入性的测量方法,能够记录和测量人们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各项眼动数据指标,包括注视点、注视时长、眼跳等,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语言加工的认知过程,探索语言理解、语言产出、双语加工等方面的问题,揭示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和个体差异,为推动神经语言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语言理解和生成的神经机制 通过眼球追踪技术,研究者可以观察到人们在阅读、听力理解、语言生成等过程中的眼动模式,从而推断出大脑中与语言处理相关的区域和神经机制。这有助于揭示语言理解和生成的过程,以及不同语言成分在大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 语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眼球追踪技术可以提供失语症、阅读障碍等阅读行为的详细信息,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语言习得和发展的研究 研究儿童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眼动模式,可以揭示语言习得和发展的过程。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儿童在学习新词汇或语法结构时的眼动,了解他们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输入,以及不同阶段的语言发展特征。 大脑语言网络的研究 眼球追踪技术可以与EEG、fMRI等结合应用,以更全面地了解大脑中语言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同时记录眼动和大脑活动,研究者可以探究不同脑区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它们在语言处理中的具体功能。 语言处理的认知模型验证 神经语言学研究常涉及构建语言处理的认知模型,眼球追踪技术可以提供对这些模型的实证验证,通过比较实际眼动数据与模型预测的结果,研究者可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对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 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 眼球追踪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的语言处理差异。这对于理解语言的普遍性和相对性,以及文化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在眼球追踪技术领域超过15年的研发沉淀,七鑫易维深入探究不同应用场景中的需求,推出多款面向科研与商业市场的aSee系列专业眼动分析产品,精准度、可用率等核心指标均达业界先进水准。 多年来,七鑫易维坚持不懈追求创新,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赢得了全球超过1000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客户的信赖与合作,不仅深度赋能并推动科学研究、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进步,还为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提供自主可控的眼动分析解决方案,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 刘心阁博士表示,作为国内眼球追踪领域的领军企业,七鑫易维一直致力于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加强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推动高端眼动分析科研装备国产化进程。“我们期望通过aSee Pro Plus高速眼动仪等自主研发的先进眼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为我国神经语言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持。”相关推荐: 跨越速运亮相GGF2024,为制造业企业“破浪出海”献策扬帆出海正当其时!6月26日-27日,由EqualOcean主办的出海全球化方向顶级大会——“2024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2024 GoGlobal Forum of 100,GGF2024)深圳大会隆重举行。跨越速运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宋永昕以重磅嘉宾的身份出席大会,并受主办方之邀在6月27日的“厂二代”及青年出海论坛圆桌环节分享洞见。   GGF2024现场众星云集,有超过3500人次参会,汇集了出海全球化方向的领袖企业家、先锋创业者、学术专家、投资人、驻华外交官、国际组织代表等,大家共商新时代的出海大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不出海,就出局”在整个制造业达成共识,中国企业出海已成燎原之势。不过,制造业企业想要走出国门,并在海外市场立足,打通物流环节、压缩运营成本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环。   显然,中国制造业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离不开专业物流企业的全链条支持。面对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贸易多样性,跨越速运一直在积极研究更高效和性价比更高的物流方案,以帮助出海企业获得长期成功。   宋永昕表示:“全国的机场和港口,都是跨越速运重点的服务区域,因此我们更了解各个机场及港口的运作能力及运作优势,哪个口岸对于哪些性质的货物关务环境更优,操作质量更高,服务性价比更好等,跨越速运可以做到利用全国5000多个自营网点的网络资源,通过自有包机和车辆调拨的方式根据客户的实际物流需求选择更适合客户的口岸进行出口;相应的,跨越速运也会陆续增加更多的运力资源和海外网络资源来更多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制造业企业想要出海,必须有专业的、与之匹配的物流企业,来保障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这既需要物流企业拥有强大的物流网络;也需要物流企业手握核心资源,具有强大的调度能力。作为行业先锋的跨越速运便具备这样的“硬实力”,自2021年正式推出国际业务后,始终积极对外扩张和外向拓展,并已在时效保障、成本控制、货物安全等方面形成“独门秘籍”,让商品出海一路更加通畅,为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商机保驾护航。   除了助力制造业企业高效抢占海外市场,跨越速运的服务品质还得到众多企业客户的认可,多次获得客户颁发的奖项。就在前段时间,发展势头迅猛的TikTok对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了颁奖,其中跨越速运是最重要的快运板块的代表企业。对于跨越速运而言,能够获得此次奖项,不仅是自身最好的实力证明之一,也代表着千万家企业对跨越速运物流服务水平的认可。   现如今,跨越速运凭借左手货源、右手资源的强大实力,持续拓展国际国内优质空运、海运资源,与DHL、UPS、COSCO、美森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并同时深化了与联邦快递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跨越速运将以科技引领发展,打造高端的物流服务体系,继而铺平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国门的道路,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物流服务,让世界共享“跨越速度”。

    其他 September 7, 2024
  • 芯片逆风中的优胜者,中芯国际准备迎接“倒春寒”

    自2023年以来,大型半导体制造商频频爆雷,盈利能力受到考验。三星,英特尔财务业绩恶化,员工工资降低AMD、高通公司纷纷发布业绩下滑。 2022年芯片寒潮的余波仍在荡漾。2月9日,中芯国际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根据财务报告,中芯国际第四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至16.21亿美元,但毛利从去年同期的5.53亿美元降至5.18亿美元。 然而,从去年全年来看,中芯国际的业绩增长实际上超过了该行业。2022年,中芯国际收入达到72亿美元,同比增长34%。根据Gartner的初步报告,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为601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1%。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芯国际是如何逆势增长的?在新的一年里,该行业的逆风尚未完全消散。中芯国际如何应对第一季度?“倒春寒”? 成熟芯片市场支撑着中芯国际的收入 2022年,半导体行业遭遇消费电子需求减弱、中美芯片摩擦等逆风,美国芯片公司遇到衰退预期,美联储持续加息。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年,智能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市场需求由暖转冷,客户下单意愿明显减弱,产业链从供不应求进入去库存下行周期。同时,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对集成电路全球化格局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消费电子市场的疲软直接导致芯片公司库存上升。例如,台积电的智能手机芯片库存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顶峰。上一季度,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善。根据Gartner的数据,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了18%,这是九年来最大的。 与此同时,美国芯片公司的业绩也受到了不良宏观环境和加息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芯国际受益于14nm、28nm、55nm、65nm、150nm、180nm等成熟芯片市场需求相对强劲,业绩保持正增长。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指出,目前手机行业库存相对较高,未来半年消费者可能会消化,而且工业界没有库存,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供不应求。 然而,中美芯片摩擦造成的关键设备延迟和芯片市场低迷仍然对中芯国际产生了影响,导致中芯第四季度产能扩张明显放缓。2022年,中芯资本支出63.5亿美元,年底相当于8寸月产能71.4万片,年产能利用率92%。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中芯国际仍在扩大产能。截至2022年底,中芯深圳已进入投产阶段,中芯北京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中芯临港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中芯西青开始土建。其中,由于瓶颈设备交付延迟,中芯北京预计将推迟一到两个季度的批量生产时间。 台积电不仅在扩大产能,还在2022年第四季度正式宣布,将投资28亿美元扩建南京28nm芯片厂。 28nm等成熟芯片市场一直是中芯国际的重点。在过去的22年里,中芯生产了8英寸以上6000万颗晶圆,近1000亿颗芯片。现在,面对来势汹汹的台积电,中芯国际能稳定基本板块吗? 稳定产能扩张,中芯国际保持基本盘 首先要看到台积电积极投产的背后,是国内芯片市场相对乐观的前景。 根据泰信基金基金经理董季周的分析,2023年半导体行业总需求优于2022年。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肯定会优于去年。总经济的稳定将极大地刺激半导体下游的总需求。同时,库存水平的健康状况也远好于去年,去库存进入中后期。 董季周还表示,从去库存水位来看,半导体下游消费电子品种的库存水平较高,但新能源汽车、大小家电和部分IOT品类的库存水平相对正常。 因此,与美光、SK海力士等国外公司削减2023年支出计划相比,中芯国际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与2022年大致持平,主要用于扩大成熟产能和新厂基础设施。 其次,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在28nm及以上成熟工艺上没有明显差距。 台积电投产28nm芯片的晶圆厂,正是因为28nm工艺非常成熟,具有稳定、成本低的优点,基本能满足汽车、家电等大多数芯片的需求。 虽然先进工艺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但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艺仍然是芯片领域的主流工艺。从台积电的生产策略来看,成熟芯片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在全球范围内建厂。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先进水平的代表,在28nm成熟芯片上与台积电的竞争主要是产能竞争。毕竟晶圆厂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将稳步推进四家成熟的12英寸工厂的生产能力建设。由于世界各地区都启动了晶圆厂的建设计划,主要设备的供应链仍然紧张,预计到年底,月产能的增长将与去年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受华为事件的影响,国内科技企业渴望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2022年底,国务院也对国内科技企业的芯片困境表示了态度。国内芯片不能再依赖进口了。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70%。 在此背景下,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提高。虽然先进工艺的差距仍然很明显,但成熟芯片市场的基本磁盘不会丢失。 美国进一步扩大对华出口管制、关键设备交付延迟等因素的影响可能比台积电带来的竞争更大。 行业上演“V”类型趋势,投资要做“结婚”准备 芯片行业是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如今,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强调芯片供应链的本土化。ASMLEUV、DUV光刻机也更加关注国内企业的交付。 对中国芯片行业而言,“国产替代”它已成为主流方向。虽然短期内面临各种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下,解决芯片领域的问题是中国芯片产业的长期坚持,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将呈现加速趋势。 至于2023年中国芯片行业的展望,笔者认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明用一句话来形容a股市场:“爱上消费,嫁给科技。” 今年上半年,芯片行业仍将面临一定压力。根据财务报告,中芯国际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环比下降10%至12%,毛利率在19%至21%之间。 但国内芯片市场作为强国目标下的科技制造轨道之一,将在下半年逐步回暖:从“抢芯片”到“去库存”再到“扩产能”是芯片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销售市场。对于当前的芯片需求和库存,中芯国际指出:在消费电子领域,手机库存最高,手机恢复增长可能等于经济恢复增长,智能家居库存最低;在汽车电子领域,芯片半导体仍供应短缺;在新能源领域,需求增长良好。 中芯国际认为,芯片半导体需求预计将在下半年恢复,预计将回到19年。中芯国际联合会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目前整个市场的产能已经比当时(指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多了很多,所以需求和生产完成阶段的数量应该会回来。” 与此同时,其他芯片OEM领导人也对2023年下半年的市场表示了乐观的预期。台积电对半导体行业上半年持悲观态度,但预计2023年下半年智能手机芯片需求将出现转变。三星认为,市场需求将在下半年恢复,集中在HPC和汽车领域。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年中芯国际的利润压力仍然不小。据赵海军介绍,今年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将主要用于扩大成熟产能和新工厂基础设施建设。在持续高投资的过程中,毛利率将承受高折旧压力,这是行业规律。中芯国际的目标是以持续利润为目标,努力把握产能扩张的步伐,确保一定的毛利率水平。 赵海军补充道:“(芯片)价格可能不会回到原来的高点,这就要求企业做的产品和技术更有竞争力,与终端客户捆绑更牢固,而不是低价竞争。” 也就是说,国内芯片企业应该努力走上更健康的发展道路。展望未来,芯片“结婚”,这也是投资者在这一领域应该做好的准备。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微信官方账号:songuocaijing1)旨在提供生动深入的财经商业价值分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February 1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