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相关推荐: 0f09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eaddaily.cn/other/140226.html

Like (0)
Previous 4 days ago
Next 4 days ago

相关推荐

  • 6801

    相关推荐: 4b5c 相关推荐: 网商银行“缩表”,马云“改变银行”的愿景如何落地?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这些年,改变银行这件事蚂蚁金服没做到,阿里系的网商银行做到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业绩。 2023年,网商营收同比增长19.49%,净利润同比增长18.8%,在银行业整体增速承压的当下,这个增速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要知道19家民营银行里,网商银行规模排第二,资产高达4521亿,这个规模再加上这个增速,增长的动能是很强的。 问题是增长的背后,代价是什么? 2023年三季末-2024年一季末这两个季度,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缩水近524亿元。与2023年三季末的高点相比,降幅超过10%。 也就是说,2023年三季末-2024年一季末这个时间段,网商银行资产规模在大幅缩水。 “缩表”不一定说明银行在走下坡路,虽然网商银行2023年的表现确实不如往年,但网商银行的贷款业务还在增长。这说明,网商银行还是想要再“进步”,但眼下有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必须放慢脚步。   其中的重点在于,这几年网商银行的不良率的表现其实比较差。 2021至2023年,网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3%、1.94%、2.28%,远高于微众银行、苏商银行、众邦银行。 原来,高增长的背后,不良率也在同步攀升。   不良率升高对应的就是信用减值损失增加。 根据财报,2022年到2023年,网商银行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了27.24亿,而2023年营收增长了多少呢? 增长了30.5亿。 也就是说,信用减值损失,相当于全年营收的大部分增量。 净利润同比两位数增长、不良率上升、减值损失增加……网商银行高增长的背后,可能意味着信贷业务面临着极大的风险管理挑战。 接下来如何应对风险挑战,颇为关键。 增长的另一面:不良资产“一折”大甩卖? 不得不说,就业绩增长来看,网商银行的业绩是可圈可点的。 网商银行的净息收入,是其他同行看了都要眼红的。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网商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了35.58%,要知道,这两年银行业信贷增速乏力是个大问题,这个背景下网商银行净利息收入还能增长这么快,可以说非常惊人了。 净息收入增长这么猛,一定意味着经营有方吗? 非也。 实际上,业务结构差异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 不同于大型股份银行或者城市商业银行,网商银行主要是服务个人和小微客户。这里面的差异在于,贷款市场中,个人、小微企业其实并没有太多贷款利率的议价权,所以,这部分用户群体贷款的利率可能偏高,对于银行而言,就有了更高的净息差。 所以即便是银行整体息差下行,但对个人、小微企业用户影响不大,到头来,还是净息差拉动了净息收入的增长。 这几年网商银行的财报数据也显示出净息差在升高。   从数据看,2021年到2023年,网商银行的付息负债成本变化不大,而净息差却从2.75%增长到3.41%,净息差增长了不少。 从侧面来看,网商资产规模的下降其实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2023年网商银行资产总额为4,521.30亿元,只比年初微增2.50%。同期的微众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了13%、苏商银行同比增长了11.57%,新网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了21.36%。规模增幅都比网商银行大得多。 资产规模下降,说明网商银行的息差收入增长并不是由资产规模扩张带来的。 资产结构上,2023年,网商银行的贷款及垫款占据了总资产的重要部分,达2705.82亿元。也就是说,网商银行的净增长可能是由贷款增长拉动的。 贷款结构上,2023年,网商银行贷款余额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32.53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重为71.42%。 数据表明,网商银行的净息收入增长这么快,可能是由贷款的中小企业支付的利息驱动的。 中小企业这两年的情况不用多说,很多小微企业主其实都还挺艰难的,很多也都是靠着网商银行的贷款在撑着。 而且,网商银行的信贷业务扩张趋势明显,23年同比增长率高达18.58%。 好的一面是,网商银行提供的贷款,实际上也支撑了很多小微经济体生存发展。这一点,颇具社会价值。 不过,开银行不是做慈善,伴随而来的就是商家和小微企业主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 难道马云说的“改变银行”的愿景,就是替代别的银行去放贷? 天眼查APP显示,网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就是蚂蚁科技,持股比例29.99%,网商银行是蚂蚁科技旗下的重要业务之一。而马云曾经对蚂蚁寄予厚望。   抛开理想主义就现实而言,高息收入固然好但也有风险,比如,小微贷款占比高也带来了资产质量问题。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一旦经营上有问题,那么贷款可能就变成了银行的坏账,最后只能大折扣处理不良资产。 网商银行就曾“大手笔”处理不良资产。 据悉,2023年网商银行以5.89亿元的价格转让了61.4亿元不良资产。 这种资产“一折大甩卖”不只有一次。 2024年4月份,网商银行打包转让了5983户分布在河南、广东等地的批发和零售业客户的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价格为2800万元,而这笔不良资产的规模有3.59亿元。 一边是不良资产需要处理,不良率在增加,另一边,网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下降到了199.14%。也就说,2023年,网商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其实有大幅地下降。 实际上,不少银行在2023年都在控制不良贷款率,也有很多银行选择用低利率吸引低风险客户,但网商银行却反其道而行。 短期看,这的确拉高了业绩水平,但接下来的不良率怎么处理?未来怎么化解潜在的资产减持损失风险?这些都是考验。 背靠阿里,网商银行有很强数据风控能力,所以,网商银行也一直主打“无微不至”的品牌理念,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户等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 只是,高不良率的现实下,银行风控收紧是大势所趋。 “对于小微用户占比多的银行来说,收紧风控是一把双刃剑。”有不愿具名的银行风控从业者表示,风控趋严之后,一些靠贷款周转的小微企业很大可能会被抽贷,一旦企业没有新的资金来源,那么银行就可能会贷款资产减值损失风险。 副行长高嵩的难题:交易银行转型是不是第二曲线? 既然高息差、高利润的增长不可持续,那么当下的网商银行,面临着降低不良风险、加紧转型的重要关口。 转型,是网商银行必须走的一条路。 可是,怎么转型?是个重要的问题。民营银行没有“老本”可以吃,没有人来给业务兜底,自己的风险到头来还是得自己化解。 从财报看,网商银行过去的高增长已经不可持续。 比如,23年的净利润增长其实也受到退税的影响。 2023年,网商银行利润总额为34.15亿元,同比下降了4亿元,同比下降了10.4%。由于退税7.87亿元,使得当年净利润一跃来到42.03亿元。 退税带来的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减值损失对利润的影响。所以,23年网商银行的财报虽然好看,但经营质量其实也不如数字那般优秀。 另外,网商银行的资产结构调整,也很难再释放更多增量。 过去网商银行的“缩表”,实则是调整资产结构,2023年,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规模大幅下降,从23年三季度的1376亿元,降至年底的718亿元。 银行发展要有资金,可民营银行咋办呢?要么跟同行借钱(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要么吸收社会存款。 所以,可以看到,缩表是为了降同业存款,而业务端却在加大力度吸收存款,2023年网商银行存款余额达2974.67亿元,比年初增长15.1%。 一个健康的银行业务模型,应该是贷款、存款业务其增长,贷款与中间业务贡献利润,息差上行做大贷款业务,息差下行就做大中间业务。 网商银行的问题是:贷款业务大而不强(不强的原因是不良率太高),中间业务又无法成为利润中心。 所以,转型的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去做“交易银行”。 7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核准了高嵩网商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资料显示,高嵩于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先后担任阿里金融中台技术负责人、蚂蚁微贷事业群架构师、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等职务。 高嵩到任之后,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把网商银行的战略调整过来。 依靠阿里的大生态,网商银行不缺小微客户。 财报显示,网商银行理财代销规模超过5000亿元,管理的客户资产(AUM)突破8000亿。同时,非阿里系的商家也在成为网商银行的客户。 有意思的是,据2023年报显示,这一年,网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0.47亿元,同比下降21.35%。 要转型做交易银行,手续费、佣金收入的下滑无异于“当头一棒”。 对于当下的网商银行而言,做交易银行可能没那么容易。有银行从业人士表示。国内银行主打交易银行概念的较少,但国外比较成熟,而转型交易银行最重要的就是发展中间业务。 长期来看,利率下降是大趋势,单靠存贷业务的息差很难再有新增长空间。而发力中间业务又对银行的管控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如何进一步厘清业务职责,如何合规的条件下创新产品,这些都是挑战,网商银行不缺产品创新的能力,未来的关键可能还是在合规和风控上。 接下来如何扛住不良资产的压力,并且释放中间业务的盈利空间,对于网商银行来说颇为关键。 总之,转型的路上,负重前行远不如轻装上阵。 “一折大甩卖”之后,网商银行主动控制规模、出清不良资产的操作,能否从根本上改善资产质量,为转型交易银行释放出更多的动能? 我们且行且看。…

    其他 September 9, 2024
  • 艾诺一表双芯手表,手表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表已经成为时尚界的新宠。华为,小米,科大讯飞等知名厂商品牌纷纷推出旗下的智能手表产品。当然,一款手表在市场上口碑和样式都能爆火,必须具备一些特质和特点。 首先,品牌知名度高是关键之一。一个口碑好的表往往来自于知名的品牌,这些品牌在制表工艺、材质和设计上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风格。艾诺幻影系列手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艾诺全球首创的传统手表与华为智能机芯结合的创新之作,全新产品艾诺G6613,采用了机械芯+智能机芯一表双芯的设计模式,带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华为在智能设备市场深受消费者的认可,而艾诺表也有着15年的品牌历史和良好的口碑。二者强强联合,也使得艾诺幻影系列手表很快出圈,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次,卓越的制表工艺是必不可少的。口碑好的表通常具备精湛的制表工艺,艾诺幻影系列采用一表双芯的设计,配备机械表盘和智能表盘。艾诺自研的机械表盘,艾诺品牌创立于2008年,距今已经有15年之久,完整而成熟的生产线使得艾诺手表在品质和工艺上有着可靠的保证。华为向来被称为“科技行业的表厂”,而华为智能机芯工艺自是不用怀疑,华为HarmonyOS智慧应用以其出色的功能和独特的设计脱颖而出,为用户带来了更智能、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此外,独特而经典的设计也是关键之一。口碑火爆的表通常拥有独特而经典的设计,能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艾诺G6613一表双芯的设计非常独特,将传统机械表盘与智能表盘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手表的经典与品味,又具备了智能手表的功能和便利性。按压式快拆设计,按住表壳,向下推出智能机芯,手表即可轻松换装,完美展现品味和风格。 机械表的时间性能和智能表的多功能不可忽视的。艾诺G6613机械机芯28800振频/时,80h强动力存储,连续运作三天之久,具备准确可靠的时间性能,和长久的使用寿命。而华为智能机芯,搭载的HarmonyOS智慧应用支持微信手表版和短信提醒及回复功能,此外,它还支持门禁和公交NFC刷卡功能,支付宝扫码支付,同时,蓝牙通话功能也是HarmonyOS智慧应用的一大特点,你可以直接在手表上接听和拨打电话,无需取出手机。除了智能应用功能,HarmonyOS智慧应用还具备专业健康检测功能,实现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如步数、心率等。 最后,多样化的款式选择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艾诺G6613的一表双芯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商务场合的需求,还可以在运动或使用智能功能时切换到智能表盘,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HarmonyOS智慧应用还创新地设计了闪变换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场合搭配不同的表壳,展现个性魅力。同时,它还提供了各种潮趣AI表盘,包括穿搭表盘、万花筒表盘和人像景深表盘,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总之,一个能够在口碑和样式上都能爆火的表,需要具备品牌知名度高、卓越的制表工艺、独特而经典的设计、准确可靠的时间性能和多样化的款式选择。如果你对手表感兴趣,不妨关注一下目前爆火的艾诺G6613。

    September 27, 2023
  • 德邦证券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德邦证券,作为国内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深谙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将投行业务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助力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德邦证券高度聚焦于五大潜力行业:大健康、大消费、高科技、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这五大行业不仅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德邦证券秉持“投行+投资+研究”三位一体的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投行业务矩阵。在投行业务方面,德邦证券不仅助力企业上市融资,陪伴潜力企业共同成长,还重点搭建“交易型投行”,不断提高并购能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服务。在固定收益业务方面,德邦证券立足于“产业化+国际化+区域化”三个重点赛道,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德邦证券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为初创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嫁接产业资源。公司高度关注一级市场机会与场景,推动一级市场投融资成为公司与各新经济产业双向赋能的重要抓手。德邦证券已成功助力多个初创企业实现融资,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研究能力方面,德邦证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五大行业的市场潜力,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洞察和发展策略。通过结合研究深度优势,德邦证券围绕银行、互联网、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综合金融需求,打造深度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展望未来,德邦证券将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德邦证券坚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德邦证券将以实干精神,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 诗婉妮®「白月光」新品上市会圆满落幕! 2024年7月16日,“「婉」若新光 无瑕可击——诗婉妮®「白月光」新品上市会”在北京新世界酒店圆满落幕。此次盛会见证了诗婉妮®「白月光」新品的璀璨启航,旨在通过聆听专家的真知灼见,包括对黄褐斑治疗的深刻洞见、对皮肤科学的前沿探索、对机构运营的建议等,来了解该产品在皮肤修复、抗衰、淡化黄褐斑等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及其对医美行业的新启示。 此次盛会众多专家、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诗婉妮®「白月光」新品在黄褐斑治疗领域的应用和潜力。上市会特邀医美媒体《医与美前沿》创始人郝格女士主持,上药科园贸易副总经理张德军先生,上药科园贸易医美事业部负责人王亮先生,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蓉娅女士,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徐军先生,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新技术新材料分会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美容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副会长李文志先生,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激光及理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李远宏女士,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红梅女士,北京黄寺医疗美容诊所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学博士晏晓青女士,北京伊芙丽格医疗美容诊所、北京首批美容皮肤科主诊医师吴凌燕女士,万年派主理人、前医美机构职业经理人郑万年先生,诗婉妮®「白月光」首席科学家、「细胞外小囊泡」标准制定者、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育和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赵翔先生莅临活动现场。 企业蓝图•战略前瞻 上药科园贸易副总经理张德军先生在开场致辞上,他强调了对医美业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布局,表达了对新品诗婉妮®「白月光」的期待,该产品专注于皮肤炎症修复、强韧屏障及淡化黄褐斑,旨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他指出,上药科园贸易致力于回归医疗本质,推动医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创新科技和严格的品质把控,深化与医学、细胞学领域顶尖团队的合作,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此次新品上市是上药科园贸易医美市场战略布局中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企业对诗婉妮®「白月光」未来市场表现的高度信心。 品牌故事•寻求突破 上药科园贸易医美事业部负责人王亮先生进行了以《月光为引,展望璀璨新征》为题的分享。他介绍了诗婉妮®品牌,强调其命名和标识灵感来源于天鹅,象征着纯净与优雅,重点突出了诗婉妮®「白月光」是品牌首款中胚层产品,专注于辅助黄褐斑基础治疗,强化治疗效能,采用了细胞外小囊泡,具有高纯度、高浓度和高活性的特点。并对品牌未来发展寄予愿景,他指出未来公司计划整合行业资源,积极布局品牌运营战略,持续吸引顶尖人才,推动产品创新,确保科学性和疗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强调专业服务的重要性。 美塑前沿•趋势把握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徐军教授分享了《聚焦美塑新趋势,共话行业未来》,他强调了美塑项目在医美行业中的强劲发展趋势,特别是轻医美和非手术项目因其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稳定性佳而受到求美者青睐。他指出,细胞外小囊泡来源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拥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可为求美者提供更多产品选择。徐教授倡导根据个体肤质和年龄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强调医美行业应构建良好生态圈,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他对诗婉妮®「白月光」新品表示期待,认为其将为医美行业带来新活力和价值。 专家荟萃•深切期待 核心成分细胞外小囊泡在黄褐斑治疗领域的应用新蓝海 01细胞外小囊泡在皮肤损伤修复及黄褐斑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蓉娅教授深入探讨了《细胞外小囊泡在皮肤损伤修复及黄褐斑中的研究进展》,她强调了细胞外小囊泡来源于干细胞,具有丰富的活性物质,能更好地实现生物相溶和靶向性,对于抗衰老和皮肤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杨教授提及皮肤衰老与细胞衰老紧密相关,指出皮肤问题的根源往往归结于细胞层面的失衡,而细胞外小囊泡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载体,能携带大量生物信息和活性成分,促进细胞修复和维持年轻态。 会议上,她进一步阐述了细胞外小囊泡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包括其在创面修复、抗衰老、皮肤疾病治疗等方面的潜力,尤其是对黄褐斑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细胞外小囊泡作为干细胞衍生产物,其研究和应用正在蓬勃发展,有望成为皮肤治疗领域的新星。杨教授还分享了其团队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小囊泡研究上的突破,展示了其在创面修复中细胞图谱的揭示,为皮肤损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杨蓉娅教授呼吁医美行业应注重科研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推动细胞外小囊泡等新型材料在皮肤修复和抗衰老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黄褐斑治疗开辟新路径,实现皮肤健康与美丽的科学守护。 02走进细胞宇宙,来自细胞外小囊泡的“修护之旅” 诗婉妮®「白月光」首席科学家、「细胞外小囊泡」标准制定者、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发育和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赵翔博士带来了《走进细胞宇宙,来自细胞外小囊泡的“修护之旅”》的分享,通过多重比喻,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细胞外小囊泡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研究起源与发展,他强调诗婉妮®「白月光」集成尖端的细胞外小囊泡技术,由专业团队精心研发,采用先进工艺并经严格检测,致力于为医美领域带来高效、安全的皮肤修复解决方案。 03畅谈新技术新材料在黄褐斑治疗中的应用新径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徐军教授提出,科技进步使得非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段在整形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替代了部分传统手术,这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医美行业的影响。 他指出诗婉妮®「白月光」在淡斑方面有良好效果,在安全性方面也表现优秀,其不仅补充胶原蛋白或透明质酸,还能进入细胞内部,促进细胞向健康方向发展。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蓉娅教授深入分析了黄褐斑治疗的两个关键阶段——稳定期和活动期,并强调了不同阶段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她指出,在黄褐斑的活动期,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炎症、稳定皮肤状态上;而在稳定期,则应转向修复和预防,加强基底膜修复和色素沉着的管理。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新技术新材料分会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美容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副会长李文志教授认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引入促使医  美领域不断融合和发展,细胞外小囊泡从最初用于创面处理到如今在皮肤美容的应用,展现了其多功能性和广阔前景。 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激光及理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李远宏教授,则强调了细胞外小囊泡对于基底膜修复的重要性以及修复皮肤屏障、控制炎症对黄褐斑治疗的重要性,且治疗过程中应避免额外刺激,选择温和有效的方法,并指出皮肤科医生、整形科医生、材料科学家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将推动医美行业向前发展。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红梅教授指出由于黄褐斑色素增加去打斑而产生的负反应,迫切需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来满足求美者的需求,同时,刘红梅教授强调,黄褐斑治疗需综合应用光电、美塑等多种手段,精细化诊断区分不同阶段,结合患者病史与皮肤检测,提供生活方式和护肤指导,强化患者依从性,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尤其重视医患信任与沟通,以实现稳定控制和淡斑效果,应对黄褐斑的复杂性和易复发特性。 04诗婉妮®「白月光」产品解疑答惑 赵翔博士解释了诗婉妮®「白月光」产品的细胞外小囊泡治疗黄褐斑领域的突出之处,强调了成分数量与纯度对疗效的重要性。他指出,该产品通过体内外实验确定了最佳有效成分浓度,同时采用低温液体保存方式以最大化保持活性,尽管冻干形式便于运输,但可能影响部分活性。关于产品纯度,赵博士表示98.7%是第三方检测的最低标准,实际生产中可达100%,但由于生物制品的性质,存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导致纯度显示非100%。 总体而言,诗婉妮®「白月光」在有效成分浓度、保存方式和纯度控制上均表现出色,为治疗黄褐斑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还解析了诗婉妮®「白月光」改善红区效果的细胞生物学原理,这归功于源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小囊泡的抗炎特性及其靶向作用,同时强调了产品在长期治疗黄褐斑时的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性,得益于严格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优化及低致敏性设计,确保了产品的卓越性能和患者舒适度。 诗婉妮®「白月光」的效果探析——新产品新体验,揭秘机构高效运营的月光宝盒 万年派主理人、前医美机构职业经理人郑万年先生强调,好产品好技术必须交代给好医生来创造,他强调医美行业回归医疗本质的迫切性,以及诗婉妮®「白月光」在推动这一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款基础治疗产品,诗婉妮®「白月光」高度适配于黄褐斑患者,且能迅速提升初次治疗的满意度。他鼓励小型医美从业者可通过诗婉妮®「白月光」,以此展现他们在治疗性肌肤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北京黄寺医疗美容诊所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学博士晏晓青女士分享了诗婉妮®「白月光」产品在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她认为黄褐斑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将诗婉妮®「白月光」定位为黄褐斑治疗过程中的“守护者”,有助于控制炎症,减少反黑几率,降低治疗难度。 北京伊芙丽格医疗美容诊所、北京首批美容皮肤科主诊医师吴凌燕女士分享了诗婉妮®「白月光」产品在临床治疗黄褐斑的案例,展示了其在改善肤色、减轻色斑、控制炎症方面的显著效果,并分享了观察具体疗效的方法,她认为在临床运用中,诗婉妮®「白月光」其可通过靶向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辅助皮肤抵御炎症反应。她强调了患者教育和长期管理在黄褐斑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与患者沟通疾病认知的必要性。她认为诗婉妮®「白月光」产品因其创新性和有效性,为医美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诗婉妮®「白月光」产品正式上市,开启淡斑新篇章 诗婉妮®「白月光」产品于7月16日正式上市,上市会的参与者们在活动最后共同点亮月光灯,与此同时,诗婉妮®品牌开启了属于它的璀璨征程。这不仅代表着诗婉妮®「白月光」在医美市场的正式亮相,更寓意着它将如同夜空中的明月,为广大黄褐斑患者带来光明与希望,掀起淡斑领域的新浪潮。 让我们共同期待诗婉妮®「白月光」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共同见证它为黄褐斑治疗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未来,诗婉妮品牌将继续秉持着创新、品质、服务的理念,不断推出安全、有效、优质的医美产品,为医美事业贡献力量。相关推荐: 一个电商创业者眼中的618:平台大变局战役结束了,战斗还在继续。 一位朋友去年5月创业,网上卖咖啡,这个赛道很拥挤,时机也不好,今年是他参加第一个618。朋友说,今年的目标是锤炼团队,总结方法,以及最重要的——活下去。 朋友最早在湖南广电,下海开过广告公司,做过咖啡馆,也做过餐饮,年近不惑,财务自由,平时就是收收租,踢踢球,也很无聊。看到长沙日新月异的新消费潮流,茶颜悦色、柠季、零食很忙、三顿半、果呀呀等,雨后春笋一样涌现,他觉得,自己应该找点事做,做个品牌,折腾折腾。 “618从身边很多朋友的体感来看,感觉不太行吧”,我问朋友,“星图最新的数据,618全网7428亿元比去年7987亿,下降了7%”。 朋友说,星图数据不完整,也站不住脚,这两天,汇丰、花旗、高盛都发了618电商大促研报,包括淘宝天猫、抖音、拼多多、京东、快手在内,电商整体大盘GMV增速应该在10%左右。   有的平台数据不好,有的行业数据不好,又或者个别商家出现问题,这样的新闻容易被放大,过度报道加上信息推送机制和我们的社交阅读习惯,也容易这种错觉。 朋友说,天猫公布的数据是,365个品牌成交破亿,超过36000个品牌成交翻倍,近3万中小商家成交破百万,他们就是成交翻倍破百万的其中之一。前几天国家邮政总局也公布快递包裹统计数据,1-5月快递业务同城是60.7亿件,同比增长22.3%,异地快递581.7亿件,同比增长24.7%,5月份快递业务是147.8亿件,同比增长23.8%。   天猫的数据和邮政总局的统计可以交叉印证,是可信的。 今年的618从5月20日开始,取消了预售,平台的价格补贴也到位,电商整体的数据上涨顺理成章,大河涨水小河满,他公司的订单是平常的4倍。当然,利润薄了也是有的,消费者价格越来越敏感了,也普遍存在,大家购物越来越理性了,这次618像巴宝莉、范思哲、纪梵希这些奢侈品都打折卖了,这是趋势,毕竟茅台都在降价了。 “今年的618,静水流深,经历着电商大变局。从易观的618数据可以看出,综合电商在恢复增长,直播电商增长放缓。这背后的原因是:看完热闹之后,消费者和商家都会回到电商的本质,无论是直播还是别的形式,都只是表象,一定是会过时的”,朋友说,“电商的本质就是好货好价好服务,不是光有流量就能做好电商的,直播电商平台过早催熟,内功离淘宝这样的综合电商平台还差得远”。 消费者回归理性的同时,平台也在回归常识。 创业方法论失效了,做减法吧 朋友准备创业时,我帮他看了不少新消费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的策略总结下来三步走:1、短视频搞矩阵,做直播,做切片,做品牌影响力,做曝光;2、小红书种草,找素人或KOC、KOL批量铺稿,批量种草;3、最终落地在天猫期舰店,这是生意根基,也是品牌基础。   严格来说,这一套方法论,跟上一轮(2016-2019)新品牌新消费浪潮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多了抖音平台,尤其是抖音电商直播,过去两年它的表现有目共睹。 朋友说起初他也想过去做短视频直播的,但后来还是选择观望,原因很复杂。首先是出镜的主播不好找,培养起来又周期太长,如果足够幸运主播能够千军万马中冲出来了,维护成本又太高了,俞敏洪留下董宇辉的成本那么高,创业公司也就更难了。短视频泛流量的确是很大,精准到电商再精确到咖啡,还是有限,如果是做店播,需要跟大主播们抢流量,还要跟短剧抢。短视频电商这两三年的迅猛发展下来,流量商业化潜力挖掘很深了,效果也明显,但现在流量的成本优势几乎不存在了。他观察下来,其实去年开始,像董宇辉、小杨哥、罗永浩等头部主播的流量和成交下降趋势很明显,创业品牌想要以小搏大就越来越难了,想要入局,时机晚了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短视频的分发机制,信息流和算法推荐为主,这要求公司有持续创作持续创新的能力,一旦没有内容输出了,也就没有流量了,而信息流是SKU,单一的商品打爆款,这种形式有爆发力,但不利于品牌的持续性经营。朋友说,短剧的爆红和电商瓶颈是流量的一体两面,此消彼长,咖啡毛利低,短剧一本万利,同样的流量货币化肯定是卖短剧效率更高,今年短视频平台都在卖短剧。 “信息流算法推荐,底层逻辑是让用户选择,对用户友好,粉丝都是平台的,就跟封建社会佃农种地一样,我们都只是租借平台土地,种什么庄稼,平台说了算,肥料种子水什么的都要找地主买,收成好不好平台都要收租,搞不好就收回去,一夜清零,没有自留地,没有责任田,我们都是无产阶级佃农”。   项目启动之初,朋友也想过做小红书,也陆续找过素人KOC、KOL发种草贴,最后的结论是,小红书发布作为信息展示,像百度百科那样呈现商品是有价值的,但小红书缺少爆发力,没有势能,小公司也没办法跟大品牌拼声势,大品牌可以一天铺满,也可以365天天天铺内容。在他看来,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放大版的微信朋友圈,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必须做减法。 朋友说,在热钱年代,有融资,有VC,商家有底气投钱做品牌,抖音、微信、小红书批量投,软文新闻稿批量投,罗永浩、李佳琦、董宇辉大大小小的主播挨个上,品牌建设往死里做,大赌大成,现在不一样了,这几天不是有个论坛吗?王冉说一级市场基本上不存在了,对创业品牌来说就是把花里胡哨的预算砍掉,品效,品效,以前是注重“品”,现在注重“效”。 创业是个轮回。2020年开始,短视频平台重兵切入电商赛道,成为新的流量洼地,抖音是洼地,快手是洼地,小红书也是洼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家的涌入,洼地都填平了,平台的经营效率反倒是创业品牌更看重的。 朋友说他记得英国有个广告研究机构叫IPA,它对80个品类736个品牌进行了10年以上的追踪调查,最后的结论是,品牌传播占60%,效果占40%,这才是品效平衡的黄金比例。要想活下去,就得做减法,还是要看疗效啊。 朋友说,他的减法是,集中优势兵力,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把一个平台做好。朋友说,更务实的叫法应该是“品牌生意增长”,因为现在的品牌生意实在太难做了。 品牌生意是真难做啊! 2020年开始,电商发生了很多变化,平台端是平台的多元化,当然,还有媒介和平台变迁,直播的汹涌,短视频纷飞,这些变化带来了竞争策略的改变,那就是——低价,今年的618,各个平台也都在“卷价格”。 原本毛利本就有限的品类,既要花钱投流,还要跟平台的补贴同步,自然利润微薄,一些运气不好的品类如果加上羊毛党的退货套利更是无利可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也就有了今年618的一些“奇观”:比如,图书供应商对京东的倒戈相向,痛斥平台“慷他人之慨”;比如,电商老兵、茵曼创始人老方对“取消强制运费险”的奔走相告,大声疾呼;又比如,抖音女装大店“罗拉密码”宣布关店停播。 商家和平台的关系在恶化,意料之中,也始料未及。 电商平台的多元化,平台间的竞争和制衡对创业者和品牌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但今年618的表现却是与之相反。商家和品牌被裹挟,卷入了平台间的竞争,成为棋子,成为燃料,困兽犹斗。死道友不死贫道,每个人都在做当下更利于自己的选择。   从平台规模来看,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用户规模旗鼓相当,京东还有一个身位的差距。平台在用户规模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消费者就变得尤为重要,平台需要优待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前两年,抖音和拼多多,还需要跟淘宝天猫争取商家入驻,争取供应链支持,现在,平台争取的其实是消费者。这也是“仅退款”能够在今年成为平台标配的原因。服务售后要跟上,购物体验要跟上,但更为直接且有效的策略是低价。同样是低价策略,有的平台依靠商家,同舟共济,也有的平台,向商家兄弟们砍了一刀又一刀。 前不久,财政部公布了4月全国财政收支情况:2024年1-4月份,我国国内增值税25787亿元,同比下降7.6%;消费税6385亿,同比增长8.3%;企业所得税17898亿元,同比增长0.9%;个人所得税5007亿元,同比下降7%;非税收入13988亿元,同比增长9.4%。 这一系列的数值,是品牌生意难做的根本原因,也是结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现阶段品牌的生意究竟怎样怎么难呢? 湖北《化妆品观察》一篇报道中,多家美妆品牌表示,“国货美妆今年面临更严峻的经营挑战,2024年会继续出清、淘汰一批品牌。”2024年截至目前,至少有10家化妆品原料或代工企业宣告破产,另有约8家本土美妆品牌宣布关停、倒闭。 品牌的投流成本越来越高。有企业就说:“当前在线上平台,美妆投流比能做到1:0.8 (1:0.8 指的是投入 100 万,能够带来 80 万的销售额,还未扣除退货等情况)已经算是理想状态,但多数都在1:0.7或以下,品牌无法依靠流量投入获取增长”。 餐饮和食品行业,光是烘焙赛道,就哀鸿遍野了。去年以来,熊猫不走、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破产倒闭、LeTAO小樽洋果子铺深圳门店全关、还有知名甜甜圈品牌唐恩都乐退出中国市场、老牌烘焙克莉丝汀门店全关、卖楼抵债、牛角村被曝破产清算… 至于常见的,也是电商传统赛道——服装行业,从2023年以来,快时尚品牌ZARA、H&M、cache cache纷纷陷入关店潮。2022年20家发文告别、退出的企业中,快时尚企业就有10家,占总数的一半。更有甚者,连优衣库也开始关店,虽然优衣库新开店铺仍然大于关门店铺,但“净新增”店铺数量已从过往百来家跌落至30家。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冷静地直面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朋友熟读《资本论》,他引用马克思名言说。…

    其他 August 21, 2024
  • 从若羽臣财报,看代运营产业的“冰”与“火”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电商的繁荣,催生了电商代运营行业。作为“送水人”,电商代运营产业迅速崛起并成就了若羽臣、丽人丽妆、壹网壹创、宝尊电商等头部上市公司。 而最近两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电商大环境下,代运营企业的表现并不乐观,电商代运营赛道还有多长?行业能否持续繁荣下去?成为众多投资者疑惑的问题。 近期,若羽臣发布了2022年以及2023年一季度财报,透过若羽臣财报,或许更能深度洞察这个隐藏在电商品牌幕后的产业。 现金流尚稳,净利率“变天”? 电商代运营行业深度渗透日常生活,又始终藏在幕后。不可否认,电商代运营的诞生有其合理之处,它链接了平台、品牌、消费者三方,精简了渠道,通过有效的资源置换提高效率,并从中切分蛋糕。 但该行业本身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门槛较低,业内企业大都缺乏护城河。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入局者越来越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据天眼查APP显示,可以找到将近1506个和电商代运营相关的项目品牌。 这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即便头部企业,市占率也往往偏低,规模不会太大,体量较小,即便上市也大多属于小市值公司。 从若羽臣2022年财报来看。数据显示,行业头部的若羽臣在2022年实现了营收12.17亿,净利润为3375.6万。从市值来看,截止发文前,若羽臣市值大致为22亿左右。 实际上,若羽臣2022年净利润表现要好于营收,其营收同比下降了5.55%,而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62%,扣非净利润为3178.1万 ,同比增长更是高达64.73%。只不过对比历年数据来看,投资者或许并不会满意。   可以发现,若羽臣近两年营收处于增长态势,只在去年出现略微下降。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却在2021年经历了一次巨变,分别同比下滑了近67.01%、76.20%。所幸的是,若羽臣在2022年止住了下跌态势,不过3178.1万的利润数据相比2020年的8106.96万仍然差距较大。 而利润的下滑直接影响了若羽臣的净利率数据表现。代运营行业本身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尽管若羽臣毛利率变化不大,历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但净利率已经从2019年的8.95%下降到了2022年的2.78%,投资者看了都要落泪。 对比同行业头部公司壹网壹创,财报数据显示,在2022年壹网壹创实现营收15.39亿元,若羽臣2022年的营收为12.17亿元。双方营收差距并不算大,但是在净利润和净利率上双方差距明显。2022年,壹网壹创的净利润为1.80亿,净利率为13.79%,若羽臣的净利润则停留在“千万”的级别,净利率也是个位数。 市值的高低代表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实力以及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度,双方赚钱能力差异也是市值出现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发现,截止发文前,资本市场对壹网壹创给出的总市值大致为72亿,总市值大致相当于三个若羽臣。 当前大环境下充满不确定性,代运营企业面对的未来形势也较为复杂严峻,这就对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氧气”一般的经营现金流,这时候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经营现金流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能发现若羽臣的“良苦用心”。数据显示,2022年,若羽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7亿元,同比增长342.43%,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少信心。 再深入观察经营现金流各个科目变化可以发现,若羽臣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的增长并非来自于“开源”,而是“节流”。若羽臣2022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额为13.06亿,相比2021年减少了近1亿,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额为10.79亿,相比2021年减少了4亿多,这让若羽臣的经营现金流迅速转正。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若羽臣保证了充足的经营现金流,但还是有些“入不敷出”。在2022年,若羽臣的投资现金流净流出1.4亿,筹资现金流净流出9242.35万。若羽臣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仍然少于投资和筹资活动总的流出额。 如果这一情况持续下去的话,若羽臣的现金流可能会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当然,这不只是若羽臣自身的原因,也离不开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整个代运营行业的企业表现都难言乐观,宝尊电商、丽人丽妆等企业在2022年甚至出现了亏损。 基本面剧变,或迎戴维斯双杀? 观察若羽臣上市以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上市之后,若羽臣的股价急速飙升,之后又逐渐回落。 在互联网江湖看来,在未来,若羽臣有可能会面临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杀。 代运营产业曾经在投资人眼里充满了潜力,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行业渗透率逐步提升,头部企业上市后被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很多投资者喜欢在市盈率较低的时候买入具有成长性的潜力股,进而享受EPS和PE同时增长的倍乘效益。 而当下,随着若羽臣公司基本面的变化,企业赚钱能力有所减弱,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很难。而若羽臣目前的市盈率(TTM)仍然保持在60以上,相对来说处于高位,如果资本市场对若羽臣的预期值开始降低,随着市盈率下降,股价也可能难有良好表现。 实际上,若羽臣也十分清楚自身代运营业务想要继续实现突破很难,能够稳定住现有发展局面也并不容易。 当下,代运营产业处于一个完全竞争性的市场之中,企业很难形成市场支配力,难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若羽臣也适时的开始挖掘自身第二增长曲线:发展自有品牌,打造品牌管理矩阵。 从“送水人”的角色到亲自下场“掘金”,目前若羽臣已经迈出了从0到1的第一步,孵化出了比较成功的衣物护理品牌绽家。 公开信息显示,绽家自2020年底上市,专注于对细分市场的机会把握,满足的是以新中产为代表的人群精致化生活需求。这部分人群追求精致生活,关注产品成分和功效,更在意购物体验。绽家相继布局内衣洗、衣物喷雾、洗衣凝珠等细分品类,在2021年全网GMV突破8000万。 相对于代运营火爆的美妆领域,若羽臣选择入局家清领域打造品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家清领域还在卷价格、卷产品容量,竞争维度较低,更适合入局。另外,家清领域的研发壁垒也相对较低,若羽臣作为服务商,也可以与大型原料商和学术机构联合研发。 网上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若羽臣自有品牌全年实现营收超1.6亿元,占公司营收比重提升至13.22%,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自有品牌尚未扛起若羽臣的营收大旗,未来若羽臣能否实现单一品牌到品牌管理矩阵的突破,仍然未知。其中的关键在于转变服务商思维,立好品牌商“人设”,并且进一步弥补品牌商短板。 观察互联网相关企业,大多是从流量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入局,电商代运营行业的核心同样是流量,围绕流量,代运营企业建立起商业变现的基础,但流量并非品牌的一切。 在过去,若羽臣等服务商采用的主要是以价格为核心的流量效益视角。比如美妆行业,天然适合代运营公司介入其中,因为美妆产品大多毛利率较高,产业价值链中利润分配空间较大,足够的蛋糕供给代运营公司重分配。接下里打造自有品牌,若羽臣更需要转变为从价值角度去审视流量效益。 如果从电商代运营的角色向品牌管理矩阵过渡成功的话,若羽臣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模型或许会转变,在资本市场会有更高的天花板。 最后,希望若羽臣能够平稳度过当前特殊时期,尽早走向第二曲线,这也将为代运营产业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以文会友,行业交流。   相关推荐: 国产车崛起之下,合资品牌还在“养老”? 合资品牌三月的销量依旧惨淡,疯狂的价格战似乎变成了一场闹剧。 这场价格战参与的合资品牌数不胜数,比如价格腰斩的东风雪铁龙C6、经销商“买一送一”的丰田bz4x、“补贴37亿元”的上汽大众等,短暂地掀起了一波燃油车的抢购热潮。但到了三月份,前期销量略微上涨的东风雪铁龙C6就被打回了原形,东风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神龙汽车3月销量仅为1.01万辆,同比依旧下滑6.89%。 无独有偶,车企受到合资品牌拖累的例子并不是少数,以上汽为例,数据显示,上汽大众3月销量为8.1万辆,同比下滑26.36%;上汽通用3月销量为6.28万辆,同比下滑29.06%。广汽也紧随其后,数据显示,广汽本田3月销售7.01万辆,同比下滑8.75%;广汽丰田3月销量为8.13万辆,同比下滑16.19%。 和合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却节节攀升,比如自主板块的广汽乘用车3月销量为3万辆,同比增长16.91%;广汽埃安3月销量为4万辆,同比增长97%。自主板块的上汽乘用车销量为8.23万辆,同比增加32.22%;上汽大通销量为19307,同比增长9.03%。 很显然,一直在“养老”的合资品牌陷入困境,很有可能会在这场能源车和燃油车争霸战成为“弃兵”。 输掉了燃油车这张底牌 能够让合资车企一直“养老”的底气在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A级轿车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合资品牌手中。要知道,A级轿车的市场份额在总市场的占比极高,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的轿车总体销量为1,019.4万辆,占总市场份额的49.6%,而A级轿车以24.1%的总体市场份额占据家轿市场的一半。 可以说,在受到自主品牌冲击之前,合资品牌是燃油车当之无愧的“霸主”。但受到新能源的冲击,A级车市场开始洗牌,合资品牌不再一家独大,自主品牌后来者居上。数据显示,2022年,年销超过10万辆的A级车共19款,其中合资品牌仅占11席,而自主品牌占8席。 从销量排名来看,日产轩逸、大众朗逸、比亚迪秦位居前三甲,销量分别为42万台、35万台、34万台,后两者差距并不大。虽然合资品牌销量仍旧靠前,但从横向数据对比仍可看到疲态。数据显示,日产轩逸同比下跌高达18%,大众朗逸同比下跌近19%,而比亚迪秦同比增长81%,是A级轿车市场增速最快的车型。 其中不止比亚迪在快速奔跑,依托于新能源市场的利好,吉利也奋起直追。数据显示,吉利3月销量为8.82万辆,同比增加5%。其中新能源品牌几何销量则为1.83万辆,同比增幅高达126%;极氪3月销量为6663辆,同比增加271%。 合资企业之所以被突袭,一方面是因为自主品牌纷纷另辟蹊径,猛攻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新能源,从而避免了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科技方面的正面对抗。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并没有一开始就选择进入高级赛道,而是在中级车市场不断摸索,最终用“物美价廉”的姿态成功抢占到部分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不断受到冲击,导致其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保值率也在下降,不禁让人怀疑合资品牌还有底牌可以正面自主品牌的攻击吗? 分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发布的《2023年3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可以看到,主流合资品牌的保值率大部分都在降低,其中保值率较高的日系车在3月份的保值率也出现了下降,而自主品牌中,尤其是新势力品牌上升趋势明显。 具体来看,一直居于主流合资品牌保值率排行榜前列的丰田和本田,环比2月份保值率均出现了下降,这让日系车最引以为傲的优势被蚕食。反观自主品牌,虽然和合资品牌的保值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正奋起直追,其中传祺、五菱、长安、理想以及蔚来的保值率均达到了60%及以上。长此以往,并不能排除自主品牌的保值率有超越合资品牌的可能性。 在大环境的推波助澜下,合资车固守燃油车阵地的行为,似乎并不明智。虽然燃油车是合资汽车的底牌,但这张底牌似乎摇摇欲坠,而彼时在新能源没有站稳脚跟的合资品牌又该何去何从? 被能源车拒之门外? 买新能源不买合资品牌已经是消费者的共识,因为普遍配置不高,价格却不低。况且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本身就不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存在感并不高。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3%。 此前依托于燃油车的持续热销,合资品牌确实可以有恃无恐,毕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然而随着大众的消费热情逐渐褪去,消费者内心一直偏向燃油车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而居高不下的油价,成了能源车制胜的重要砝码。 合资品牌似乎并不愿意转型新能源,依旧是重燃油车、轻新能源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合资车企在燃油车领域依旧是霸主地位,拥有足够的的销量和市场份额,这让其对新能源的布局稍显懈怠。相比较于造车新势力,合资品牌的积极性并不算高,技术创新和迭代的速度都相对缓慢。和造车新势力的孤注一掷不同,合资品牌显然底牌更多,并不急于在新赛道开疆扩土。 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向新能源转型势必会面临诸多挑战,在两个赛道同时发力其实并不现实,很多不够强势的合资车企并不敢轻易入局。而且大众对合资品牌的认知依旧停留在燃油车领域,一时之间很难发生改变,而合资品牌对能源车的轻视更是加深了消费者的固有印象。 此外,合资品牌在能源车领域的“高姿态”也让其备受诟病,为了保持和燃油车相同的步调,合资品牌研发的能源车定价并不低。然而配置却没有跟上,不仅智能化水平初级,技术和产品发力也不足,这对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可以说,在能源车和燃油车的博弈中,合资品牌并没有借到燃油车的东风,进而也错过了风口。现如今合资车企想要转型已经失去先机,但即将失去燃油车这张底牌的恐慌也让合资车企不得不加速对能源车的布局,但能否追赶得上先行者的脚步还未可知。 新能源已然成为趋势,目前来看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合资企业虽然在燃油车实力强劲,但想要在能源车市场站稳脚跟,从而争得一席之地却并不容易,毕竟技术研发和产品更新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在合资车企转型期间,新能源车企也在加速前进,并没有留给合资品牌太多喘息的机会。 都想成为下一匹“黑马”? 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的发展势头依旧强劲,按耐不住的主流合资品牌也纷纷下场。可以看到2023年合资品牌即将推出的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多,其中别克Electra E5、丰田bZ3、大众ID.AERO、起亚EV6等备受大众瞩目,毕竟有品牌影响力的加持,合资车企自带光环。 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持观望态度,对于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合资品牌似乎做好了绝对反击的准备,直击消费者痛点,将价格大幅度降低,开始放低姿态试图重新建立大众的认知。 4月13日,别克ELECTRA E5上市,售价区间为20.89万-27.89万元。此价格一出,就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可以说对于一款中大型纯电SUV来说,这个定价并不算高,甚至可以说偏低。单从价格的角度来说,别克的出其不意确实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毕竟随着能源车的热销,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当然,单纯的降价肯定不能让消费者买账,还要看相应的配置,毕竟性价比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从别克ELECTRA E5的定价就可以看出别克的意图,打价格战虽然老套,但却有效。很显然,别克的第一枪就准备直击消费者的要害,且力度非常强劲,试图让命中的消费者没有反悔的机会。 这不禁让人怀疑,经过燃油车的降价潮,合资车企又想故技重施? 其他合资车企是否会跟风还要看别克ELECTRA E5的销量能否达到预期,一旦销量势如破竹,新一波的降价潮大概率会再度爆发。当下主流合资车企在积极寻找缺口,而价格作为最容易突破的防线,或许会成为合资车企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但如果配置低的硬伤依旧无法解决,降价的操作等同于无,消费者依旧不会买账。要知道,技术创新和迭代的速度才是决定合资车企能否进入新能源的关键,这对一直深耕燃油车领域的合资车企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合资车企的过渡期才刚刚开始,激烈的竞争逐渐打破了现有的市场格局。合资车企被迫从舒适圈走出来,然后到达新的战场,虽然前行之路必定布满荆棘,但依旧需要负重前行。对主流合资品牌来说,这场战役或许还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但对于其他合资品牌来说,它们的最终宿命或许就是逐渐被汽车市场所抛弃。 谁都想成为下一匹黑马,在新能源领域驰骋,但留给合资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专业湃,曾用名锦鲤财经,为您提供专业极致中立的商业观察,公众号:zhuanyepai。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相关推荐: 东阿阿胶:“库存”才下眉头,“高管”却上心头?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2月20日晚间,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变动原因,高登锋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以及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辞职后,高登锋不再担任东阿阿胶任何职务。当天,东阿阿胶的副总裁张名君也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原因同样是“工作变动”。   要知道,自去年1月份,高登锋调任东阿阿胶董事长至今,其在任时间不过才13个月,离正常任期结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如今,高登峰和另一位副总裁却突然选择辞职,这自然不免令人浮想联翩。毕竟东阿阿胶的前总裁秦玉峰在辞职后被带走调查的前车之鉴,对不少投资者来说至今仍历历在目。 事实上,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从2019年11月,王春城辞任第九届董事长、董事职务;到接任者韩跃伟,于2022年1月辞任第十届董事长、董事职务;再到高登锋继任一年多后,选择主动辞任,东阿阿胶的董事长一职已经在三年内换了三人。 但问题是,从东阿阿胶最近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东阿阿胶似乎不仅已经走出了2019年的库存暴雷阴影,并从2020年、2021年开始触底反弹,最后在2022年价值回归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又是否会让刚刚迎来增长春风的东阿阿胶,再度遭遇价值“倒春寒”呢? 抛弃“秦玉峰式”玩法,进入“华润式”价值回归?…

    May 9, 2023
  • 活力夏日,健力宝等渗电解质水陪你畅享运动时光

    夏季是运动的好时节,但由于高温和湿度的影响,运动后会出现大量的汗水流失,导致身体缺少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选择合适的电解质饮料来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对于运动员和普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中国电解质饮料开创者”的健力宝顺势发力,于今年4月推出新品健力宝等渗电解质水,凭借着清爽口感和“等渗天然5个0”的概念,被众多消费者所青睐。     据悉,等渗指的是渗透压在250-340 Osm/L,与人体体液的渗透压相近;以等渗形式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可以迅速被人体所吸收,维持体液平衡。而健力宝等渗电解质水中等渗电解质含量≥220mg,能迅速补充运动后导致的电解质流失,非常适合运动健身人士。 考虑到当代消费者对口味多样化的需求,健力宝等渗电解质水还以进口果汁代替香精,并推出添加了越南青柠的青柠味和添加了以色列水蜜桃的蜜桃味饮品,其0糖、0脂肪、0香精、0色素、0防腐剂的产品卖点也充分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期待。     可以说,作为健力宝多元化产品矩阵中的一员,等渗电解质水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健力宝的产品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天然的饮品选择。相信未来,健力宝定将持续创新电解质饮料品类,为更多消费者带来惊喜,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关推荐: 美团优选求变 美团放不下美团优选。  作者/南溟 洛枳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美团优选将开始新一轮调整。  来自美团的消息人士透露,美团优选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确立省区制以替代大区制(美团优选称为“战区”),并给予省区负责人运营决策权,同时弱化业务部门的管理权限,区域经营部将被关闭。  有关调整的公告最早会在本周内发布,情况仍有可能存在变化。  此前,美团优选已经进行过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一个月之前,美团优选的客户体验部、商分部门、商品经营部、区域经营部、团好货业务和新增的优选平台运营部门都进行了人事变动。  不到两个月时间,美团优选的调整动作不小。  那么,这次美团优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调整?产生的作用有多大?每日优鲜的前车之鉴,美团优 选可以有效避雷吗?  一、打靶自负盈亏 不难看出,这一次的调整核心是自负盈亏,各省区有了运营决策权,美团优选给自己重新开了个头。  在之前的组织架构中,大区更多扮演的是配合业务部门的角色,这会造成人员冗余、责任不清、层层汇报耗费时间、资源重复消耗等问题。  数据不会说谎,2022年美团财报清晰显示,美团优选所在的新业务累计亏损达284亿元,是美团亏损最大的业务板块,其中,美团优选是亏损大户。  对于美团来说,美团优选业务一直是亏损的重灾区,这次调整喊出“自负盈亏”似乎也在传达一个“养不起,要独立”的信号。  美团优选诞生于2020年7月,被 王兴认为是“千亿规模”市场的业务,虽然成立不到三年,但已经进行多轮人事和业务调整。  2020年10月,美团内部将“社区团购”业务定为一级战略项目。同时,优选事业部新增设置大区负责人职级,负责分管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和华中五大区,美团优选成立3个月拓展20城,被认为是继外卖,到店及酒旅两大业务之后的第三增长曲线。  为了支持美团优选业务的发展,美团选择让高级副总裁、S-team成员陈亮负责带队。  2020年是社区团购“乱杀”的一年,凭借着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美团优选在这场大战中迅速脱颖而出。巅峰时期,美团优选的团队人员规模超3000人,特 别是在2020年第四季度,美团优选在全国范围内超2000个市县开拓了市场,覆盖了全国超90%的乡镇。  彼时, 王兴对于美团优选的成绩和方向表示认可,他提到:我们认为这是最高效的模型,这个模型能帮助我们渗透到市场,尤其是四五六线、低级别的城市。  拓展下沉市场,把商业触角延伸到更基层的市场,这一点,2020年的美团优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占领市场只是开始,盈利才是终极目标。  经历了2020年建设之初的高歌猛进,美团优选带来的亏损压力也越来越被重视:  2021年底开始,郭万怀开始由快驴业务转向美团优选; 2022年年初,美团优选整体业务彻底由郭万怀接手; 2022年,是美团优选成立以来调整最为频繁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郭万怀接手美团优选业务之后,整个业务线有了较大规模的调整。  西北四省(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业务被关闭,保留西安大本营;7月,美团优选原区域经营部负责人刘薇调岗,美团优选引入原阿里高P赵友澄,赵友澄直接向郭万怀汇报;8月,美团电商业务与美团优选事业部合并;10月,美团优选官方发文称,其社区团购品牌美团优选将品牌定位调整为“明日达超市”。  时间进入2023年,美团优选的调整仍在继续,人事的动荡,架构的改变,归根结底 目标只有一个——盈利。  二、连年亏损,烧钱模式难持续 亏损的压力一直都在。  历年财报中有关美团优选的数据都 不太好看:2020年四季度,美团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92.44亿元,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1亿元扩大至60亿元,非要找一个原因,可以理解为这是美团优选业务扩张最快的阶段。  2021年全年,美团新业务的经营亏损为384亿元,同比扩大253.7%。新业务中烧钱最多的便是美团优选。2021年财报发布后,王兴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美团对于新业务的投入将更加谨慎,更加注重新业务的高质量增长。  2022年,降本增效的压力表现得更为明显。  2022年,包括美团优选、买菜、快驴、单车、充电宝等在内的新业务整体收入为592亿元,同比增长39.3%;亏损总计283.8亿元,相比2021年虽有明显好转,但美团优选业务的成绩仍然距离预期目标很远。  业务在亏损,外部的竞争给美团优选不小的压力。  经历了3年的竞争,社区团购领域仅剩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争霸,但美团优选的成绩远不如 多多买菜。  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定下的GMV目标都是2500亿元,最终多多买菜完成了1800亿元的目标,而美团优选仅完成了一半。 下沉市场争夺战越来越白热化,一向擅长撒钱的拼多多时不时就打出补贴战,对于擅长撒钱抢市场的 拼多多来说,“补贴”二字几乎成了其代名词,这一点,无论是抢淘系还是美团的市场,屡试不爽。  被亏损困扰的美团显然最不愿意参与撒钱大战,拼多多深知美团这一软肋,补贴对于拼多多来说,抢夺用户的同时也在逼退美团。  今年一季度,多多买菜对美团优选发起了新一轮攻击,包括针对性降价促销、发放更多面向中小商家和普通消费者的补贴,美团优选不得不被迫跟进补贴力度,毛利转正的速度也不得已被拖累,在市占率上也有所下滑。  除了业务板块的调整,美团优选也几次传出裁员的消息。  2022年年初,郭万怀从陈亮手中彻底接棒美团优选后,陈亮被宣布脱离业务一线,转任公司顾问,未来将把重心放在组织建设和战略研究上。  亏损不能持续,王兴期望的“高质量”增长传递出来的信息已经说明了一切。  内有亏损压力,外有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不赚钱的美团优选,除了“貌美如花”或许还要承担起“赚 钱养自己”的重任。  三、社区团购,没有赢家 王兴说过,社区团购是十年才有一次的重要机会。  可惜,在正面战场,十年一遇大机会赛道也仅存美团和拼多多这两位玩家了,他们没有输,也没有赢。  社区团购的主要品类是以生鲜和日杂为主,采取用户当日下单,次日自提模式,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自2019年底,社区团购爆发式增长以来,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大有钱赚的赛道,无奈,亏损才是社区团购的常态,盈利的企业极少,大部分都在赔本赚吆喝。  社区团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生活超市,同样出门买东西,小区周边就有很多小超市,买啥都很方便,所以,社区团购的价格要比超市便宜才有优势。  但保持低价并不容易,每日优鲜自赴美上市后,价格就不再吸引人,比小区超市还要贵。同时,社区 团购提供的是仓储、商品、配送一系列的服务,大大增加了社区团购的成本压力。  一般来说,涉足社区团购的企业都采取前置仓模式,根据用户的密集程度大量设置小仓库,每个城市都要建立数量可观的前置仓才能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员工、租金都是笔不小的支出。  当一个社区团购产品丧失价格优势时,既留不住用户也很难形成复购。  价格上比不过,社区团购的商品质量也不太容易对生活超市形成威胁。  尽管用户是自己选择商品,但看不到实物,仅凭图片无法辨别次日到手的商品是否真的新鲜,缺少自我验货的过程,社区团购由卖家打包,难免掺杂一些劣质品,出现图片与商品不符合的情况。  回看社区团购的发展历程,其实阿里和腾讯都觊觎过社区团购,阿里尝试过收购改造,腾讯尝试过投资,均未果;京东和滴滴则是直接放弃了这一业务。  因为互联网逻辑在这个市场不灵验,大公司中心化的平台对社区团购不奏效,“流量补贴、烧钱揽客”的互联网标准打法行不通。  一套全新的能力、让供应链强大、帮几百万社区小店一起赚钱,不是大厂能力外溢就能做到的。  据晚点LatePost报道,一位大公司社区团购业务的大区管理层表示,最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原计划大家烧两到三年培养用户认知和习惯,现在不能烧钱,互联网生意突然变成纯粹的零售生意。  小型创业公司传出来的消息也是负面居多,比如,每日优鲜被传资金链断裂无法经营,兴盛优选收缩市场,关停多个省市业务等。  即使大量亏钱,美团优选也没有被放弃。开展社区团购业务之前,美团在生鲜领域摸索了5年,社区团购是美团在零售领域打过的阵势较大的战争之一,没到最后一刻,美团都在积极自我救赎。  郭万怀接下社区团购的业务后,按照在快驴积累的经验,多次在内部强调用互联网的思维改造零售行业,她希望美团优选借鉴快驴的中后台系统管理,用中后台算法积累的数据指导一线采购。  只是效果不太明显,美团优选经营利润率约 -12%,日均单量约 3200 万件,而多多买菜对应的数字是-7%和3500…

    May 31, 2023
  • 公募“东游记”:摸着日本过河

    低利率时代背景下,有了日本公募行业的“拓荒”经验,同为东亚国家、国民投资理念也颇有相似之处的中国,在发展公募行业时便有了可以借鉴的样本。 去年,由于辜朝明的出圈,让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被更多的中国人所关注。 在失去的三十年里,日本遭遇了经济增长迟缓、通货紧缩的漫长周期,还承受了社会老龄化和低欲望状态带来的沉重打击。这些挑战不但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深刻改变了日本公募行业的发展格局。其中,固收基金规模锐减是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 截至今年2月,日本公募固收基金的资产规模为16.26万亿日元,而在巅峰时期,其规模曾一度接近45万亿日元。 数据出现断崖式下滑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日本利率环境的影响。比如,在日本固收基金中,中期政府证券投资基金与货币基金的式微乃至消失就是因为零利率。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是,当一个国家的利率接近零时,其波动空间极为狭窄,债券交易的收益率根本无法覆盖基金管理的费率,于是便不得不退出市场。 为了弥补固收类产品衰退带来的业务萎缩,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出海基金、每月决算型基金等多种适应低利率环境的创新产品。 有了日本公募行业的“拓荒”经验,同为东亚国家、国民投资理念也颇有相似之处的中国,在发展公募行业时便有了可以借鉴的样本,一些基金公司也因此成为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1 “出海”加速 6月14日,随着两只沙特ETF的正式获批,中东首次纳入国内公募“出海”版图,南方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也因此成为首批“出海”中东的基金公司。 同日,中国证监会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互认基金的客地销售比例限制、转授权限制进行了大幅松绑。 其实,就在今年3月中旬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中就曾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并强调助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包括有序推进“基金互认”、“ETF互挂”、“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业务试点。 政策的密集推出以及产品的相继获批,似乎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国内公募“出海”的步伐正在加快。从数据上也可以得到佐证,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公募QDII基金规模便已突破6000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水平。 数据来源:iFinD,数据截至2024.3.31 实际上,国内公募加速“出海”的这一情形,与数年前的日本颇为相似。 当时,由于日本国内证券收益率偏低,日本公募开始大量投资海外证券。短短四年间(2020年3月至2024年2月),日本海外权益类资产规模由近10万亿日元增长至超过40万亿日元,占日本公募基金权益类资产比例由10%提升至20%。反观国内市场,这一比例还不到10%。 从近年来国内公募“出海”的表现来看,对于缓解资产荒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国内居民通过QDII基金进行全球配置,获得了良好的持有体验。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无论从各类基金的整体表现还是单只基金的收益率来看,QDII基金的业绩都全面领跑。 截至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全部QDII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5.42%,而股基与混基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5.46%、-3.50%;在单只基金的收益率上,排名前三的基金中,两只来自QDII基金,分别是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QDII)、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A。 虽然从大类上两只产品同属QDII基金,但细分类别上却有所不同。前者为被动指数型QDII基金,后者为主动管理型QDII基金。 相比被动指数型QDII基金可以直接跟踪指数,主动管理型QDII基金对于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指数比人强”几乎已成共识的海外市场面前,主动管理型QDII基金如何胜出?从产品的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李博涵更愿意精选壁垒更高、竞争力更强、增长持续性更好,且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凭借这样的选股思路,李博涵所管理的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A,不仅在今年上半年93只同类产品中业绩排名第1,在近一年77只同类产品中业绩排名同样第1。 02 另一种“解药” 不可否认,通过“出海”这种方式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缓解国内资产荒的作用。但在跨境资本管制的约束之下,国内公募还需要寻找破解资产荒难题的另一种办法。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中国的资产荒可能尚处于初步演绎阶段,与日本非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不同,中国的资产荒实则是优质高收益信用债的稀缺,而“大盘风格+较低波动+高股息率”使红利低波在长端利率下行的资产荒周期中提供了一种类债式的配置方案。 各家公募看到这一趋势,近年来纷纷发行相关产品抢占这一赛道,特别是布局A股的红利低波产品成为了市场主流。 相反的,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资产管理机构,则将目光投向企业分红力度更大、股息率更高的港股市场。 去年年末,摩根基金发行的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证券代码:513630),这是继2017年摩根港股低波红利指数基金(A份额:005051,C份额:005052)之后,摩根基金在港股红利赛道的又一布局。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也成为唯一一只跟踪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指数的ETF产品。 资金不断地涌入,推动着红利资产持续上行。上半年,红利低波产品整体平均收益率接近5%,跑赢国内各主要股指。 显而易见,红利低波型产品确实有效缓解了市场波动带来的焦虑,给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持有体验。但因为一直以来缺乏强制分红机制,导致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获得感。 随着新“国九条”颁布,部分基金公司开始通过每季度甚至每月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的定期分红型产品,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比如,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联接A/C、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A/C、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万家中证红利ETF在内的多只红利ETF,年内均实施了多次分红。 其实,早在年初首批10只中证A50ETF发行大战中,摩根基金就曾以主打“会分红”的中证A50ETF,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上交所首只上市的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ETF(证券代码:560350)在产品设计方面特别增设了季度强制分红条款,即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ETF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为正时,会强制分红,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额收益率的60%,而用来分红的“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之一便是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分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证A50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为3.22%。 对于长期配置ETF的投资者而言,摩根中证A50ETF的分红设计更具吸引力。这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投资者面对市场短期波动时更加从容,从而更坚定地践行长期理念,也有更大的概率能够享受基金长期投资带来的回报。 此外,在强制分红条款的约束下,只要基金满足合同约定的条件,就会每个季度进行现金分红。如此一来,投资者还能够拥有一份可预期的现金流。 现金流对于抵抗风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日本,通过分红增厚养老现金流,已经成为资产配置中一种重要的策略方向。 在日本,定期分红型产品非常盛行。特别是月度分红型产品,颇受到老年人追捧。 作为日本人口老龄化社会现实下非常成功的一款创新基金产品,月度分红型产品始于1997年。当时,为了应对低回报的资本市场逆境,日本公募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了多项创新,而月度分红型产品便是其中的一个。 月度分红型产品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较短的固收产品,其具有再投资风险低、利率风险低的特点,这种特征与高频且稳定的现金流非常匹配固定收入减少的老年人的投资需求。 2011-2013年间,月度分红型产品的规模占比曾一度超过70%。 2016年,日本进入零利率时代、固收市场低迷、固收产品收益率大幅降低,以及市场同质化竞争低效、投资者风险偏好发生改变等原因,月度分红型产品的规模以及产品数量开始减少,规模占比如今已降至18.5%。 03 “国家队”重洗ETF江湖 除了大力发展出海基金、每月决算型基金等多种适应低利率环境的创新产品外,在股市下行时期,日本央行还大规模购买本国ETF托底股市,通过这一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促进ETF产品的发行。 具体来看,日本央行于2010年开始购买追踪东证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的ETF,当时计划购买余额上限为4500亿日元,期限设为2011年底。此后,央行延长了购买计划期限,且数次上调额度上限。 2018年,央行持有的股票ETF占ETF总规模的比重达到了最高值70%。 2021年3月,由于股市向好,央行宣布将取消每年6万亿日元的原则性购买目标,但仍保留12万亿日元的年度新增余额上限。 2024年,尽管央行停止购买ETF,但截至2024年5月,央行持有股票ETF占ETF总规模的比重仍有42%。 反观国内市场,作为“国家队”的中央汇金和国新投资正扮演着日本央行的角色,推动国内ETF快速发展。 今年上半年,非货ETF规模达到2.28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4355.48亿元。其中,易方达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规模增长排名前五,年内规模分别增加了904.53亿元、807.36亿元、622.7亿元、615.42亿元、327.11亿元。 规模大幅增加的背后,正是源于“国家队”的出手。正因如此,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嘉实等基金公司的非货ETF规模显著增加。 数据来源:iFinD “国家队”的入场,很快改变了市场格局,使得市场格局进一步向ETF头部公募倾斜,比如在一季度的非货公募月均规模排名中,嘉实基金跻身前五,华泰柏瑞基金距离TOP10仅一步之遥。 这与日本的情形颇为相似。在央行入场之后,日本ETF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野村、大和、日兴成为了日本公募规模排名前三的机构。 直到今年央行停止购买ETF,头部优势持续扩大的局面才得以被遏制。 相关推荐: 威驰过滤创始人肖刚先生:梦想启航,致力于自动化过滤系统 在日新月异的工业时代,过滤技术作为提升产品纯度与保障生产效率的重要一环,正日益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上海威驰过滤系统有限公司以其创新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背后,离不开公司创始人肖刚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在他的领导下,威驰致力于推动中国自动化过滤系统的发展,实现过滤工业的现代化。 威驰过滤创始人肖刚先生:偶然中铸就创业梦想 肖刚先生,一位对过滤行业充满热情的创业者,他的创业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深入市场调研后,他发现中国过滤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过滤设备手动操作繁琐、耗材更换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制约了过滤行业的整体发展。正是这些痛点,激发了肖刚先生的创业激情。 他立志要打造一款高效、智能、自动化的过滤系统,为中国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于是,他创立了上海威驰过滤系统有限公司,并推出了VITHY威驰过滤品牌。凭借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威驰迅速在过滤行业中崭露头角。 威驰过滤创始人肖刚先生:坚韧不拔,以健身解压迎接挑战 肖刚先生深知创业不易,只有不断拼搏、努力奋斗,才能取得成功。面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他从未退缩,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为了缓解创业期间的压力,肖刚先生养成了健身、跑步、打球的习惯。这些运动不仅让他保持了健康的体魄,也让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身心、调整状态。正是这些积极的生活习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肖刚先生在创业的道路上越挫越勇、不断前行。 威驰过滤创始人肖刚先生:人才推动创新,规划铸就未来 在肖刚先生看来,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深知只有不断引进和培养新的人才,才能为公司注入创新活力。因此,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并为每位员工制定了详细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面对公司人才短缺问题,肖刚先生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解决。他积极与高校及研发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公司;同时,他还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此外,他还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晋升通道,让员工在公司的发展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价值。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肖刚先生有着清晰而明确的目标。他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将威驰打造成全球化的企业集团,推动过滤行业的发展。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威驰一定能够成为全球过滤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肖刚先生的创业故事充满了坚韧和激情。他坚信“爱拼才会赢”,这是肖刚先生的人生信条。他对过滤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年轻人创业提出建议:梦想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去实现。这也是肖刚先生带领威驰走向成功的关键。相关推荐: “蜜乐雪”茶饮品牌盛大发布,引领高品质茶饮新时代2024年4月28日,一场备受瞩目的茶饮品牌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新晋茶饮品牌“蜜乐雪”在此刻揭开神秘面纱,以其独特的产品理念和品牌理念,正式向全国茶饮市场发起挑战。 发布会上,上海蜜乐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悉数亮相,与现场嘉宾及媒体朋友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蜜乐雪的品牌魅力和产品实力,更为茶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蜜乐雪品牌自创立之初,便以“高品质、高性价比”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茶饮产品。发布会上,品牌方详细介绍了蜜乐雪的产品线,包括以新鲜水果、优质茶叶和高品质牛奶为主要原料的一系列茶饮产品。每一款产品都经过精心研发和严格筛选,确保为消费者带来最佳的口感和品质。 除了产品的介绍,发布会上还重点强调了蜜乐雪的品牌理念。品牌方表示,蜜乐雪将始终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消费体验,追求味觉、视觉、嗅觉的全方位愉悦体验。同时,蜜乐雪还将倡导诚信经营,强化质量管控,确保每一杯茶饮都符合最高标准。 此次发布会还公布了蜜乐雪的未来发展规划。品牌方表示,将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将不断优化产品供应链和运营团队,打造更加高效、专业的茶饮品牌。此外,蜜乐雪还将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和渠道,拓展品牌的发展空间。 发布会上,与会嘉宾和媒体朋友们纷纷对蜜乐雪品牌表示赞赏和期待。他们认为,蜜乐雪以其独特的品牌理念和产品实力,有望在茶饮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新领军者。 随着发布会的圆满落幕,蜜乐雪茶饮品牌正式扬帆起航,开启了一段全新的茶饮之旅。我们期待着蜜乐雪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不断创新和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茶饮产品和消费体验。相关推荐: 春末养生,A.O.史密斯AI-LiNK冷热即饮净水机与您共筑健康防线  有着150年深厚底蕴、创新不止A.O.史密斯率先推出了创新性的”橱下冷热即饮净水机”,将净化与加热功能融为一体。   春末时节,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然而,正是这春夏交替之际,人体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需格外注重养生之道。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其独特的智慧与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春末之时,气候渐热,阳气渐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加快。此时,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适当调整饮食起居,以顺应时令变化。饮食方面,应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同时,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长内火,损伤阳气。   除了饮食调理,中医还注重运动养生。春末时节,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舒展筋骨,畅通气血。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耗伤阳气。   此外,中医养生还强调情志调养。春末之时,气温变化较大,易使人心烦意乱,情绪波动。因此,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在这个养生过程中,水作用不可忽视。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净水机通过物理、化学等多种方式,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重金属、细菌等有害物质,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在春末时节,多喝水有助于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养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优质的净水机能改善家庭用水的品质,守护家人健康。在烹饪、洗漱等方面,使用经过净化的水,不仅能提高生活品质,还能减少皮肤、呼吸道等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有小孩和老人的家庭来说,使用净水机更能保障他们的健康。   A.O.史密斯AI-LiNK冷热即饮净水机只需一键就可以输出98℃、90℃、80℃、45℃*及常温五种温度的净水,随取随用,方便至极。   不仅如此,这款净水机配备了专利的MAX4.0高精度反渗透过滤系统*,能达到0.0001微米级深层净化,高效过滤自来水中的细菌、病毒、抗生素和重金属等*,避免自来水长时间运输和二次供水等问题造成的污染风险,日常饮水、烹饪煲汤、清洗果蔬都更加安全健康。而且,它的专利反渗透滤芯寿命长达3年,省去了后续繁琐的维护保养过程,充分做到了高效且长效。   有了”橱下冷热即饮净水机”,在烹饪、饮水、洗漱等方面无需等待,煲汤羹可以直接用热开水炖煮;浸泡食材可以直接加入常温净水。2种流量*随心切换,无需再反复等水烧开、等水放凉,健康又便捷,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如今,这款净水机已接入A.O.史密斯创新研发的AI-LiNK高端智慧互联系统,能够智能监测实际用水量,并精准计算优化滤芯更换周期,突破传统定时滤芯逻辑,用水量少的家庭可智能延长换芯周期。   同时,还可以在移动智能端AI家智控app上进行一键加热、保温设定,更可实时监测水质状态,精准显示原水及净水TDS值,水质一目了然,饮水安全心中有”数”,饮水更安心。   不仅如此,这款净水机还能够通过AI-LiNK实现净水直通*洗碗机和蒸烤箱,实现净水洗碗、净水蒸烤、自动补水等一系列互联功能,达到全厨净水,饮、食都更加安全、健康。…

    其他 July 2, 2024
  • 仁会生物菲塑美®上市一周年:医学形体管理市场发展如何?

    2024年7月25日,“菲塑绽放一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举行。美观君来到现场,详细了解中国医美形体管理市场发展情况。 为什么医学形体管理市场是蓝海? 中国市场现状简析 中国医美行业发展至今,也进入到了激烈竞争阶段。但是,当前竞争的重点,是围绕“面部抗衰”展开。以小红书数据作为参考,有216万+篇笔记是以“抗衰”为关键词(数据采集时间为2024年7月25日,下同)。 实际上,过去三年中国“轻医美”风口就来源于面部抗衰需求的爆发。仿佛一夜之间,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对面部抗衰都展现出强烈需求,促进了轻医美行业的高速发展。例如,医美机构只要引进知名的抗衰产品或设备,就有源源不断的新客。这种相对较低的门槛,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让聚焦面部抗衰的医美产品和轻医美机构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时至今日,面部抗衰市场供大于求,让医美供应链和医美机构相关业务的获客成本高企、留客难度大增,随之就出现了越发严重的降价行为。一些三年前客单价能上万元的项目,如今客单价甚至跌破千元。当利润消失后,竞争变得不良性、经营变得不规范、交付变得不到位,医美需求者的整体满意度冲高后转头向下,轻医美风口结束,行业进入停滞阶段。 如何突破当前困境?  需要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需要市场洞察和需求创新。 菲塑美®贝那鲁肽注射液目前是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GLP-1类药物 什么医学形体管理? 医学形体管理,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其主要需求包括:(1)减重;(2)减脂;(3)增肌;(4)紧致;(5)体态。 依然以小红书数据作为参考,“减重”有192万+篇笔记、“减肥”有3111万+篇笔记、“减脂”有3320万+篇笔记,数量远超“抗衰”。 形体问题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例如,作息、饮食、环境、职场等。交织且综合的因素,不仅决定了形体管理需求的巨大与持久,而且决定了医学形体管理的复杂与困难。正是因为这种复杂与困难,又决定了开展医学形体管理的门槛,其中既有产品研发的门槛,也有临床治疗的门槛。而门槛,则是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谁在满足形体管理需求?  当前,形体管理需求在服务业里主要由健身房、瑜伽馆、生活美容院等满足。这里就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医美机构不是形体管理的主要参与者? 其实答案如上所述,医美机构之前一直在享受轮廓改善、面部抗衰的市场红利期,暂时没意识到形体管理市场潜力或者来不及实施形体管理业务 —— 这样也就刚好留出了中国医美的巨大蓝海市场。 正如菲塑美®周年盛典上,西南证券杨天笑的分析:中国GLP-1RA用于肥胖、减重远期市场规模预计约910.3亿元。 菲塑美®如何推动医学形体管理市场发展? 产品创新  菲塑美®贝那鲁肽适用于两类情况:第一类是BMI≥28kg/㎡;第二类是BMI≥24kg/㎡且伴随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体重指数(BMI)的公式为BMI =体重(kg)/身高²(m²),一个身高1.7米的人,如果体重达到70公斤,就可能适合使用菲塑美®。 医学形体管理要发展,离不开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我们以医学面部美容与医学形体管理做一个对应关系:肉毒素↔菲塑美®、超玛吉↔酷塑/塑可秀、功效护肤品↔益生菌/抗糖丸。 不难推测,随着医学形体管理相关供应链的成熟,随着医美机构对于医学形体管理业务的熟练,医学形体管理市场必将迎来巨大增长。 7月25日上午,几十位医美机构负责人或医生分批前往仁会生物工厂参访,近距离了解菲塑美®的历史与品质。这种眼见为实的体验,也呼应了下午周年庆典上仁会生物医学部高级总监张琳的分享:菲塑美®药物结构、给药方式、减重原理、适应症、反弹少、减肌少、不抑郁、生殖安全等优势。 服务推进 好产品也必须通过可靠的服务,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仁会生物数字化用户运营总监易然详细阐述了菲塑美®售后服务,例如患者教育、临床培训、经营支持等。其中,“护航计划”旨在促进患者用药安全,并支持医疗机构顺利实施治疗方案。 慧桥医美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刘洋分享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来运营好医学形体管理。 在圆桌论坛环节,医美媒体《医与美前沿》创始人郝格,在站博士后、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博士、赵博士诊所、赵博士学术中心创始人赵晓华,澳玛星光国际医疗连锁三里屯中心负责人魏璐,上药康德乐医美业务总部助理总经理王孝刚,仁会生物总经理左亚军,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疗业务部主任、内分泌科主任王奇金,一起探讨菲塑美®对市场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菲塑美®来优化医美服务,同时应对行业挑战、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总结 中国医学形体管理市场方兴未艾,还有很大潜力。仁会生物菲塑美®贝那鲁肽在中国医美市场落地的第一年,是好的开始,也是成功的一半。 正如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左亚军寄语:“仁会生物将创新作为发展基石,在药物发现、CMC等方面构建了多个核心技术平台,基因工程串联技术全球领先。菲塑美®的问世,展现了仁会生物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实力,填补了国内减重治疗的新药空白。我们也将基于菲塑美®,持续在医学形体管理市场深耕。” 相关推荐: 唇裂鼻余文林:二期修复没有取骨,后面鼻子还是塌了? 唇裂鼻畸形修复专家余文林博士告诉我们,最近他接诊了这样一位唇裂患者朋友,患者朋友已经做过一次唇裂鼻畸形的二期矫正手术了。 他在检查的时候, 医生觉得他的鼻软骨量是充足的,就没有另外取肋软骨给他进行骨量的补充,修复以后,起初两年效果是不错的,鼻子立挺,左右基本对称,但是过了两年,患侧的鼻翼还是出现了挛缩,再度出现两侧外观不对称的情况,所以他找到唇裂鼻专家余文林博士希望进行再一次的修复,这一次他希望能采用肋软骨修复的方案。     对于唇裂鼻畸形修复,是不是一定要采用移植骨的方案? 唇裂鼻畸形修复专家余文林博士解释,无论是肋软骨还是耳软骨,或是采用中隔软骨,都是为了加强鼻基底的支撑能力,恢复鼻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是否需要移植骨,其实是根据患者朋友本人的条件来判断的: 第一个方面,就是患者朋友唇裂软骨不对称的程度; 第二个方面,就是既往手术的经历,手术次数越多,里面的疤痕挛缩程度越严重。这种情况需要延长鼻尖,再将鼻尖抬高,光靠患者朋友本身的软骨量是不够的; 另外,患者本身的软骨条件也是一个决定因素。     一般来讲,唇裂患者朋友两边的鼻翼软骨,它的长度宽度力量都是有差别的,虽然先前有文献报道两者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余文林修复团队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唇裂患者朋友两侧的鼻翼软骨,形状、宽度、长度都存在一定差异,两边的力量也不是对等的,其中的差别程度,跟唇裂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余文林博士表示。 对于一些轻度唇裂,软骨量比较充沛,黏膜和皮肤都比较丰富的,这种情况下的确不需要另外移植软骨,通过局部皮肤黏膜的调整和软骨的塑形缝合,就可以矫正鼻畸形。术后配合佩戴鼻撑,维持塑形。不过从临床经验上看,这类患者朋友是非常少见的。     绝大部分的唇裂患者朋友,唇裂侧的黏膜比较紧,软骨先天发育不良,经过充分的松解以后,即使软骨复位了,后期还是容易再发生挛缩的,因为肌肉是有记忆性的,它会往术前的肌肉状态靠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鼻子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才能抵抗组织恢复过程中的牵拉收缩改变,这个时候肋软骨就是首选。     余文林修复团队修复过的案例中,大概有1/3的到1/2的患者朋友,是已经进行过二期修复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需要再次进行修复? 唇裂鼻专家余文林博士解释,很多情况下是取了耳软骨,单纯地把患侧的鼻翼垫起来,没有对鼻孔形状,鼻中隔的偏缺进行针对性矫正,也就是说病理基础没有纠正过来,只是做一下表面文章,后面再次发生挛缩几乎是必然的事,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另外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取了肋软骨进行修复,但医生是按照美容鼻的做法去做,没有纠正中隔的偏曲,松解外侧角,完全靠肋软骨支架的堆积,把鼻尖形态做出来,却没有解决腔内力量差异,这种情况下远期也会发生再度的偏移。     余文林博士,余文林修复团队带头人,国内著名整形外科医生、唇鼻耳整形医学修复专家,先后获得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学位,曾就职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整形外科(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现任医学美容中心院长。 余文林博士从事整形美容及修复重建外科工作23余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迄今打造成功经典案例数万例。 在唇鼻耳畸形修复方面,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优秀整形技术的双倍实力,技术精细、精湛、精致,追求细节自然美,其修复的唇鼻耳自然和谐,美观持久,被求美者所广泛赞誉。 PS: 【如想咨询任何关于耳部修复或唇裂鼻畸形修复问题的,可上微博(唇裂鼻修复余文林博士/余文林健康科普)私信】相关推荐: 人形机器人大热,优必选、傅利叶智能的春天还有多远?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进入2024年以来,机器人领域仍然十分热闹。前脚,斯坦福大学华人团队开源的既会做家务、又会煎蛋煮饭的MobileALOHA机器人,在全网刷屏,让不少人直呼“机器人养老有望”;后脚,马斯克就发了一段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折衣服的炫技视频,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中,在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热潮的带动下,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各种动作都快了起来。不管是政策端、学术端,还是产业端,都发生了不少变化。 一个被加速催化的风口赛道 2023年5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突然抛出一个大胆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简单来说,就是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比如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具身智能并非什么新概念,而是一个早在1950年,就已经诞生的概念。 最近一两年随着AI技术的突破,以及关键零部件性价比的逐渐提升,情况有所改变,学术界关于“具身智能”相关的学术论文持续涌现,相关政策的出台,都让人形机器人在市场上的热度明显飙升。 在政策端,主要国家及地区都把机器人产业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2023年10月,工信部等部委一连抛出多份重磅文件,并给出了官方发展目标: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而在产业端,不管是谷歌、特斯拉、英伟达、阿里、小米,还是机器人创业公司,高校里的技术团队,甚至产业链企业,都在积极跟进相关产品和技术布局。比如英伟达发布了多模态具身智能系统NvidiaVIMA,微软在探索如何将ChatGPT扩展到机器人领域,OpenAI投资了挪威人形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阿里千问大模型在实验接入工业机器人…… 谷歌是更为显眼的存在。依托旗下两大AI研究机构——谷歌大脑和DeepMind,谷歌在具身智能上拥有众多技术路线,且各路线间有着技术延续性。比如,谷歌不仅推出了可以解决和适应多种任务的机器人AI智能体“RoboCat”,以及基于RT-2的机器人。 资本层面,行业投融资消息频现,产业融资动作频频。2023年年初,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离职创业,成立智元机器人,一度被资本追着“喂饭”,成功创下一年6轮融资的奇迹。 银河通用、宇树科技、加速进化等大批人形机器人公司,也都在这一年获得融资。不难看出,人形机器人这个赛道,正在被各方因素催化。 优必选重注物流、教育 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去年行业大火之际上市,可以说是精准地踩到了时代的风口。果然,上市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股价便接连创下新高,其在业界的名气更是如日中天。但作为一家深耕行业十多年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直到2023年优必选依旧没有盈利。财报显示,2023年优必选净亏损为12.65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8.17亿元,而202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9.87亿元、7.82亿元。 从其业务构成来看,教育与物流是其业务构成的核心重点。财报显示,2023年教育板块以及其他产业定制板块的营收贡献有所下降,尤其是教育板块,营收占比已由2022年的51.2%降至2023年的32.9%;物流板块以及消费板块的营收占比则不断提升,分别由2022年的26.1%、13.1%提升,至2023年的36.9%、24%。从数据来看,优必选选择这两个方向进行押注,有其行业的必然性。 首先,教育行业、物流行业前景广阔,作为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切入点,可以加速人形机器人走向商用。说到底还是因为人形机器人行业,重研发、高投入,商业应用落地难,只要先面向这种需求较为显著的市场打造产品,才能够起到“屯兵、屯粮”的效果,为长期发展做铺垫。 以教育行业来说,无论是大学研究机构还是国家科研院所,都需要借助最新的技术手段,来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可以结合研制交互、教学、竞赛等教育机器人产品及编程系统,分类建设机器人服务平台。院校可以通过组织院校大赛,培育创新模式的机器人服务形态,加速产学研转化…… 无独有偶,智能物流机器人对于物流行业也是刚需,尤其是如今的智能仓,大多都有大量的物流机器人使用。而智能物流机器人业务,主要面向新能源车厂、3C电子设备工厂、电池产线等,提供导向机器人AGV、自主移动机器人ARM、无人物流车等产品,应用前景相对明确。 其次,优必选深耕人形机器人行业多年,是业内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能力的技术公司,这使其在相关领域具备相当扎实的核心竞争力。优必选自2013年创立以来,就开始深耕人形机器人行业,历年财报显示,优必选每年基本都将50%以上的营收投入研发,这使其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技术积淀十分深厚,这对其拓展应用领域十分有帮助。根据财报,2023年在物流及消费赛道上,优必选分别取得47.9%、91.5%的营收增长,进一步印证了其实力。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傅利叶智能押注康复医疗 与优必选不同,傅利叶智能自2015年创立以来,就致力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服务于医院、社区和患者家庭,为三级康复网络建设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2019年傅利叶智能,开始启动通用人形机器人项目,逐渐从康复医疗走向通用机器人领域。从傅利叶智能目前的发展来看,康复医疗这个赛道大有可为。 首先,从市场规模前景以及供需缺口来看,该行业正处于快速爆发的一个节点,行业本身对康复应用的需求非常旺盛。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人群主要有残疾群体、老年群体、慢病患者群体等。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演进,在康复医疗观念普及、政策利好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康复行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现阶段国内康复器械的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当前智能化程度较低,占比仅为1%—2%,但增速很快,未来智能康复机器人市场占比,将提升至10%以上,仅在医院场景即可达百亿规模。此外,从个人康复辅具市场来看,美国每年人均支出约合400元人民币,照此推算中国未来这一市场也将达千亿级,智能康复机器人会占很大比重。…

    其他 July 26, 2024
  • 华美顾客说/保定华美整形美容医院拍了拍你!

    来听听顾客朋友们怎么说的! 顾客的好评就是我们源源不断进步的动力! “态度很好,态度温和” “小姐姐超温柔服务也很nice”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长得好看,活得灿烂。好医生,在华美。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呦!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项目或想了解自己适合哪种整形方式,可直接来我院面诊咨询,我们会为您一一解答。   保定华美整形美容医院——华美整形医院院长团队,匠心华美铸就医魂。在院注册专业整形医生14人,注册护士20余人,以保定专业的麻醉团队为辅助,全程精益求精,苛求严谨。以顾客的变美需求为宗旨,结合专业美学知识,将“美”和“科学”合二为一。每位专业的整形医护人员,都需经过百炼成钢才能成为华美医生,让您安心变美。美丽一身,一生美丽!   相关推荐: 韶音OpenRun Pro用实力吊打其他运动耳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运动健身,市场上的运动耳机也越来越多,想选择一款适合跑步的运动耳机,通过网上搜索,“韶音运动耳机”、“运动耳机就选韶音”、“OpenRun Pro基普乔格联名款”……指向韶音的相关信息直接霸屏。相信很多人都一头雾水,心里存在着韶音是啥?真的有这么厉害吗?等诸多疑问。     小编作为一个多次参加北马、上马等赛事的资深越野跑与路跑爱好者,买过多款韶音运动耳机的过来人,简单帮各位解惑一下,韶音是谁,怎么这么厉害,为什么那么多跑步大神都推荐韶音等问题。   首先,韶音是来自咱们中国的品牌,全称Shokz韶音,早期出海,已经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落地销售网络20000余个,凭借硬核的产品力在海外收获赞誉无数,并成为全球领先的运动耳机品牌;   其次,韶音真的很厉害,专注于底层声学技术的原创科技创新,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小巨人企业,并获得了2021年中国专利金奖,全球知识产权布局超过2200余项;   第三,韶音OpenRun Pro运动耳机产品力太过强悍,用实力吊打全部运动耳机。通过对职业运动员与运动爱好者的大量深度调研,韶音敏锐的洞察到用户在运动过程中对耳机的真实需求与对现有耳机功能的不满,围绕“开放聆听”在运动安全保护、音质听感提升、通话降噪清晰、佩戴舒适稳固、超长续航快充、IP55防水防尘六大维度,精准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OpenRun Pro打造为运动耳机领域旗帜性产品。   OpenRun Pro以为用户提供运动安全保护为抓手,明确“运动耳机绝对不可以入耳和降噪,它造成的听觉遮蔽与非注意盲视,听不见周边环境背景音,在户外运动中十分危险!” OpenRun Pro运动耳机,以“开放聆听”为核心设计理念,无需把耳机塞入耳道,在保持双耳畅通的情况下,运动同时欣赏音乐,双耳仍然保持对周围环境背景音的感知,提前预判环境变化,避免因听觉遮蔽与非注意盲视产生的危险,最大程度上确保用户在进行运动时的安全。在安全这一点上,OpenRun Pro为用户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其天生优势可以说是运动耳机的巅峰了。   第四,韶音OpenRun Pro运动耳机凭借强悍的产品力成为众多用户的首选。在音质听感上,韶音OpenRun Pro运动耳机的表现出乎意料的精彩!全新Shokz TurboPitch™低频增强技术,结合CoreCushion低频增强单元,带来强劲的低频输出,更适合播放节奏感强烈的运动音乐。韶音重新设计了OpenRun Pro语音通话模块,为用户提供丝般顺滑的语音通话体验,数字降噪功能双硅麦克风与CVC算法软硬结合,前置麦克风拾取语音,后置麦克风降噪消音,精准识别与优化人声。OpenRun Pro半圈后挂设计在几乎在全部运动类型中都不会出现意外脱落的可能,轻盈坚固的钛合金作为机身骨架,平衡分布耳机仅有的29克重量,包裹亲肤硅胶减少运动过程中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长时间运动佩戴舒适感超高。续航长达10个小时,支持快速充电技术。支持IP55级防水标准,双层网状结构、双重纳米疏水镀层两项设计,对应日常雨水、汗水绰绰有余。 以上OpenRun Pro鲜明的产品特点,造就了用户高感使用体验与口碑爆棚,在京东、天猫等电商评论区,好评率高达97%,线上有真实的用户体验与口碑作为产品支撑,线下有门店现货样机为用户提供佩戴、听音等实际体验,也造就了用户对韶音运动耳机的好感,不仅有跑步大神的推荐,更多的是用户之间口口相传的信任。 所以,这样产品给力、品牌给力、价格给力的韶音霸屏、被跑步大神力推,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相关推荐: 江淮1卡1号服务无畏暴雨提供暖心服务,保障卡友安全出行连日来,我国京津冀地区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持续遭受了罕见的暴雨袭击和洪涝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为更好地保障卡友生命财产安全,江淮1卡京津冀区域所有服务站启动应急响应,全新升级五大服务措施,力求尽己所能为受暴雨影响的卡友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关爱。 自极端降雨发生后,江淮1卡一直持续关注汛情。为了更好地与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帮助广大用户共渡难关。针对当前受灾卡友的实际情况以及需求,江淮1卡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全新升级了五大服务措施,延长了质保,推出维修折扣、暖心救援、优先救援,实行了客户关怀活动。活动推出后,如果卡友因洪涝停运车辆,首保、三包期限均顺期延长;泡水车辆的维修工时费5折;服务商免费外出救援,同时免费提供救援爱心简餐;参与抗灾及受灾车辆不限品牌、优先救援;对集团客户实施上门维保、出行检查等多项增值服务。在为用户全新升级五大服务措施的同时,江淮1卡还专门发出了暴雨温馨提醒,提醒广大卡友减速谨慎驾驶、注意涉水安全、掌握应急技巧,关注雨天出行安全。     此次启动暖心行动驰援京津冀区域卡友只是江淮1卡关爱卡友的冰山一角,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江淮1卡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力量护航卡友出行安全,为他们提供1号服务。卡友们跑运输忙的时候常常是歇人不歇车。高强度运输下,想要确保运输安全,除了要有可靠耐用的运输车外,及时、贴心的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而江淮1卡依托全国1700余家服务站,能够为卡友们提供24小时在线的五星服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卡友有需要,一定会0.5小时响应、2小时内到达。此外,在每月20号服务品牌日江淮1卡还会为用户车辆进行免费检查、保养,保障运输高效安全,说是做卡友运输路上更贴心的保障也不为过。 江淮1卡启动暖心行动驰援京津冀区域卡友,不仅为卡友们解决了燃眉之急,用心守护每一位卡车人,保障了灾区生命线,更充分践行了企业应有的责任,向社会传递了江淮1卡带来的温度。  相关推荐: 你吃对零食了吗?潮小铺休闲零食来把“零食关”你吃对零食了吗?潮小铺休闲零食来把“零食关”!一说到零食,许多家长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零食能让孩子开心,恨的是零食常常影响孩子吃饭。其实,零食作为正餐之外的营养补充,食用需讲究时间、份量与种类。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也需食用合适的零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零食的益处。一站式潮流零食集合店潮小铺休闲零食把握健康化、年轻化、定制化、代餐化的市场趋势,为广大消费者带来种类丰富、营养健康的零食,让男女老少都得吃得香,吃得好。 琳琅满目的零食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扮靓了他们的生活,还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如果人们能够按照健康需求选择零食,并且限时限量地食用,对身体好处多多。比如孩子适合吃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核桃、栗子、花生、瓜子等干果,以及豆干、酸奶、牛奶、牛奶饼干、高纤面包等零食。老人除了吃有益健康的坚果,还可以吃柿饼、大枣、无糖杂粮饼干、海苔等零食,口感不错,也容易消化。 依托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潮小铺休闲零食与300多家有实力的零食厂家达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一线大品牌工厂价直供,价格合理,利润更充足。潮小铺门店的零食种类包括饼干糕点、糖果布丁、豆干香卤、坚果炒货、进口食品、进口红酒等14个类型,数量超过一万种。每周上新,也会根据季节不同而上架不同的零食,从而带给消费者新鲜的购物体验。 潮小铺自建的大型保鲜仓也能保证将新鲜美味快速安全地配送到各地门店。潮小铺休闲零食严格执行高标准质检体系,确保高品质的产品能直达每一位消费者。为了方便消费者选购,潮小铺休闲零食同样把握了全渠道营销的市场趋势,通过线上+线下+直播来吸引流量,提升销量。 比如在线下门店,潮小铺会通过奶茶、水果、简餐、进口红酒、五谷杂粮等差异化产品快速引流。同时,潮小铺全品类零食相互关联,场景消费能量定制,能使人均客单消费提升300%以上。在线上,潮小铺可通过购物平台、社交平台分享种草,还能利用直播卖货,吸引更多消费者。潮小铺还会利用品牌宣传+全渠道销售体系不断提升零食附加值,使单品毛利高于传统同类产品90%。 你吃对零食了吗?潮小铺休闲零食来把“零食关”!此外,潮小铺休闲零食采用工厂直供价格,定价适合国内消费者,而通过大数据预测消费热点,再在各区域店铺定制适销零食,让店铺库存积压风险趋近于零。潮小铺休闲零食的种种举措不但帮助消费者把好了“零食关”,也能更好地推进销售,带动销量。相关推荐: 林顺潮眼科医院:框架眼镜or角膜塑形镜,到底该选哪个?  孩子近视了,不少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眼镜上犯起了难,有人说框架眼镜好,也有人说角膜塑形镜更好。到底应该听谁的?   其实对于孩子配眼镜这件事,主要还是一个合适,孩子适合哪种眼镜就选哪种。与其纠结哪个好,不如先了解下框架眼镜和角膜塑形镜各自的特点吧。   框架眼镜   矫正原理:光线通过光学镜片折射进入眼球后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以矫正视力,从而帮助佩戴者获得清晰的视力。   特点:价格比较经济,佩戴摘取比较方便,也没有佩戴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对角膜无损伤。        角膜塑形镜   矫正原理:角膜塑形镜也就是俗称的OK镜,它是利用逆几何设计,通过睡眠时镜片对角膜重新“塑形”,白天摘下镜片后也能拥有清晰的裸眼视力。   简单来说,角膜塑形镜可以在孩子睡觉时暂时改变角膜的形状,白天无需佩戴任何眼镜也能看清楚。   特点:OK镜的特殊原理可以让边缘的影像也聚焦在视网膜上,可减少眼轴增长的刺激,从而延缓近视发展;白天无需戴镜,生活运动更加便利。   这么看,OK镜既能延缓近视发展,也很方便。那是不是选OK镜就行了呢?   OK镜好归好,但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合适。        OK镜适配人群   1.年龄在8周岁以上40岁以下;   2.近视度数在600度以内;   3.散光度数小于150度;   4.角膜曲率范围在39.00 D-48.00 D之间;   5.眼压正常;   6.没有眼部疾病及其他角膜塑形镜禁忌症;   7.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依从性较好,能够遵医嘱正确清洗镜片和定期复查。   仅供参考,实际以医生评估为准   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0755-83211885提醒,总的来说,如果孩子经过医生检查评估后适合验配OK镜,而且又对延缓近视增长和日常生活便利比较有需求的话,验配OK镜的确是个不错选择。   如果没有特殊需求,追求经济和省事,选择框架眼镜也可以。…

    其他 November 21, 2023
  • 逆风起势,十人九复购,单店月销50万元!这款瑞牧力女性营养品做对了什么?

      受母婴消费主力军迭代、信息交互便捷化等影响,传统的买赠、打折促销等营销手段已逐渐失灵。面对促而不销、效率低下等运营困境,无论是品牌还是渠道门店,均积极探寻第二增长曲线,试图打开增量市场。   而自2024开年以来,国内肽能医学功能营养品品牌瑞牧力旗下,专注口服美容气血细分赛道的大单品“幸从血肽饮”,在精品店、创新门店圈中突然名声大噪,不仅做到10人中近9人高复购,其中还有4人会自发转介绍亲友圈促成再成交,自发地成为幸从血肽饮产品的传播者。 在产品过剩的当下,自带流量的瑞牧力正表现出遒劲生命力和增长势头。或许从它的身上,我们能找到逆势穿越周期的方法论和增长路径。 风口之上:女性营养撬动门店增量,让全家营养简单 众所周知,从母婴行业鼎盛时期2016年的1846万人到2023年902万人,近乎腰斩的新生人口出生率令母婴市场迎来大地震。据斥候研究院数据统计,曾经的30万家母婴店,现已只剩下15.68万家,并且今年母婴门店淘汰率为45%,告别躺赢红利期的传统渠道门店正在加速出清。 面对0-3岁婴幼儿消费的饱和性竞争挑战,深耕存量市场同时拓展增量市场,已成为母婴渠道门店活下去的关键。在此之下,有的母婴渠道门店尝试拓展身高管理、视力管理等服务板块,试图以专业调理打开业绩增量通道。然而事实证明,以专业触达消费者需要以强信任为基础,开发一个新客至少需要跟踪2个月时间,十分耗费时间跟精力,并且学习原本就是反人性的,并不适用所有门店。 与此同时,通过调整品类结构,将消费对象从0-3岁的婴幼儿扩大到全家,重仓布局全家营养,亦是渠道门店进行“自救”的另一大趋势。而这背后的实质是,高速发展的营养品品类已成为母婴渠道门店维持业绩增长的新支柱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婴幼儿营养消费,切入到全家营养消费,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口。   就此,有母婴人表示女性消费正是撬动全家营养增量空间的敲门砖。“男人一直被视为最不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老年人市场、宠物市场虽然增长,但母婴人连自己熟悉的赛道都做不好,跨界就一定能做好?女人跟孩子的生意依旧是最好做的,但可惜的是依旧还有门店未清楚意识到宝妈群体是门店积攒的隐形资源,布局宝妈消费不仅是激活老客,还能真正深度开发每个会员身上的潜在消费价值,为门店带来更多的生意增量。”一位苏州的渠道经销商表示。 正如其所言,近年来“她经济”正不断焕发消费新动能,女性群体已成为了商家的“必争之地”。埃森哲调研显示,年龄在20-60岁的中国女性消费者已近4亿,每年掌控着高达10万亿元的消费支出。 同样,新生代妈妈消费能力强,尤其是美容悦己需求更为明显。在母婴社群中,亦曾有网红门店分享道:花一个小时教育引导入手VD不成,宝妈却仅用了一分钟直接转款成交3998元的玻尿酸饮液。 其次,宝妈既是家庭消费决策者也是使用者。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女性在家庭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换而言之,搞定了宝妈消费,获得了她们的信任,相当于搞定了全家消费,并且宝妈更愿意社交、分享,这些特性则可以为门店在激活老客,挖潜更多消费价值的同时,带来更多的客流。   就此来看,进入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做到单品单月销量便冲破300万,将门店销售单客单次20盒发展成为常态,最高单笔成交单高达180多盒,“幸从血肽饮”成为市场黑马,不仅是抓准了消费群体,站在了风口上,更是对母婴渠道门店以女性营养撬动业绩增量的成功验证。 极致赋能:私域运营锁定增长,让线上生意简单 “还在用固有的思维来经营当下的生意,那么母婴渠道门店将必死无疑!”这是母婴前沿大会舞台上,多个嘉宾曾强调过的观点。近年来,为解决门店自然客流减少问题,母婴人也在新玩法、新思路的迭代上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比如业内高频被提及,号称以最低成本反复触达用户,挖掘用户最大商业价值的“私域”。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自2016年到2022年,线上母婴消费占比已由22.6%提升至34.6%。另2023年,在网购频次上增加的样本人群占50%以上,在月平均花费上增加的占50%,线上消费成扩张趋势。用户在哪儿,流量就在哪儿,由此可见,打造私域流量是渠道门店提升获客能力的一条新道路,亦符合时代需求。 趋势之下,行动者众。但是从市场端来看,真正懂得私域运营的却是很少一部分,做得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也为渠道经销商带来更大的生存挑战。而为渠道商进行极致的私域运营赋能,则是瑞牧力获得市场拥趸的另一大核心原因。 一直以来,瑞牧力始终明晰经销商在深度链接当地渠道,触达更多消费者链路中的重要性。而为了更好地为经销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赋能,瑞牧力持续在全国开展会议,持续向渠道终端强调:未来生意比的是谁跟用户之间的粘性更强,沉淀私域粉丝,打造私域终身资产,才能享受到时间复利。 在认知提升的同时,瑞牧力发挥增值创新特性,扎实做深渠道赋能,内部不仅构建有完善的经销赋能体系,还搭建起极致的专业培训师团队,制定有详细的“三阶段陪跑赋能计划”,旨在打造高玩圈层力量,让品牌与渠道形成双驱力,共赢增长。   在此份计划中,瑞牧力不仅融合线下标准化招商会,“嗨” 式线下启动会,为期30天线上爆单营,瑞励游学项目等多元创新玩法,并会派遣专人实地助力区域经销商,启动针对门店端的体验式产品培训赋能等等活动,通过带教式、跟踪式强反馈等多路径,结合比学赶帮超的荣誉体系,全面陪跑母婴门店落地执行,并且所有的成果都将通过动销实战进行检收。 另外,在以阶梯递进式帮助渠道商提升销售决策、进店谈判等“抗寒”能力的同时,瑞牧力还在货上严格控区控价,为市场提供稳定经营环境。“过去,经销商是资源型生意,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只要关系到位,生意自然就能做起来,但是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市面上喊口号赋能,实际来割韭菜的品牌不少,但真正能让我们守住应得的利润,持续赢得客户口碑的品牌不多,瑞牧力算一个。”一位合作经销商坦言。 极致产品力:好产品自己会说话,让种草复购简单   方向要比努力更重要,综上不难看出,瑞牧力对于品牌定位,并不是打造一款爆品这么简单,而是在为市场提供一个增量新题解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消费为王”的消费市场,以产品力驱动新增长,亦是已成为品牌驶入成长快车道的最佳捷径。而在私域运营中,打爆私域的产品所必须要有的特性,便是极致的产品力。在此点上,瑞牧力一直坚守的五“0”工程和三优规划,为品牌赢得终端市场,将私域赋能方案形成闭环,提供了关键性助攻。 自品牌创立以来,瑞牧力一直坚定极致的产品力既是立身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并始终遵循诺贝尔“肽”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方向,以颠覆性创新技术实现品牌的“三优规划”,即小分子、高纯度、大剂量,真正做到细胞营养靶向补充。   以爆品幸从血肽饮为例,产品紧扣女性消费者最为在意的补气血、美白、抗衰的需求点,配方中不仅添加有血肽、胶原蛋白肽两大专利成分,还添加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谷胱甘肽,以及多种药食同源成分。 在小分子方面,瑞牧力所采用的专利成分血肽,是将动物血中的血红蛋白经过生物酶解技术加工以后,得到的一类具有生物功能性的活性多肽类物质。有实验数据表明,相较于单纯补有机铁,同时补充血肽+葡萄糖酸亚铁,生成红细胞的数量可直接提升72%。 另在高纯度上,幸从血肽饮所添加的中式营养,不仅选用道地药材,更是利用创新萃取技术所提纯的原液精华,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价值。而大剂量,则是遵照特殊膳食临床计量。例如从每支幸从血肽饮产品中,血肽的添加量高达100mg,相对比市面上普通血肽产品10mg的添加量,足足十倍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多数补血益气产品会因口感而被“诟病”,限制了品类产品的成交与复购。为解决口感痛点问题,幸从血肽饮在正式进入市场之前,在品牌坚守的零麸质、 零激素 、零香精、零色素、零防腐剂的五“零”添加理念下,历经上百次调试,最终选用多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提取物进行调和,让口感更加清爽丰富的同时,还能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进一步提升补血效果。足以见,瑞牧力是从消费者角度打造品牌产品,此点也是瑞牧力能持续爆量的又一大核心。   极致的产品力打磨,让本就站在风口上的幸从血肽饮在进入市场后势如破竹,轻松俘获了成分党、配方党妈妈们的肯定,在渠道和消费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回购热潮。“无自用不分享,瑞牧力这款产品我自己也在喝,并深入研究过这款产品的配方,非常吸引并且打动我,而且口感非常好,酸酸甜甜的。”桐庐的创新店主反馈道。 另有门店同样表示:“配方好、口感好、用料足、反馈好,这就是瑞牧力血肽饮一次种草终身拔草的底气,很幸运遇到瑞牧力,激活了老会员,让我们门店业绩进一步增长。” 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这就是耳熟能详的竹子定律。而回顾瑞牧力的品牌成长路又何尝不是一场荆棘下的厚积薄发。在未来,瑞牧力会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始终奔赴终极目标:成为一个年轻的、专业的、健康的、有肽度的全家营养品品牌。

    其他 April 24, 2024
  • 歌尔股份:穿越成长周期,布局二次飞跃

    随着智能时代到来,消费电子市场正处于新一轮产业结构性升级的关键时期,电声企业如何前瞻性布局,给自己装上“智慧引擎”? 4月17日,歌尔股份发布了2022年财报及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根据财报,歌尔2022年实现营收1048.94亿元,同比增长34.10%;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41.22亿元,同比增长19.94%。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2年智能硬件业务占比超过60%,较去年增加了18.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VR虚拟现实、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等产品需求的持续成长。 透过财报可以看出,歌尔对新一代智能硬件的布局正迎来收获期。同时,承接后移动时代电子制造业红利,歌尔将在智能硬件、汽车电子两大创新领域跑出加速度。 一、歌尔的“二次飞跃”: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入口 2022年至2023年初,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通货膨胀、消费不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影响,企业经营面临巨大挑战。 这一背景下,歌尔仍保持了营收正增长,且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相对营收的占比由去年的3.28%降至2.85%,体现出歌尔经营的稳健性。 众所周知,消费电子是典型的以科技和产品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歌尔韧性增长的背后,是其抓住行业未来趋势并及时进行战略转型的高效管理。 歌尔管理团队的市场敏锐度早就得以验证。2012年,歌尔看准智能声学整机的市场前景,开始展开整机配件业务合作,并于2018年正式为苹果公司供应TWS耳机。而随着AirPods千亿市场的打开,歌尔股份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式发展。 如今,随着智能硬件和汽车电子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歌尔走向第二次“飞跃之路”,深化布局新一代智能硬件及汽车电子相关产品。 一方面,歌尔加快布局元宇宙的入口虚拟现实产业,目前其中高端虚拟现实头显出货量占据了全球80%的份额。 这得益于歌尔在智能硬件这一资金+技术密集型业务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资金方面,歌尔是中国电声行业首个营收千亿级企业,且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在技术方面,歌尔在智能硬件领域沉淀了大量技术,在声学、光学、传感器、精密模具和自动化等核心零组件和装备领域,歌尔至今累计申请专利29000余项。同时,歌尔还在高压形势下仍不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2年,歌尔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5.33%达52.3亿元。 凭借资金加技术双重优势,歌尔成为虚拟现实领域头部厂商顺理成章。2022年,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开展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歌尔虚拟现实头戴产品进入了“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公示名单。此外,歌尔“全自动VR智能制造生产线”也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银奖。 随着全球虚拟现实终端的出货量基数逐渐扩大,智能硬件业务将推动歌尔整体业绩持续增长。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R/VR头戴设备出货量约为880万台,其中AR设备消费级品牌首次超过企业级品牌,中国厂商表现亮眼。 另一方面,歌尔还加强了汽车电子领域的布局。今年2月,歌尔推出了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车载AR-HUD的PGU模组产品,其体积更小、分辨率更高、成本更低。加速在汽车智能座舱光学方面的拓展,势必让歌尔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红利的受益者。 可以预见,随着歌尔产业的多层次布局日益完善,其业务的“飞轮”将加速转动。 二、逐浪智能时代:做广阔蓝图里的生态构建者 在全球产业链玩家抢占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已经抢占了先机。 根据IDC数据,2022年全球AR/VR头戴设备出货量880万台,其中中国厂商表现亮眼。在2022年全球XR设备出货量出现下滑的背景下,2022年中国VR/AR设备出货量实现了增长。 这离不开国内虚拟现实产业科学、前瞻的整体规划。早在2016年,我国“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大力推进虚拟现实产业。2022年,《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 放眼未来,IDC也表现出积极的预期:IDC认为2023年中全球VR/AR产品出货量有望达到1010万台,同比增长约14%,预测2023年至2026年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32%。 对于智能硬件行业的增长预期,松果财经认为有两大逻辑支撑: 一来,头部厂商积极投入并成功落地产品,有望给行业注入发展活力。2022年,Meta、索尼、Pico等多个VR头部玩家陆续推出VR头显新品且出货量可观。2023年,苹果首款MR设备更是备受市场关注,而歌尔也在今年发布了基于第一代骁龙AR2平台的新一代轻量级AR智能眼镜参考设计。 二来,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元宇宙发展,为智能硬件带来丰富的应用场景。元宇宙成为现实的最大瓶颈是第三方内容生态,而随着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数字原生内容可以被AI辅助完成创作,元宇宙的内容生态有望逐渐完善,进一步刺激智能硬件市场成长。 智能硬件市场的厂商之争,是“硬件”的比拼,更是“生态”的竞争。基于对新一代智能硬件未来前景的看好,歌尔加速向行业上游拓展,垂直整合产业链,以追求更高效的业务协同。 作为虚拟现实产业链“链主”企业,歌尔在光学、声学、微电子等核心零组件领域有着全面的布局,如今正向微显示、半导体等核心领域进一步拓展。2022年,歌尔发布公告表示,拟向XR专用智能芯片研发商“万有引力”直接增资4000万元,且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的青岛同歌一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拟增资6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歌尔在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地拓展了新业务方向。在3月29日举行的第三届儒商大会上,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表示,当前有两大机遇,一是元宇宙本身,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也将大大促进汽车电子产业增长。而歌尔相关业务正在拓展中,后续将持续推动上述业务的发展。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歌尔加速布局新一代智能硬件和汽车电子,有望更好地承接后移动时代对于电子制造业的需求。 从整体发展来看,歌尔正在围绕着四大精密零组件产品、四个智能硬件整机产品以及汽车电子、触觉等新业务领域,构建更全面的竞争力,实现“多引擎”加速发展。 展望2023年,歌尔势必会以“4+4+N”战略为抓手,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并进一步巩固全产业链生态圈布局,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歌尔将在重研发、拓产业的发展思路下,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下一个十年。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旨在提供活泼、深度的财经商业价值解析,做一个有态度的行业观察者! 相关推荐: 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将正式登陆澳洲,持续助力中国制造业开拓全球市场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拼多多出海又有新进展。据最新消息,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将于3月13日正式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持续推动中国制造业直连澳洲以及全球市场。 去年9月,拼多多正式在北美地区上线跨境电商平台TEMU。自上线至今,TEMU已经实现对国内制造业品类的全覆盖,先后推动服装、数码、家电、箱包、户外、配饰、玩具、文具等上万家制造业企业成功出海。目前,TEMU平台上的女装、小家电等热销产品已经实现单品日销10000件,单店日销超过3万单。 此外,TEMU自上线之后也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截至2023年2月23日,TEMU在 App Store 购物榜、Google Play 购物榜中分别霸榜69天、114天,新增下载量超过4000万,成为中国制造业直连海外消费者的新平台、新渠道。 “为了助力中国制造业一站销全球,在TEMU正式登陆澳洲后,已在北美市场上线的国内制造业产品,也将同步进入澳洲市场。”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筹备澳洲市场期间,拼多多也将继续向国内制造业的品牌商家、中小企业、源头工厂全面开放,并对入驻的商家提供0佣金、0保证金的优惠政策,以及流量支持,资源补贴等一揽子扶持政策。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和商家,拼多多跨境电商将对出海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基础设施服务,包括国内外仓储、跨境物流以及售后服务等,为制造企业打通“全链路”的跨境通道。 除此之外,拼多多跨境电商还将对出海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出海解决方案,包括语言文化、产品标准、知产服务、法律援助、贸易仲裁等,维护中国制造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极其严峻,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成为我国外贸当前的主要矛盾。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在去年正式上线跨境电商业务之后,拼多多就为国内的制造业企业量身定做了“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旨在发挥平台的数字化优势,从产品结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等方面,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助力中国制造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3月16日,“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将走进中国童装之都——湖州织里,并在湖州商务局的指导下,联合湖州市电子商务促进会,德清电子商务协会以及世界500强国企象屿集团共同举办“湖州织里童装出海专场招商会”,为当地的服装企业、商家、工厂提供一体化出海方案,推动“湖州童装”直连全球市场,助力“中国童装之都”迈向“世界童装之都”。 “今年3月份开始,多多出海扶持计划的专项团队将先后深入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等国内100个优质产业带,全面推动制造业企业出海拓市场,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上述负责人表示。相关推荐: 史陶比尔推出EOAT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提供一站式物料搬运解决方案  近日,史陶比尔集团流体连接器事业部推出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EOAT (End-of-Arm-Tooling) 产品线,自此将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自动化物料搬运组合方案及定制化方案。在与FIPA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后,史陶比尔将通过自身遍布全球的技术服务网络,带来适用于所有机器人手臂的末端工具解决方案。   史陶比尔EOAT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解决方案   当前,自动化物料搬运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无此自动化,以工业4.0为核心宗旨的未来制造数据网络便如同空中楼阁,为此史陶比尔正全力积极打造适用于此领域的新产品线。   与FIPA公司紧密合作   在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领域,史陶比尔流体连接器事业部与FIPA公司形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FIPA是一家活跃于国际市场的公司,专注于开发和制造用于机器人夹持和真空吸附组件的高质量产品,并为物料搬运工艺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史陶比尔和FIPA公司紧密合作推出EOAT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产品线   对于史陶比尔而言,FIPA公司灵活的产品体系和其企业理念与史陶比尔模块化产品理念相得益彰,双方希望通过共享专业知识,合力开发面向未来的加工解决方案。   史陶比尔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项目经理Martin Bergmüller表示,FIPA 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史陶比尔流体连接器和FIPA均以高标准的质量和解决方案著称,此次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将整合双方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一个集全球可用、广泛应用经验和卓越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强大产品线。”   一站式提供夹持、吸附、工具快换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史陶比尔在机器人工具快换领域享有盛誉,如今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物料搬运组件和系统, 一站式提供所有功能和技术。我们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直至整个方案完全组装交付。”   ——史陶比尔德国(拜罗伊特)机器人工具快换业务负责人Norbert Ermer 。   在史陶比尔看来,各组件彼此兼容,能够完美对接匹配,通过减少接口问题可以降低风险,避免不同末端工具机械、电气接口不匹配造成的时间浪费,这对于终端用户的设备开发和操作人员来说非常省心。   史陶比尔一站式夹持、吸附和工具快换解决方案   适用于所有机器人和加工应用的解决方案   自动化物料搬运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精准的计划支撑,史陶比尔流体连接器事业部凭借多年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开发经验,可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支持:作为机器人工具快换系统的资深供应商,如今也能提供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公司所有拥有的产品组合和专业知识,即使是最复杂的搬运场景也能完美应对。   从场景架构和应用需求的分析,到系统CAD规划设计及组件交付,史陶比尔流体连接器事业部提供完整的服务流程,还可根据要求交付完整组装的解决方案。   史陶比尔EOAT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提供一站式物料搬运解决方案   “史陶比尔流体连接器事业部以专业的咨询能力和解决方案享誉全球,自然,我们的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团队也将始终贯彻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宗旨。”Norbert Ermer说到。   以灵活性和高品质赋能长期生产力   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解决方案的耐用性越强,其生产寿命和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就越持久,而当下普遍的能源紧张现象更强化了这种影响,从生态和经济角度来看,产品能够长期使用将更符合市场期望。   虽然没有人能完全预知明天和未来会需要哪些机器人应用,但史陶比尔流体连接器以高度灵活的解决方案在此指明未来方向:系统应能随时根据新的应用条件进行调整,例如在加装或改造时,如此一来,产品本身长久耐用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显现。   全球布局本地化业务   史陶比尔在世界各地设有多个子公司,Norbert Ermer对此表示“这使我们能够提供一个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全球网络,对于希望全面落实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方案的团队,或者想要建立全球统一标准的国际公司,我们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史陶比尔在全球市场设立本地化业务单元是实现此类愿景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所有标准化解决方案均可跨国界和大洲执行,但仍须考虑特定国家的准则和标准。   史陶比尔EOAT机器人手臂末端工具解决方案,全球布局本地化业务相关推荐: 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下滑,电池“新势力”能否弯道超车?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上升,近年来整个汽车产业链非常活跃,尤其是在上游动力电池领域。 如今,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新的电池力量也在崛起,包括中国创新航空公司和国轩高科技公司,快速发展的第三力量都喊出了成为世界前三名的目标。 面对2023年,在资本的帮助下,动力电池企业将迎来哪些变化和突破? “第三势力”来势汹汹…

    April 18, 202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