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破发,速腾聚创等不来“长期主义”?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失去了“激光雷达第一股”的头衔,速腾聚创还是选择在港股上了市。

2024年1月5日,速腾聚创以43港元的发行价登陆港股市场。上市之后,公司股价一度破发 ,到收盘时才艰难保住了发行价。

市场对速腾聚创的破发没有多少惊讶,上市的定价可能还是有些太高了。

毕竟对比禾赛在美股的股价和市值表现,43港元的定价,其实并不低,再加上这段时间股市表现本来就很惨,实现打新的热情本来也就不怎么高。

这次速腾聚创新股配售,公开认购倍数是0.58倍,一手中签率是100%,上市第一天,速腾聚创股价一度下探跌超3%,成交额也仅4000万出头,市值也在190亿左右。

如此的估值下,速腾聚创还能释放出多少成长价值?自动驾驶泡沫之后,激光雷达厂商能不能跑出一条产业估值的道路?

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市值比禾赛高,破发的速腾聚创被高估了?

都是做激光雷达,都是瞄准自动驾驶,速腾聚创上市之后自然少不了要拿来跟禾赛比一比。

要知道,禾赛在美股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股价从去年2月份的30.35美元,跌到了现在的8.09美元,市值从308.2亿美元跌到10亿美元左右。

相比禾赛,刚上市的速腾聚创就有191亿港元的市值。按当下汇率换算成美元市值可达24亿美元,是禾赛的2倍。

速腾聚创与禾赛在市值上差别这么大,但财务上的表现,禾赛反而是要更好一些。

从营收上来看,禾赛2022FY营收12亿人民币,速腾聚创是5.3个亿。从盈利上看,禾赛2022FY净亏损3个亿,速腾聚净亏损7个多亿。

对比来看,2020-2023上半年,禾赛科技营收分别为4.16亿元、7.21亿元、12.03亿元以及8.7亿元,速腾聚创则为1.71亿元、3.31亿元、5.30亿元以及3.29亿元。

上市破发,速腾聚创等不来“长期主义”?

 

那么问题来了,是禾赛被低估了?还是速腾聚创被高估了?

考虑到美股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一贯的低估以及去年下半年速腾聚创的增速,速腾聚创在港股的估值上占优也是能够理解的。而且,从公布的交付量来看,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销量增速确实不慢。

去年前三季度,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交付量为10.6万颗,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超过9.3万颗,已经超过了2020年到2022年的交付总量。更惊人的是,仅仅第三季度激光雷达交付就有6万颗。

值得注意的是,禾赛激光雷达的交付量也不低。

禾赛方面,去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交付总量来到了134,380台,同比增长307.9%。

明显,禾赛的销量比速腾聚创的销量还要高出不少。

从业务上来看,速腾聚创的业务收入主要有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及其他三大收入来源,根据招股书来看,这几年营收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是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的增长。

2020 年到2022年,公司激光雷达核心产品分别卖了7200 台、16300 台以及57000 台。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用于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ADAS激光雷达。数据显示,到了2023年上半年,速腾聚创ADAS激光雷达产品占比来到了44.7%。

而禾赛方面,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为114,482台,占比高达85.19%。

同样是车载业务拉动营收成长,同样是ADAS激光雷达迅速增长,在业务上,速腾聚创也越来越“禾赛化”:ADAS激光雷达贡献营收越来越多,公司增长也越来越依赖这一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渗透率上升,大家的产品却卖得越来越便宜,利润也越来越薄。

招股书显示,2020-2023上半年,速腾聚创ADAS的激光雷达的平均销售价格从22500元/台下降到3700元/台,三年时间,售价下降幅度如此之大,甚至相当于当年售价的零头。

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增量不增利”。

速腾聚创的毛利率2022年中报为6.98%,2022FY为-7.41%。到了2023年中报,速腾聚创的毛利率仅有1.94%。2022年,公司净亏损20.89亿,2023年前六个月亏损7.71亿。

禾赛方面,2022年Q9毛利率为44.00%,全年为39.24%,2023年中报,毛利率下降到了33.76%。

禾赛的亏损也很惨,2022年营收比2021年多了3个亿,净利润也亏了3个亿。

至于亏损的原因可能在于,行业打价格战导致产品的单价下去了,而且随着销量的增长,费用上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拿速腾聚创来说,2023年中报显示,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了36.56%,行政开支同比增加80%来到了2.03亿,研发费用增长超过一倍,来到2.46亿。

研发增长无可厚非,关键是行政开支的增长。

上市破发,速腾聚创等不来“长期主义”?

 

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行政开支就来到了2个亿,而2022全年公司的行政费用不过才2.3亿。要知道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才不过38%,而行政开支就增长了80%,可见经营管理上还有不少优化的空间。

行业价格战正酣,销售成本却降不下去,经营亏损同比也在扩大,接下来速腾聚创还能不能扛住压力,可能是接下来估值能不能稳得住的关键。

上市破发,速腾聚创等不来“长期主义”?

 

的确,相比禾赛,速腾聚创的优势在于产品线多元,不仅有ADAS激光雷达,也同样有别的产品线。而禾赛仅靠着AT128这款产品,就交付了超过6万台。

可问题是,既然两家在财务上没有本质的差别,甚至营收利润还有劣势情况下,这点多元优势能撑得起比禾赛多一倍的估值溢价吗?恐怕很难。

更何况,这个行业增长最快的,恰恰是ADAS自动驾驶业务。拿速腾聚创自己来说,2022年这一业务收入占比还仅有17.5%,2023上半年占比就增长到了44.7%。

两家业务上越来越像,财务表现也较为相似,二级市场在估值上可能也会给出相似的价值判断。

所以接下来,如进一步兑现价值成长,用实打实的业绩进一步来“稳”股价和估值,可能才是速腾聚创的高管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被资本裹挟上市,依然要过“量产关”

速腾聚创兑现价值成长最大的底气,是股东列表中的一众车企。

天眼查APP融资历程显示,在上市前的多轮融资中,投资方中不少都是车企,其中不乏吉利、北汽、广汽、比亚迪等车企的身影。

上市破发,速腾聚创等不来“长期主义”?

 

招股书里披露得更直接,股东披露部分中,有吉利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比亚迪、宇通、德赛西威等头部车企以及汽车行业Tier1供应商。

这些投资者,参与了速腾聚创多轮融资,去年7月份融资已经进行到了G轮。一级市场上进行如此多轮次的融资其实并不多见。

这么多轮次的融资可能表明公司想要在一级市场获得资金并不容易。

再一看投资人列表,除了产业基金、车企,也不乏投行,甚至菜鸟网络这样的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说,除了战略投资者之外,这么长的投资者名单中,也不乏财务投资者。

而速腾聚创当初与投资人之间的对赌协议,可能也是为了打消一级融资市场中,财务投资者的顾虑。

这个对赌协议就是,速腾聚创如果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前成功上市,则将可能面临62.12亿元的赎回。

换言之,速腾聚创上市,背后其实也是由资本推动的,由此一来,高估值本身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高估值、高发行价的背后,也意味着财务投资人的变现需求。

接下来公司能不能撑起来这么高的估值,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从招股书来看,未来公司的订单需求是确定的,公司也是有可能兑现的估值中的一部分成长性的。

据招股书中速腾聚创透露,目前公司已经拿下21 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的订单,覆盖62款车型。

只不过,能不能把这部分成长性兑现,还是要看量产能力接不接得住。

21家整车厂,62款车型的订单,拷问的是量产能力。

只不过,工业领域,订单多了未必全是好事。尤其是对于产品线复杂的生产线来说,比获取订单更难的是产能爬坡。

速腾聚创的业务有多元场景,仅仅激光雷达当前就有M、E、R三个平台,以及正在开发的F平台,此外,还有AI感知软件,ADAS解决方案,甚至车路协同的V2X解决方案。

21家车企62款车型,这么多的产品的量产对于聚创来说,意味着要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去进一步扩充生产线,去慢慢地爬坡产能。

还记得特斯拉当年是怎么爬坡产能的吗?那还只是Model3这一款车型

工业领域的生产,产品的SKU多一倍,量产的难度可能就会增加好几倍。

去年8月份,由于新车G6上市交付比较慢,何小鹏就曾公开发文称,交付慢的原因在于供应商速腾聚创并未准备足够多的激光雷达。

相对应的是,速腾聚创车载激光雷达生产主力红花岭工厂产能,3月份为13.8%,到去年10月份才提升到67.1%……

速腾聚创的招股书显示,公司第一大客户为一家2014年成立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是纽交所及港交所上市公司,对应销售额为5892.5万元,收入占比达到17.9%。根据成立以及上市时间节点,该家客户很可能正是小鹏汽车。

第一大客户供应的产能爬坡尚需时日,接下来这么多的客户需求。再加上如此的产能利用率,速腾聚创的产能爬坡之路可能并不是那么好走。

俗话说:“贪大嚼不烂”。

业务线上大而全,到最后就是得去慢慢消化产能。毕竟量产这事儿急不得也慢不得,着急了良品率上不去,摆在面前的只怕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成本地狱。慢了市场风向变了,客户被抢走了也是常有的事。

更何况,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并不是唯一解。

去年10月份极越01已经展示了无激光雷达状态的城市高阶辅助智驾,智驾软件具有优势的小鹏也宣布后续将减少对激光雷达的依赖。

技术层面,即便在卖激光雷达的大疆,已经推出“无激光雷达依赖”的高阶智驾方案。这波ADAS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这波浪潮能持续多久,也还是个未知数。

爬过量产的高峰之后,下一步速腾聚创的价值成长之路该如何走下去,也似乎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相关推荐: 年终创富“好伙伴”,TA们都选江淮1卡恺达42度纯电小卡

米面粮油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资,它的运输和存储也是民生重中之重。王总的粮油公司在运输上十分信赖江淮轻卡,多年来一直在增购8辆江淮轻卡骏铃,让公司的发展迈入新台阶。 来自河北保定的王总经营着粮油公司,主营粮油批发,公司规模较大,有属于自己的品牌。粮油存储要防潮防晒,还要注意通风。常温储存的粮油和低温储存的粮油对温度要求也不一样。王总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市区及周边县市,还有来自全国的业务对接,业务范围大,运输路线广,运输车需求量也就大了起来。从2001年起,王总公司陆续采购了8辆江淮轻卡骏铃,最近,他又采购了一辆骏铃金饭碗。粮油运输要求高,可以说选择骏铃是公司“传统”。 骏铃金饭碗是江淮轻卡燃油1号技术平台下的代表性车型,搭载第九代宽体驾驶室,继承180平台底盘优势,凭借108项焕新,造型吸睛、配置舒心、传动高效、底盘坚实、品质可靠更省油,拥有零担栏板、绿通仓栅、城配厢车、冷链冷藏等各种上装类型,可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个性化、专业化用车需求。骏铃金饭碗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服务于快递物流、商超配送自用、散货运输、搬家等众多行业领域。不仅能够在市区内流转,县乡道路、高速、城郊、城区等场景也不在话下。 江淮轻卡在产品方面的实力毋庸置疑,在服务方面同样广受好评。江淮轻卡多年以来的服务优势和特色,同时结合新产品上市,推出“只换不修”等一系列的服务举措,加上针对其它部件采取的超长保修政策,使得江淮轻卡在服务上持续领先。值得一提的是,江淮轻卡在全国有着1700多家服务网点和大概10个亿的备件储备,确保服务响应及时,以及新车使用过程中用户遇到售后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解决。 另外,骏铃搭载的智铃车联网系统能统一管理公司车辆,车辆的状态、位置等信息都可以实时掌握,运输能实现统一调配,临时运输可以就近用车,车队的运输效率更高。自正式上市后,骏铃金饭碗便受到了广大卡友的喜爱与信赖,成为很多卡友运输致富的金饭碗。以上优势也是王总选择骏铃金饭碗的原因所在。 江淮轻卡骏铃更加针对性地解决王总在粮油物流运输中的实际问题,让车队运营成本更低,让运输效率更高。相关推荐: 海量流量密码解密,阿里健康率先开启下半场?近日,阿里健康动作频频。中报业绩发布后,阿里健康先是老帅重回,再是时隔三年再次公布新的百亿收购案件。 纵观二级市场多数百亿收购案事件,一般市场会给予相对正向的反馈,然而,对于年营收267亿港元、业绩稳扎稳打的阿里健康此次斥百亿巨资收购新业务,市场反响却平平。 事实上,这或许是市场对阿里健康,乃至整个互联网医药电商行业未来的慎重思考。2022年至今,短视频选手迅速进场,价格战已经不能给予低毛利的互联网医药电商平台更多的成长动能了。 对此,阿里健康再现资产注入,或许正是为破局而来。 为何间隔三年,阿里集团再次注资阿里健康? 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在大健康领域战略布局的核心。 回顾过去几年阿里健康的快速成长路径,发现为完善阿里大健康平台的搭建,资产注入和收购是阿里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方式。 具体来看,2016年9月,阿里健康斥资194.5亿元港元收购阿里巴巴旗下在线大药房交易平台天猫医药馆,资产注入完成后,当年其营收同比增长739.43%。 2017年5月,天猫医药平台的“蓝帽子”保健食品在线业务,资产注入完成后,阿里健康营收录得同比增长414.15%。 2018年5月注入阿里旗下天猫医疗器械及保健用、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业务,2019财年其营收增长翻倍。 2020年2月阿里健康以80.75亿港元天猫及天猫国际上销售医疗产品及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此次资产注入完成后,阿里健康难得首次实现正向盈利。 历数阿里健康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这四次资产注入期间,其营收由2016财年的0.57亿港元增长至2023财年的267.63亿港元,增幅达468倍,CAGR超122.3%。每次资产的注入都为阿里健康带来营收规模再次成长,盈利趋势性改善。 正是得益于阿里集团的强大辅助,截至2022财年,阿里健康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电商平台。据国信证券以GMV口径测算,2022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组成的相对市占率中阿里健康占比 50%,京东健康占48%。 目前阿里大健康已初步形成“一体两翼”即以医药电商业务为主,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和数字基建业务为辅的收入布局。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阿里健康总收入达129.6亿元,同比+12.7%。其中,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同比+13.5%,营收占比88%,贡献主要的营收增长动力。医疗健康及数字化服务业务实现收入4.88亿元,同比+16.4%,体量小却是近年来阿里健康重点布局方向。 盈利方面,过去几年得益于阿里集团强大的输血辅助,阿里健康净利润也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每次资产注入都在不断缩小亏幅,改善其盈利能力,尤其是2020年阿里集团第四次资产注入后为阿里健康带来了首次正向盈利。截至2023年9月30日,阿里健康利润达4.45亿元,同比+172.2%。 营收增速放缓、盈利大幅改善的行业现状,似乎透露出互联网医药电商企业的竞争进入新的阶段,即由量转质的过渡阶段。 事实上,与阿里健康趋势相同,过去多年,受电商行业价格战传导下,整个医药电商行业盈利状况都比较差。但趋势上来说,各大医药电商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尤其是2022年至今。 根据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叮咚健康净利润率来看,其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京东健康,2023年上半年财年盈利最好,叮咚健康持续亏损,但亏幅逐年缩小;阿里健康进入正向盈利阶段,但是相比京东健康2023年上半年财年5%的净利润,还是有一定差距。 据此,我们认为,时隔3年,阿里集团再次对阿里健康进行价值百亿的资产注入,除去是为进一步完善阿里健康战略布局外,也意图提升其盈利能力。 这或许也是阿里健康开启高质量经营的其中一步。正好剑指市场前景巨大的医疗健康和数字化服务业务。 一方面,正如,阿里健康公告中所表示,新增营销业务将医药营销服务纳入健康品牌商解决方案闭环,实现“自营收入+平台佣金+营销服务”的多轮驱动模式,也改善了收入增长及盈利前景。 目前由于国内用户线上购药心智尚未养成,而随着消费者线上购药心智逐渐形成,国内药企、药品销售线上化率快速提升,自带庞大流量的医药电商平台自然地将吸引更多高毛利的营销服务、广告等增值业务。因此,此次注入的资产很好地协同了阿里妈妈数字化营销资源与阿里健康的大健康平台,增强平台商家粘性和投放规模的同时,也显著丰厚其盈利能力。所谓一举两得。 公告显示,此次收购完成后,阿里健康将可以收取商家在其医疗健康类目下进行商品推广收取的营销服务费的20%。其中,2022财年及2023财年,上述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2.01亿元、12.02亿元;税后利润分别为8.99亿元、9.00亿元。对比阿里健康2023财年5.34亿人民税后净利润而言,接近阿里健康整体净利润翻一番,不可谓不丰厚。 另一方面,阿里健康方面透露,此次交易后带来的增量利润将用于支持用户增长、提升商家体验与价格力以及阿里健康在医疗领域的其他创新布局。“用户为先”、服务为上新思路下,或许意味着阿里健康或率先进入了互联网医药行业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中。 那么,高质量经营,为何阿里健康会选择新增营销服务业务?追根究底,在于医药数字营销已成为医药企业必然选择。 阿里健康资产注入的背后,透露出医药电商行业哪些新要点? 事实上,随着大数据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医药行业中快速发展,医药电商企业新增数字化营销业务并不新鲜。过去两年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在内的医药电商平台都在火速布局医药数字化领域。2022年9月阿里健康首次对外发布了全域数字化营销模型;过往两年,京东健康也与超过350家药企在数字营销领域达成合作。 而布局的背后,是全球医疗数字化转型大势下,医药数字营销成为医药企业必然选择。 自2017年以来,医保谈判、带量采购等政策影响下,国内医药企业尤其是处方药品类的仿制药企高毛利时代结束,利润增长有限,院外市场成为药企寻求增量的“新阵地”。此时具备规模化降本增效优势的数字营销方式已经成为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 大趋势下,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迅速扩容。动脉网第三方预测显示,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在2025年、2030年有望达到人民币1110亿元、人民币3568亿元,5年CAGR将可达33.9%。 阿里健康,作为可供药企选择的线上数字化营销电商平台之一,巨大的行业阿尔法机会下,此次资产的注入对于阿里健康最直接的利好就是最大化利用其大健康平台优势,将资源兑现成源源不断的收益。 同时,消费者购药心智的转变也助力医药电商平台在医药数字化营销趋势下,进一步展露其平台商业价值,尤其是在OTC与慢性病领域中。 用户线上购药心智正加快形成。医药网资料显示,线上购药渗透率快速提升,其销售占比由2016年的5.80%提升至2022年的29.90%,占比仍在持续扩;其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7.6%,占全国药品市场2.8%,空间仍很大。 同时,2022年网络销售处方药规定正式落地,加速了医药分离,叠加线上诊疗进入医保,用户快速流向线上端购药。其中,规模庞大且长期稳定的慢病药物市场尤为凸显。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慢病管理市场规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十万亿元,6年期间CAGR为11.31%。其中,医药电商慢性处方药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行业,2019-2021年CAGR达142%。 而从下沉市场的进展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来看,医药电商市场还将快速进攻。据《2022年线上用药趋势白皮书》,在下沉市场中,医药电商慢性用药支付金额增速达149%,远高于大城市,且93%的用户在体验过线上购买慢性药物后感到满意。 用户心智的转变以及慢性药潜在巨大盈利空间,一方面,催化了药企对于互联网医药电商营销模式的认可和依赖。《2022年线上用药趋势白皮书》调查显示,基于庞大的流量资源,电商内容与短视频等内容已经成为购药者的新触点渠道,越来越多的药企品牌选择将线上作为慢性类趋势药品首要孵化发布渠道。 以天猫健康为例,截止目前天猫健康已经成为品牌孵化趋势品类,实现持续发展的首选平台之一。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0日,天猫健康在过去三年已孵化了彩色隐形眼镜、血糖用品、医用敷料、艾灸艾草制品等10个规模超50亿的赛道。 因此,对于阿里健康而言,此次收购阿里妈妈医疗健康类目营销审核服务业务正是进一步实现天猫健康品牌孵化、品牌效果营销的价值兑现。 另一方面,也加速包括阿里健康在内的医药电商大平台加快布局为慢病患者、医生和药企搭建服务的新通路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0日,阿里健康通过数字驱动为慢病患者搭建服务新模式,服务的慢病用户人数已近900万,同比增长35%,人均用药时长同比快速攀升;同时,其互联网医院已经建立起在呼吸科、神内、乙肝、肠内营养等17个核心疾病领域的患者管理能力,并与数十家国内外知名药企展开合作。 对于阿里健康而言,巨量流量是其在医药电商平台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其此次收购安排的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医药电商平台在医药数字化营销路上有着先天优势。主要在于在电商B2C、O2O模式下,通过海量的用户流量资源,医药产品非常容易兑现成为销售数据。 从涉及类目范围来看,阿里健康此次收购公告中设涉及的非处方药、处方药、保健以及趋势类等都是线上购药中需求最大、增长强劲的健康类目,也是对平台流量要求颇高的类目。 而流量正是阿里健康相比其他医药平台最大优势。凭借阿里生态圈强大的流量赋能,阿里健康无论是流量入口或是用户数量方面均明显超越其他医药电商平台。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天猫健康平台的年度活跃用户已近3亿。与之相比的京东健康,截至2023年9月30日年度活跃用户数仅为1.75亿。 明显的流量优势,使得阿里健康也成为各大药企重点合作对象。截至2023年9月30日,天猫健康平台服务品类拥有超过6,400万SKUs,服务于超过3.2万商家,人均年度健康品购买频次及消费金额持续攀升。 相比之下京东健康的更多的是采取B2B模式,优势在于强大的医药供应链能力和丰富的医疗服务资源,流量上略逊于阿里健康。 此外,强大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运营能力支撑阿里健康持续探索数字化健康领域的长期价值。阿里健康凭借技术支撑制定“三朵云”战略,尤其是其中“云药房”和“云医院”发挥出巨大协同效应,即云药房持续推进全品类、全场景的医药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整合C端庞大的数据,反 哺B端药店、医药供应商等上游客户,持续提升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能力。 总而言之,依靠庞大的流量赋能以及强大数字运营能力,阿里健康愈发斩获医药企业青睐,成为药企在院外市场探索数字化患者服务的第一选择。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3月30日,阿里健康共建19大‘健康关爱中心’,为患者提供数字化的科普、预防、治疗、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等全链路全场景服务。同时,与超3,000家品牌方展开深度合作,为品牌方在营销、运营、供应链端的赋能,用户体验也持续攀升。 回归正题,透过此次收购事件的背后,阿里健康意在破局。对内,充分利用阿里集团赋予的流量密码,打破盈利成长僵局;对外,激烈的价格战下,依靠巨量流量打造医药数字化营销平台,助力患者、医生和药企三方用户价值需求的全面实现。量、质并重,奋力而行。 总结 医药数字化营销已成大势所趋,阿里健康在阿里生态圈无可比拟的流量赋能下,营销商业价值愈发显现,此次资产注入助力阿里健康完善大健康平台建设的同时,也能充分兑现其巨量流量的商业价值,将打开其盈利想象空间,顺势打造线上购药用户心中“第一心智”。 作者:南鹞 来源:港股研究社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readdaily.cn/other/124310.html

Like (0)
Previous January 9, 2024 12:10 am
Next January 9, 2024 10:57 am

相关推荐

  • 运动生意难挣钱,Keep亏损四年主打“卖货”?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九曲八弯,运动科技公司Keep的上市梦终于落地了。 7月12日,Keep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650”。Keep首发价格 28.92港元/股,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4.77%,市值约为159亿港元。截至7月14日收盘,股价报收29.5港元/股,对应市值155.07亿港元。 作为国内知名的运动健康线上平台,Keep在行业中可谓元老级的存在,但时至今日,其盈利状况却依旧不容乐观,深陷增收不增利、盈利不断下滑的窘境。因此,对于Keep而言,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挽救亏损境遇,成为Keep上市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打造闭环生态 2015年,第一版健身APP Keep诞生,2016年,Keep完成了B轮商业融资,从记录运动到开始提供线上的健身课程,开始商业化尝试。 Keep品牌联合创始人王宁曾说,Keep不是一个运动软件,而是生活品牌方式。据招股书,目前,Keep的业务模式包括线上健身内容、配套运动产品以及智能健身设备,Keep似乎想要打造从线上到线上、从吃到练到穿的全业务的闭环产业。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上,2019年,公司推出第一代Keep智能单车,售价1299元-4999元。Keep的健身产品,涉及到健身场景的方方面面,包括跑步机、智能手环、智能秤,健身装备、运动服饰等。 从创立以来,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一直是Keep的营收主力。但据新版招股书,报告期内,Keep的营收结构略有调整,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占营收比例从57.5%降至51.4%,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占比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从30.5%升至40.4%。 过去三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线上健身也迅速崛起。 有数据显示,按照月活用户以及用户完成锻炼次数计算,在12个月平均拥有3640万的月活用户、并拥有362万的订阅会员的Keep是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与此同时,Keep在健身应用程序及智能健身设备品牌中排名第一,分别拥有30.8%及25.7%的市场份额。 作为我国健身领域的“独角兽”,Keep自成立之初就受到各路实力雄厚的投资者青睐。到2021年年底,Keep共计完成了九轮投资,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腾讯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了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4亿元。 连续亏损四年 盈利增速和市场影响力都在线,但Keep一直没能盈利却是不争的事实。近三年来,虽然Keep的营收一直在增长,但营收增速持续下降,而且收入增加并没有弥补巨额亏损,直到2022年亏损才有所收窄。 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2年,Keep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同2021年相比,Keep在2022的净亏损已经收窄,但仍远高于2019和2020年(机构预估Keep在2019年净亏损约为3.66亿元,毛利率约为41.1%)。 持续的亏损背后,一方面公司营业成本高企;另一方面,公司对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的持续投入。但是,在公司大笔投入之后,公司用户并没有明显提高,用户留存率还存在下滑趋势,未来商业模式能否跑通尚存不确定性。 营业成本高企背后,运动科技公司是一家资产较重的企业。公司持续不断的推出新的品牌运动产品,比如自营的运动手环、瑜伽垫、跑步机等运动器材,这些产品都需要高投入; 同时,Keep致力于打破思路的虚拟体育赛事,也是需要高投入的奖牌制作成本。为此,公司不惜牺牲毛利率来提高用户参与度,2022年毛利率下滑至40.7%。彼时市场传言,Keep靠着卖奖牌赚了5个亿。是不是赚5个亿不清楚,公司在虚拟体育赛事2022年多投入了1.3亿倒是真的,而且伴随着公司整体毛利率的下滑。 彼时市场分析,奖牌能在短期内制造营销热点,带动Keep在社交媒体上的出圈和自身盈利增长,但一家公司只有在主营业上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才算是完整地跑通了商业模式。 商业化仍在路上 确实,商业化进程一直都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目前来看,在线运动市场存在三个盈利路径:一种是依靠优质内容来让用户付费;第二种是广告盈利;第三种是依靠售卖相关品牌产品实现变现,这是被国内大部分在线健身平台所采用的主要模式。 Keep是最早进行线上销售自有品牌运动产品和会员付费探索的平台,两项业务常年对营收的贡献占比高达90%以上。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在于用户的规模,而月活的增长乏力使得Keep在这两项业务备受压力。 究其原因,在于在线运动市场赛道有众多后入局竞争对手“跑马圈地“,无论是咕咚、乐动力,还是运动细分赛道的每日瑜伽、悦跑圈,都已经搭建了成熟的生态,Keep想要顺利突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其盈利模式也造成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业务的持续盈利性也前景堪忧。招股书数据显示,Keep的平均月会员留存率从2021年的71.7%降至2022年的65.3%。 而我们进一步深究,这些会员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付费会员呢?公开资料显示,Keep目前与快看漫画、网易严选、喜马拉雅、唯品会、亚朵酒店、网易云音乐、芒果TV等都开展了联合会员活动。 换言之,不排除有不少用户是通过第三捆绑赠送渠道来开通Keep会员,显然这部分群体粘性大打折扣,一旦会员到期,用户流失也成必然。 另一方面,就是Keep激进的商业化进程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 不少用户抱怨,打开Keep App,首页充斥着各种商业化元素,这直接引发了平台商业化生态的混乱。 正是在这种状况下,Keep对用户的吸引度都可能大打折扣。甚至有网友测试过,在Keep上搜索关键词时,出来的会员付费课程占比高达85%。 毫无疑问,当整个线上健身生态中充斥着大量赚钱效应之时,那么必然导致用户体验的下滑,对于用户的粘性将产生长远的杀伤力。 总的来说,Keep的商业化模式仍有待完善。同时,对于后续市场而言,Keep需要面对的竞争并不少。在健身会员和课程方面,Keep需要面对来自短视频、流媒体终端的竞争,而在智能产品销售方面,诸如手环、体重秤等常见智能设备的竞争已然激烈,诸如苹果、华为、小米等自成生态的产品链并不算少。而在运动品牌方面,Keep同样面临着来自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产品竞争。 看似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但实际上存在较多的替代,Keep能依赖的护城河似乎还是在于品牌建设上,而如何平衡好商业化程度以及用户的良好运动体验,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武汉我主良缘助力“女汉子”魅力蜕变,邂逅理想爱情 谈到脱单困难的部分,27岁的潘小姐与武汉我主良缘红娘老师谈到了与异性相处中的种种不如意,强调自己“女汉子”性格和形象不受异性欢迎。“之前相亲的时候,周边人经常劝我稍稍伪装一下,穿裙子、表现柔弱一点、撒撒娇,说这样更受异性欢迎、对异性更有吸引力,但是我性格上真的做不到。” “在大众普遍认知里,懂得撒娇、示弱的‘小女人’类型是男性择偶的主流喜好,这一婚恋认知也影响了很多女性婚恋交友表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认为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择偶多样性,‘小女人’类型女性实际上只符合一部分男性的择偶喜好。”武汉我主良缘红娘老师指出,脱离单身实际情况和择偶目标群体盲目规劝改变的做法缺乏实际依据,或对单身脱单开展造成反效果。 为提供精准、科学有效的个人婚恋指导,在择偶问题上红娘老师与潘小姐多次进行深层次交流,进一步掌握其择偶诉求和难点。“就比如‘女汉子’形象这件事,真的是性格决定个人形象还是其他因素影响,一对一对话中我进行了确认。”谈话中红娘老师发现,不是潘小姐不想撒娇、示弱,而是她对“小女人”表现有很多顾虑。比如,撒娇说话潘小姐担心被说“装”、一直没化妆的她化妆怕被调侃、示弱怕受到伤害等等,潘小姐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非要“女汉子”,对于“小女人”被人呵护照顾也是羡慕的。 面对细致分析解读,潘小姐慢慢在红娘老师面前卸下伪装,深深触动下她感慨遇到了“懂她的人。” 在潘小姐个人婚恋指导中,情感指导老师介入指导,为潘小姐提供情感和心理指导,从问题根源出发化解潘小姐心结,指导她重获自信,坦荡做自己。在后续服务中,武汉我主良缘为潘小姐制定全方位的形象塑造指导,这个过程中也从内心深处引导潘小姐慢慢认可自己女性化的样子。 通过武汉我主良缘开展约见的时候,潘小姐开始慢慢熟悉精致的外表和温柔的说话语调,和异性相处初期尴尬不适应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缓解,原本不好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被取代,潘小姐的心态也越来越轻松,内在力量增加也为潘小姐脱单添加助力,使得她成功邂逅理想爱情。相关推荐: 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北京医教协会莅临好医生集团开展党建活动党建引领创新,科技赋能医疗。5月22日,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郭乡平及党员干部一行莅临好医生集团考察指导,开展“党建引领–创新医学培训方式”主题活动,调研医学教育培训平台新技术新科技应用。此次到访的领导和嘉宾有: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郭乡平、副主任张碧山、邢丽、贾言萍、郑然、李惠娥及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多名党员干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高瞻博士、好医生集团培训事业部总经理兼全国销售总监孙宁及集团中高层管理人员出席活动。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郭乡平及党员干部一行莅临好医生开展党建活动 好医生集团培训事业部总经理兼全国销售总监孙宁代表好医生集团对郭秘书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多年来对好医生集团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郭秘书长对好医生在继续医学教育和医疗发展创新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并结合参会嘉宾及协会分工情况对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业务模块、优势特点及成功案例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秘书长郭乡平 随后,好医生集团董事长高瞻博士从好医生“助医康民”的初心使命和科技赋能医疗发展等角度简要介绍了好医生的业务模式和发展历程。他表示,好医生23年探索多领域、多维度业务发展的核心是“教其方法,授其工具”,引领医护群体学习方式革新,降低医学教育成本。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好医生一直秉承与时俱进,科技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引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高瞻博士把好医生推行数字化发展的目标概括为两方面:把医生数字化和把患者数字化。他表示,依托好医生多年的行业探索底蕴,丰富的医疗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好医生人锐意进取的科技创新精神,这一宏大愿景的实现并不遥远。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高瞻博士分享观点 好医生自成立以来,就紧跟时代步伐,以科技赋能医疗行业,以技术服务医学教育。好医生集团培训事业部副总经理兼产研总监赵玉玺和好医生集团数字医疗研发部副总经理何燕分别从科技赋能医学继续教育和科技赋能慢病管理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好医生集团多年来以科技孵化产业,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成功案例。在科技赋能继续教育方面,赵玉玺结合继续教育目前的学习方式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后的效果对比,介绍了好医生依托大数据创建基层医生胜任力模型,解析疾病知识点,并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课程资源优化和教学互动场景的创新举措;在科技赋能慢病管理方面,何燕结合好医生主导的“肥西县慢病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了好医生构建“健康大脑”,以科技赋能疾病预测、智能随访、基层区域慢病管理及智慧社区等不同场景的应用和创新。 北京医教协会在好医生开展党建引领-创新医学培训方式主题活动 郭乡平秘书长对好医生科技引领创新的多项探索实践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参考标准,找准人工智能介入继续教育学习场景的切入点和开展培训项目试点等方面给出了专业见解和指导意见。 在与会人员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后,郭秘书长及全体党员干部在高瞻董事长和孙宁总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好医生数字化展厅、多媒体演播室等,就创新医学培训方式,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等开展了党建活动。郭秘书长及党员干部热情参与,踊跃交流,并针对智能学习平台的数据分析,分层分级个性化培训方式的探索,以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精品课规划等问题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董事长高瞻与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党员干部开展党建活动 总经理孙宁为郭乡平秘书长讲解慢病管理数字化案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和组织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北京医学教育协会一直坚持科技创新和开放融合,践行“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和服务会员”的宗旨,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医学教育树立了典范。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好医生将继续坚守“助医康民”的初心,坚定创新谋发展的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响应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在创新培训方式,科技助力医教新发展的号召,不断开拓科技赋能医疗,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局面!相关推荐: 毕义平:国学学者 企业家 多所名校EMBA总裁培训班特聘讲师毕义平老师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根基,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自信,还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他在推动资源整合事业的同时,始终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并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有正知正见民族使命感的人加入资源整合平台,以此带动经济的同时促进文化复兴。       在毕义平老师看来,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生存智慧,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会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毕义平老师在推动资源整合事业的同时,始终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依托。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指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活动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价值,并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依托,毕义平老师成功吸引了一大批有正知正见民族使命感的人加入资源整合平台,他们共同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毕义平老师也积极参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为文化复兴和传承贡献力量。他曾多次组织和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和论坛,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 冬春交替,云南白药口罩面膜让你换季时节不尴尬  寒到极致恰是回暖之时,冬春交替,冬为春序。新年归来,在严寒气息下春意正在酝酿。换季时节,乍暖还寒,既是肌肤敏感的危险期,也是流感高发期,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云南白药口罩+面膜,为健康续航守护力。        图:云南白药口罩   流感高发,云南白药口罩守护健康   经历了三年的新冠大考,越来越多国人意识到口罩在预防呼吸道疾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换季时节出门应佩戴口罩,不要因为自己已经“阳康”就掉以轻心,须知冬春交替时正是流感的高发期,因此用云南白药口罩为自己提供多一道防护屏障,真的很有必要。   云南白药口罩采用立体三层褶皱设计,表层无纺布可以阻隔灰尘有害颗粒,中层熔喷布过滤层可以隔绝非油性颗粒物,里层亲肤无纺布,透气防潮过滤颗粒;三层叠加颗粒物过滤效率≥87.8,细菌过滤效率≥95.7,可以防止病原体、微生物、体液、颗粒物等直接进入呼吸道。        图:云南白药面膜   换季敏感,云南白药面膜密集滋养   季节更替时,温度及湿度的变化,都容易导致肌肤出现敏感不适。肌肤屏障受损怎么办?这一难题就交给云南白药面膜来解决吧。云南白药采之汲面膜,集合双重植物修护力——松茸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焕亮肌肤,灵芝提取物提升肌肤活性,抗衰老安抚舒缓肌肤。   云南白药面膜密集滋养舒缓修护敏感肌肤的同时,其采用的“汲”简配方也不会给肌肤增添额外的负担。云南白药面膜一直坚持8重0添加的高标准,面膜中不含色素、激素、酒精、香精、甲醛、防腐剂、荧光增白剂、农残等易致敏成分;还通过了SGCI测试验证,敏感肌肤也能放心用哦~   换季时节不尴尬,有云南白药口罩和云南白药面膜,身体和肌肤都要一把子健康住!相关推荐: 踔厉奋发拼经济,望城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湘江逶迤南来,在望城留下35公里的绝美岸线。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最新、最大的城区,望城区既有“一江两岸”的秀丽风光,也有一份蓬勃向上的经济活力。…

    July 16, 2023
  • “中国第一慢病医疗平台”冲刺港股IPO,方舟云康如何脱颖而出?

    “中国第一线上慢性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6月10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预计将在香港主板IPO上市。 作为一家2015年成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方舟云康此前分别在2022年11月、2023年6月、2024年2月三次递表。从最初的坚持数智化管理模式,打造“H2H”医疗业务体系,估值14亿美元,到如今港股IPO,方舟云康的主营业务有哪些改变?2021-2023年报告期内业绩表现如何?作为“慢病管理”这一赛道的明星企业,方舟云康的未来又该走向何处? 综合医疗与在线零售并进,方舟云康何以成为国内第一慢性病管理平台? 成立以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云康”)凭借多年来在医疗资源、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医疗供应链、技术基础设施等搭建的核心优势,已经建立起全方位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为患者、医生、医院、制药公司在内的主要参与者提供全面服务。 根据灼识咨询,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主要开展以下三项业务(其中前两项业务通过智能医疗服务平台“方舟健客”提供): 1.综合医疗服务,包括H2H服务,患者及医生通常可于面对面首诊后进行线上复诊,医生可通过H2H服务平台开具电子处方,并委聘合资格第三方快递公司送货上门。作为数字医疗服务的补充,公司亦在广州景泰医院提供线下医疗服务。 2.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公司的产品种类主要包括处方及非处方药,且特别专注于提供广泛的处方药选择,此外也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及配件、保健及营养补充品及其他保健产品。公司亦经营多家线下药店。 3.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利用健客平台上庞大的活跃用户群满足制药公司的定制化内容及营销需求,包括学术社区服务、患者社区服务,以及搜索引擎优化、提供医学调查、分销商数据直连服务等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23年,平台注册用户约为4270万,同比增长16.67%,月平均活跃用户数达840万,平台注册医生数量达212892名,同比增长3.84%。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庞大的熟人医患关系的H2H服务仍然是方舟云康的主要运营特色,多年来持续增长的用户和医生仍然是方舟云康提供健康服务的基本盘。 此次方舟云康有底气冲击港股IPO,一方面是因为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兴起;同时国内慢病服务叠加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公司的发展将提供巨大的市场潜力。 线上零售转型线上管理,方舟云康亏损收窄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0.34%,较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 营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的竞争加剧,目前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开发出了“卖药”这一业务模式相对简单的商业模型。随着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等互联网龙头对线上药品零售的投入,线上零售业务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其中,京东健康2023年营收535.3亿元,净利润41.4亿元,其中自营医药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85.37%。阿里健康2023年营收267.63亿元,净利润5.34亿元,其中自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就达到了87.84%;而2023年,方舟云康的线上零售业务营收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3.5%,这一增速远低于2022年的23.83%。 而方舟云康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很难与京东和阿里竞争,因此正在逐渐由早期的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平台转型为一家线上慢性病管理平台。从2021年至2023年,综合医疗服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0.9%、39.4%、40.4%;在线零售药店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7.5%、56.8%、53.3%;定制化内容及营销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为1.6%、2.7%、3.6%。 并且,方舟云康的转型,是依据慢性病医疗行业本身特性决定的。本身慢性病药品普遍定价较低,而随着近年来医保在慢性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变大,导致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支出由2021年的766.3元降低至2023年的558.9元。但一方面由于价格的降低,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承担得起平价的慢性病药物,方舟云康的付费用户数量2021年的253万增长到了2023年的443万。另一方面,慢性病本身具有单次消费低,治疗周期长特点。方舟云康通过平均90%以上的医生留存率,为患者提供了稳定的医疗服务,最终提高了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和复购率,2023年,H2H服务和线上零售服务的转化率共计达到53.9%,同时复购率达到84.2%,形成了较好的用户黏性。 这种转型使得方舟云康的综合医疗服务营收从2021年的7.19亿增长至2023年的9.83亿,较线上零售业务有着较大的增幅,最终2021至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3.83亿元、-1.97亿元,23年大幅减亏。 线上线下融合,发挥核心优势才是正解 然而,尽管企业在亏损,慢性病医疗这个赛道依旧美好。据《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55岁至64岁、6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和62.3%。并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比例将持续扩大。同时,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慢性病也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 慢性病人数的增加,无疑给慢病管理市场和企业的估值带来了想象空间,据F&S数据显示,2020-2025年,我国慢性病的市场空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4%,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增长至8001亿元。目前,方舟云康经历六轮融资后,估值已达14亿美元。 而此前登陆港股的智云健康,上市前经过十一轮融资,估值高达21.84亿美元。尽管此后经历了一轮长时间的下跌,股价从30.5港元跌至2.37港元,但随着相关政策利好的推出,数字化医疗服务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此前下跌带来的低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2021年,我国提出《“双通道药品”指导意见》、2023年广州市首批“双通道”药品过审,允许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当线下医院无法提供需要的药品时,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线上购买,再由附近药店配送到家。政策的开放让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慢性病相关的服务,将会为企业的业绩层面带去回升。 以连年亏损的智云健康为例,在经过几年的深耕之后,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年度净利润的大幅减亏,并且据最新季度财报,公司已经在2023年Q4实现净利润超千万元,单季度扭亏为盈。这种变化也进一步说明公司早期的投入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逐步兑现。 而对于方舟云康来说,公司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平台上超过15600家的医疗机构和超过212000名的注册医生,其中约58.8%就职于三级医院、约38.4%已取得副主任医生或以上职称。在医疗资源稀缺的当下,这部分医生以及他们和患者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是方舟云康最核心的护城河。而只有将这部分资源与互联网结合,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垂直整合,才能将方舟云康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在整合方面,截至2023年底,目前方舟云康已向超过1400家供应商作出采购,并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第六医院、番禺中心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双通道”外配处方服务。同时,方舟云康还与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云企业签署战略合作,用长期主义的投入描绘数字医疗领域的新蓝图。 未来,随着AI、云计算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公司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转型有望进一步加速。方舟云康此番冲刺港股IPO,能否让投资者重拾对慢病健康行业的关注和热情,时间会给出答案。 来源:港股研究社   相关推荐: 国货美妆进入新纪元之际,毛戈平打好“高端牌”了吗? 当前,国内美妆市场的格局已发生较大变化。 一边是国际品牌的“退场”,据统计,2023年退出中国市场的海外美妆品牌有20多个;一边是国内美妆品牌正在迎来自己的时代。 根据魔镜洞察数据,2024年一季度,国货彩妆、护肤品牌线上销售额上榜TOP99的分别有15、26个。细化来看,在国产护肤品类中,韩束、珀莱雅以超22亿元的线上销售额取得断层领先优势;在国产彩妆品类中,毛戈平以63176.5万元线上销售额领跑,卡姿兰、花西子紧随其后。 而这些品牌占领高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行业的演化趋势。比如,毛戈平领跑背后是国货美妆高端品牌声量的持续放大。魔镜洞察数据显示,毛戈平一季度商品成交均价为214.3元,是上榜的国货彩妆中唯一一个商品均价超过200元的品牌。 高端化战略加持下,毛戈平已启动IPO进程。据悉,其4月8日正式递表港交所,并将于5月14日启动管理层NDR,香港IPO交易规模约2-3亿美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以平价为主导的国产美妆市场中,毛戈平定位高端,无疑具备一定稀缺价值,而若从国际视野来看,毛戈平要在高端舞台上站稳脚跟,还需持续耕耘和沉淀。 撕去平价标签,国内高端美妆市场正在打开 多年发展下来,国产美妆品牌已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一定固有印象,其中,“高性价比”“大牌平替”常被提及。而这也是竞争导向的结果。 具体而言,当前国内美妆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十分激烈。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3年,我国化妆品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化妆品相关企业有156071家。对于这些入局者而言,要想快速打开市场规模,显然需紧跟消费需求针对性布局。 当前新一代消费者对性价比产品的追求,其实就给了相关企业努力动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曾表示,当前“00后”非常注重性价比,善于搜集各种信息,以节省每一笔支出。 基于此,不少国产美妆品牌通过积极落实性价比策略,打开增长空间。以橘朵为例,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其产品均价为50.5元,实现销量额36759.2万元,跻身国货彩妆品牌线上销售排行第五。 不过,平价策略的长期实行,无疑会对企业利润水平造成较大影响。数据显示,国内美妆企业销售净利率普遍低于20%,其中,有过半数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不足10%。与此同时,由于价格路线趋同,中低端市场竞争也在持续加剧,且受限于“大众化妆品”的定位,品牌力难以提升。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已到了转型的关键节点。 目前来看,高端化或是一大发力方向。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国产美妆品牌其实已经积蓄了不少经验和资源,助力其向上进军,应对国际大牌的攻势;另一方面,在性价比需求客观存在的同时,消费者对高端高价产品的接受度也在逐步走高。调研结果显示,65%的消费者表示2023年开始倾向购买价格更高、品质更好的化妆品产品,超8成消费者愿意为化妆品提供的高情绪价值买单。 一个极具前景的细分市场也因此打开。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2-2027年,中国高端美妆品牌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9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2%,增长速度快于大众美妆品牌。 因此,可以看到,近年来,不少国产美妆品牌正在加强相关布局,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本土企业针对海外品牌发起的收购案中,高端品牌占比近7成。而论及国货美妆市场中高端声量较为响亮的品牌,毛戈平是绕不开的存在。 国产美妆品牌的高端之路如何走好? 据招股书,按2022年零售额计算,毛戈平在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排名第八,是唯一的中国公司。而其能走到台前,或得益于其渠道建设、品牌推广方面的差异化。 在渠道建设方面,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各大化妆品品牌将线上渠道作为重要发展阵地。数据显示,2023年,淘宝、抖音、京东三大线上电商平台护肤和彩妆类目总成交额达4248.79亿元,同比增长3.87%。 但与此同时,线下渠道的价值也在持续凸显。原因在于,对于消费者而言,美妆产品的使用感和体验感较强,通过在门店试用,更易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站在高端品牌的视角来看,加码线下门店布局,做好相关服务,也是彰显自身品牌调性、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策略。 因此,区别于其他国产美妆品牌专注线上,毛戈平在重视线上布局的同时,更为侧重线下渠道建设。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毛戈平通过线下销售渠道获得的收入分别为9.66亿元、10.81亿元、16.02亿元,分别占同年整体销售收入的64.6%、60.8%、57.6%。 其中,自营专柜是促进线下销售的关键因素。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毛戈平全国的自营专柜数量为357个;截至2024年4月2日,毛戈平在全国各地的专柜配备超2500名美妆顾问,为我国美妆品牌中最大的专柜服务团队之一。 另外,在品牌推广方面,毛戈平创始人个人IP的打造,也切中了高净值人群的消费特点。当前行业内主流推广方式包括广告植入、明星推荐、博主推荐、医生推荐、线下活动、跨界联名等,其中,有影响力和专业度的博主和医生推荐是高净值人群更能接受的美妆种草方式。 回归到毛戈平身上,其创始人的名气和实力,一定程度上赋能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一些过往案例有所印证。比如,2019年,毛戈平为美妆博主徐老师进行改妆,相关视频仅在微博单一渠道的播放量就接近四千万,点赞过百万。而化妆师毛戈平到美妆品牌毛戈平的演变,也成就了当前美妆界的IP符号。 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在持续推进品牌传播和裂变。比如毛戈平培训学校的建设,利于培养更多名师IP,促进“以妆带品”。 这些举动换来了业绩增长。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毛戈平的营收分别为15.77亿元、18.29亿元、28.8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3%;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1亿元、3.52亿元、6.6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6%。 总体而言,从渠道、宣传等方面发力,毛戈平已经走出一条品牌高端化之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美妆大牌在国内市场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但地位及优势仍然显著。如何坐上更大的牌桌,仍是毛戈平待解的问题。 下一步,能否站上更大的舞台? 目前,我国高端美妆市场已具有较高集中度,数据显示,前五大品牌占据31.5%的市场份额,且均为国际品牌。而深入来看,这些品牌能占据优势,或是研发积累和全球化布局的结果。 其实,从企业发展历程来看,相比国内的新锐势力,欧莱雅等国际大牌发展历史悠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内部也形成了颇为成熟的研发体系。 此外,集团化发展下,借力多元品牌布局,国际大牌能打开更大的业绩规模,所以在研发的绝对投入上能与本土企业拉开较大差距。数据显示,外资品牌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每年研发费用可达到百亿,而本土化妆品企业研发经费基本在亿元左右。 不过,从研发费用率来看,国际美妆品牌和国内美妆品牌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相差无几。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曾指出,国际美妆品牌研发费用率主要集中在1.5%-3.5%;而根据观研天下数据,本土上市化妆品品牌的研发费用率平均为2%-3%,后续随着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这一数值或会持续加大。 实际上,当前消费者对化妆品的品质要求已愈发显著。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的主要关注因素是产品成分(66.7%)、价格(45.8%)、功效(45.3%),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正趋理性。 比如,就成分而言,消费者更加追求健康安全有效,并由此催生出彩妆护肤养肤等产品升级趋势。数据显示,养肤底妆在养肤彩妆市场中规模占比达到94%,相关品牌的产品研发也正在迎合这一趋势。 比如,卡姿兰推出的黑曜底妆系列,添加了高能黑酵母精华复配其他滋养成分。而毛戈平明星产品的热销也反映了市场对养肤彩妆的偏好。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6月的彩妆销售中,毛戈平鱼子酱气垫市场份额占比近3成。据悉,该款产品添加了鲟鱼子精粹,并复配了人参精粹、VE、烟酰胺等成分,护肤功效突出。 当然,高端品牌要打开更大声量,仅靠优质产品并不足够。可以看到,国际美妆企业旗下的高端品牌能够广为人知,与其全球化布局的战略也密切相关。比如,雅诗兰黛、欧莱雅的产品均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借此可以不断突破销售规模的天花板。 而对于国内的高端品牌而言,基于自身技术实力的不断提升,“出海”时刻也已经到来。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化妆品出口额达到了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6.7%。 这一趋势下,毛戈平战略性进军海外市场,无疑利于高端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升级。目前公司也已有相关举措,据悉,其IPO所募资金的15%将用于海外业务扩张。 整体来看,专注研发、加码出海,皆是毛戈平等国内美妆品牌未来持续飞升的关键风场,虽然这些举措均需要漫长周期才能见成效,但从前人经验来看,迈步之后,高端化更具想象。 来源:港股研究社  相关推荐: 接轨国际双眼视光理念 铂林眼科视训系统震撼来袭现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正在逐步提升,对于眼健康的管理需求也愈发增长。除了清晰的视力,大家还需要舒适和持久的双眼视觉体验,对于生长在新时代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一直以来,铂林眼科都在探索“视觉训练”新体系,希望以“健身”的方式强健眼部,抵御视功能问题的发生发展。 铂林眼科是当今国内知名的连锁眼科机构,凭借“风险预测,精准防控”的理念,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方面开创了行业先河。目前,铂林眼科拥有世界一流的诊疗设备体系,并且汇聚了来自知名三甲医院的头部专家、资深视光师等业内大拿,组成以张建华老师为首的高水平视光团队。得益于五维近视管理体系带来的优势,铂林眼科已经获得了大量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的认可,在行业内口碑稳居高位。 铂林眼科视觉训练模式分为2种,其一为铂林眼科线上视觉训练系统,主要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及成人老花防控、防止视疲劳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视觉训练服务。铂林眼科线上视觉训练系统,是铂林眼科数智化与数万病例的结合的先进临床工具,无需亲赴视训室,用户居家使用软件进行视刺激、三级视功能、运动视觉、空间识别、注意力和眼动功能等分项训练,每天在10-15分钟的游戏和娱乐中让眼睛更强健。 另一种为铂林眼科线下视觉训练中心,是指铂林眼科打造的线下专业、规范、标准训练室,每个视训训练中心都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以便应对不同需求。旨在为有重点斜弱视问题或特殊视功能需求的青少年儿童及成人提供1对1的针对性高效训练。 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视功能问题,可进行个性化干预,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给予处方,两种方式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目前,视觉训练与双眼视功能相关理论已经受到了全球眼科专家的广泛认可。专家强调了双眼视功能的重要性,包括立体视、融像灵活性等,以及视觉训练在改善这些功能方面的作用。 未来,铂林眼科将继续完善五维近视管理体系,并继续以“训”的角度出发,开拓视觉训练新思路,为更多有眼健康问题的患者带来希望,为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的眼部保驾护航。相关推荐: 两会湘音|今年湘股董事长代表都在关心这个话题2023年全国两会已闭幕多日,但代表们发声依然萦绕耳边。 在湖南上市公司中,这六位全国人大代表备受媒体关注,分别是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唐岳,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董事长聂鹏举,全国人大代表、湘佳股份董事长喻自文,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等。 他们都代表各自企业所在领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或为产业发声、或心系民生、或关注热点话题。 “张学武建议尽快推动烟花爆竹申遗”, “戴立忠建议加强可诊可治癌症筛查降低疾病负担”, “唐岳:支持长株潭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 研发创新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2023年,湖南提出将长沙打造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推动湖南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多位代表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提出了众多建议。…

    其他 June 13, 2024
  • 赛力斯高质量发展的“锚”: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

    2022年AITO问界系列正式上市,在销量节节攀升的同时,赛力斯用户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升级。4月6日,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在内部信中再次强调了“以软件定义汽车”服务理念。信中强调,为用户服务,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是赛力斯高质量发展的“锚”。汽车行业用户服务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售后维修为主的阶段,到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的阶段,跃迁到如今以软件服务用户的时代。 “软件定义汽车”不仅仅局限于汽车智能化软件,还有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这些“软件”。紧跟用户需求、不断深化服务,赛力斯正在致力于从软件服务向服务3.0时代跃迁,让消费者在选车、试车、购车、保养等全生命周期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在渠道建设方面,赛力斯建立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体系,构建了包含全新服务的流程、服务体验五大标准、愉悦体验之旅在内的三大服务愿景。目前,AITO 问界系列渠道已经覆盖全国超过 200 座城市,体验中心及用户中心扩展到全国各大城市核心商业区,并通过客服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以软件服务用户,以数字化体验贯穿用户用车生命周期的全触点,有效触及最广泛的用户群体。   赛力斯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产品和服务双价值驱动企业发展。一方面坚持做好产品,一方面专注打造与用户的链接,基于用户特殊个性化的体验与感受,为更多用户带来兼具极致智能、极致性能、越级豪华的智慧出行新体验。随着AITO问界M5智驾版的上市,带来更加智能的产品属性、更加贴心的客户服务体验,拥抱用户服务3.0新时代的赛力斯,未来成绩更是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 佛山龙光·君悦龙庭荣膺“安全生产经营奖”   随着气温升高,社区消防安全也被提上日程。龙光集团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近日,佛山市南海区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召开会员大会暨行业表彰大会,佛山龙光·君悦龙庭被授予2022南海区物业管理项目“安全生产经营奖”。   作为佛山知名标杆小区,君悦龙庭持续以“演练”筑防,开展消防、电梯安全等应急预案演练,强化全员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急处置能力;以“行动”护航,开展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管理提升、百日安全等专项行动,筑牢家园安全防线;联动政府部门、社区、小区党支部、邻里中心开展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多措并举,稳稳守护业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2年,佛山君悦龙庭全年“0”安全事故、“0”消防事故,荣获了“2022年度物业服务优秀单位”、“2022年度物业管理治安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业主为小区安防工作点赞,赠送了“倾心服务小区,营造宜居环境”锦旗。   佛山君悦龙庭仅仅是龙光致力于打造安全美好社区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各小区中,龙光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建立起一套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完备体系,覆盖消防、隐患风险排查、安全巡检、门岗管控等各维度各方面,每年还开展“百日安全行动”,与社区、业主联手打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社区安全服务,为超百万业主带来了高品质的安全居住体验。相关推荐: 禾泱泱磨牙棒,帮助宝宝轻松度过萌牙期不适  宝宝在长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痛、肿、痒等不适感。此时,吃磨牙棒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为了帮助宝宝舒适渡过长牙期,禾泱泱经过多次科研对比,最终研发出硬度适中的磨牙棒,质地坚韧、安全不易裂,妈妈们可以放心选择。   硬度适中   磨牙棒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宝宝出牙期的不适,长时间含在口中,如果硬度不够,就很容易被口水泡软,发生断裂现象,起不到磨牙的作用不说,还容易呛到宝宝,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宝妈们应该为宝宝选择硬度适中、结构致密的磨牙棒。   为了给宝宝打造出真正安全的磨牙棒,禾泱泱甄选全球优质产地原料,采用加拿大红春小麦,筋度较高,做出来的磨牙棒质地坚韧、安全不易裂,无碎屑,不卡喉,不伤宝宝牙龈,妈妈们可以放心选择。   无多余添加   婴幼儿时期,小宝宝身体各项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过早摄入盐会对肾脏增加负担,过度摄入糖容易增加蛀牙和肥胖风险,严重时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因此选择一款真正无添加的磨牙棒,才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负担。   一直以来,禾泱泱都很注重宝宝零辅食的安全性,坚持用食物本真的味道,给宝宝以自然健康的美味享受,禾泱泱磨牙棒不添加食用盐、白砂糖、葡萄糖、麦芽糊精、香精、色素等多余添加剂,让宝宝吃得更健康。   高钙高蛋白质   宝宝在生长发育时期,适量补钙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磨牙棒在缓解宝宝长牙期不适的同时,还有一大作用,就是可以给宝宝补充丰富营养。   禾泱泱磨牙棒中特别添加了诱人奶香的新西兰醇净脱脂乳粉,营养健康,舒缓宝宝出牙不适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成长更健康。以禾泱泱牛乳原味磨牙棒为例,平均每100g磨牙棒中富含14g蛋白质,305毫克钙,并搭配310微克维生素B1,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长牙期间,牙床会比较痒,总喜欢咬什么东西,此时还继续吃手就可能咬破皮肤。因此,妈妈们不如趁早给宝宝安排上安全又健康的禾泱泱磨牙棒,既满足了宝宝咬东西的欲望,舒缓了长牙期的不适,还能避免帮助他们补充营养,真正做到一举多得。相关推荐: 叮咚买菜盈利,只“自欺”,不“欺人”叮咚买菜最新财报信息显示,已实现季度盈利,闻讯后盘中股价大涨20%,然而在收盘时股价却最终跌去0.61%。叮咚买菜宣布盈利后的几日股价涨涨跌跌,整体上几乎没有涨幅,资本市场有点被叮咚买菜的突然盈利搞蒙了,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究竟是成了,还是没成,市场已经看不太懂。 叮咚买菜宣布盈利,生鲜前置仓的路通了么? 在每日优鲜倒闭之后,叮咚买菜是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的代表性企业,叮咚买菜是否盈利关乎到前置仓模式是否成立的问题。在2019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超过122亿元后,叮咚买菜终于实现单季度净利润1.158亿元的盈利能力。若每个季度都能保持1.158亿的盈利能力,需要105个季度,差不多26年的时间才能把之前的亏钱总额赚回来。26年后,未来消费市场会是什么样是很难说的。 或许有人会说,1.158亿的利润只是刚开始,未来叮咚买菜可以赚更多的钱。那就需要清楚,叮咚买菜这1.158亿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在电话会议中表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在Non-GAAP标准下,我们的净利率已经从IPO时季度亏损37.2%,大幅进步到盈利1.9%,说明‘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 巅峰时期,叮咚买菜曾一度进驻到37座城市,而从2021年8月开始,叮咚买菜就将重点转向了“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后来陆续关停了滁州、宣城、中山、珠海、天津、唐山、厦门等城市的业务,开始聚焦于深耕一线城市市场,目前叮咚买菜平台上还在正常运营的城市仅剩27座。2022年1月,有叮咚买菜前员工称叮咚买菜的员工数量与巅峰时期相比少了上万人,核心部门最高裁员50%。 显然,叮咚买菜的盈利是业务收缩而来,相当于放弃了规模增长,转而围绕基本盘优化财务结构的方式提升盈利能力。如果从公司经营的财务角度看,叮咚买菜的调整符合公司利益,如果仍持续亏损很有可能步每日优鲜的后尘,但相应的,调整之后的叮咚买菜的增长会大幅降速甚至陷入停滞。零售行业的利润能力是有上限的,如果整体交易规模不能得到提升,即便再怎么做内部成本优化,利润能力也不可能有量级上的改变。也就是说,如果叮咚买菜放弃扩张战略,仅优化现有业务规模,很难把1.158亿的利润做到11.58亿。 从宣布盈利后的股价表现上就能看出,资本市场对叮咚买菜的未来预期有些失望。现在来看,生鲜前置仓这条路,叮咚买菜是走通了还是没走通呢?从单个公司来讲,叮咚买菜赚钱了,那就是商业模式成立,但从整个业态来讲,生鲜前置仓模式对市场没有冲击性,不具备规模性的市场影响力和利润能力,业界对生鲜前置仓的故事已经不感兴趣了。   叮咚买菜的痛苦在于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是生鲜平台,还是生鲜连锁? 事到如今,既然自身都做出了“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战略决策,那叮咚买菜也应该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认知,自己现在的公司定位是生鲜电商平台,还是生鲜连锁。如果是前者,就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提升整体交易额,以销售规模为业绩导向,不断向全国市场扩张。如果是后者,就需要以门店盈利为发展导向,考虑每一个门店的赚钱问题。显然,叮咚买菜已经放弃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野心,甘愿做一家生鲜连锁。 若是认清现实,叮咚买菜就应该做出相匹配的战略调整。在自身定位问题上,与叮咚买菜处境相似的叮当快药,就早已认清自身在医药电商市场的现实境遇。叮咚买菜与叮当快药的模式比较相似,不同的是所处细分市场,一个做生鲜,一个做医药。叮当快药已不纠结是否要成为医药电商平台的问题,而是围绕单店盈利做运营,以连锁店的身份主动去接触各类电商及外卖销售渠道。面对现实,不讲故事,叮咚买菜认清自身的定位了么?   叮咚买菜在亏损中挣扎,仍然相信自己对前置仓这笔帐,算的是对的! 生鲜前置仓模式的逻辑很简单,找一个房租成本更低的位置开店,以手机下单的方式覆盖周边3-5公里范围的生鲜消费市场,为用户提供方便的29分钟送货上门服务,既可以相对节省房租成本,又能解决用户没有时间到店购买的痛点问题。东北证券曾为叮咚买菜算了一笔账,以一间300平米的前置仓为例,假设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完成600-1400左右,那么,前置仓模式的履约成本依然高达10-13元/单,基本超过所有生鲜电商模式。 开店的生意就是算账,单店UE模型这么算没问题,只要都能达到对应数值指标,就能实现单店盈利,但最大的问题就出在很多地区都达不到UE模型的标准。客单价60,日均最低600单,并不是一个在任何地方都能达到的经营指标,所以叮咚买菜才会通过退出一些城市,关闭一些点位的方式来调整利润结构。现在摆在叮咚买菜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调整自己的UE模型控制成本结构,二是围绕现有模型去提升获客能力并降低履约成本。   叮咚买菜获客成本高,新用户使用门槛高,缺少持续的流量导入能力 如果叮咚买菜的成本结构已无法再压缩,可以选择的就只有提升获客能力,同时降低履约成本这条路。这里就需要再回到前面说的叮咚买菜究竟有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定位问题,如果已经放弃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野心,决心做好生鲜连锁这件事,那就应该学习叮当快药的态度,积极去拥抱各大流量平台,放弃只在自有APP上销售的运营策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可以拓展那些消费频次低仅是解决应急生鲜消费需求的客户。 部分城市的叮咚买菜已经入驻了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平台,其实可以进一步也入驻美团外卖,即便与美团买菜有竞争关系,但美团外卖也不会拒绝叮咚买菜,叮当快药与美团药店也有竞争关系,但已全线入驻了美团买药。至于什么数据问题,根本不用在意,美团外卖不缺消费数据,叮咚买菜在美团上的数据也不是其全部的经营数据,一切以单店盈利为经营目标。此外,近期的抖音超市其实也是叮咚买菜的机会,可以考虑主动找抖音合作尝试。   为保证服务质量,自建配送团队没问题,但需要所有订单都自己配送么? 叮咚买菜自建配送团队,提供29分钟送货上门的即时配送服务,从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方面看没问题,有问题是每单需要高达10-13元履约配送成本问题。如果3公里范围内,选择美团配送或其他第三方配送,单均配送成本可以做到7元上下,基本都可以做到30分钟内送达。如果是大单或者超过3公里的远单,可以再用自己的配送能力,提供更优质的点到点的即时配送服务。 即时配送问题是一笔复杂的大帐细帐,接入第三方配送服务,会有一个波段价格明细,1公里以内的订单配送价格可以在5元以下,远距离的大单配送费用也可能会在20元以上。叮咚买菜可以结合自建配送团队的能力,选择复合型的配送方式,再细算一下整体的配送成本,会不会比完全自建配送团队的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自配送不应该成为叮咚买菜的唯一选项,更应该从整体运营角度测算履约成本后考虑优化单店的盈利问题。   送货上门与线下开店没有绝对性的冲突,生鲜连锁就也能提供送货上门! 再进一步推导,如果可以调整配送方式,又可以上线其他即时零售平台,那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能不能调整成仓店一体模式呢?现阶段前置仓模式受限的最大问题就是订单量不够充足,上线其他即时零售平台是通过线上方式来补单,转型仓店一体的门店模式是通过线下方式来补单。如果做仓店一体调整,叮咚买菜需要重新测算两笔账,一笔是线下订单增量,另一笔是门店经营成本。 首先要测试仓店一体模式可以产生多少线下订单,然后再考虑容纳现在2500多SKU数量的门店经营面积需要多大,多出来的店租成本需要产生多少线下订单才可以覆盖掉。另外还需测试每日订单高峰期,店内拣货人员会不会影响进店顾客的购买体验。送货上门与线下开店没有绝对性的冲突,其他生鲜连锁门店也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叮咚买菜可以考虑重新测算单店UE模型后,进行仓店一体的尝试。   放弃前置仓执念,叮咚买菜拓展生鲜门店不香么?又不是没有成功的生鲜连锁 再直接点说,叮咚买菜是不是可以考虑放弃单一的前置仓模式,尝试开拓仓店一体模式,选择两条腿走路。如果已经没有了以前置仓模式做生鲜电商平台的野心,那还有必要一定坚持采用唯一的前置仓模式么?现在叮咚买菜已经证实了前置仓模式是可以盈利的,这是战略意义的成功,至少以后不会有人在质疑前置仓究竟能不能盈利的问题,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只不过现阶段单一的前置仓模式并不适合大多数的二三四线城市。 核心模式不会被质疑,商业根基就稳定了,如果在没盈利之前叮咚买菜就转型,很容易会被外界解读为是前置仓模式的失败,而现在可以用数据说明问题,这个时候再去拓展仓店一体的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就不会受到根本性的质疑。另外,生鲜连锁门店也不是没有成功案例,钱大妈、谊品生鲜等也都在发展,叮咚买菜有完整的生鲜供应链能力,落地生鲜门店并不困难,难的是自己有没有彻底放弃前置仓的执念。   想挖掘供应链价值,但门店数量增长受到限制,供应链的价值也会相应受限 叮咚买菜通过对整个成本结构的控制实现盈利,其中自建供应链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叮咚买菜销售的80%生鲜食材为产地直采,来自全国各地的超过350个直供基地和500家直供供应商。叮咚买菜内部人士曾透露,梁昌霖一直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抓供应链。在此之前他时常强调,生鲜电商的竞争力就好像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规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应链能力,更为深层的是组织能力、财务能力、数据算法能力”。 做过零售行业的人都知道供应链的重要性,尤其是规模化的零售公司,每个单品节省1毛钱,有可能为体系内创造数十万的利润。或许梁昌霖亲自带队建立供应链体系大幅提升了叮咚买菜品控能力,但问题是叮咚买菜是销售为导向的业务,还是供应链为导向的业务?老板带头去深耕供应链,而不是开拓销售规模,是在打造自己的战略纵深呢,还是逃避现实问题?供应链能力固然重要,那谁来为叮咚买菜的业绩攀升去冲锋陷阵呢?   尝试生鲜连锁,意味着可以采用加盟模式增加门店数量,能带来更大交易规模 终端销售规模越大,供应链的价值才会越大,利润能力也会被随之放大。如果只针对供应链能力做优化,而放弃终端门店销售增长的发展目标,就意味着生鲜零售业务有可能陷入停滞,未来或需考虑向生鲜供应链转型。那么是不是可以再换一个角度看,若是叮咚买菜新拓展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仓店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可以成功,未来也可以采用加盟或者联营模式进行扩张,以更低的扩张成本去提升终端销售额,进而充分发挥供应链的优势价值。 钱大妈、锅圈食汇等生鲜和食材连锁门店吸引了不少加盟商,据可查信息显示分别是3000多家和9000多家,虽然有不少加盟店都声称不赚钱,吐槽被隔了韭菜,但不影响这两家公司的扩张。而且锅圈食汇的自有品牌食材产品已经出圈了,进入很多非自有的终端销售渠道。生鲜食材门店加盟还是比较容易推行的,各地都会有加盟意愿的本地经营者,如果叮咚买菜怕加盟商亏损而过意不去,可以选择联营模式,风险共担。   未来押注预制菜?标准化的预制菜产品更是流量生意,叮咚买菜还是没想清楚 对于2023年的业务重点,梁昌霖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透露称,预制菜仍然排在首位,并且强调叮咚买菜的预制菜会是“有迹可循的健康预制菜”,还表示会有“针对儿童和老人的专属预制菜”、“针对健身人群开发控制卡路里的健身餐”。预制菜是今年的热门市场,叮咚买菜推出预制菜合情合理,但是没有想清楚预制菜品类的经营问题。高端预制菜是品牌生意,低端预制菜是流量生意。 预制菜是标准化产品,这就意味着销售渠道非常宽泛,线下门店可以卖,线上电商也可以卖,外卖平台也可以卖,大超市可以卖,小超市也能卖。低端产品走销量的,需要靠流量和渠道取胜,高端产品做利润的,需要靠品牌包装能力取胜。叮咚买菜想做针对特定人群的高端产品,是对自身的用户群体有足够的自信么?用户不会去其他渠道买别家品牌的高端预制菜么?再者,预制菜最多只能调整些许利润空间,如果不扩大门店规模,预制菜对整体销售额的提升不会特别抢眼。   即时零售消费需求已形成,前置仓模式没问题,叮咚买菜的未来还值得期待么? 叮咚买菜的盈利证明了在一二线城市即时零售的消费需求是成立的,前置仓的模式没有问题,但前置仓在低线城市的适配性存在问题。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已经厌倦生鲜品类前置仓模式的故事,所谓的生鲜是高频品类,具备流量属性可以带动其他类目的销售,这种鬼话现在已经没人相信。宣布盈利之后的叮咚买菜股价未能迎来暴涨,目前市值是12亿美元,资本市场对叮咚买菜已经没有更多的期待。 叮咚买菜现在对外不再谈论扩张问题,而是强调供应链、自有品牌、预制菜以及出海等发展方向,但在这个几个方向并没有拿出让业界认可的市场成绩。横向对比,叮咚买菜在这些方面也不具备遥遥领先其他公司的突出优势,可能这几个未来发展方向只有叮咚买菜自己信心十足吧。 如果叮咚买菜能在门店模式优化上取得突破,打造出可以广泛适配二三线城市的新型仓店,再谈论上面这些发展方向或许会更加分。说到底,资本和业界看的都是规模化的终端销售能力,在即时零售的大发展环境下,摆正心态认清自己的定位,重新构建二代仓店的运营体系,优化单店UE模型,叮咚买菜还有一搏的机会,转型生鲜供应链公司应该是最后的选择,现在就放弃终端零售市场实在有些可惜。   文章参考: 《叮咚买菜,“险胜”一局》 《叮咚买菜为什么能够盈利?》

    May 21, 2023
  • 生酮饮食:Fit.Q新春送健康, MCT油好礼大放送

    2023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经历三年疫情,大家深刻地感受到,拥有健康才拥有了一切。 进入后疫情时代,健康管理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重心之一。众所周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近年来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作为减重界的明星方式备受关注。一年之计在于春,呵护身体健康,从春天开始。Fit.Q特推出「新春送健康,好礼大放送」活动。 活动参与方式 新春送健康,好礼大放送 2023.2.10~2.28活动期间 第一步:天猫/淘宝搜索“FITQ海外旗舰店” 第二步:任意购买一件Fit.Q生酮产品 第三步:下单后联系客服,即送价值158元MCT C8油1瓶 是不是很简单? Fit.Q生酮产品 Fit.Q目前有七款生酮产品,它们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生酮产品?别急,这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lZHNd4Mq1KT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中链甘油三酯C8油 生酮加速器 极速“燃”脂 生酮助燃/配方纯净/天然有机 45Kqd4MqLjy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中链甘油三酯C8+C10油 温和生酮 加速“燃”脂 生酮助燃/黄金比例/天然有机 AQOsd44EnkL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中链甘油三酯C8粉(原味) 纯C8,快速生酮 100%来自椰子油 6lBTd4MJwa1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中链甘油三酯C8+C10粉 温和生酮 轻松体重管理 断糖控卡/生酮助燃/膳食纤维 AQOsd44EnkL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中链甘油三酯C8粉(抹茶味) 纯C8,快速生酮 有机抹茶粉,口感更丰富,备受喝茶生酮人士喜爱 UwBvd4MJEHr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生酮美丽胶原蛋白肽粉 助力生酮 越吃越美丽 水嫩弹滑/抗衰冻龄/美颜美体 efJ3d4MJEZl 复制淘口令 去天猫店铺购买 Fit.Q生酮关节支持UC-II®胶原蛋白肽粉 守护关节健康的“六边形”战士 修护一体/强健关节/养护软骨 Fit.Q品牌源自美国,专注生酮健康饮食食品,助力追求品质生活人士调整饮食方式,获取更健康的生活状态,实现“健康饮食,品质生活(Fit Foods•Quality Life)”,延长健康寿命。 这个春天,Fit.Q想与大家一起追求健康生活,健康生酮。此次活动买任意1件即送价值158元 MCT C8 油1瓶,谁能不心动!Fit.Q MCT C8油可是号称“生酮加速器”,可以被肝脏快速代谢成酮体,给身体供给能量,加速身体进入酮症,不用挨饿也能瘦!此外它还具有美国欧盟有机双认证、Star-K 犹太洁食认证,并且考虑到油类食品的保存问题,Fit.Q特意采用玻璃瓶包装,更加安全稳定。 新春送健康 好礼大放送 2023年2月10日-2月28日 来Fit.Q天猫旗舰店 买任1件即送价值158元 MCT C8 油1瓶 活动如此给力,错过没有道理! 手机天猫/淘宝扫一扫购买 联系Fit.Q淘宝客服领取赠品

    February 15, 2023
  • 云太医张吉金主任:查出多囊不要着急吃激素,这样做可自怀!

    很多患者在医院查出多囊后,医生就会开一堆激素药,比如说达英、黄体酮、地屈孕酮等,这些只能让你来‘假月经’,并不能恢复排卵。这次吃月经来了,下个月不吃就不来了,难道你想吃一辈子吗? 其实只要找准排卵障碍的病因,对症配伍中药,就能轻松改善多囊卵巢。通过我们云太医,张吉金主任接诊的一位患者,查出多囊5年了,就是因为主任开的方剂对症,中药没吃完就怀孕了。今天就把这个医案分享出来,希望造福更多妇女朋友。 患者胡女士今年35岁,患有多囊卵巢5年了,刚开始查出来的时候吃了一段时间激素药,还吃过一段时间促排药,效果都不明显。后来听说定坤丹很厉害,前后吃了将一年时间的定坤丹,吃到最后发现也没什么用。无奈下,来云太医看中医。 云太医妇科专家张吉金主任对其进行刻诊:舌苔白腻,舌有齿痕,脉滑数,舌下青筋明显,体态偏胖,大便粘腻,胸闷胀痛,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结合她的病症表现,明白了怎么回事,告诉她“知道你吃那么多药,为什么没用吗?因为不对病根。” 云太医张吉金主任认为,多囊就是卵巢里有一堆小卵泡,但是因为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排不出去,不排卵就没有孕激素,没有孕激素子宫内膜就无法脱落,也就不会来月经。你吃激素药来促进内膜脱落,从而准时来月经,这只是隔靴搔痒,没切中要点。张主任结合患者“舌苔白腻,舌有齿痕,脉滑数”情况,辨证患者体内痰湿重,舌下青筋明显又证明体内兼有瘀血,这就是痰湿引发了瘀血,痰瘀互结堵塞了胞宫,阻碍了卵子的通路,所以排卵困难。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祛湿化痰、活血化瘀同步进行。根据患者体质,张吉金主任为她选择最适合的基础方“苍附导痰汤”,添加了几味破血祛瘀药,最终组方:苍术、香附、陈皮、胆南星、枳壳、法半夏、川芎、桃仁、牛膝、丹参、滑石、茯苓、神曲。 吃了2个月之后,患者反应“月经正常来了,量不是很多,最近放屁比较多,精气神好多了,能感觉到整个状态变好了。后面张主任又在原方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后,嘱咐她可以备孕了,但是药先别停。第一次的时候没动静,第二次成功了,胡女士很激动,简直是不敢相信,调理三个多月,药还没吃完呢,就能顺利怀孕了。 治疗如此顺利,离不开张吉金主任的精准辨证,让患者喝对了中药,把病根消除了,另一方面患者自身按时吃药,锻炼身体,正所谓天助自助者。其中对症配伍的重要性,和中医大夫的辨证思路和临床经验有关,不要看别人吃了什么管用,自己就跟风吃,不对症费钱又费事,找准自己的病根比什么都强,毕竟方向不对,努力全费。如果你也有多囊问题,可以通过我们云太医约诊张吉金主任,为你辨证开方,针对性调理。 我们云太医互联网医院汇集各地名老中医,各个科室齐全,治疗效果显著。搜索云太医,给我们留言,我们将根据你的情况,为你推荐最优质最适合你的名医,为你精准辨证,制定一对一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他 July 9, 2024
  • 鹏华基金开启“学习传统文化 提升投资素养”投教第二站

      5月26日,由深交所基金管理部主办,鹏华基金协办的“走进成份股公司·九芝堂站”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鹏华基金华南渠道、机构伙伴及媒体伙伴等共同参与了本次探访活动。在九芝堂的参观和交流中,与会者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中药文化之美,也深入交流学习了理性的投资理念,提升了投资素养。        今年,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下,鹏华基金在深交所的指导下,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创新开展走入特色ETF成份股公司投教活动。本次走入中药ETF成份股公司一一九芝堂探访活动亦是鹏华基金“基本面投资之美”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鹏华国粹ETF投教走进中药上市公司的第二站,是鹏华基金依托金融机构力量推进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宣扬国粹文化的重要举措。-   鹏华基金一直在努力通过多种创新形式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向广大基民传播基础知识,传递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财观念。鹏华基金品牌管理部总经理于凌波表示,今年以来,鹏华基金投教基地围绕“鹏华 Ashares”指数基金品牌旗下多个细分领域指数产品线,打造了以国防ETF为载体的爱国者投教计划,以酒ETF、中药ETF为载体的鹏华国粹ETF投教生态体系等特色投教内容。作为“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投资素养”的投教载体,鹏华国粹ETF投教生态希望能帮助投资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投资智慧,感悟投资理财之道。   九芝堂董秘韩辰骁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九芝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他介绍,九芝堂前身“劳九芝堂药铺”起源于公元1650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代的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全国布局的大型中医药企业。多年来,九芝堂始终秉承“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企业理念,以中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为核心,逐步探索布局干细胞、中医医疗健康服务、药食同源系列大健康产品等创新业务。此次投资者来到九芝堂参观体验,可以切实感受企业的基本面和中医药传统文化,增强投资者信心。   西南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杜向阳从财报角度分析了中药板块的投资前景,他表示,整个中药板块的估值目前处于中等水平,从财报数据来看,中药板块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端和盈利端呈加速回升的状态,可以借道ETF进行投资。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羽翔认为,中药板块在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和利润较为亮眼,但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面临个股选择及风险把控的难题,选择ETF指数工具可以相对降低投资难度。   活动现场,杜向阳、张羽翔及鹏华基金渠道业务部张茂槐总还围绕“借道中药指数基金参与板块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展开了深度交流。杜向阳表示,目前国家政策非常鼓励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二级市场上中药板块的表现也较为亮眼,对于选股能力一般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适当增加ETF品种的配置。张羽翔表示,指数化投资相比单一个股投资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对于大多数的投资者而言,采用金融化的工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投资的效率。张茂槐表示,ETF产品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最标准化的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同时交易起来非常便利,未来行业要通过更多的投教活动提升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ETF产品的认知度。   此外,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经理陈昱也参与本次深度探访活动,他表示,指数基金具有投资透明、价格低廉、流动性高、分散风险强等优势,是非常好的投资品种。打造一个良好的ETF生态圈,是对投资者、基金管理人、交易所、指数公司等各方有利的事情。深交所一直以来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开展投教工作。开展“走进成份股公司”特色活动,旨在培育成熟理性投资者群体,推广ETF指数化投资理念,更好满足投资者需求。未来,深交所将携手行业各机构持续构建ETF生态圈,让广大投资者通过指数化投资工具分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作为素有“基本面投资专家”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鹏华基金始终对投资者教育高度重视,认为帮助投资者树立成熟理性的投资观念,资本市场才能健康稳健、高质量发展。为此,鹏华基金自2011年起便推出了“投资可以更美的”深度投资探索之旅活动,多年来持续积极探索如何做实做好投资者服务。今年,鹏华基金更是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有趣、特色的投教内容,让投资者更容易“看得懂、记得住”。未来,鹏华基金将继续在投教宣传渠道和内容上双向发力,打造鹏华国粹ETF投教生态体系,助力理性投资市场的培养,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May 30, 2023
  • 4037

    相关推荐: 0591 相关推荐: e6cc相关推荐: 优必选“觉醒”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春天真的来了? 在海外,OpenAI、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出资支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自称“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在实现向工业用户销售量产人形机器人的目标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国内,人形机器人陆续进厂实训,量产步伐显著加快。优必选旗下的Walker S走进比亚迪、蔚来、东风柳汽的汽车智能工厂;智元机器人远征A1也在汽车工厂完成地盘装配、线束整理和外观质检等任务。 毫无疑问,人形机器人离全面商业化越来越近了。不过,竞争格局改变、量产成本高企、智能技术日新月异,这一系列市场变化是优必选不可忽视的近忧和远虑。   喜讯连连,全面商业化近了 经过多年发展,机器人市场渗透率显著提高,诸如扫地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均是其广泛融入我们生活的鲜明例证。然而,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严峻挑战,这主要归咎于安全性、可靠性及高昂成本等核心难题的制约。 优必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Walker S正积极克服这些障碍,并通过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并与多家企业成功签署合作协议,稳步向全面商业化的目标迈进。 2024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实地“培训”的喜讯接二连三。一是,人形机器人Walker S进入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实习”;二是,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署人形机器人应用战略合作协议;三是,优必选与北京与一汽-大众达成合作,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深度应用。 对于优必选来说,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是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适应性的重要检验。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机器人的性能,提升其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稳定性和效率,也预示着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中的加速推进。 对于行业来说,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是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步。随着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中的广泛应用,其性能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优化,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人形机器人进入多家汽车工厂“实习”,离全面商业化更近一步,但优必选仍面临许多挑战。 近忧:股价下滑,营收增速趋缓 众所周知,股价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质疑和担忧,优必选的烦心事正是,犹如坐山车的股价。 去年12月,优必选以90港币/股在港股上市,初期市场表现平淡;今年3月初起,股价显著攀升,股价峰值达328港币/股,市值突破千亿;自7月起股价急转直下,接连暴跌;8月份,股价更是连续下跌,最新市值回落至约373亿港币。 除了股市价格的剧烈波动引人关注外,优必选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的放缓,同样让人担忧。 财报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优必选营收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和10.56亿元,近三年的增速分别为10.40%、23.38%、4.45%,显著放缓。同时,毛利率也在降低,从2022年的39.4%降至31.5%。 优必选营收增速和毛利下滑,主要由于主力业务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收入占比下降,这也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一方面,在经历疫情三年间教育硬件抢购热潮后,市场可能已提前透支了未来一至两年的部分需求,这预示着教育硬件产品领域将面临一段时期的波动与调整。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优必选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风险。 本以为有主营业务作为坚实的后盾,优必选在发展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能走得从容一些。然而,尽管这主营业务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营收支持,但这一基础并非固若金汤,因此并不能确保优必选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远虑:技术优先,成本高企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高歌猛进的优必选,除了近忧还有更深的远虑,那就是面临量产成本高企的产业性难题。 据优必选招股书数据,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2020年至2022年及2023上半年,优必选分别产生研发开支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2.24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57.9%、63.3%、42.5%及85.9%。 与之相对应的是,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底,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210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400多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超50%。 可以理解,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以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这种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其成本负担。 这个问题,优必选也许早就看到了,但这个困局目前难以破解。 一来,人形机器人制造成本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形机器人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机器人,需要更多高精度、高质量的零部件,以及更为复杂的制造工艺,这直接导致了制造成本的上升,成本动辄几十万元。 二来,人形机器人迭代升级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关键技术尚未成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积累,还要不断地迭代来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来,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尚未形成足够的市场规模,这一现状限制了机器人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有效摊薄单位生产成本的能力。据了解,Walker系列仅在2021年售出1台,2022年8台,2023年上半年售出1台,在两年半的时间内仅卖出十台。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充满挑战,这一困境不是局限于优必选,而是整个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研发成本高企、量产难度大的困局将始终困扰着优必选。 一条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尽管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但人形机器人行业方兴未艾,优必选有很大的机会,能摸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在外部,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种行业趋势为优必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娱乐、服务、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037.3亿元人民币。 在内部,优必选作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具备产品、品牌、场景等多方面的优势以及经验。 首先,优必选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壁垒和品牌影响力。其次,优必选在教育、物流多个领域有成功的机器人应用案例,为其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优必选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优必选应深度挖掘并高效利用其独特的核心优势,敏锐捕捉市场涌现的宝贵机遇,开辟一条稳健且可持续的增长道路。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转正”的日子,将是优必选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崭新起点。相关推荐: 折叠屏遇上Galaxy AI,三星新一代Galaxy Z系列开启移动终端新篇章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随着换机周期的普遍延长以及智能手机行业内竞争态势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硬件升级与参数比拼已难以全面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面对这一挑战,行业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方向。 折叠屏技术的兴起,无疑是近年来智能手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之一。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手机的物理形态,将便携性与大屏幕体验巧妙融合,更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布局高端市场、展现技术实力与品牌创新的标志性产物。   与此同时,AI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智能手机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智慧与灵性。从许多方面深刻改变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方式和价值内涵。AI技术的深度融入,更被视为智能手机行业迈向未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 那如果当他俩相加,又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AI打开折叠屏手机的下半场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折叠屏产品销量约1600万台,同比增长达25%。但与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超11.5亿的数据相比,折叠屏产品依旧稚嫩得像个婴儿。 不过,这同样也意味着,对于折叠屏产品来说有着巨大的提升及替代空间。有报告指出,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高端市场的换机热门。96.7%的观望用户表示在下次换机时愿意选择折叠屏手机。 还有机构预计到2027年,折叠屏产品的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再加上根据各个品牌的布局备战情况来看,折叠屏产品的前景依然向好,只是短期内折叠屏依旧面临着如何“做大”的难题。 从用户期望来看,主要集中在软件功能创新方面。有报告显示,超九成用户更期待软件功能的升级,希望操作更加智能便捷化,对于分屏操作灵活性、办公软件兼容以及切屏体验流畅度方面均有更多期待;六成用户期望未来硬件设备方面有所突破,能够研发出体积更小、屏幕更大、具有更多折叠方式的产品。 再结合折叠屏产品来说,想要进入更大市场或许就只有两个方向,一是横向突破,找到更多受众;二是纵向突破,开辟更多应用场景。   “横向突破”可以是明确折叠屏产品的独特卖点,如便携性与大屏体验的结合、多任务处理能力等,并据此细分目标市场。例如,针对商务人士推出高效办公型折叠屏手机,或面向创意工作者推出便于设计、编辑的大屏折叠产品。 或者持续优化软件适配和交互设计,确保折叠屏在展开、折叠状态下的使用体验都能达到最佳。并以此开发专属应用布局和交互逻辑,让用户在切换形态时无缝衔接,提升使用流畅度。 “纵向突破”则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如医疗、教育、游戏等,开发或优化专业软件,充分发挥折叠屏大屏、多屏互动的优势。又或者不断研发新的折叠形态和技术,如卷轴屏、三折屏等,以满足用户对屏幕形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探索折叠屏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生态产品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还有就是针对企业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如移动办公平台、远程协作工具等,助力企业提升工作效率和数字化转型。同时,探索折叠屏在会议系统、数字展示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这些方向其实一直都在,未能实现只因缺少了一个“媒介”,AI技术的完善正在逐渐填补这一“媒介”,而AI融合则或许能成为折叠屏手机“双向突破”的利器。   Galaxy AI让折叠屏“双向突破” 近段时间来,不少品牌都发布了全新折叠屏产品,其中又以三星Galaxy Z Fold6、Galaxy Z Flip6的亮相,最为引人关注。 作为全球折叠屏产品的“头号玩家”,三星多次引领折叠屏产品的迭代,这次在AI+折叠屏的融合上,三星又一次实现引领。 也不知是“凑巧”还是有意为之,此次三星打通折叠屏与AI的方式,正好就与前面所说的“双向突破”的方向不谋而合。 具体来看,三星折叠屏产品对AI的聚焦主要都集中在“体验升级”和“效率提升”两个方面。比如三星Galaxy Z Fold6就汇集了笔记助手、浏览助手、转录助手等AI手机功能。 在体验升级方面,三星Galaxy Z Fold6智能多截图、涂鸦生图、智绘人像等功能的加入,让许多创意工作者“如获至宝”,就像可让用户将自己看到的图片或视频画面以自己想要的形式、形状选取且保存下来,还可以根据选取内容绘制自己的图画。而涂鸦生图能根据用户绘制的简单草图,智能推荐图像选项,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功能的融入,像极了前面所说的“横向突破”方式,当然“纵向”的场景扩充三星同样没有落下。 如针对办公场景,三星Galaxy Z…

    其他 September 5, 2024
  • 江淮1卡走进顺丰送清凉,优质服务保障快递运输安全

      多年来,江淮1卡在“五星服务 全程呵护”的服务理念指引下,构建了售前售后全方位一体化服务。近期,江淮1卡1号服务走进顺丰送清凉,为顺丰提供车辆检查、维护及技能培训等预见式服务,贯彻“1号服务缔造1号品牌”的目标。        近年来,卡车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本身的竞争延伸至整车性能的比拼以及服务水平的好坏上来,在行业内甚至有得服务者得天下的说法。此次江淮1卡全国服务站主动上门送清凉重点关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用车安全,除赠送饮料等防暑饮品、车载专用尿素等消耗品外,江淮1卡还在车辆检查和维护中重点关注空调、水箱、油气系统,做好车辆的维护,保证快递运输安全。        自2020年全包服务开展以来,江淮1卡1号服务根据顺丰用车特点与需求,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制定专属差异化服务政策,可以快速适应运输高峰期、夏冬等恶劣天气下的车辆维修养护需求。自国六排放轻卡逐步投入使用后,为确保一线车队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国六车辆的构造、性能、配置等技术特点,避免因操作问题影响快速运输,江淮1卡就结合顺丰用车场景与特点,提供了定制化的全包服务。不仅如此,江淮1卡还定期为顺丰的一线驾驶员师傅们提供包含国六车型使用注意事项、安全驾驶、节油驾驶等项目在内的理论、实践培训,解答驾驶员师傅们的用车疑问,提高日常驾驶安全系数,保障快递运输效率。        江淮1卡的贴心服务体现在日复一日之中,江淮1卡定期对顺丰快递车辆的制动、转向、轮胎、灯光、电气及发动机系统等项目进行逐一检查、保养,对于里程数较高的车辆还会对油气、油路系统进行细致的检修保养。顺丰的快递车辆运输任务重、使用频次高,经常处于“人停车不停”的状态,预见式服务主动检查、保养可以确保故障、隐患早发现、早解决,保证车辆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作为用户的“车管家”,江淮1卡始终以最贴心的服务守候在用户身边,此次江淮1卡全国服务站主动上门送清凉活动展现了体现了江淮1卡专用车产品的可靠品质和一流的服务水准。

    August 29, 2023
  • 优乐宝贝·秦嘉敏:新客只有先成为老客,才能成为调理品客人

      “近几年,凭借营养品板块,门店活得比较愉快,这也是我的优势所在。” 优乐宝贝的创始人秦嘉敏表示,营养品板块如今占整个门店销售额的40%。作为广西母婴医养基地会长,秦嘉敏十分关注儿童营养健康问题,未来也将继续扩大店里的营养品板块。 优乐宝贝所在的南宁市是广西唯一一座二线城市,2023年南宁市GDP突破5000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母婴消费水平强于广西其他地区。   广西优乐宝贝创始人秦嘉敏 曾有当地经销商玩笑说“500家母婴店可能有400多个老板”,这其实概括了南宁的母婴店生态——缺少超大型母婴连锁店,主要以母婴店夫妻店、小连锁和区域性连锁店为主。 所以,如何在小店林立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南宁单体母婴店老板的必修课。秦嘉敏表示,“一定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勇于创新,拥抱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未来的大趋势。” 去接触更新的理念,教育市场 2009年,秦嘉敏辞去原本待遇不错的工作,在熟人的引导下踏入母婴行业,转年,第一家南宁门店正式开业。 可能与很多母婴店主的经历类似,秦嘉敏开店的初衷也是为了方便照顾自己的小孩。“当时我打算要小孩,所以希望可以对母婴相关的事情更了解一些。”   2010年,国内母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在随后的5年里,母婴市场规模翻了一番,突破两万亿元。可以说,她的入行和开店都正好赶上了红利期,所有与婴幼儿相关的产品,奶粉、纸尿裤、奶瓶以及童车、童床等都非常的畅销。 但解决了温饱之后,下一步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如何得到保障?于是,秦嘉敏将目光看向基础营养素。“我更愿意走出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理念,然后花大量时间去沉淀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对消费者科普,他们更愿意接受这些新的理念。 但在这个过程中,秦嘉敏也交了很多学费,客人不认同是常有的事情。“不是我错了,也不是客人错了,只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新旧理念在交错碰撞。”   秦嘉敏回忆道,现在的宝妈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意识给孩子补充DHA,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或者孩子吃了DHA眼睛像葡萄一样,不吃有可能是个葡萄干。 但十多年前,店里的客人对DHA基本上没有认知。所以,当她给客人推荐DHA,客人们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难道就要吃药吗?孕妇吃这个东西对身体没有伤害吗?大家对入口的东西特别谨慎。“取得客人的信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是南宁第一批普及健康调理的门店,在教育市场这方面,我们花费了很多心血,也付出了很多成本。” 疫情前缩店,少损失30万 2023年,南宁市经济向好,生产供给持续回升,民生福祉也更加的殷实。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南宁全市生产总值5469亿元,若按照不变的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作为广西的省会城市,南宁母婴群体的消费水平虽然相比其他发达省份较弱,但高于广西其他任何地区。 向好的经济发展使南宁成为数百家母婴店的温床,现在仅秦嘉敏门店所在的小区中,就有十多家门店。“以前,一个商超里,全都是母婴柜台,我也恨不得在南宁市每个区都开一些门店。”   但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变,秦嘉敏等母婴人也逐渐意识到门店数量并不是行业的制胜点。 “到店率每一天都在减少。以前,我在门店从早到晚的给顾客讲解产品,但现在跟客人之间的交流更多其实发生在线上。”但到店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客人不要产品,而是需要通过一种更加便捷的方式送货上门,即“即时配送”。 看到这些趋势,2019年,秦嘉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缩店”,从原先多家门店缩到现在的1家。把门店的房租、人工费等成本转换成给客人送货的成本。 一开始,门店通过南宁当地的配送程序“达达送货”给客人送货上门,在2019年的时候同城就可以实现1小时内送货上门。现在,即时配送已经逐渐走上一套标准化程序,在社区范围内,安排店员送货上门,远一些则通过同城配送。   2019年,国内新出生人口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4年的时间里,新出生人口量减少了将近一半。同时,消费降级趋势愈发明显,各大厂商逐渐朝向电商铺货。各方“洪水猛兽”袭来,“缩店”成为当今大部分母婴人不得不妥协的生存之道。 “我很幸运”,秦嘉敏在描述自己的超前“缩店”策略时如此形容,“疫情对母婴行业的冲击很大,仅现在这个门店当时就歇业了2个半月,损失严重。如果2019年没有‘缩店’的话,至少要丢掉30万。” 深耕线上,私域运营建立强用户粘性 缩店之后,秦嘉敏开始深耕线上。“2020年,我开始花心思做私域社群,线上成本低且效率高,有三分之一的客人,我从未见过。”现在,店里的高级会员有300多人,人均年消费高达几十万,普通会员有20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 其实对很多母婴店来说,拥有一定规模的会员量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会员社群变得活跃。在交谈中,秦嘉敏的会员社群不间断的传来新消息的提示音。“跟客人相处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不聊天,怎么会有情感交集”,秦嘉敏说道,“我把自己定位成客人品质生活的‘挖掘机’。”   笔者也在店里看到,除了常规的母婴用品奶粉、纸尿裤、营养品等,儿童玩具摆了满满一排货架,门口还有摇摇车和各种儿童零食。所以,优乐宝贝不仅仅是一个母婴店,也是社区儿童的“乐园”。 实际上,门店的品类丰富度远不止视线所及,还有很多“隐藏品”。去年,秦嘉敏把童装板块重新捡起来,但不作为常驻品。在一个季度里,通过与代理商合作,限时上新1-2场服装年品节活动,配合社群宣传,只限额售卖2-3千的货量。“我发现,很多品类定期返场,其实销量比常驻的好。客人也觉得新奇,不仅接受度很高,还会提高粘性。” 在这个逻辑下,只要是生活需要的,又不影响店内销售的产品,秦嘉敏都会去“挖掘”,包括季节棉品、凉席、夏凉被、墨镜等,在社群中不定期上新购买链接。笔者也在店门口看到,整齐堆放了很多袋子,据表示,这些都是客人的在私域社群中购买产品。在2022年,仅口罩单品的购买量就超过了16.8万个。 私域运营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盈利方式,也是维护客户关系的一个重要抓手。秦嘉敏表示,之所以能与用户建立十分强的粘性,私域运营功不可没,“当客人发现,无论她需要什么,我都能满足她时,她就离不开我了。” 但稳固老客是远远不够的,也要不断吸收新的客人。“我曾把奶粉、纸尿裤、服装等基础板块丢掉了,但现在都给捡回来了,因为我意识到不太可能让一个新客第一次到店就说‘老板你帮我调理一下’,”秦嘉敏说道,“人口红利期已经过了,新客只有成为老客,才会成为调理品的客人。”   “营养调理的本质是信任关系,我和我的客人们都处成了朋友,他们有一点头疼脑热,第一时间会先来咨询我,”秦嘉敏表示,“我觉得社区调理型门店有时候扮演的角色和社区医院重合了,我们会提供一些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对客人来说也更加的便利。” 相关推荐: 济南市济世肿瘤研究院的王晓主任:中西医结合 全方位关怀 在济南市济世肿瘤研究院,有一位备受患者信赖的医生——王晓主任。她不仅拥有深厚的医学知识,更在肿瘤治疗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实践。王晓主任坚信,治疗肿瘤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比拼,更是对患者全方位关怀的体现。 王晓主任的治疗方式与众不同,她主张中西医结合,将传统中医的精髓与现代西医的先进技术相结合,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她认为,中医的调理和西医的治疗各有优势,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治疗过程中,王晓主任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细心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她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更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用温暖的话语和关爱的态度给予患者无尽的鼓励和支持。 在王晓主任的带领下,济南市济世肿瘤研究院的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这里找到了希望,重拾了信心。王晓主任用她的专业和爱心,为每一位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成为了他们心中最值得信赖的“生命守护者”。相关推荐: 丽福健与河南电视台《大象康养》栏目达成合作单位郑州丽之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福健”)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康养》栏目组达成合作单位关系。2021年12月20日,合作单位授牌仪式在郑州德亿大酒店会议室隆重举行。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康养》栏目组总监张召亮致辞中表示:《 大象康养》栏目,是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融媒体中心,联合河南豫医联盟医生集团 ,倾力打造的一档意在解决基层百姓健康问题而推出的医学健康栏目。本栏目开创省级名医关注民生健康问题,联动基层医生获取真实的百姓健康状况,以专业的角度和真实的民生视角守护百姓健康。同时也会进行资源互通,为“丽福健”的产品和客户提供更加科学和专业的指导!“丽福健”品牌始创于2013年,公司生产、经营“丽福健”系列产品,涵盖多功能家用锻炼器、按摩啫喱、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多类产品。在“让全人类健康幸福,延年益寿”的企业使命指引下,企业正在践行成为全球性专业化家庭锻炼器的倡导者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相关推荐: 从重营销到重理财,妙可蓝多成为奶酪界的“雅戈尔”?文:向善财经 近日,妙可蓝多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预告。 预计2023年妙可蓝多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800万元-7200万元,同比下降46.83%-64.55%;预计扣非净利润为480万元-700万元,同比下降89.54%-92.83%,想象中的市场奇迹并没有出现…… 虽然不少投资者对此已早有预感,但当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还是吊死了。 毕竟,在资本市场上,妙可蓝多的每股股价已经从2021年最高点的84.5元,一路下滑至了现在13.45元(截止到2月1日),这让不少高位接盘的投资者们都在苦等一个解套的机会。 眼瞅着解套暂时无望,不少亏麻的投资者们开始好奇,现在“蒙牛的内心是咋想的”?   因为如果单纯从财务视角来看,和无数散户们相比,同样是高价接盘的、且一路增持到妙可蓝多第一大股东的蒙牛,无疑是更加损失惨重。2021年7月,妙可蓝多以29.71元每股的价格向蒙牛发行了1.01亿股,使后者的持股比例从11.07%上升至28.46%,成为控股股东。2022年10月,蒙牛又以30.92元每股的价格又要约收购了2580.9万股。 粗略计算下,仅这两次收购,蒙牛就已经亏了近20亿元。 也难怪不断有投资者担忧,蒙牛和妙可蓝多的战略合作能不能进行下去,以至于去年6月蒙牛奶酪资产注入妙可蓝多延期的消息传出后,直接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这也不禁令人越发好奇,当下妙可蓝多困境到底在哪?奶酪消费行业还值不值得投资者们长期跟进?值得深思。 妙可蓝多,正在成为奶酪界的“雅戈尔”? 事实上,虽然此次妙可蓝多提前预告出的财务数据不多,但是背后释放出的品牌市场信息却足够意味深长。 首先,扣非净利润直白地告诉了我们,顶着“奶酪第一股”金字招牌的妙可蓝多的核心业务,在2023年只赚到了480万——700万元。这个利润规模几乎与其总经理柴琇在2022年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大致相仿,彼时柴琇的薪酬为585.83万。 看到这,我作为一个外人都有点绷不住,更不用说花了真金白银的投资者们了。 其次,扣非净利润与归属净利润之间的巨大差距,则说明妙可蓝多可能和前三季度一样,利润规模依然是在靠理财收益撑着。 天眼查APP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妙可蓝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1.1万元,但归属净利润却为3388万元,背后的原因就在于非经常性损益中的“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分别贡献了关键的3278万元和2994万元。   这也使得现在的妙可蓝多,颇有点像服装行业里、那个靠理财炒股“不务正业”而出名的雅戈尔了。 当然,如果说妙可蓝多能像雅戈尔一样靠理财投资能支撑甚至是反哺主业发展,似乎也并无不可。但遗憾的是,据向善财经观察,妙可蓝多的理财投资却似乎更多是出于美化财务数据的考虑,因为现在妙可蓝多拿来理财的钱,大多都属于有着特定经营用途的募集资金。 就比如在刚刚进入2024年后,妙可蓝多便接连两次发布了《关于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用于现金管理(理财投资)的闲置募集资金规模已累计达17.44亿元。 据公告显示,这部分闲置资金,正是来源于2021向蒙牛非公开发行募集的30亿元定增资金。 彼时,妙可蓝多募集资金的用途是投入“上海特色奶酪智能化生产加工项目” “长春特色乳品综合加工基地项目”和“吉林原制奶酪加工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据2023年12月19日发布的《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显示,妙可蓝多募集资金现在仅投入了12.62亿元。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2.41亿元已全部完成,但是上海、吉林、长春三大建设项目却还有近17亿元的资金有待使用,似乎正对着前不久的两次现金管理规模。 与此同时,妙可蓝多的这三大经营项目建设也正式延期至了2024年底和2025年底。   这看得不少投资者们是直呼:好家伙,本来延缓正常的经营投入建设,去搞理财投资,就已经有点舍本逐末的意味。但是没想到,在今年一开年,妙可蓝多还把剩下的17亿元项目资金也全部拿出来搞理财,这等于是一定程度上提前宣布了妙可蓝多2024年偏保守的战略基调,解套的时间恐怕是更遥遥无期了…… 可为什么现在妙可蓝多会走上重理财轻主业的战略路线呢? 综合来看,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出于产能产量考虑。截至2022年末,妙可蓝多奶酪棒、马苏里拉、其他奶酪、液态奶及含乳饮料的产能利用率均不饱和,分别为42.86%、79.52%、48.68%、35.35%。 也就是说,妙可蓝多原本的产能还有不少利用空缺,那么如果随着募投项目的达产,只会使得更多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营运成本。所以在此情况下,选择募投项目延期并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或许已经算是最优解了。 二是出于“躺平即是进攻”的市场竞争策略考虑。当前的奶酪棒市场竞争激烈,且又遇上了消费下行,如果妙可蓝多继续向前开辟新品类市场,不仅充满不确定性而且还存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可能,但是如果停下来等一等,却能够耗死相当大一批市场竞争者。 从客观来讲,妙可蓝多的营收主力——奶酪棒,是个市场投资逻辑很差的产品。虽然毛利率较高,但是护城河却又很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核心杀手锏主要靠广告营销。 可问题在于,儿童零食属于悦己型产品,任何品牌都很难牢牢占据用户心智,这一波父母记住了但孩子也长大了,下一波还得继续营销,孩子自己记住了这个品牌,但过几年长大了也就不会再吃了,整体属于易攻难守型。 所以哪怕现在妙可蓝多真的找到了足以成长为下一个“奶酪棒”的爆款零食产品,但低门槛的产品特性以及饱和式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很难使其能再现“一夜暴富”的可能。 可是反过来,如果妙可蓝多在此时暂缓市场脚步,一边抵御原材料成本上行和消费市场下行的对立压力,一边手握大量资金资源支持,化市场被动为品牌主动,和无数中小奶酪品牌比拼耐力赛,那么最后谁胜谁输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 从零食到家庭餐桌,妙可蓝多“换逻辑不换玩法”? 从长远来看,如果妙可蓝多一直靠保守的市场战略,或许确实能熬死不少中小品牌,但却不太可能清退出像伊利、君乐宝等基本盘稳固的实力玩家,所以归根结底,妙可蓝多还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寻找到了新的品牌破局点。…

    其他 April 25, 2024
  • 蒙牛乳业:在产业振兴中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打响民族品牌

    24年来,蒙牛始终坚持”强乳兴农”的初心,植根农牧业、情系农牧民,并带动整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4月11日,蒙牛集团相关领导受邀出席在浙江常山县召开的会议“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并在会上分享了蒙牛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乳业国家队,蒙牛发挥乳业国家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技术赋能、金融帮扶以及绿色低碳等五个方面发力,以高质量产业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蒙牛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将有助于推动整个乡村振兴的发展,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至2022年,蒙牛带动全国600多万亩、1200多万吨优质饲草种植,推动170多万头奶牛养殖,直接和间接带动全国4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蒙牛已经新建100余座牧场,并布局建设10多个种养加奶产业园,带动70多万农牧民加入产业建设。其中,乌拉特前旗蒙牛现代高端奶产业园将实现饲草种植总面积50万亩,奶牛存栏将达10万头,可直接或间接带动超5万农牧民增收。 蒙牛正在充分发挥乳业国家队和行业龙头的产业链优势,以”布局产业链、共享价值链”的理念,努力推动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蒙牛与奶业上游牧场、农牧民紧密联结,致力于实现”百万头奶牛、百万亩草场、百万吨牛奶”奶源基地的规划建设,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乡村振兴中,蒙牛也在全面投入”技术赋能”和“金融赋能”,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和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为农牧民提供更多便利,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技术方面,蒙牛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等高校和机构合作,实施”100%覆盖”的技术帮扶和牧业人才培养,以提升农牧民养殖技能。采用了国产苜蓿青贮替代进口、智能配方优化和数字化管理;推出”云养牛智慧牧场”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等,推动农牧业管理由粗放向信息化、精细化和数智化的发展,让牧场伙伴取得显著降本增效的效果。 金融方面,蒙牛与多家金融机构长期稳定合作,推出了多项惠民措施,实现了满足农牧民购买奶牛和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在2022年,蒙牛向全国合作牧场提供76亿元扶持资金,累计发放奶款320亿元。 蒙牛推动”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价值锅炉替换、节水改造、用清洁能源,开展林草、农田固碳等措施,2022年仅在牧业端就实现减碳17万吨,降碳40%以上;蒙牛旗下的中国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10多年共植树9700多万颗,绿化沙漠41万亩,累计实现生态固碳111万吨。 据悉,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是一次国家级的乡村振兴会议,以”加快品牌化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首次对乡村振兴品牌进行科学定义与分类,并发布了乡村振兴经典案例,出版《中国乡村振兴年度品牌报告(2022)》。 会议当天,蒙牛乳业凭借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膺中国名牌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经典案例”的荣誉。此前,蒙牛也入选了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金兰杯”ESG突出贡献案例。 此次,蒙牛乳业入选中国名牌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经典案例”,这也意味着蒙牛被越来越多的权威机构所全面认可。未来,蒙牛将继续发挥好国家队的引领示范作用,集聚高素质的资源,在产业振兴中推动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打响民族品牌。 相关推荐: ChatGPT:阿尔法周期下的伪风口? 文/曾嘉怡 彭艺信 杨晓羽 编辑/侯煜   3月16日,百度将在发布会上公开自己的类ChatGPT产品“文心一言”。在中国市场,“全民ChatGPT”似乎只差这一哆嗦。 ChatGPT可谓“史上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瑞银集团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初创公司OpenAI创建、微软支持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实现5天注册用户超100万,月活破亿用时仅2个多月。相比之下,风靡世界的Tiktok达到上亿用户量还用了9个月的时间。 从今年2月开始,在科技行业,ChatGPT忽如一夜春风来。2月初OpenAI宣布推出ChatGPT Plus,这是一项每月20美元(约合135元人民币)的订阅计划,保证了即使在软件的使用高峰时段,订阅用户也可以优先使用AI聊天机器人。 同日,微软官方微信公众号宣布,其旗下所有产品将全线整合ChatGPT,除此前宣布的搜索引擎必应、Office外,微软还将在云计算平台Azure中整合ChatGPT,Azure的OpenAI服务将允许开发者访问AI模型。微软公司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微软的每个产品都将具备相同的AI能力,彻底改头换面。 有意思的是,对于新鲜事物,国内各大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秀肌肉。2月7日,百度也走上该赛道,表示将推出类ChatGPT 产品“文心一言”,预计于 2023 年 3 月完成内测并面向公众开放。360公司也在互动平台表示,360搜索是中国搜索引擎的Top 2,市场份额为35%,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院从2020年开始一直在包括类ChatGPT技术在内的AIGC技术上有持续性的投入,同时称其公司也计划尽快推出类ChatGPT技术的demo版产品。 图:360创始人周鸿祎:不要小看ChatGPT“胡言乱语”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甚至纷纷公布人机对话相关专利,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了人机对话相关专利,可实现人机顺畅沟通;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交互的准确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人机对话方法以及对话系统”专利,可识别用户异常行为并进行回复……给外界一种中国ChatGPT”养在深闺无人知”的观感。 行业现状:概念火热 资本审慎 ChatGPT的诞生的颠覆性价值是什么?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类比称,这项技术诞生的意义不亚于互联网或个人电脑的诞生。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对科技行业和人类社会有划时代的意义和颠覆性价值.近几年国内外早已有类似的聊天机器人设定的产品,却不如ChatGPT的热度高,ChatGPT实力真的那么强大?还是说作为ChatGPT的主要推手,比尔•盖茨的表态有自卖自夸的水分在? 图:微软公司CEO称,ChatGPT意义重大。 ChatGPT火爆的原因在于其背后的GPT技术,ChatGPT是一个智能聊天机器人,但是它的功能远不止于聊天。GPT技术可以通过使用自然语言作为提示,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编写代码,接受文本提示,并生成适合给定任务的代码。与此同时,这款AI语言模型让文章撰写、诗歌创作、代码编写都变得易如反掌。 通俗来说,与已经推出的聊天机器人相比较,ChatGPT的不同在于“更像人”,回答原创性更高,这是ChatGPT模型不断训练优化的结果。ChatGPT的训练优化总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人工进行数据标注;对回复进行排序和比较;利用上一阶段的内容更新训练模型参数。 OpenAI推出的ChatGPT的优势表现在几个方面,包括强大的基座模型能力(InstructGPT),大参数语言模型(GPT3.5)、高质量的真实数据(精标的多轮对话数据和比较排序数据)、性能稳定的强化学习算法(PRO算法)等。 尽管拥有诸多优势,但ChatGPT依然会出错。OpenAI公司对此做出总结:ChatGPT对输入措辞的调整或多次尝试同一提示很敏感。模型可能会编造出看似合理但并不正确甚至荒谬的答案,理想状态下,当用户的提问不明确时,模型会要求重新阐释问题,当前的模型还存在过分猜测用户意图的问题。其次,ChatGPT无法访问最新的事件进展,因为数据在当初进行模型训练时只更新到2021年。备受关注的Bard产品就在演示中“翻车”,使得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份大跌7.68%,市值蒸发超1000亿美元(约合6785亿人民币)。 不过,目前ChatGPT已经进入一个吊诡的阿尔法周期,也就是说其市场进化速度之快超出市场有效性能力。实际上,技术越新,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越强。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副教授王小宁认为,目前ChatGPT的落地应用可能更多的是搜索引擎和智能营销,即通过整合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方便来用户的信息检索,比如把ChatGPT融入搜索引擎,推出对话搜索模式。“它可能在某些方面可以取代人类的工作,比如客服咨询、智能家居控制等等,也可以替代部分脑力工作者的重复性劳动。 但目前很难确定ChatGPT是否真正算是一个风口,毕竟相关技术和数据储备、算力性能、模型建立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但可以肯定的是,ChatGPT的持续火热,对于AI相关能力的挖掘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另外,对资本市场而言,尽管ChatGpt大热,但行业对其普遍持观望阶段,对现有的商业模式是否会有创新,以及国内目前的技术能力优势和应用场景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而当成长性基本面已经被充分认可之后,其收益率的高低重点是要取决于流动性。 峰瑞资本投资合伙人陈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一轮的AI发展浪潮里,大家都投了很多,但实际产出与效果没有预期的明显,目前要更加理智地看待,不过现在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中国企业:后来居上or慢人一步?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发源地多数在美国硅谷。但在ChatGPT的热潮中,中国企业声量激增,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百度、阿里、腾讯、360等都纷纷透露消息,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内测。其中,2月8日,百度官宣即将发布“文心一言”,海信、携程、美的集团等已经成为首批生态合作企业。 文心一言是否真的能达到生态伙伴的预期,还需在3月16号的发布会后再做进一步分析。不过,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的时候,百度开发出过16亿个参数与ChatGPT相类似的对话模型PLATO-2模型,而那时的GPT-2的也只有15个亿的参数量。 百度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全栈AI技术架构的公司,也是最早对AI技术进行长期投入的公司。该公司的人工智能底层操作系统百度飞桨,目前开发者已有535万,已服务了20万家企业。在技术上百度的基础能力有目共睹,可ChatGPT是一个应用级的产品,百度的技术能力在应用方面的转化效果目前看来还不好说。 而阿里在相关领域的成果主要是研发了通义-AliceMind语言大模型,可以实现读图会意等能力,同时基于基层语言技术,推出了AI会议助理“听悟”等产品,目前这些产品仍处在内部测试阶段,应用效果还很难评估。 陈石直言,国内的AI领域的发展相较于美国慢了一步,这体现在人才储备、数据积累以及资产投入上。 2023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谈及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表示,人工智能有它的优势,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布局,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持续多年且有一些成果,但要达到像Open AI这样的效果,可能还要拭目以待。相关推荐: 过年买车,思皓QX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如今,购买汽车的消费者中,更多的是较为年轻的消费者。年轻人追求个性,更加追求时尚,为了满足他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厂商也更加努力制作出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汽车。马上过年了,也是买车高峰期,工作一年了,都想开着舒服的车子倍有面子的回老家过年。这款思皓旗下的思皓QX有着个性化十足的高颜值外表,小年轻都逃不过他的高颜值所带来的的征服欲。 思皓QX外观方面,前脸大灯采用了分体式设计,同时贯穿整个前脸的LED日间行车灯带和贯穿式前格栅,让前脸整体看上去很有辨识度。 内饰设计上,思皓QX探月版采用了双12.3英寸的联屏设计,配合上电子换挡旋钮、换挡拨片,以及触控式空调控制区域,对于科技感的营造十分到位。并且,在智能网联上内置了新一代智聆4.0车联网系统,具备自定义唤醒词、场景免唤醒等功能。 在配置方面,思皓QX标配有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自动驻车、上坡辅助、电动天窗、一键启动、换挡拨片、自动大灯以及后排出风口等配置。而在顶配版车型上,还增加了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自适应巡航、全景影像功能,配置之齐全,可以满足不部分年轻人的喜好。

    April 26, 2023